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傳媒 下

《江南新聞》和《東海新聞》兩份報紙的標準售價都是30文一期。這個價格其實是比較高的,路邊買個炊餅都只要一文兩文,這一張紙就是三十個炊餅啊!

不過比較一下此時印刷品的價格,一本一百多頁的書差不多就要一貫了,算下來一頁一二百字就要好幾文,這麼看來,信息量這麼大的報紙賣上30文也不算貴了。

相比之下,平均每份的印刷成本在3文以下,盈利空間極高。但這個利潤也不是報社獨享的,批發給分銷商的價格只有20文一份,給他們留出了足夠的渠道收益。

江南士人對這種“嶄新”的傳媒形式其實並不陌生,官府發行的邸報說起來就差不多。而且之前在臨安已經出現了報紙的雛形,不少商家或私人批量印製寫滿了文字的印刷品,或是傳播新聞,或是傳播文學作品,或是發佈廣告,或是傳播政治主張。但像這兩份《新聞》如此完善的報紙,還是第一次見到。

臨安本來就讀書人多、識字率高,又多半有點小錢,面對這種既有四海趣談,又有風月雅事,還有誘人的連載小說的新型媒體,他們哪裡能抗拒?

第一批在臨安試發行的兩千份《江南新聞》和一千份《東海新聞》很快一售而空,市價甚至超過了標價。京東商城的印刷廠不斷加印,直到賣了五千多份之後,搶手程度纔開始下降。

而來自海外的《東海新聞》其實是更歡迎的,因爲它登載的是千里之外的東海國的事,相比司空見慣的身邊事可是要更吸引人的。但是這份報紙要等定期船從膠州運過來,供應量沒法一下子提高,爭搶之下可以說是一紙難求,價格很快被炒熱,甚至一度達到了一貫一份的天價,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東海那邊,銷售情況自然不會有臨安這麼火熱,但是也在第一旬內售出了近兩千份,與臨安的情況一樣(或者說反過來?),《江南新聞》比《東海新聞》還要更搶手。

這麼一算,這兩份報紙每個月豈不是能賣一萬多份?這差不多就是二百多貫的銷售額了,雖然不算多,但足以填補成本還有些小賺了。

所以文化部指定南北兩個印刷廠加班加點印製新報,就算賣不出去也無所謂,反正成本沒多少錢,留着收藏也好啊。嗯……這可是本時空歷史上首份正式發行的報紙,收藏價值驚人,說不定過個幾十年就漲到天價了呢?印得越多越好!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報業的市場比他們想象的還大。第一個月是新鮮事物,大部分人還沒聽說過,就賣了這麼多,以後名頭打響,不更得上天了?

隨着《新聞》名頭越來越大,讀者羣體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買了帶到外地去銷售的。臨安城賣蔬果柴薪吃食小攤販都願意進城前去批發上幾十份,擺在攤上銷售,賣出去一份就能賺十文呢!就算賣不完也能退回去,虧不了!甚至還催生出了專門賣報的報童。

到了現在,《江南新聞》每月已經能穩穩賣出去一萬份以上,其中銷往本土一千份;而《東海新聞》也差不多有這麼個數額,其中運往臨安八千份。這個銷售量,也充分體現了兩地消費力和識字率的差異。

這麼看來,報業一年幾乎能有五千貫的收入,在商社的諸多業務中都能排行上游了。

事實上嘛,傳媒行業本來也是個賺錢的行業。清末引入報紙這個行業之後,報業很快自發地興盛起來,各地競相辦報,知名編輯和撰稿人甚至能賺到幾十個大洋的月薪,證明了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確實有對傳媒的需求和消費力。而論起消費力,清朝的地主階級相比宋朝的士紳很有錢嗎?那時的生產力真的就比現在的宋朝高多少嗎?既然那時清朝的情況都能撐起一個巨大的傳媒行業,宋朝的行業潛力就更不能小覷了。

當然了,要撐起這樣的銷量,也必須有優質的內容才行。

東海商社使出了“連載小說”這個殺手鐗,在《江南新聞》上連載《西廂記》,在《東海新聞》上連載《水滸傳》。這兩部小說都使用了宋朝風格的白話進行轉寫,而且適當調整了時代背景,西廂記放到了北宋,水滸傳放到了唐朝,以免犯朝廷的忌諱。這種新穎的題材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讀者,甚至可以說有不少人就是爲了追小說才訂報紙的。

新聞方面,前幾個月一直沒什麼大事,只是刊登一些朝堂變動。但是,剛剛過去的七月發生了一件大事,鎮守四川瀘州的大將劉整居然投蒙了!

