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呂宋亂局

去蒲林萬國花樓“歷練”只是說笑,但呂宋還是要去的,不管是臨時還是定期,海軍聯絡船都承擔着各殖民地軍政來往聯絡的任務,在鷹揚港載了不少官員、文書和官府物資,呂宋是必停的一站。

追風快船一日千里,九月十三日就到了呂宋漢山港,這座小漁村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已成爲伏波軍的核心基地,還有一座小型造船廠,專造追風船、護衛艦和運輸艦。

“海軍副尉李……克載?”

港務官員登記船籍和人員時,見到這個名字,神色變了變,但跟鷹揚港官員不同,他沒有熱情地直接招呼殿下,而是裝作若無其事,淡然辦了手續。李克載覺得這人很乖巧,多半是本土來的外任官,明白他不願張揚身份的心情。

當李克載一行前去港驛休息時,那位官員轉了轉眼珠,飛奔出了官署。

於是李克載大氣還沒喘完,就被一位老熟人找上了門。

“一凡兄,你怎麼在這?”

來人年近二十,身着紅衣,肩上扛着三顆銀星,是位騎尉,氣質溫潤內斂,只在眉梢間蘊着一股飛揚氣度,正是去年已受封冠軍將軍,銜級上將的賈昊義子,呂宋人賈一凡。

賈一凡是來漢山港爲西洋大都護府挑兵的,賈昊轉任西洋大都護,統管緬甸、孟加拉陸海兩軍和地方事務,劍鋒直指不列顛人和整個天竺。海軍正將兵力重心轉到西洋,利用伏波軍的訓練基地爲西洋陸軍輸送兵員也是調整部署的一部分。

說到西洋事務,哀痛又上李克載心頭,跟賈一凡講了幾日前的錫蘭海戰,兩人相對噓唏。

接着賈一凡道:“我勸殿下儘快啓程,你來呂宋的消息馬上就要傳遍整個呂宋,周總督和呂宋公司可不會放過殿下這塊唐僧肉。”

那個該死的港口官員……

李克載頓時明白了罪魁禍首是誰,不過賈一凡這話語氣不像是玩笑,讓李克載起了好奇心。官員和豪商當然都想借他這個大皇子張揚,但也就是酒宴巡遊而已,可賈一凡說得好像有天大禍事一般。

賈一凡嘆道:“加上歸化土人,呂宋現在已近二百萬人口,面上繁華似錦,內裡卻蘊着天大的危機,不管是周總督還是呂宋公司,都各有所求,殿下你會被他們拖入呂宋這片泥沼,我想……這定非陛下所願。”

李克載心中凜然,暗道自個還是趕緊走吧,他可不是無知少年,絕不願被誰當刀子使。

不過,呂宋形勢有這麼嚴峻?

好奇心終究是壓不住的,李克載抱着“只是多瞭解瞭解”的心思,跟賈一凡打探更多內幕。見皇子已吩咐衆人準備上船,賈一凡鬆了口氣,也就知無不言了。

呂宋亂,亂在呂宋公司、本地官員以及本地工商士子三者之間。

呂宋依舊是公司託管地,工商稅權是由呂宋公司把控,而具體到縣鄉的行政事務管理以及地方稅,則是由以本土外任官員爲骨幹的官府控制。官府的總頭目是中書省殖民事務司所委派的總督,而公司在呂宋的管理機構則是監事會,頭目是總監事,由董事局裡的董事輪流擔任。

賈一凡道:“對本地士子和工商來說,呂宋就是低人一等之地。有條件的削尖了腦袋轉入本土,沒條件的則滿心憤懣……爲何?因爲公司和官府都在欺壓呂宋!”

