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國恨

巴山。

山林之中,鬱鬱蔥蔥。

就看到一個佝僂的老頭,手持竹杖,小心翼翼的走在山路之中。

剛下過雨,道路變得更加難行。

這沿路的荊棘對窮苦人向來狠辣,每往前幾步,就要遭其鞭撻,小老頭走的很謹慎,步伐也慢,如此走了一段距離,找了處石頭坐下來,大口喘着氣。

密林之中陰沉沉的,陽光也被阻擋了。

遠處忽有飛鳥驚起,隱約之中還能聽到不知名野獸的吼叫聲,令人懼怕。

可這小老頭的臉上卻沒有多少恐懼。

他平靜從懷裡掏出了幹餅,慢悠悠的吃了起來,吃好了東西,再次趕路。

隨着他不斷的往上走,這山路也是逐漸變得寬闊,樹木已經不像方纔那麼密集了,明顯是經過砍伐的,道路似乎也做過了處理,老頭正在前進,忽有幾個人從不遠處的灌木裡探出頭來。

帶頭的是個年輕後生,看到這老頭,臉上頓時有了驚喜之色。

「三伯!」

老頭看到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那幾個後生急忙上前,年輕人開口問道:「您怎麼來了?這山路多難走啊,

這.....」

「好了,先帶我過去!」

後生也不多說,直接背起了老頭子,幾個人快步消失在了灌木之中。

兩邊的場景不斷的跳躍,樹木雜草都在不斷的後移,這一行人走出了好遠,

走過一道簡陋的柵欄,終於是來到了一處營地。

這處營地相當的簡陋,房屋都是臨時搭建的茅屋,基本上見不到多少婦女和孩童,大多都是男丁,有的在處理野獸的屍體,有的正在打盹休息,人倒是不少,這遍地的營地,當下就有男丁超出百餘人,看遠處那些空蕩蕩的茅屋,應當還有許多不曾待在這裡的。

老翁被背到這裡來,頓時引起了衆人的驚,後生們紛紛起身,前來寒暄。

老翁跟他們一一說話,很快,老翁的兒子得知了消息,匆匆返回。

這老翁的兒子身材高大,雙手粗壯,皮膚黑,父子兩人相聚,衆人找了處平坦的地,讓老翁坐下來。

「家鄉的情況怎麼樣了?」

「東賊搶的厲害嗎?」

衆人的問題有許多。

山裡的這些人,都來自山下的一個大鄉,在漢周大戰的時候,周國地方官員開始進行最後的掠奪,派人前往各地強徵壯丁,這些生活在山腳下的百姓們脾氣急躁了些,不小心跟前來強徵的官吏們進行了親密的交流,彼此交換了拳腳,而後就藏到山裡來了。

至於婦孺老弱,一方面不在徵召的行列裡,另外一方面,老弱在山林裡也很難活下來,故而留在了家鄉。

因此,當他們看到來自家鄉的老人之中,都是那麼的激動。

老頭不慌不忙的給他們講述起了鄉里的情況。

「鄉里的情況很好,都不必擔心。」

「漢軍佔據城池之後,派了幾個吏來管事,帶頭的是個小後生,年紀不大,

但是做事還算牢靠,沒有強徵錢糧,也沒有詢問你們的下落。」

「之前在前頭寨修關的李三郎他們都被送回來了,他們說,那邊的民夫被接管之後,很快就被各自送回去了,新朝廷不發役。」

「什麼??不發搖役?」

衆人譁然,紛紛議論起來。

看得出,大家對此不是很相信,老頭子撫摸着鬍鬚,緩緩說道:「往後發不發不知道,反正現在是都給停了,該回的都回了,就連先前那幾個去打仗的,都被人給放回來了。」

「說是要授田....」

衆人再次譁然,很多百姓對均田制已經開始產生些陰影了。

按理來說,這是個對百姓們相當友好的制度,就是因爲官吏與地方權貴勾結,愣生生將其變成人見人怕的苛政。

老頭子解釋道:「實授,反正鄉里的授田沒看到有什麼不對的。」

「還有呢?」

「就沒別的事了,授了田,查了戶,時不時有吏宣講律法,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大家各做各的。」