消息剛剛傳到江南還沒幾天,當月的《江南新聞》就在頭版登載了這個重磅消息,引發了整個臨安的轟動,一時街頭巷尾都是談論此事的人。

這件事的背後是賈似道升任左丞相後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其中有一項“打算法”,意欲將各地軍隊的賬目納入中央朝廷的核驗範圍中,清查將領的貪腐行爲。在此之前,南宋面臨的軍事危機嚴峻,爲此給前線將領下放了很多自主權,自然也就包括財權。現在天下太平了,朝廷當然就想着把權力收回來。

嗯,不過,岳飛說過“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換句話說武臣自然該是愛財的。要是以“貪腐”的標準去治前線武將的罪,那幾乎是一抓一個準,而又不可能真全給抓了,不然那不是開門迎北軍嗎?所以這“打算法”一開始就選擇性執行,很快就演化成了賈似道整治政敵的工具。

賈似道心眼小,被他整過的人下場都不怎麼好,即使之前爲國立過功也抵不過,比如之前的曹世雄、向士璧就是如此,剛剛下臺的吳潛等人後來也狀況悽慘。這樣的悲劇刺激了不少人,劉整就是其中之一。這劉整倒算不上賈似道的政敵,但他手下也太不乾淨,害怕賈似道拿他問罪,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先下手爲強,投北了。

當然,這幕後因素兩份報紙都沒怎麼提,只是強烈譴責了劉整卑鄙無恥的投敵行爲,順便又對大宋朝廷表了一下忠心。朝廷雖然對於消息的爆炸性傳播不太適應,但是新聞的用詞太過政治正確,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經由此事的報導,《新聞》再次聲名鵲起,銷量大增,也算是劉整事件裡除忽必烈之外最大的受益者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建立起了一支“專業”的記者隊伍,僱傭各地的落魄士子,四處找人尋訪奇聞軼事作爲登報的題材。雖然效率不高,但是對於一月一期的四版報紙來說還是夠用了。

本來,主管報紙發行的魏德信是想給記者起個“採風使”這樣的古風名字的,但是被王同彩揪了回去,“採風使是周王室派下去的,你一個小國敢建立採風制度,是意欲何爲啊?”,最後只能乖乖叫記者了。

今天這位陳經,就是“京東報社”旗下的一名記者。他原先是廣東人,去年來行在參加禮部試,結果名落孫山,又貪戀江南繁華不願意回去,就在京東商城尋了這麼一個記者的活計。正好他在廣州也見過四處番商,視野還算廣闊,又能說會道,正適合這樣的工作。

兩名泉州人聽了他的解釋,又把那份《江南新聞》粗粗讀了一遍,果然看到第四版上列了幾條兩湖、江北等外地的新鮮事,還有一些日本國、高麗國的新聞,寫得挺玄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看來陳經這意思,就是讓他們提供一些類似的故事,好登在這第四版上了?

兄弟兩個對視了一眼,有些心動。他們在中國土生土長,思維方式也有些近似,這可是在紙上留名的盛事啊。就算不要那一百文稿費,光是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就很不錯了!