公司掌握工商稅權,他們想要哪個行業興旺,就特別照顧哪個行業,想要哪個行業萎靡,就以高稅率盤剝和打壓。如果說政策符合呂宋自身所需還好,可呂宋公司優先考慮的是本土利益,準確說,是公司董事局那些大股東的利益。

賈一凡舉了好幾個例子,首先是蔗糖業,本土的蔗糖業已從種蔗變爲製糖業,呂宋在公司的經營下成了英華最大的甘蔗種植基地。爲保護股東經營的製糖業,公司極力打壓呂宋本地製糖業。之前在呂宋還企圖頒佈“禁糖令”,想將呂宋自產蔗糖列爲違法之業,只允許銷售本土所制蔗糖。因爲這法令太過扎眼,被東院挑刺否決,但呂宋公司沒有放棄,轉而採取了高額經營稅的方式限制呂宋本地製糖業。

這事看似只涉及製糖業,其實影響的是整個甘蔗種植業。蔗糖需求年年有波動,還受走私貿易的影響。如果哪一年海巡不給力,漏進來大批來自加勒比海的蔗糖,或者是年景太好,產量太多,甘蔗價格就一落千丈。如果呂宋製糖業有一定規模,還可以調濟緩衝,可現在風險就全壓在了呂宋蔗農和蔗商身上。前幾年呂宋發生過不少次蔗商騷亂事件,公司大力查禁非法制糖作坊,也搞出了不少流血事件。

糖是一樁,鹽又是一樁。本土鹽業公司都是呂宋公司的大股東,他們的勢力比製糖業大得多,給呂宋製鹽業定了五倍於本土的經營稅,直接扼殺了呂宋鹽業。他們將呂宋分作幾個區域,每區由一家鹽業集團壟斷經營。在蒲林就只能買到閩鹽,在漢山港只能買到粵鹽,雖說價格並不是太離譜,但跟本土相比,這種差別待遇很讓呂宋人憤怒。

工商層面都是如此,呂宋現在除了礦業、米業、蔗業、木材等原料生產外,也就只在造船和運輸等行業上有寬裕空間,其他行業都受公司嚴苛限制。工商空有資本,機會卻比本土工商少得多,怨氣很大。

呂宋本地士子也很有怨言,英華科舉已很完善,學院作爲峰頂,畢業後就有了官身,能有一份旱澇保收的穩妥前程,每一個士子都想擠進去。但學院基本都在本土,各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地域偏重。比如進士科、明經科多是江南,明法科和博學科多是湖廣人,明算和通事科多是閩粵人。就連軍事學院都有偏好,陸軍喜歡招內地人,海軍喜歡招閩粵人。

雖然有四海一家的大義在,學院爲海外殖民地保留了相應的份額,但越是名聲大的學院,越不願招收海外學子。畢竟海外之地都是公司託管地,國家鋪開的教育體系還沒覆蓋到這些地方,就靠當地自力更生,學子素質比本土差得太多。

當然,相比本土龐大的人口基數,海外殖民地學子只要稍得照顧,機會甚至比本土學子還稍多一些。可一旦進入到官僚體系裡,出身海外之人就會遭到各方面排擠。以至於吏部發派職司都有了潛規則,“海上的去高山,大漠的去荒島”,總之不是本土出身,沒有特別關係,別想在內陸富庶之地任官。

這事海外士子也能接受,反正歷朝歷代都有這傳統,只有磨礪出資格了,出身背景纔會漸漸淡去。但本土官僚又孕出了另一樁潛規則,就讓海外士子很是不忿了。本土官僚將海外之地視爲磨堪和撈錢的好地點,全化爲自家的保留地,以本地避嫌的藉口,絕不願海外士子就在海外任官。

在這種背景下,海外之地的“人情官”、“度假官”、“養老官”與日俱增,這些本土官員自然責任心欠奉,殖民公司勾勾手,就結成了官商聯盟。他們在海外之地的主要工作已不是爲一國治政,而是爲公司治政。

總結而言,本土工商和官僚在攜手壓榨呂宋這樣的海外殖民地。

李克載皺眉道:“雖有涉於蔗農之事,可不管是工商還是士子學子,也不過是少數人,只要百姓安定,怎麼也不會大亂吧。”

賈一凡點頭:“呂宋入華夏十餘年,百姓生計跟西班牙人管治呂宋時代比,那自有天壤之別。對只求溫飽之人來說,在呂宋求生計還易於本土,畢竟此地依舊還是地廣人稀。可工商士子這些人是呂宋本地最有才幹,最有智識,眼界也最廣之人,他們若有心挑動本地百姓,又豈是殖民公司和官府能壓制得住的?”

