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思念

秦慕白一家人,在高昌盤桓數日,一來歇息,二來,也可拜祭秦叔寶。

高昌,這秦叔寶戰死之地。火焰山上,有他的塑像。這裡,也是秦叔寶“神蹟”的發源地,許多關於秦叔寶的傳說,已經在口耳相傳之下漸漸被神化,說他時常顯靈護衛高昌的百姓,保護絲路上的商旅安全。

在華夏子民的心目中,英雄也好狗熊也罷,都指望着落葉歸根。可是秦叔寶戰死他鄉,屍骨被一把火燒成了灰,如今就隨在秦慕白的身邊,浪跡天涯行遍萬里。在神像前,秦母劉氏與霜兒等人,免不得痛哭流涕感慨萬千。

“三郎,你真該回一趟中原,將你父親的骨灰安葬在齊州歷城的秦族老家。”劉氏說道,“落葉歸根啊,誰不想落葉歸根……”

“是孩兒不孝……至從上次與高陽成婚離開長安之後,就再沒能踏足中原。”秦慕白也是無奈,只好道,“但我們一家從此定居西域,那裡也將成爲我們的第二故鄉。等到安頓下來,我再選風水寶地將父親安葬。從此,我秦家也就以西域爲根了!”

與此同時,長安皇城的太極殿上,正在舉行一項鄭重莊嚴的儀式。

——李恪,加冕封嗣!

在李勣回朝後不久,這件拖延了許久的大事,終於提上了日程,並正式舉行。

李世民下召,賜封吳王李恪爲太子,並親自爲他加冕。豔照高照,文武百官一應到場,彩旗飛揚金甲奪目,歡呼雷動。

既然已經立了李恪爲儲,那麼相應的,就要組建一套文武臣僚的班子,來輔佐李恪。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可謂費盡了心機。

首當其衝的,就是貞觀第一臣長孫無忌。此前,他就是李恪最大的阻力。爲了調和他與李恪的關係,李世民公開的、私底下都費了不少心思。這次立儲,他除了讓長孫無忌繼續擔任司徒與尚書佐僕射外,還特意封他爲太子太師——成了李恪的老師!

另一位重臣房玄齡,被任命爲太子太傅。

軍方第一首腦李勣,任太子太保。

褚遂良,馬周等一輩朝堂重臣,分任左右春坊要職;原有吳王府長史權萬紀,任太子詹事,相當於東宮事務大總管,仍舊左右輔佐李恪用事。

歸朝的關西大軍,重新組建爲兩衛直嫡於皇帝的大軍——左右龍武衛,常年拱衛長安。

薛仁貴因戰功卓著,被賜封爲冠軍大將軍(三品勳官)並實授右龍武衛大將軍,統領帝都最精銳的一支皇家戰野御率,成爲了長安的守護神與大唐第一戰力的象徵;龐飛被任命爲左監門衛大將軍,統領皇城御林軍,鎮守大明宮與太極宮。

值得一提的是,歸朝後的關西軍衆將,除了在十六衛中擔任要職,還各自掛封太子東營六率的統率,全都歸納到了李恪麾下。

如此,以李恪爲中心的一套暫新的朝臣班底,就此形成。

直到加冕儀式與各項冊封結束,衆臣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爲何今天,隻字沒有提到一個本該是最重要的人——

秦慕白?

……

太子加冕後僅僅十日,朝廷下召,命李恪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李道宗爲副總管,征討遼東!

薛仁貴、李大亮、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一幫大將,率左右龍武衛、左右衛共計三十萬大軍,隨李恪麾下,即日出徵!

別出心裁的,李世民讓長孫無忌擔任李恪的行軍長史,一同前往遼東。房玄齡這個大唐管家,依舊從後總督糧秣。龐飛被派往登州督造海船,總督大唐的水師同屬李恪麾下,跨海協攻輔助。

臨出征前,李恪去往後宮與李世民拜別。

“父皇,兒臣明日即將出徵了。”李恪說道,“此去遼東,關山萬里時日長久,不知何時纔回來侍奉父皇。還請父皇多作歇養,保重龍體。”

“朕心中有數。”李世民說道,“你跟朕提的那件事情,朕思之再三,決定還是按你提議的做。”

李恪心中一動,說道:“是指封秦慕白爲郡王爵的事情嗎?”

“沒錯。”李世民輕皺了一眉頭,眼中卻是綻然一亮,說道,“朕登基前後的幾年,將我李家的皇族王爵都削了不少去。從此,除了歸降的異國可汗頡利、棄宗弄贊等人,大唐再未封授過任何一名異姓王。此前你提議封秦慕白爲王,朕一口便回絕了。但事後朕思之再三權衡利弊,爲了西域的長治久安,爲了大唐征討遼東沒有後顧之憂,朕決定,還是封秦慕白爲王!”