衆人面面相,而後又一同看向了老人的兒子。

老頭是個很出名的鐵匠,他兒子也以鍛造爲業,平日裡好打抱不平,在鄉里有點名聲,所以在上山之後,大家都以他爲首領。

這壯漢遲疑了下,「那父親這次前來..:::,

「是想勸你們下山去的。」

「那些帶着武器去打漢國的都沒有被處置,還給放回家了,你們這算什麼?

而且我聽那個上吏說了,漢國的律法跟周國的不同,有亡人歸鄉,是可以得到安置的,新皇帝登基,救免了逃走於各地的亡人.::

2

「父親,就怕他們不遵守律法,等我們一下山,就被報復啊。」

那首領繃着臉,嚴肅的說道:「七年前,不也是這樣嗎?說是赦免亡人,可山裡的人下來還沒幾個月,就被抓起來問罪,去充了邊役,再也沒回來過....」

老頭點點頭,「你說的也對,可距離漢軍進來已經很久了。」

「隔壁幾個鄉的亡人,回來了許多,我問過了,沒有再抓人的。」

「我看,這新官府還是不一樣的,若是要抓,早就抓了,何必等到現在?再說了,你們的下落,人家也沒有詢問,我看不像是要騙下來.....」

老頭說道:「家家戶戶都分到了不少的田,但是鄉里都是些老弱,沒有男丁去耕作,我看着只覺得可惜啊。」

「要不這樣吧.....有想下山的,現在跟着我下去,先看看情況。」

你們離開家鄉也很久了,一家人分隔兩地,你們在這裡也不好過.::::

其實這是個相當殘忍的提議,就是拿一部分人來當實驗品,看看會不會死。

但是,對窮苦人來說,想活下去不容易,總是要做出些殘忍的選擇,尤其是亂世,是溺死難以存活的小兒子還是跟人換着吃,是先吃自家的戶體還是去外撿戶體..::.對比而言,這種選擇就不是那麼的殘忍了。

在討論了很久之後,有三十餘人決定跟着老頭下山,看看情況。

他們很快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下山的路比上山時要好走一些,但是他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即將回家的喜悅衆人志志不安,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什麼。

走到山下時,天色已經黑了。

他們只能就地休息,到了次日中午,方纔回到了家鄉。

這是一處平平無奇的鄉村,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若是扒開去看,或能看到碎裂的頭骨。

遠處的耕地被荒廢,幾處燒焦的廢墟等待着這些歸鄉的人們。

有人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而後,尖叫聲和哭泣聲傳出來,那些跟良人,跟父親,跟兒子失去了許久聯繫的人衝了過來。

有人找到了自己的親人,相擁而泣,有人茫然的四處張望,怎麼也看不到熟悉的人影。

老丈吩附他們先各自回去,只帶上了自己的侄兒,讓他領着自己前往鄉里的官署。

雖然現在這鄉已經名不副實,但畢竟還是個鄉,按着地方的標準,地方官府在這裡設立了相應的官職。

人五百以上皆置鄉,三千以上置二鄉,五千以上置三鄉,方以上置四鄉。

鄉置嗇夫一人,人不足千,置治書史一人。

出來問話的是一個尋常的散吏,老農膽顫心驚的說起了自己進山採藥,發現了村中亡人,並且將他們帶下來的事情。

「我先前聽上吏說官府赦免亡人,就請他們回來,這些人得知,也很高興,

都跟着我回來了,他們都是些鄉里的莊稼人,過去也不曾惹過事,就是因爲當初的官府逼迫太急....