李克載抽了口涼氣,在賈一凡眼裡,呂宋形勢竟然如此嚴峻了?

“本地縣鄉議院、法院呢,乃至天廟呢?難道他們都袖手旁觀?”

“總督和法院巡按都是陛下欽點,他們總不會被公司輕易收買了吧?”

“國中報紙怎麼沒見這些消息,難道殖民地公司和官府蠻橫到可以封人口舌的地步?”

一邊聽着的鄭明鄉、安平遠等人插了嘴,話裡還帶着一絲火氣,他們當然不滿賈一凡危言聳聽,說得呂宋就要鬧獨立了一般,這置幾如聖人的皇帝於何地?置他們這些流血犧牲,爲國爭利的軍人於何地?

賈一凡點頭:“我是呂宋人,當然清楚呂宋本地人的心思,至於你們的問題……之前我之所以說亂,就是因爲各方都在爭執,已經理不清脈絡,我只能大致說說。”

接着賈一凡說到了議院、法院和輿論,很遺憾,因爲呂宋是託管地,沒有一個統攬全局的呂宋議院,只有分散在地方的縣鄉院。殖民公司和官府滲透之下,院事裡能爲本地人說話的不多,少數知名人物,也在公司和官府的各種打壓下無力出聲。

至於法院……呂宋雖亂,卻不是草菅人命,仗勢欺人那種亂,在工商是公司以工商稅權壓榨呂宋,在官府是本土官僚以官場規則排擠呂宋,前者本就是法,後者是法外之事,法院都起不了什麼作用,甚至還是維護公司在呂宋特權的工具。

而輿論麼……呂宋當地的輿論又入不了本土國人的耳,本土也不太關心呂宋內部事務,畢竟才二百萬人不到,土人又多。即便偶爾報上消息,也總是懷着一種優越之心,認爲是國家十餘年就讓呂宋繁華若此,呂宋人就該感恩戴德,怎還能有抱怨?

至於總督,賈一凡猶豫了片刻,似乎在思考怎麼措辭,最後才輕舉輕放地道:“周督雖有大志,但手腕似乎有些欠缺……”

呂宋現任總督是周寧,舊清時代綠營一系出身,現在已被國人劃入勳舊派。這個人長於綏靖治安,皇帝將他從本土丟到呂宋,在國人看來,更多是皇帝削弱勳舊派權柄的佈置,也就是說,皇帝本人就輕視呂宋。

李克載思忖片刻,嘆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呂宋的問題就在這不均啊。”

這很好理解,呂宋的餅子作大了,呂宋本地人能分到的餅比以前多得多,但相比之下,殖民公司和官府通過不公正的手段,分走了更多的餅,這讓呂宋那些認爲靠自己本事能獲得更多的能人們不滿了。

他看向賈一凡,微微笑道:“一凡兄,你能知得這麼周全,怕也是費了老大心血吧,我會找時間跟父皇說說,但父皇眼裡的棋局更大,他會怎麼回答,我就說不準了。”

賈一凡有些尷尬地咳嗽兩聲,向道破了自己用意的李克載鞠躬道謝。他其實也是把李克載當刀子使,不過他義父就是賈昊,跟皇帝本就離得近,也只是想讓李克載轉達他所知的呂宋民情,看在兩人自小相識的份上,李克載當然不會生氣,更樂於幫他一把。

“那咱們還是快走吧……”

劉志在李克載的四個同窗裡心性最深沉,已知這呂宋蘊着一場風雷,李克載可不適合陷身其中,出聲催促道。

李克載點頭,跟賈一凡道別後,一行人剛來到碼頭,就被大羣黑衣警差圍住。

“哎喲喂,小祖宗!來了呂宋也不跟你周叔叔打個招呼!?還好我就在漢山港巡查防務,這是老天爺要我來迎小祖宗的!”