“父皇英明!”李恪心中略喜,拱手拜道,“大唐西域初定,格局不明人心不穩,需要一根頂樑大柱方能擎起這半壁江山。雖然蘇定方等人能力卓著,但他們在西域的名望卻還不足以服衆,尤其是那些異族酋長與各族的百姓,他們只認‘真神之子’秦慕白。現在秦慕白已經辭官沒了實權,封他爲王,卻可以穩定西域人心。再者話說回來,慕白本就是駙馬皇戚,加之功高蓋世,封爲王爵也並不爲過。”

“你說得對。”李世民也點頭認可,“其實規矩都是人定的。至漢朝不封異姓王以後,各朝各代一般都承襲這樣的做法。但秦慕白這樣的人,封爲王爵也不爲過。如果將來有人能做出他那樣的貢獻、達到他的高度,也就夠得上資格封王。否則,哪怕是李家沒有封王的人,也都給朕乖乖的閉嘴!”

李恪心中長吁了一口氣:好了,終於在臨走前,了卻了這一棕大事!慕白被封爲王爵,就意味着他能永鎮西域。非但是我大唐的西域能從此安寧,慕白也能得享善終,功耀千古!

“至於郡王的封號,朕草擬了幾個,不如你給朕參摹一下?”李世民說道,“一是樓蘭郡王,二是玉陽郡王,三是弓月郡王。”

李世民話中之意明顯,樓蘭、玉門關與陽關這些地方,要麼是軍鎮要麼目前是荒灘,並沒有居民,因此也就談不上食邑。如果封授前兩者,就是純粹的空頭郡王,只有封號爵祿,沒有田產與食邑。

而弓月城不同。弓月城是原西突厥北庭的陪都,更是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城市,非但是人口密集城市豪壯,而且商旅活躍十分富裕。如果能在這裡享有一些食邑,無疑是富甲一方,從此子孫後代都不愁吃穿。

李恪略作一番尋思後,說道:“父皇,兒臣愚見,既然已經大方的封了秦慕白爲王,就好人做到底,賜他一些食邑。弓月城是西域重鎮,如果能讓秦慕白定居此地,無疑就意味着大唐在西域打下了堅實的根基。以弓月城爲中心,我大唐在西域的十餘個都督府分佈各地,將來也好方便我大唐通行政令!”

李世民聽完後沉默了片刻,顯然是在深思熟慮。終於,他點了頭,“那好,就封秦慕白爲——弓月郡王,食邑八百戶;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就在手捧聖旨的天使離開長安時,秦慕白一家人,也從高昌啓程,往薩末建而去。

秦慕白心中牽掛着身懷六甲的明珠,因此不敢再多作耽誤,早早就動了身。到了西域這地方,秦慕白就如同是“游龍入海”,各地州縣與異族子民,都竟相來參拜。沿途,也不乏兵馬開道車駕護送。因此旅途並不辛苦,走得也很快。

一個多月後,秦慕白一家人終於踏足薩末建城!他火急火燎的衝到了武媚孃的宰相府,卻沒尋着人。聽下人回報,說是今日“女王臨產”,武媚娘去了王宮陪侍。

秦慕白急忙帶着家人前往王宮,這裡已是沒人不認識他,因此一路暢行無阻,直接進了後宮,到了新月女王的寢宮。

這裡果然人進人出異常緊張與忙碌,武媚娘就在寢宮外焦着的等候。看到秦慕白一行人過來,武媚娘喜出望外的迎上來,對着劉氏就跪:“兒媳見過婆母!”

“好媳婦,快起來!”劉氏向來最喜歡武媚娘,歡喜不已的將她扶起,“媚娘啊,幾年不見,你越發漂亮能幹了,還當了昭武國的宰相!再能見到你,爲娘真是歡喜!”

話剛落音,女王寢宮的大門被打開,蘇憐清從裡面衝了出來,驚喜的叫道:“生了、生了!哈哈,龍鳳胎呀!——咦,秦慕白你來了?來得正好!”

“生了嗎?還是雙胞龍鳳胎?”秦慕白大喜的迎上去,雙手緊緊抓住蘇憐清的雙臂,激動得語無倫次,“我、我可以進去嗎?可以嗎?”

“放手,你要捏碎老孃了!”蘇憐清惱怒的掙脫開來,一眼瞟到躲在後面的宇文洪泰,歡喜的跑過去,也顧不得無數人在場,跳身而起就撲到了宇文洪泰的身上。

“當家的你總算回來了、老孃想死你了!”蘇憐清摟着他的脖子,雙腿夾在他腰上,放肆的就在他臉上一頓狂親。

“臭婆娘,三哥和乾孃都在,你少放肆!”宇文洪泰大聲的吼叫,一把就將蘇憐清扔了開來。

蘇憐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氣得真罵娘,“臭黑子,一會兒老孃有你好看!”