「嗯,嗯。」

散吏無奈的點着頭。

這散吏乃是本地人。

官員可以從東邊派,但是吏就沒辦法了,吏並不屬於朝廷,吏是屬於地方的,官員擁有處置權,也都是從當地徵召。

從秦開始,一直到當下,吏的招募方式經過了多次的變更,如今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徵。

地方官府缺了吏,直接徵當地會讀寫的人來當吏,這類似役,是不能拒絕的,必須要去,不去就等着被問罪。

第二種是繼,一般來說,吏的位置是可以繼承的,父親死了就讓兒子頂替,

這還是役那一套習慣,服役的人死了,就讓他的親屬頂替他繼續幹。

第三種是考,最早的吏試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記載,有些有職權的吏,大家都還是比較有想法的,有想法就可以去考試,通過吏試就可以當了,據聞劉邦的亭長就是通過第三種方式考出來的。

像這位散吏,本地人出身,卻只是散吏,明顯就是走了第一種路子,因爲認字而被徵爲吏,地位偏低,基本上沒有任何職權,乾的是些跑腿的雜活。

不過,待遇還行,比種由的活要輕鬆許多,對尋常百姓來說,地位也是有的。

這散吏聽着老頭子說了許多,頗有些無奈,「徐老丈啊,我是真的不知怎麼給你說了。」

「你這些話,說給那些外來的上吏也就罷了,你還給我說。」

「我不知道山裡的那些人嗎?」

老頭神色一變,趕忙叮囑道:「你可不能出賣了鄉人啊!」

「喉。....

散吏將他們幾個拉到了一旁,認真的說道:「老丈啊,你好好想想,這上吏們能不知道這件事嗎?」

「他們就只是不說而已,就等着他們自己下來呢!」

「現在他們只是在山上狩獵,摘些東西,自給自足,上吏們沒有多說什麼,

可你想想,那兩百多人在山上,只要有一個人,有了歲念,去劫個路人,下山偷點東西.....那這可就不是亡人了,這就是羣盜了!」

「兩百人的羣盜啊,那城裡的軍官們做夢都盼着能立功呢!他們能閒着?」

「你們待在山裡又如何?」

「城外那個軍營裡頭,你知道都是什麼人嗎?那都是殺人不眨眼的老卒啊,

你們覺得躲在山裡人家就沒辦法去抓人了?」

散吏長嘆了一聲,又看向了那年輕人。

「按理來說,這些話我不該挑明,但是吧,我們是同鄉,您是看着我長大的,我也不願欺騙。」

「朝廷若是想要殺亡人,根本不需要耗費這樣的精力,只需要一個命令,城內外的那些士卒們都盼着軍功呢,命令一到,即刻進山,無人生還。」

「你看看其餘各地,亡人下山都兩個多月了,可有人被抓起來殺死?」

「您就勿要再裝模作樣了,趕緊派人,去將山裡那些人給叫下來吧。」

散吏說了幾句,又叮囑道:「還有那些回來的,讓他們儘快來我這裡稟告,

還要重入戶籍的....