“但是,”蒲尋書有些遲疑,“我倆雖是天方人,但一輩子活在泉州,從未去過廣州以南的地方。知文兄想要異域奇聞,恐怕我們是給不了的……”

陳經並不在意,打開筆記本掏出鉛筆說道:“無妨,無妨,說說泉州本地趣事也是可以的。即使不是趣事,講述一下泉州的風景名勝、名山古剎、民間風俗也是好的。對兩位來說是尋常事,但對沒去過泉州的人來說,可也是一樁軼聞呢。”

這也行?蒲尋禮有些興奮,這可就簡單了,於是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那我便講一下泉州回回廟的風俗吧……”

他一邊回想着泉州大食聚居區的形貌,一邊比劃着描述出來,言語間竟頗有條理,陳經奮筆疾書記錄了下來。

“每年齋月,白日不可進食水,不過我們常溜到外面偷吃。呃,不要寫‘我們’,寫‘某些人’吧……”

蒲尋禮搖頭晃腦,正講到精彩處,突然門口照壁的方向一人衝了進來,揮舞着一份報紙激動地喊道:

“這個月的《東海新聞》到了!大新聞,大新聞!東海國張首輔退位讓賢,史首輔新鮮上臺!”

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225章 自由港第783章 風水輪流轉第507章 列車第185章 一手槍,一手藥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97章 院政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637章 壟斷第349章 鬱蔥山第505章 大燈塔第360章 私掠第316章 收穫第781章 維新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533章 人口 上第409章 隕星第203章 出賣 一第303章 遭遇第642章 割草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20章 鋼鐵工業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338章 解甲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91章 就緒第172章 馬耕隊第425章 後勤第425章 後勤後26章 回到羅馬第430章 北上:造船業第586章 第四野戰旅第167章 硫酸 上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459章 另一個世界:青花瓷第163章 擴張(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九次加更)第259章 傳媒 上第385章 大戰艦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220章 是大汗,也是皇帝第27章 徵東海第203章 出賣 一第193章 過江第664章 臨安事變 六 不要靠岸!第663章 臨安事變 五 棋到中盤第660章 臨安事變 二 江口遭遇 (加更)第471章 東隅島第815章 新航路 四 海角郡 (加更)第60章 北地貿易 一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792章 牆頭草第827章 薩拉戈薩第402章 火器時代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777章 雲中第796章 旱地行舟後20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上第256章 大巡禮 九 鐵路第358章 忽必烈的憂鬱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664章 臨安事變 六 不要靠岸!第237章 圍攻第584章 北上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409章 隕星第904章 泉州第490章 惡黨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第765章 圍剿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71章 東隅島第253章 大巡禮 六 青島牧場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183章 合夥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560章 沙漠風暴 八 一艦當千第860章 節日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359章 忽必烈的嘆息第691章 兩廣第382章 清河之盟第511章 城市交通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627章 事不過三第761章 突破口第867章 米哈伊爾八世第637章 壟斷第180章 兵役制度 二
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225章 自由港第783章 風水輪流轉第507章 列車第185章 一手槍,一手藥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97章 院政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637章 壟斷第349章 鬱蔥山第505章 大燈塔第360章 私掠第316章 收穫第781章 維新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533章 人口 上第409章 隕星第203章 出賣 一第303章 遭遇第642章 割草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20章 鋼鐵工業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338章 解甲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91章 就緒第172章 馬耕隊第425章 後勤第425章 後勤後26章 回到羅馬第430章 北上:造船業第586章 第四野戰旅第167章 硫酸 上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459章 另一個世界:青花瓷第163章 擴張(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九次加更)第259章 傳媒 上第385章 大戰艦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220章 是大汗,也是皇帝第27章 徵東海第203章 出賣 一第193章 過江第664章 臨安事變 六 不要靠岸!第663章 臨安事變 五 棋到中盤第660章 臨安事變 二 江口遭遇 (加更)第471章 東隅島第815章 新航路 四 海角郡 (加更)第60章 北地貿易 一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792章 牆頭草第827章 薩拉戈薩第402章 火器時代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777章 雲中第796章 旱地行舟後20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上第256章 大巡禮 九 鐵路第358章 忽必烈的憂鬱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664章 臨安事變 六 不要靠岸!第237章 圍攻第584章 北上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409章 隕星第904章 泉州第490章 惡黨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第765章 圍剿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71章 東隅島第253章 大巡禮 六 青島牧場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183章 合夥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560章 沙漠風暴 八 一艦當千第860章 節日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359章 忽必烈的嘆息第691章 兩廣第382章 清河之盟第511章 城市交通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627章 事不過三第761章 突破口第867章 米哈伊爾八世第637章 壟斷第180章 兵役制度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