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專利壁壘

王贇的眉毛都擰成川字了,自言自語道:“沒有聽說國內哪個單位的碳纖維研究接近成品了啊。”

“你真當他們的技術是自己研究的啊。”楊明看着王贇純真的眼神,一個頭兩個大,搖搖腦袋,拉上就走,心想:這搞研究的都是笨蛋嗎?就這樣的人,都能騙2000個傻子,還準備再騙5000個?

王贇不明所以,還扭頭往回看,口中道:“他不是說馬上就有碳纖維的技術了?我們所隨時在追蹤世界各國的碳纖維進度,昨天還開會通報來着,專利局的文件和期刊都沒什麼動靜啊……難道真的是燈下黑?讓我想想,咱們國內做碳纖維的,石油總公司下面的研究院算一份,中石化下面的算一份,中海油沒什麼動靜,再要說的話,以前煤炭部下屬的研究院也有做碳纖維的,還有就是紡織部下屬的研究所,不過,紡織部早都不在了,這些研究所各自爲政,按說經費都不夠……”

他邊走邊說,可是把楊明給氣笑了。

眼瞅着蘇城身邊也有穿着半舊不新的西裝的人,楊明拉住王贇,道:“這些人坐的車是外事辦的,剛纔說話的年輕人一看就是招商辦的,所以說,他們很可能是來找蘇董要技術的,你說話的時候就注意些。”

“你是說,這些人是政府的?”

“大概吧。”

“政府對咱的技術也有興趣?”

“也許。”

王贇眉頭一皺,問:“給錢嗎?”

“啊?多少要給點吧。”楊明心不在焉的說。

王贇搖頭:“那不行,如今的政府有幾個錢,給的少了,我拿什麼給實習生髮補貼,給助手開薪水?瀝青紡絲便宜要看和誰比。一個月電費都要大幾萬呢。”

楊明怔住了,啞然道:“還以爲你會同意呢,感情也學會算計了。”

“研究所裡,我都是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能不算計嗎?技術轉讓是按份收錢的,轉讓的份數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楊明失笑,還想再叮囑兩聲,二人已經到了蘇城身邊。他只好站到一邊,看蘇城給他們互相做介紹。

新出現的政府官員,果然是幾家聯合而來的。江浙兩地的省級市級招商辦都來人了,遍佈大廳的說客主要來自它們,外事辦是來給招商辦打掩護的。提供了一層外衣以後,就開始打醬油。陪在蘇城身邊的卻是一家合成纖維研究所的,編號“826”所。雖然沒有細說,但在中國,這種純粹用數字的單位不是軍隊的,也是重點部門的保密單位。

楊明頓時緊張了,心裡默唸:我不是烏鴉嘴。我不是烏鴉嘴……

現在的軍隊不光窮,而且胃口好。軍隊的企業多如牛毛,有賺錢的有不賺錢的,賺錢的悶聲發大財。不賺錢的就拼命要政策,要經費,搞的軍隊日出鬥金,根本顧不上研究所這種不能立刻出成績的單位。像是碳纖維這樣的技術轉讓給他們,別說是賺錢了。成本價去掉一個親情價再打折,他們都出不起,到時候搶生意卻不會含糊。

這種既不在乎市場的,也不會懂市場的單位是最可怕的。他把市場做爛的,都要露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着你。

好在大家都含蓄,沒有站在大廳裡談生意,杜卡特等人很快將話題引到了技術方面,與王贇親切交談。

楊明轉身就去信息局找826所的資料。

給董峰打了電話,楊明搓着手站在信息局的小樓下等結果。除了蘇城以外,大華總部有資格進入信息局的高層少的可憐,倒是大華總部以外的分公司,有幾個高權限的傢伙。

信息局來來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卻是沒有一個人看向楊明的,更不會有人主動上來打招呼。全然不似總部的熱鬧,或者大華研究室的冷靜。

等了大約一刻鐘,楊明幾乎不耐的時候,纔有一個信息局的女孩子,從樓裡出來,遞給他一個封口的信封,然後拿了回執就走人。

楊明伸手就拆,卻見裡面只有一張白紙,寫着:資料不全,總裝下屬。

“呲……”楊明倒吸一口涼氣。

大華信息局雖然是個企業的信息收集機構,但普通的資料總是有一些的。丟回一張白紙,只能說明826所的級別夠高,高到除了代號以外,所有信息都保密。大華信息局對這樣的國內單位,向來是放棄的。

