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能做完嗎?

回到會議廳的蘇城,龍行虎步。

8個月的極限,意味着大華從頭到尾,用240天就能造出一艘靈巧型的散裝貨輪。雖然不是世界頂尖的水平,但在生產領域絕對是綽綽有餘了。

用這個速度,大華自己能建6艘船,但若是全球化的播撒訂單,這個數字擴大兩倍或者三倍都能做到,只是利潤的多少而已。

李滄的保證,恰到好處的解決了競標的問題。蘇城相信,以大華的成本優勢,只要能搶來訂單,就一定能創造利潤。

造船業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也是對價格最敏感的產業。每降低1%的成本,都能帶來數千萬的收益,每降低10%的成本,就是一場革命。

正因爲如此,美國和歐洲有無數先進設備和熟練工人的船廠,最終都倒閉了。日本接手了船舶製造業,也沒有堅持太久,當他們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後,韓國試圖從他們手裡繼承世界船舶製造業的大旗。

中國比韓國又晚了15年,纔開始如火如荼的造船。

在蘇城看來,與其說是15年前的中國製造業,準備不如韓國的充分,不如說是15年前的中國民營製造業,準備的不如韓國充分。

即使是到2003年,中國大舉進軍世界造船業,先鋒和主力仍然是江浙的民營企業。那些做襯衫做皮鞋的老闆們,拿着30年積累來的資金,購買中國或外國船廠的舊設備,從一兩千噸乃至幾百噸的船舶做起來,愣生生的做到了每年上千萬噸的規模,論排水量,等於數百艘的航空母艦。

而中船一類的國企,是等到中國的民企把市場做出來以後,才強勢插入。這就好像是兩隻野狗約好了出去找母狗,相對瘦小的找到了母狗。正開心間,強壯的野狗從後面直插瘦小的野狗,然後也覺得開心。

若是讓強壯的野狗單獨出去找母狗,他又不敢了。

1993年的中船重工,在硬件條件上也許比韓國船廠差一代或者兩代,但在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的船舶製造中,技術先進只是增加利潤和訂單的方式,不可能做到壟斷。

中船真正糟糕的地方是自我消耗。他們根本就沒有把精力放在找母狗傳宗接代上,他們的眼光全都放在公狗身上,只想怎麼佔點便宜。

多年積弊,不是蘇城或者榮尚國能改變的,甚至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改變的。

蘇城確定外包策略能夠實現,決定不再理會榮尚國和他的造船廠,回到位置上,就輕聲說道:“榮總,我準備再多訂幾艘船,咱們的協議依然有效。對嗎?”

榮尚國知道他剛纔的電話有什麼內容,默然道:“協議有效。”

他一條船都沒有競標到。又不敢強行壓縮合同時間,因此,明知道“合作生產”等於是做配套的代工廠,也不得不答應下來。

不管怎麼說,做這種短期船隻的配套,利潤也比長期合約船的多一些。

蘇城頷首,向主持人示意可以開始了。

主持人見下方無人反對。稍等就宣佈競標繼續。

中場休息,許多人都聯絡了自己的公司,將最新消息傳遞了出去。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來自公司的反饋。

因此,下半場從開始階段,就陷入了白熱化。

第一批暖場的3艘船,價格瞬間塌下去一截。1.5萬噸的幹散貨船,出價3300萬;1.1萬噸的近海成品油輪,出價7200萬;8000噸的內河近海船,要價只有1300萬……

別說蘇城和榮尚國了,韓國人都愣住了。

這次交易的基本都是標準輪船,各公司參與競標的,也是自己公司的傳統型號,只做微調,不做大的改變。

這種情況下,船隻的成本可以降的比較低,也能給船廠一些高利潤補貼,畢竟,這麼緊張的時間,等於是讓這些船東插隊了。

然而,半場後的這三艘船,不僅將價格拉回了平均水平,而且有所下降。

第22艘到第25艘,也是同樣的情況。

只見臺上的新西蘭船東,樂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

時間短,價格低,這簡直是船東的夢想。

榮尚國看看臺上的價格標籤,再看看自己寫的數字,忍不住用英語道:“這都是做什麼?賠本的買賣,還用得着搶來搶去的嗎?”

剛纔出手最狠的印尼船廠代表,頓時收起了笑容,道:“我們肯定是有利潤的。”

“那最好了,否則看你怎麼交代。”榮尚國瞪了他一眼,這種價格若是三年交貨的合同,當然是有利潤的。但若是9個月或者10個月交貨的合同,加班費就能吃掉利潤。

印尼那船廠的代表嘿嘿的笑了兩聲,他其實爺有些後悔了。

第26艘船和第27艘船,是一艘3.2萬噸的幹散貨船和一艘7萬噸的集裝箱船。

對後者,蘇城毫無興趣。5萬噸以上的船隻建造難度相應提高,大華船業使用的巨型總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都沒有在這一級船舶上進行過實際驗證,就算要來訂單,也只能轉讓給別人。

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蘇城將目標放在3.2萬噸的幹散貨船上。這艘船,不僅符合大華船業的需求,也符合現代重工的需求。他們正在製造的船,就集中在3萬到4萬噸的區間,而大華競標的船隻,多是2萬噸到4萬噸的船。

這次的競標會,訂購的都是標準尺寸和標準裝備的船隻,能極大的降低船廠的壓力,相同的船型批量製造,則科研設計、放料、胎架、培訓等一次性費用可以分攤到幾艘船上,同樣的材料和設備批量購買,也能降低價格,隨着生產批量的增加,生產技術的提高,差錯會逐漸減小,所有這些都能降低船廠的成本。

因此,競標同樣的船型,船廠能給出更低的競標價格,可以說對雙方都有利。

在船舶運輸業強勁復甦的這段時間裡,這種方式能爭取最大利潤。

蘇城擡頭看了一下韓國那邊,然後開始低頭翻閱競標書。

一共32艘船,還剩下7艘。其中有2艘是2萬噸以下的,1艘是5萬噸以下的,有4艘是符合大華船業和現代重工的期望噸位的。

蘇城想了想,先在3.2萬噸的船隻標書上,寫下250天的合同時間,並把價格提高到了8500萬。

按照前面兩輪的競標結果,他其實應該再降低一些價格的。

但就像是榮尚國說的那樣,如果是白做工,競標下這些船舶又有什麼意義?