衆人都大笑起來。這時宮醫出來說,衆人可以進去探視女王了。

秦慕白與武媚娘等人急切的涌了進去,看到女王明珠躺在香榻上,大汗淋漓臉色蒼白的異常虛弱,身邊兩名宮婢各自抱着一個寶寶。

“明珠,我來了!”秦慕白急忙上前坐到榻前,握住了明珠的手,“對不起,我來晚了。”

“不晚,不晚……”明珠虛弱但幸福的微笑,“慕白,我一向沒主見也沒能耐,但這次我的肚子卻是爭了氣。快看,我給你生了一兒一女。女兒早半刻出生,是姐姐……你、你快去抱抱!”

“好,我抱!”秦慕白激動的眼淚都要下來,秦母劉氏與霜兒等人更是激動萬分,爭着搶着要抱孩子,然後又各自到明珠的榻前安慰侍候她。

“娘,咱們秦家又添丁了!”秦慕白歡喜的抱着自己的兩個孩子,說道,“就請娘來給孫兒取名字吧!”

“爲娘沒念過什麼書,就怕起不好啊……”劉氏歡喜之餘也有些難爲情。但秦慕白與武媚娘等人都一再堅持。劉氏想了一想,便說道:“既然女娃兒是姐姐,男娃兒是弟弟,那就分別叫——秦思與秦念如何?”

“秦思、秦念……思念,思念,好、好!”秦慕白滿口就答應下來,抱着孩子坐到明珠的牀前,柔聲道:“明珠你覺得如何?”

“一切全聽婆母安排……思思,念兒,的確是很好的名字啊!”

秦慕白終於長吁了一口氣,看着自己懷中的兩個孩兒,暗自吟哦道:“思思和念兒……從此,我們對大唐與故土的思念,永無斷絕!”

第426章 懂第279章 別襄陽第539章 在 無冕之王第516章 神蹟第392章 把酒奉陪第541章 臨危受命第472章 當局者迷第34章 先入爲主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95章 絕地反擊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423章 妖刀出鞘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473章 浩世之戰第161章 回長安(2)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47章 大唐義商第382章 虎不如狼第255章 無淚第558章 長安,長安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276章 高陽的決意第88章 小惡魔的眼淚第375章 老兵不死第118章 約法三章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239章 離別第219章 宣戰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286章 皇宮之行第207章 蛛絲馬跡第22章 校場比槍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19章 異變鬥生第543章 棋局,棋子第164章 高陽,高陽第287章 新的挑戰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235章 萬全之策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154章 葬兔第3章 勳門立戟第41章 媚娘東家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89章 八方雷動(四)第102章 錦囊妙計第350章 天子劍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532章 鹿手誰死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348章 龍蛇出山,風雨欲來第433章 舉孝出擊第193章 多情之冬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198 皇族家宴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132章 使命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335章 廟堂高遠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76章 受人之託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387章 八方雷動(一)第178章 熱鬧的秦府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519章 絕不姑息第74章 私奔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205章 水鬼之牢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107章 迷霧重重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69章 後宮探病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16章 一紙婚約第24章 真的戰神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410章 厲兵秣馬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131章 真相大白
第426章 懂第279章 別襄陽第539章 在 無冕之王第516章 神蹟第392章 把酒奉陪第541章 臨危受命第472章 當局者迷第34章 先入爲主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95章 絕地反擊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423章 妖刀出鞘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473章 浩世之戰第161章 回長安(2)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47章 大唐義商第382章 虎不如狼第255章 無淚第558章 長安,長安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276章 高陽的決意第88章 小惡魔的眼淚第375章 老兵不死第118章 約法三章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239章 離別第219章 宣戰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286章 皇宮之行第207章 蛛絲馬跡第22章 校場比槍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19章 異變鬥生第543章 棋局,棋子第164章 高陽,高陽第287章 新的挑戰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235章 萬全之策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154章 葬兔第3章 勳門立戟第41章 媚娘東家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89章 八方雷動(四)第102章 錦囊妙計第350章 天子劍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532章 鹿手誰死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348章 龍蛇出山,風雨欲來第433章 舉孝出擊第193章 多情之冬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198 皇族家宴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132章 使命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335章 廟堂高遠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76章 受人之託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387章 八方雷動(一)第178章 熱鬧的秦府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519章 絕不姑息第74章 私奔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205章 水鬼之牢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107章 迷霧重重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69章 後宮探病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16章 一紙婚約第24章 真的戰神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410章 厲兵秣馬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131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