以中國的體制,保密級別高的單位有兩種,一種是產品先進和重要,另一種則是研究機構的行政級別高。地方軍區做的產品頂先進,也不一定有軍委馬桶的保密級別高,聯繫到“總裝下屬”的說明,至少說明826所的背景深厚。

“過江猛龍呀。”楊明將白紙揣兜裡,也不着急回去了,都這麼長時間了,826所厲害不厲害,蘇城早該知道了。

事實上,合成纖維研究所的呂所長,根本就沒想瞞着蘇城。

這個好似大學教授模樣的研究所所長,生怕蘇城判斷錯誤,先是像江湖土匪似的報號,還特意說明:“本研究所肩負着全軍裝備改革的重任,出來前,總裝的領導殷切囑託,一定要我們向大華實業好好學習……”

蘇城於是頻頻點頭:“說的好,新時期新形勢,確實不一樣了,嗯,我們先去實驗室吧。”

說過這兩句話,他又用英語說了一句,就一馬當先,往實驗室而去。

衆人蜂擁而入,呂所長也弄不清蘇城聽明白了沒有,想細問問,周圍卻是一票的外國人,他也只好忍耐着。

這一忍耐,就是兩個小時。

王贇做好了準備,帶着衆人將碳纖維所的幾個測試實驗室都走了個遍,許多重要的參數,都要做好幾次的試驗,時間也就耽擱下來。

幾個公司的外國技術員。甚至自己帶來了標準材料,在測試機器上使用,以確定機器的數值是正確的。

蘇城也放任他們操作,嫌貨纔是買貨人,碳纖維所花了這麼多的研究費用,總要回收一部分纔好。

直到人困馬乏了,王贇又帶着他們參觀少數幾個實驗室。

這一次的速度就快了。選定的6個實驗室,只有最早的製備實驗室可以進入,其他5個都是趴着窗戶看。即使如此,一羣人也看的極認真。

王贇則掐着表,每2分鐘就換一批人趴窗戶,3批人看罷,拔腿就走。

這種情況下。呂所長也只能憋着勁,和其他人一樣,儘可能的多看多記錄,沒有多餘的時間問問題。至於走馬觀花,能看出多少東西,那就是個人的水平了。

儘管如此,杜卡特也是非常滿意。等6個實驗室看完,不等其他人說話,就敲着文明棍,問:“我注意到。大華在中間相瀝青的製備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芳香度偏高,這是有意識的嗎?”

王贇回答道:“是有意識的。”

“哦?這是什麼原理?”杜卡特是技術流的高層,來前又仔細確認了BP公司掌握的碳纖維技術。確定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王贇似乎很開放的解釋道:“原料中,大π鍵共軛體系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力比較大的時候。可能引起軟化點升高、粘度加大,不易紡絲。所以,我們要求製備中間相瀝青的原料必須含有一定量的氫,也就是說,結構中需要含有一定量的環烷基和脂肪基側鏈。”

他話音剛落,就有人問:“一定量的氫是多少?”

“這就是實驗機密了。”王贇點點頭。

同行的外事辦的官員皺眉道:“既然是實驗機密,怎麼當着外國人的面來解說……”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我們申請了專利。”王允打斷了呂所長的話,笑容卻是欠奉了。

“啊……”周圍頓時是一陣失望的嘆聲。

材料數據都是頻繁測試出來的,而材料試驗往往花費不菲,若是運氣不好的話,耗費幾個月時間,消耗幾百萬美元都不奇怪,再有專利的影響,時間和金錢的花銷就更大了。

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關鍵點,若是直接購買的話,對方開價也許都不要幾百萬美元。

在場的多是生意人,立刻對此失去了興趣。

杜卡特和身邊的副手交流片刻,再道:“如果要將共軛體系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力維持在一個水平,僅僅是定量的氫,環烷基和脂肪基側鏈怕是不夠吧。”

“您說的是。”王贇早就得到了授權,翹起大拇指道:“喹啉不溶物,含氮、氧、硫的雜環化合物,含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絡合物,活性組分,都有一定的要求。”

