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玉門雄兵

正月已過,玉門關依舊是鵝毛大雪漫天飛揚,地面積雪三尺。

這裡的冬天,格外漫長,而且異常的寒冷。

百里大軍營裡,將士們每天早晚必做的事情,就是清除積雪。在玉門關西北方向有一座並不大的山,方圓不過二十餘里,已經快要被砍成光頭山,山上的樹木,全部用來劈柴取暖了。

饒是如此,大軍的訓練沒有終止一日。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個月的苦練,十幾萬大軍的成色無疑上了一個檔次。

二十天前,經過一系列軟硬兼施、明誘暗迫的各種手段,吐蕃大將噶爾?悉於多,終於是投降了。與之一同俘虜的兩萬八千餘名吐蕃騎兵,其中有六千餘崑崙鐵騎,絕望之下也一起投降。

秦慕白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彪悍的吐蕃騎兵,編入了自己的親勳翊府之中,由薛仁貴任大將負責統領。原本,秦慕白從鄯州帶來兩萬騎兵,加之薛仁貴帶回的一萬西征軍,人數不過三萬餘。剛來玉門關,秦慕白就用雷霆手段生吞了高昌降兵兩萬騎。半個月的時間,這些原本就對高昌國談不上忠誠與感情的僱用兵們,完全被唐軍同化,成了秦慕白的嫡系親勳部隊。

如今吐蕃降兵的加入,從實戰能力上講他們絕對是無可挑剔的。其中的崑崙鐵騎,單論個戰能力可不比薛仁貴麾下的西征軍精銳差。只不過這些人的身份比較敏感,能否徹底降服其心對秦慕白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今後,肯定還要在陣前與吐蕃軍隊進行戰鬥。萬一這其中有人反叛或是譁變,那可就致命了——秦慕白思考這個問題許久,終於找到解決之道!

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去骨抽筋,任其羣龍無首!

首先,秦慕白對降將噶爾?悉多於就相當的客氣,都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了。將他穩住之後,說服(而不是命令與譴送)他去長安面見皇帝,由皇帝賜爵封官。悉多於其實並不笨,他也清楚秦慕白是想要將他弄走再對他手下的軍隊下手,但眼下他已經沒了任何與秦慕白討價還價的資本,於是,只好與高昌降將麴文盛兄弟倆一起,坐上了前往長安的馬車。與之同行的,有一隊兵卒和兩名秦慕白的心腹百騎,懷揣秦慕白上奏皇帝的奏摺。

秦慕白料定,如不出意外這三個人到了長安,既不會被殺頭,也沒機會再鹹魚翻身統兵打仗了。此前大唐平滅北方突厥國時,他們的可汗頡利與許多的大小首領將軍,都在長安有爵有碌衣食無憂,許多人終老長安,子女後代還就紮根在此,成了大唐子民的一份子。

大唐對於降將與戰俘的寬容善待,比之吐蕃嚴苛的軍法要強上萬倍不止——悉多於之所以投降,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

吐蕃的軍法之嚴苛,是天下聞名的。打了這樣的大敗仗,哪怕他悉多於出身豪門貴族自己也是國之止將,再哪怕他父親是宰相哥哥是元帥,他這一回也是好則削職貶官再無出頭之日,運氣要是差一點,就是和這些俘虜們一起被深井活埋也有可能!

如此說來,能在長安留得性命享些富貴安寧,總比回到高原被宰了強。出於這樣的心理,身爲生死仇敵的悉多於與吐蕃騎兵,會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拔除了悉多於這個“靈魂人物”,餘下的兩萬多人馬可就好收拾了。秦慕白命人仔細排查吐蕃降軍將佐們的“政治背景”。凡是出身吐蕃豪門貴族的高級將佐,一概調走不留在這隻軍隊中。反正秦慕白是關西道行軍大總管,蘭州大都督府治下數十座府兵軍府,任何軍府任何職位他都有權進行平級調動。

前後幾天之內,秦慕白將六十多名吐蕃貴族將領先後給調走了,前往蘭州各地州縣的軍府,擔任校尉、旅帥之類的大小武官。到了這種地方,這些人孤掌難鳴手中更無大權,就算心懷異志想鬧也鬧騰不起來了。

如此一來,剩下的吐蕃降軍將士之中,基本上全是貧苦窮奴與牧民,他們只是被趨使和奴役的苦命傀儡、戰爭機器。這樣的人沒有野心唯命是從,以前最大的願望無非是能活得久一點,能打了勝仗得些賞賜,讓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

秦慕白覺得,要收編這樣的人已經很容易了。一個原則,善待即可。大唐本就是王道仁孝治國,怎麼也比吐蕃的霸術暴刑要強上百倍,更能俘獲人心。因此秦慕白也確信,假以時日,這些人一定不會後悔脫離吐蕃,成爲一名“唐人”。

反過來,則不行。吐蕃人要想招降唐軍,難上加難。因爲吐蕃沒有大唐這種折服人心的底蘊與魅力!——長安城裡,十餘萬異邦外民,都努力想要獲取常住資格、並以成爲一名唐人而自豪,便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說之前收編高昌降兵那是生吞活剝,那麼招降吐蕃降兵則是細嚼慢嚥頗費了一番周折。但是,回報也是相當之豐厚的。吐蕃的降兵遠比高昌兵馬的戰鬥力更強,軍事素養更高,甚至比回紇鐵騎也要強上一個檔次!