散吏說完,也不等老丈多說什麼,直接送客。

老頭子帶着陪同而來的後生們走出這裡,神色依舊有些困惑。

щшш ⊙тTk Λn ⊙C〇

他看向了左右兩人,「你們覺得呢?」

「說的也有些道理啊..:..如今皇帝登基,赦免亡人,若是再遲疑,會不會就不救免了?直接當羣盜處置?」

「嗯.」

老人遲疑了下,方纔說道:「這樣吧,我已是走不動山路了,這次你們過去,將這裡的事情如實告知阿從他們幾個,讓他們都下來吧..::」

如此過去了幾天,老人再次帶着人前來稟告。

散吏就將他帶到了治書史的面前。

老頭子一臉誠懇的告知對方,自己已經將山上還能聯繫的人都給帶了回來,

共計有一百多人,希望能得到赦免云云。

治書史自然也不多說什麼,給出了保障,同時讓散吏儘快幫助這些人重新安置。

老頭子再三拜謝,方纔離開。

等到他離開之後,散吏卻是一臉的憤怒。

「這些人簡直是不知好列!」

「我上次明明白白的告知了他們,卻還來欺騙,山上明明有二百多人,卻謊稱只有一百,帶回來一半,其餘一半還在山上嘞!」

他先是罵了幾句,而後看向治書史,「公,鄉野村夫不知禮,過去周國的時候,官府常使詐,不以信服人,故而使民奸,要不我去找他們說道說道,定然讓他們不敢再隱瞞.....」

治書史看向這位年輕人,忍不住笑了起來。

「你勿要懼怕。」

「我沒想要抓這些人問罪。」

散吏有些尷尬,附和着笑了幾下,「我知公仁義.....

「不必做多幹涉,過去的官服反覆無常,他們心裡忌憚,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下朝廷輕薄賦,與民休息,他們遲早都會下來的,無礙,我們就做好自己的差事,勿要着急,不過,你也可以隱晦的提醒一句,躲在山裡,還有可以下來的一天,可若是搞劫掠的行當,那誰都救不了他們了....」

「唯!!」

鄉里回來了一大批的勞動力,情況卻是出現了許多的變化。

授予的耕地增加了,男丁扛着農具前往耕地,婦孺老弱有了仰仗,整個鄉里也有了些生機,往來的人多了起來。

道路兩旁的雜草不知被誰清理了去,當地的年長者領着族內的青壯,又索性將阻擋道路的廢墟清理掉。

以血緣爲紐帶的宗族制鄉村社會,雖然有着許多的缺陷,卻也具備某種穩定性,在無人干涉的情況下,甚至能代替履行官服的部分職能,進行自我維持和自我恢復,有好處也有壞處。

而在戰後恢復之中,好處便有所體現,如狐寡者能得到些救濟,沒有壯勞力的能得到些幫助,宗族領袖能帶着其餘人進行一些小規模的建設活動。

如此過了一個多月,山裡的壯勞力們終於都走出了山,回到了家裡。

鄉的規模對比從前減少了許多,但是,土地又得到了耕耘,小路上又出現了行人,勃勃生機從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里萌生,而後朝着四周擴散。

鄉里有資格的年輕人拿着錢前往學室,有着抱負勇力的則是準備去當脫產的軍士,瓜農果農們推着車前往縣城販賣。

即便沒有干涉,各地仍然是有條不素的進行修復,且因爲戰爭出現了大量的無主土地,很多佃戶,亡人,奴僕等等恢復自由身,兼併問題再次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嶄新的帝國悠閒的趴在土地上,緩緩呼吸着,等待着身上的傷口一點點的結疤,而後恢復。