大華手上的訂單不少,尚未到山窮水盡要保本的境地。

填好了標書,蘇城慢吞吞的將之塞入牛皮紙袋,封號後簽字。

工作人員立刻過來取走,送到後面船東的審查部去。標書內有很多的可選項,不同的選擇對船東來說是不一樣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價格、時間和配置。

船廠的代表陸陸續續的寫好了標書,不長時間,裡面就送出了結果,交給臺上的船東代表確認。

轉瞬,主持人開始宣佈結果:“第26艘船,3.2萬噸幹散貨船,中標者大華實業,合同時間250日,價格8500萬……第27艘船,7萬噸集裝箱船,中標者日本八幡造船廠……”

比起前面兩輪,大華船業的中標價一下子提高了500萬以上。那印尼船廠的代表,臉都綠了。

裴忠勇不禁扭過頭來,用英語笑道:“蘇董不會是不想中標,有意寫了一個高價,結果不小心中標了?”

他這麼一說,幾個人都發出荷荷的笑聲。

“現代重工要是想壓低價格,壓低就好了。”蘇城不爲所動。這裡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價值幾百上千萬。在外面和人賭氣砸汽車,也不如這裡的一個閃失,他纔不會因爲裴忠勇的話而改變自己的競標策略。

裴忠勇摸摸腦袋,笑道:“大華已經拿到了6艘船,你們好像只有一個造船的船廠吧,另一個是海上鑽井平臺用的?一個船廠,做的完6艘船嗎?”

“如果不用船塢的話,有幾個船廠又有什麼關係?”

裴忠勇臉色一變:“蘇董真的好有信心。別是在騙我們。”

蘇城攤開手,不說話。

主持人很快敲響了木錘:“最後一組,第28艘到第32艘船的船東爲丹麥的迪亞船舶運輸公司……”

蘇城照舊以高價和短時競標其中的3艘船。

與之相反,裴忠勇選擇了低價和較長的時間。

有了印尼船廠的教訓,各家船廠競標起來都小心多了。

現代重工已經拿到了7艘船,再拿到3艘或者4艘,也就達到了最低要求。裴忠勇可不想籤幾艘賠錢貨回去。

競標開始前的大言不慚和真實的利益比起來,算不得什麼。

這次填寫標書的時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結果出籠的很快。

三艘船歸大華,一艘船歸法國船廠。

當結果公佈以後,裴忠勇只是咬了咬牙,就對蘇城道:“希望你們能做完9艘船。呵,20多萬噸可不是聽起來那麼簡單的。”

“9個月後,你就知道答案了。”蘇城笑眯眯的,挨着他很近,輕聲道:“也許,你該關心一下,大華做完了這單之後的目標。”

……

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45章 撒餌第251章 考覈第372章 鑽井第259章 外銷第305章 殉道者第462章 先拔頭籌第82章 跑部進京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394章 ……領導的“微博”第576章 中標第58章 廢油田第98章 紅燈綠燈第448章 二選一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104章 船廠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265章 再增產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487章 細則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356章 亞洲人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435章 評估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481章 新徵程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116章 參觀團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116章 參觀團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455章 密談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115章 戶口第428章 父子第70章 大慶也要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646章 將軍第95章 顧問第70章 大慶也要第43章 去機械廠第202章 新思路第112章 心血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548章 捐款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63章 廣告第244章 破局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161章 聯絡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151章 石油特許權第2章 另類招聘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205章 期待第30章 採油機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466章 大小會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310章 找到弱點第21章 闖勁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574章 開標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468章 設局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339章 登記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39章 最強抽油機第542章 論功行賞第197章 大會戰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512章 金母雞第112章 心血第388章 落實第137章 車間內禁止大小便第589章 大小展臺第557章 預備第70章 大慶也要
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45章 撒餌第251章 考覈第372章 鑽井第259章 外銷第305章 殉道者第462章 先拔頭籌第82章 跑部進京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394章 ……領導的“微博”第576章 中標第58章 廢油田第98章 紅燈綠燈第448章 二選一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104章 船廠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265章 再增產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487章 細則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356章 亞洲人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435章 評估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481章 新徵程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116章 參觀團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116章 參觀團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455章 密談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115章 戶口第428章 父子第70章 大慶也要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646章 將軍第95章 顧問第70章 大慶也要第43章 去機械廠第202章 新思路第112章 心血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548章 捐款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63章 廣告第244章 破局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161章 聯絡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151章 石油特許權第2章 另類招聘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205章 期待第30章 採油機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466章 大小會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310章 找到弱點第21章 闖勁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574章 開標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468章 設局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339章 登記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39章 最強抽油機第542章 論功行賞第197章 大會戰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512章 金母雞第112章 心血第388章 落實第137章 車間內禁止大小便第589章 大小展臺第557章 預備第70章 大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