“你們對此有了完整理論?”杜卡特露出驚訝的表情。這麼多的化合物,如果僅僅測定其中一項也就罷了,相互間的關係纔是麻煩事,化工研究的複雜之處也在於此,影響產品最終性能的化合物關係,是要按照數學排列來進行分析的,每多一種化合物,就要增加上百種的可能性。對現代工業來說,沒有理論指導的試驗可謂巨資,就是BP公司也承擔不起。

王贇卻是沒有直接回答,只笑笑道:“目前的結論證明有效。”

結論有效並不能證明理論的完整性。

杜卡特也知道問不出什麼來了,有點失望。

這時候,遠道而來的蒂姆西站了出來。他不怎麼懂技術,也就沒有往前湊,直到現在,才走上前臺,笑道:“蘇董,我們現在能參觀大華實業的生產工廠嗎?”

此言一出,衆人全都是兩眼放光。

呂所長更是舔着嘴脣往前湊。

826所雖然是合成纖維研究所,但合成纖維的種類又何其多,他們也拿不出足夠的經費來搞碳纖維的繼續研究。因此,得到廉價碳纖維的生產流水線就是他的最大期望了。

大華實業的生產工廠,自己是他的第一目標,比實驗室還要重要。

任何一種工業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和實驗室生產都是兩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產量和成本。鋼鐵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一種嶄新的合金材料,它的實驗室參數只是一種參考,重要的還是如何大規模生產。甚至同樣的一種鋼鐵。因爲大規模生產的方式不同,最終決定了兩家公司不同的命運。

碳纖維仍然是一種高科技材料,帶上“高科技”三個字,就意味着它的產量不會太高。儘管如此,工業生產的模式仍然是不同的。

大華實業的廉價碳纖維的重點就在於廉價。它的技術參數在杜卡特等人眼裡,只能說是乏善可陳,過得去罷了。但是,這樣一種過得去的材料,配合十分之一的成本。意義就全然不同了。

外國廠商最希望見到的,就是大華實業如何控制成本。

哪怕不能購買大華實業的技術,參觀他們的工業化生產方式,說不定也能得到什麼啓發呢。

抱着這樣的想法,來訪的各公司高管。身邊大都有技術型的副手。即使杜卡特這樣技術出身的高層,也擔心自己的知識老化,在身邊帶上了新人。

王贇稍有些猶豫,外商們就連聲道:“工廠是一定要看的。”

“不看工廠,判斷就不準確。”

“現在就去吧。”

呂所長突然緊張了,有種自己的財寶被他人染指的憤憤不平,嗆聲道:“蘇董。該保密的技術,還是要保密一下吧,現在碳纖維的情況大家都瞭解了,如果僅僅是購買碳纖維的話。這就夠了吧。”

蘇城從善如流的“哦”了一聲。

杜卡特微笑道:“蘇董準備出售的不是碳纖維的成品吧。”

蘇城點頭笑道:“不是。”

“蘇董有意向出售技術?”蒂姆西問

“以專利授權爲主吧。”蘇城笑了笑。

“既然涉及到了生產技術,那還是請讓我們參觀一下大華實業的工廠吧。”

蘇城這時候卻搖頭了,道:“大華實業只准備授權3家企業,所以集體參觀沒有必要。”

一羣人恍然。

杜卡特最是財大氣粗。一個磕絆都沒有,問:“價格如何確定?”

“按產量算吧。每公斤30美元。”蘇城笑盈盈的。

杜卡特皺眉道:“那不是比碳纖維的生產成本還要高?”