而在江水的另一面,陳國卻忽急躁起來,開啓了諸多的革新圖強,上下躁動,準備做最後的自救。

第53章 升官第83章 成了!第44章 歷史第99章 駕崩第355章 我爲王第149章 棄暗投明吧,將軍第65章 驅虎吞狼第2章 吃魚,吃魚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國恨第398章 英雄用武之時第498章 大丈夫不可降胡第421章 小樑國第63章 什麼劉公??第323章 南下!南下!第109章 造反了!第422章 時來運轉第440章 好言難勸第64章 騏驥有良種第69章 孰美?第451章 江南多好臣第42章 此院食人否?第129章 率獸第287章 力不足第304章 堂堂正正的謀反第73章 難殺第508章 南北之風第187章 禮物第441章 桃子的威脅第204章 可做小白第391章 黔首的力量第497章 殺了許多將第109章 造反了!第314章 明日動手第436章 陳人來攻城啦!第376章 齊民要術第280章 新天下,新醫生第479章 吾未壯....第511章 經學奇才第117章 天使第273章 我家衛將軍若在,定斬汝頭!第320章 道貌岸然第70章 眼疾手快第367章 老太公第6章 頭百錢第34章 英雄天子第454章 漢軍至,勿要動第117章 天使第238章 殺王第118章 契駭真第183章 頭功第233章 他就是賊兒軍!第303章 壞了,真成劉公了第183章 頭功第454章 漢軍至,勿要動第423章 王琳的奇襲第26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19章 祖珽偷人第305章 堂堂正正的投降第253章 上好的孫女婿第238章 殺王第356章 齊國已亡第42章 此院食人否?第412章 無險可守第485章 登基!!第58章 農夫,工匠第233章 他就是賊兒軍!第356章 齊國已亡第92章 禮儀第109章 造反了!第43章 新散吏第488章 隔江猶唱後庭花第305章 堂堂正正的投降第357章 齊大司馬第156章 將軍大點兵第110章 他像我姑父!第339章 沒那麼容易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國恨第160章 絕境第117章 天使第471章 護我衣冠第503章 南狩而已第427章 陳頊匹夫耳第374章 此計若成第169章 劉公欲害我第285章 大冢宰宇文護第37章 有事要做第478章 必輸無疑第452章 豈不是成了小人?第186章 我們的,他的第425章 撤第474章 蜀中名士第469章 亂,平第297章 猛將與賢王第206章 社稷第465章 能做侯安都否第292章 桃能辟邪第409章 不可貌相第486章 三年種田,五年南下第336章 天下苦桃久矣第455章 以子貴
第53章 升官第83章 成了!第44章 歷史第99章 駕崩第355章 我爲王第149章 棄暗投明吧,將軍第65章 驅虎吞狼第2章 吃魚,吃魚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國恨第398章 英雄用武之時第498章 大丈夫不可降胡第421章 小樑國第63章 什麼劉公??第323章 南下!南下!第109章 造反了!第422章 時來運轉第440章 好言難勸第64章 騏驥有良種第69章 孰美?第451章 江南多好臣第42章 此院食人否?第129章 率獸第287章 力不足第304章 堂堂正正的謀反第73章 難殺第508章 南北之風第187章 禮物第441章 桃子的威脅第204章 可做小白第391章 黔首的力量第497章 殺了許多將第109章 造反了!第314章 明日動手第436章 陳人來攻城啦!第376章 齊民要術第280章 新天下,新醫生第479章 吾未壯....第511章 經學奇才第117章 天使第273章 我家衛將軍若在,定斬汝頭!第320章 道貌岸然第70章 眼疾手快第367章 老太公第6章 頭百錢第34章 英雄天子第454章 漢軍至,勿要動第117章 天使第238章 殺王第118章 契駭真第183章 頭功第233章 他就是賊兒軍!第303章 壞了,真成劉公了第183章 頭功第454章 漢軍至,勿要動第423章 王琳的奇襲第26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19章 祖珽偷人第305章 堂堂正正的投降第253章 上好的孫女婿第238章 殺王第356章 齊國已亡第42章 此院食人否?第412章 無險可守第485章 登基!!第58章 農夫,工匠第233章 他就是賊兒軍!第356章 齊國已亡第92章 禮儀第109章 造反了!第43章 新散吏第488章 隔江猶唱後庭花第305章 堂堂正正的投降第357章 齊大司馬第156章 將軍大點兵第110章 他像我姑父!第339章 沒那麼容易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國恨第160章 絕境第117章 天使第471章 護我衣冠第503章 南狩而已第427章 陳頊匹夫耳第374章 此計若成第169章 劉公欲害我第285章 大冢宰宇文護第37章 有事要做第478章 必輸無疑第452章 豈不是成了小人?第186章 我們的,他的第425章 撤第474章 蜀中名士第469章 亂,平第297章 猛將與賢王第206章 社稷第465章 能做侯安都否第292章 桃能辟邪第409章 不可貌相第486章 三年種田,五年南下第336章 天下苦桃久矣第455章 以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