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

這算是難得的好機會了,對袁紹www..lā燕氏在北疆兵馬大戰放歇,仍舊需駐軍彈壓地方,難以回援。而燕北又親率兵馬在幷州鏖戰,雖然匈奴敗績的聲勢浩大,卻也同樣動彈不得。曹操最擔心的司隸校尉部引軍來攻的事情袁氏也無需擔憂,畢竟有曹操在西面擋着,至於朝廷?

袁紹起兵前派人發了一篇檄文,說渤海的麴義率軍三番五次阻攔青州進貢朝廷的道路,荼毒忠良,擔憂奸妄矇蔽故興兵討伐麴義,以正朝廷視聽。說的自己像個正經人一樣,反正也不管朝廷信不信,就這麼帶兵上路了。

這令奉命鎮守渤海的麴義哭笑不得,捧着檄文擰眉苦笑道:“麴某人也是可以討伐的了?”

一般別人討伐誰誰的不都是討伐諸侯,這幹他一個將軍屁事啊!簡直無妄之災,不過說歸說,手上功夫是含糊不得的。駐軍南皮的麴義當即點齊兵馬向南發兵,於平原樂平迎戰袁紹。

燕、曹、袁的勢力分界線並非是嚴格按照冀州、兗州、青州來劃分,而是以黃河爲界限,河北盡在燕北之手。因此袁紹的平原一直缺了個角,少樂平、平原兩縣;有同樣情況的還有濟北國的陽平,使兗州青州的管理不是十分順暢。當然了,在冀州是有另一個說法的,比方說樂平、平原屬渤海,陽平屬魏郡。

當今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曹操在南陽打一場仗,卻將半個天下都波及進來,一時間關東之地處處烽火。

最要緊的是,戰火燒到冀州來了。

朝廷公卿因理念不同時而會蹦出幾個反對燕北的,動不動就有人給他上眼藥,但面對戰事,皆一致支持朝廷向挑釁朝廷威嚴的青州開戰,一時間諸多議郎向朝廷情願前往渤海領兵。

當然,都是些年輕人,比方說太尉楊彪之子楊修,便請求朝廷派他前往麴義將軍部參軍事。他在去年因才學被察舉賢良方正,後充作議郎。年輕人總是希望能夠大展拳腳,楊修卻發現當下朝廷沒什麼可議論的事情,便希望能調任別處,到地方上做些實事,可也被他的父親駁了……朝廷與燕氏還在磨合,楊彪歷任三公,看事情要比楊修全面的多,這種時候任職地方官吏還要看燕北的意思,否則有奪權之嫌。

一來二去,楊修在鄴都閒不住,此次便又請命前往麴義部下參謀軍事,楊彪本也想拒絕,卻不想大司馬府先傳出一條委任,任楊修爲大司馬府參軍,指派他去麴義將軍部下參謀軍事,這才引起了朝中議郎們的參軍之心。

目下的朝廷,以燕北軍府爲主導,而前番董卓、李郭之禍又令朝中公卿幾多死難,隨後同皇帝東遷十餘萬人中有不少都是公卿遺孤,多因家中長輩功勳而得到爵位於官職,但在朝中日子都不好過,迫切需求功勳之道。

反倒是在幷州的燕北,對此次袁氏攻渤海頗有幾分無動於衷的意思,只是傳書麴義固守郡境,除此之外再無他意。

這實在是燕北顧不上,渤海自袁紹軍起兵渡河時便將書信發往鄴都,接着再由鄴都發往雁門,經由雁門騎手傳送美稷,往返馬不停蹄也要十餘日光景。在這十餘日裡,燕北仰仗王庭故地築起的數座城寨打退了匈奴人三次進攻。

這種戰事頗爲滑稽,一不爲取勝,二不爲逃生,燕北就下令各軍駐紮在王庭結寨而守。早先將劉猛、徐晃、潘棱三部騎兵都放出去,就等着匈奴人攻來。

戰事焦灼,還哪裡有空照料渤海袁紹那一陣仗,全憑大司馬府的田豐與郭嘉去料理了。

留滯在王庭故地,燕北就是爲殺人而等的。

遊牧不似農耕,農耕七八人去種地,才能養一個人在農事去打仗,遊牧大約只需要三個人就能養一個戰士去打仗,所以過去纔有匈奴、鮮卑是全民皆兵的說法,他們兩個壯年男子便能抽一個去作戰,這是好事也是壞事。比方說對燕北來說,只要把一個部落的軍隊打垮,這個部落就完了。而農耕則不同,輸掉一場仗,很快就能再組織一場仗,甚至拖着打到腹地了,還能冒出三五倍的兵力投入戰爭。

燕北要的就是打一場大仗,毀掉七個叛亂的萬騎部落!雖說規制是萬騎部落,實際上也不過各個多者有幾千兵,少的也就才一兩千騎手,畢竟今年的瘟疫讓整個南匈奴都吃夠了苦頭,就連劉豹的左賢王部在瘟疫後都沒剩下多少兵力,別說其餘部落了。

其實這場仗,燕北是佔了大便宜的,妙就妙在匈奴王庭這個地方。人們打仗總有個目的,如果他領兵去一一討除那些部落,在路途上便會遇到層出不窮的阻擊,而匈奴馬多,勇士又大多騎術精湛,十個人裡七八個都能彎弓騎射,最是來去如風。就算是燕北軍在討滅南匈奴後得到足夠馬匹,也沒有那麼多能在馬背上打仗的勇士,在平原作戰很難勝過匈奴人。

可佔着匈奴王庭就不一樣了,誰都忍不住別人在自己祖墳上吃喝拉撒,更別說烏泱泱四五萬人馬。

這樣一來,南匈奴那幾個叛亂的部落會聚的大軍,便只能捨棄自己引以爲傲的機動來與漢軍硬碰硬,還要防備夜裡營養良好的羽林騎對他們的營帳發起突襲,這場攻堅戰對匈奴人而言可謂是苦不堪言。

“將軍,大喜!”

姜晉探着身子虛頭八腦地閃進中軍帳,笑嘻嘻地燕北道:“徐將軍昨夜大勝,一戰斬及不計,今日斥候回報,有一部人馬兩千餘騎舍了大營向北走了,看樣子想出塞!”

“出塞?”燕北笑了,放下書簡道:“去尋祖宗北匈奴去了吧,公明將軍可是要追擊?”

姜晉擺手,哈哈大笑道:“徐將軍不去,潘棱帶着人馬在北邊遊曳,他們跑不了……兄長,要不你讓我也出去夜襲他們?”

燕北聞言連忙擺手,徐晃帶着羽林騎去打夜戰可以,但姜晉就不行了,他的兵以前都是窮苦人家或山林盜匪,各個夜裡雀矇眼,別人抽冷子給上一箭都不知道箭是從哪兒飛來的,出去準要敗績。

“外面有徐、潘二將足矣,你真想出去?”燕北雖不想讓姜晉去打夜戰,不過也未必不能出去,思索片刻他說道:“前幾日的俘虜知曉匈奴各部所在,全供了出來,阿晉,燒殺搶掠,你是在行的!”

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稱心順意 端午節快樂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奪鹿侯的野望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
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稱心順意 端午節快樂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奪鹿侯的野望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九十九章 兵形勢家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