接着警差們就恭恭敬敬地單膝下跪,拜倒大片,接着一個五十來歲的華服男子張牙舞爪,一邊喊着一邊撲了過來。

待來人奔到身前,作勢欲拜,李克載趕緊扶住了對方,僵着臉道:“周……叔叔,我已是海軍副尉,再不是白城的小孩子了。”

來人正是呂宋總督周寧,多年來一直在劉興純手下辦事,曾執掌衛軍,曾任刑部尚書,領有輔國靖襄候爵位。官職爵位都還是其次,在勳舊派裡,論從龍資歷,他甚至早於湯右曾史貽直等人,只比李朱綬低一級。

十來年前,皇帝還習慣在白城故園跟故舊過新年,周寧次次不缺,那時還只是個白胖小子的李克載,就被周寧等人稱呼爲“小祖宗”。此時李克載已是弱冠少年,周寧如此稱呼,自是諂意巴結。

聽出“小祖宗”對這巴結很不感冒,周寧趕緊轉了口風:“是是,殿下怎會是小孩子呢,至於這海軍副尉,不過是雛龍歷世。既到了呂宋,老周我這地主,怎麼也要好好招待殿下一番。免得陛下他日問起,說老周我連殿下都不認識了,那豈不是罪過?”

正處於青春期,逆反心理很重的李克載越聽越膩味,暗道父皇也真是太忽視呂宋,居然派了這麼一個諂媚小人來這裡作威作福,呂宋亂相說不定還有這傢伙的一份功勞。

不過李克載終究不是一般小年輕,對方既然拉出了父皇這面幌子,他要不給顏面,拔腿就走,還真是場政治事件。身爲皇子,不得不揹負這一類場面事務。

李克載微微笑道:“克載還有軍務在身,但周督盛情也不敢卻,蒲林就沒時間去了,周督就在這漢山港,替克載說說呂宋的風情如何?”

周寧先笑後垂淚:“殿下真是體恤老周,公私兩便,至中守和,恍惚間竟像是再見陛下少年時的風采!當年初見陛下,便爲陛下龍氣懾服,一心追隨陛下,砥定大業,不覺已近二十年過去了……”

李克載還微微笑着,身後四個同窗已臉色青黑,一副強自壓下嘔吐的模樣,顯是從未見過這等人物。

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210章 在地獄仰望天堂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259章 朕還扛得住……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699章 長江大決戰:沙堤秒崩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70章 我要軍隊!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198章 青浦的槍聲第287章 啊……海軍!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352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878章 迷亂的真相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315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431章 塵封的歷史與扭曲的真相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747章 窮則變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464章 大越人民站起來了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93章 李肆說,要有光第626章 聖道九年,天怒人怨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380章 戰衡州:不是我變了心第809章 血腥的雙手推開東洲之門第827章 朗朗天意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526章 波爾多之耀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327章 人心何所依,忠義何所寄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矩第139章 想要純淨,所以糾結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395章 生死決與人生坎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210章 在地獄仰望天堂第108章 下手卻這麼兇殘第259章 朕還扛得住……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699章 長江大決戰:沙堤秒崩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70章 我要軍隊!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198章 青浦的槍聲第287章 啊……海軍!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352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878章 迷亂的真相第810章 東洲記:內憂還是外患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315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431章 塵封的歷史與扭曲的真相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747章 窮則變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464章 大越人民站起來了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93章 李肆說,要有光第626章 聖道九年,天怒人怨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380章 戰衡州:不是我變了心第809章 血腥的雙手推開東洲之門第827章 朗朗天意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526章 波爾多之耀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327章 人心何所依,忠義何所寄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矩第139章 想要純淨,所以糾結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395章 生死決與人生坎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