秦慕白的親勳部隊,在一個月之內由三萬人,擴充到了八萬之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精銳騎兵!

關西道前線大軍區轄下原有“左右威衛”這兩衛朝廷主力王師,大將軍分別是秦叔寶與薛萬徹。如此這兩名大將軍都已陣亡,兩衛兵馬的編制其實也已名存實亡。由於這八萬人,並非是朝廷正規編制的“衛率”,只是秦慕白的親勳翊府,因此它的編制顯得比較小。薛仁貴就擔任“翊府中郎將”直接統領他們。論官職,這中郎將不過從四品;但實際上,這小小一個翊府比朝廷的一支主力衛率人馬都要多!

秦慕白人稱“少帥”,但他擔任的“關西道行軍大總管”這一職務是臨時的。什麼時候仗打完,什麼時候就取消了。原本的蘭州大都督一職也由李道宗暫時接任代理了——於是秦慕白,居然沒了實職,只剩下散官虛職了!

許多人都在議論,朝廷也是時候給秦慕白封個“大將軍”的實銜了。大唐十二衛兵馬,一衛一個三品大將軍,那就是實打實的軍方首腦標誌。以秦慕白今時今日立下的功勞與闖下的名望,哪個大將軍比得上?

言下之意,秦慕白該是到了“出將入相”、涉足朝廷政壇中樞的時候了!

秦慕白與薛仁貴、蘇定方吃完飯後閒聊,就說起過此事。薛仁貴說,連我的官憑告身上都已經寫的是“從三品左威衛將軍”,慕白不當大將軍,這真說不過去了。蘇定方也附合,說關西軍連戰連捷,朝廷論功行賞,慕白也是時候被授大將軍,並加勳進爵了。

秦慕白心如明鏡,笑了笑對他們說,“看着吧,朝廷肯定不會授我大將軍,給多大賞賜。”

薛仁貴和蘇定方自然是不信,這太不合“定製”。秦慕白只說“走着瞧”。

餘音猶存,第二天朝廷的賞賜聖旨就來了。其實這聖旨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從長安發出來了,只因路途遙遠大雪封道,這可憐的使者走了足足五六十天才到玉門關。

不出秦慕白所料,朝廷只授給了秦慕白“藍田侯”的二等爵位,食邑僅僅可憐的兩百戶,估計噶爾?悉多於去長安後給的“精神文明安慰獎”,也不會少於這個數。錢財倒是賞得不少,黃金三百兩錢五千貫,南海上貢的皇家珍藏夜明珠十二顆,上等川錦二百匹。

聖旨隻字不提給秦慕白封授大將軍的實官,連一個和薛仁貴一樣的從三品將軍都沒有。此外,標誌功勞的勳官居然也只是個泛泛平庸的“雲麾將軍”。雖然讓秦慕白接替了他亡父秦叔寶的“安西大都護”一職,可現在出了玉門關,還沒有一寸土地實際是屬於大唐的,“安西大都護府”還在別人手裡呢!

衆將士都爲秦慕白打抱不平,秦慕白卻沒有半點忿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賞賜。

“將這些錢財和絹帛分給軍中所有兄弟——哪怕每人只能分到幾枚銅板、幾寸絹帛,那也是我秦某人的心意!”秦慕白海口一開,揮金如土了!

衆將士無不欣然喜悅。雖然每個人分到的東西着實是少,但讓他們歡喜的是主將不冒功、不貪財,能與衆將士同生死、共富貴。其實普通的軍士們,都沒什麼野心,其中有不少人當兵更是爲了養家餬口混口飯吃。上了戰場把腦袋別在腰上跟別人玩命,圖的還不是一點實在的好處?看着當官的躲在後面不受風險、打完仗了卻升官發財,士兵們很容易心裡不平衡。

要不然,哪會有薛仁貴這種身先士卒的將軍最得軍心最能服衆?同樣的道理,能把自己所得的功勞賞賜平分給手下軍士的,也最是能贏得人心。

將心比心,不是誰都會心甘情願把自己口袋裡的錢,揮灑出來白白送給別人的。秦慕白的借花獻佛大方敗家,爲他贏得了大片人心。剛剛重組的這支新軍,凝聚力空前加強。

薛仁貴與蘇定方不解,問朝廷給的賞賜這麼少與秦慕白的功勞嚴重不符,爲何他還這麼心安理得?

“難道,你就真正修煉到了‘視名利錢財爲身外之物’的境界?”二人非得追問。

秦慕白就笑了,說道:“我要是到了那個境界,早就在不在這裡混,肯定出家修仙去了。帶兵打仗當真好玩?這可是拼命的活兒,不打仗呆在軍營裡也苦啊,哪有在長安安享福貴的舒坦?秦某人從不標榜高雅,酒色財氣,我可是樣樣都喜歡。”

蘇定方琢磨了一陣,說道:“看你這情形,似乎與皇帝陛下有所默契?如今他並未重賞你,是否就意味着還未到論功行賞的時候?也就是說,這仗還要打下去,打很久;後面,還有更大的仗?”

“應該就是了。”秦慕白笑了笑,說道,“我們也總給得陛下和朝廷,留一點‘增賞’的餘地吧?現在我是打了兩個勝仗立下點功勞,可要是一下賞到了頭,萬一我以後再打勝仗,怎麼辦?——不說這些了,咱們還是安心用兵吧!想多了這些,容易患得患失,爲虛名所累!”

“言之有理!”二人一起贊同。

“朝廷讓我接掌我父親的‘安西大都護’一職,那也就意味着朝廷仍未放棄西域。”秦慕白說道,“別的不說,眼下還有吐蕃的大問題沒有解決。解決了吐蕃,還有西域。你們算算看,這後面還有多少事情要幹?”

“話說回來,我現在還真有點擔憂蘭州內地。”蘇定方說道,“大雪一直未停,今年的河西隴右比往年都要寒冷,頗多雨雪。大雪封道糧草轉運艱難,就連往來消息也有所阻塞。慕白率軍來援玉門關已經一個多月了,至今仍然沒有大非川的戰況。噶爾欽陵大敗之後肯定不會善罷干休,不知他會有什麼樣的動作?更不知侯君集那邊,情況如何?”

“算算時間,朝廷的賜賞使者三十多天前從鄯州出發,昨天才到玉門關,的確是行路艱難。”秦慕白琢磨了一會兒,說道,“如果大非川有消息,最近也該到了。如今隆冬之際不利我軍作戰,之加兵力寡少糧草不濟,於是我派侯君集鎮守大非川,讓他以守代攻牽制噶爾欽陵。如果侯君集夠謹慎,以他的能力,應該不會出多大問題。”

蘇定方沉默了片刻,說道:“可是侯君集,從來就不是太謹慎的人。”

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227章 一樓棲雙鳳第266章 情與法第35章 軍令如山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100章 新的去處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14章 衝突火暴第35章 收拾人心第28章 萬里挑一第23章 程老妖精第54章 將進酒第263章 大拯救行動第78章 怒不可遏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86章 與衆不同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522章 驚豔第3章 勳門立戟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300章 我不活了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336章 襄陽過新年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54章 將進酒第11章 東閣祭酒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4章 先入爲主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197章 極品賢內助第235章 萬全之策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396章 血火天山,白袍無雙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278章 領悟第424章 成人之美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279章 別襄陽第143章 做客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64章 暗香浮動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528章 剜肉補瘡第279章 別襄陽第139章 王爺的請柬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11章 東閣祭酒第486章 梟雄歸來第29章 龍旗之爭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348章 龍蛇出山,風雨欲來第464章 烈焰鳳舞,不死靈狐第285章 秘密武器第11章 東閣祭酒第170章 麻煩人物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417章 會戰晴羅原第438章 退無可退第257章 打你屁股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86章 與衆不同第373章 最君子第425章 陰謀,陽謀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512章 風雲再起第67章 妖孽鬥法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531章 截殺第507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第428章 不見不散,莫失莫忘第144章 回報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312章 故地重遊,帝國不寧第345章 天堂,地獄之門!第207章 蛛絲馬跡第160章 回長安第468章 西疆亂第23章 程老妖精
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227章 一樓棲雙鳳第266章 情與法第35章 軍令如山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100章 新的去處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14章 衝突火暴第35章 收拾人心第28章 萬里挑一第23章 程老妖精第54章 將進酒第263章 大拯救行動第78章 怒不可遏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86章 與衆不同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522章 驚豔第3章 勳門立戟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300章 我不活了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336章 襄陽過新年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54章 將進酒第11章 東閣祭酒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4章 先入爲主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197章 極品賢內助第235章 萬全之策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396章 血火天山,白袍無雙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278章 領悟第424章 成人之美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279章 別襄陽第143章 做客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64章 暗香浮動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528章 剜肉補瘡第279章 別襄陽第139章 王爺的請柬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11章 東閣祭酒第486章 梟雄歸來第29章 龍旗之爭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348章 龍蛇出山,風雨欲來第464章 烈焰鳳舞,不死靈狐第285章 秘密武器第11章 東閣祭酒第170章 麻煩人物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417章 會戰晴羅原第438章 退無可退第257章 打你屁股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86章 與衆不同第373章 最君子第425章 陰謀,陽謀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512章 風雲再起第67章 妖孽鬥法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531章 截殺第507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第428章 不見不散,莫失莫忘第144章 回報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312章 故地重遊,帝國不寧第345章 天堂,地獄之門!第207章 蛛絲馬跡第160章 回長安第468章 西疆亂第23章 程老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