“但還是有利潤的。”蘇城笑笑,道:“雖然是廉價短纖維,可前期以普通纖維的四分之一的價格來出售,應當還是能夠做到的。”

旁邊的王贇裝模作樣的取下眼鏡來擦拭,心裡那叫一個激動。爲了用最便宜的原料和最便宜的生產工藝,捏合出一種過得去的碳纖維,他做了好幾年的紙面研究,然後帶着將近20個項目組和2000名實習生和助手,完成了測試攻關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大華實業碳纖維研究所取得的專利數量超過了100,不管在哪個國家,這都是極多的專利數量了,組成專利壁壘毫無疑問。

現在,總歸是能有些收穫了。

碳纖維研究所也不再是吃白飯的研究所了。

王贇望着眼前的外國人,就像是望着一羣的肥羊。

杜卡特等人即刻開始了討價還價。

專利買斷和專利轉讓的提議被蘇城迅速否決,專利的衍生權限也被限制,

蘇城獅子大開口,也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專利壁壘,在本公司的利益不受損傷的情況下,專利授權的價格很快談到了12000美元每噸,也就是每公斤12元。

這個數字不算高也不算低,以500噸每年的產量計,每年的專利支出也就是600萬美元的樣子,對大公司只是九牛一毛。不過,數量要是多了就恐怖了,5000噸的產量代表着6000萬美元的專利金,5萬噸則有6億美元的專利金。

對於工業生產來說,只要產能上去了,5萬噸又算得了什麼。如今波音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碳纖維做飛機尾翼了,如果碳纖維的價格夠便宜,光是世界航空業,就能吞掉上萬噸的碳纖維。汽車工業的前景更加恐怖,雖然很難說要多少年,才能用碳纖維製造汽車車身,但是,碳纖維的消耗是可以遇見的。

確定一個具有延續性的合約,對外國公司而言極其重要。

甚至有人立刻提出了15年的近終身合約。

一番談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除了碳纖維的合約以外,更有一些設備的購買等三方合約。

談好了細節,已是傍晚時分,蘇城起身邀請衆人吃飯,呂所長這才走過來,笑呵呵的道:“蘇董,你看碳纖維的技術,能不能給我們也轉讓一些。”

“哦,你們也想購買專利授權?咱們用人民幣交易就行了,嗯,按照目前的牌價如何?”蘇城很大方的打折。93年的外匯依然是很值錢的,用人民幣交易本身就是優惠了。

呂所長卻笑了,道:“我們不用專利授權,就是給軍隊裡做點東西,你教我們怎麼做,我們保證,產品不流入市場,您看怎麼樣?”

碳纖維在國內也是搶手貨,軍隊同樣是蘇城的目標用戶。826所假如出售碳纖維給軍隊,後者同樣是要付錢給826所的。

和普通的工廠不同,碳纖維這種小型工廠,明顯是很適合轉型中的826所的。

蘇城對呂所長的算盤不以爲意,笑道:“這樣吧,先參觀工廠。明天早晨,等你們參觀了大華的工廠,再決定。”

沒有得到承諾,呂所長並不覺得奇怪,自傲的一笑說:“那明天參觀工廠以後再決定。對了,蘇董晚上有時間嗎?有幾個朋友想拜見一下您。”

“那就華城洲際酒店吧,正好一起吃晚飯。”蘇城轉身又招呼其他人去了。

呂所長看着他的背影,輕輕的“哼”了一聲。

第3章 敲定去向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484章 那又如何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34章 實測數據第83章 外方要求第192章 策劃第634章 不可逆轉第628章 還有電子盤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45章 浦東地產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636章 15美元第78章 求包養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574章 開標第290章 10%的希望第233章 對着幹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665章 大案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14章 挖空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79章 吃丸子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144章 步步逼近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6章 化緣第464章 焦慮的夜晚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512章 金母雞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47章 門檻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24章 自由人第47章 配件廠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415章 參與競標第38章 談笑採油機械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405章 窗戶紙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209章 會場第55章 合資廠第313章 要來了第12章 實物獎勵第48章 專利要嗎第375章 井深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421章 分紅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8章 廢油田第465章 計劃C第374章 含油層第413章 橄欖枝第551章 讓我幫忙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76章 最好的肉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38章 談笑採油機械第439章 氣短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111章 所長大人第499章 宴會場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456章 軟肋第91章 困獸第54章 入股中石油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7章 採油隊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14章 自制淋浴第639章 國內第473章 從容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580章 測量船第488章 踢出局第437章 伊藤船業第109章 臨機決斷
第3章 敲定去向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484章 那又如何第427章 超高層建築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34章 實測數據第83章 外方要求第192章 策劃第634章 不可逆轉第628章 還有電子盤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45章 浦東地產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636章 15美元第78章 求包養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574章 開標第290章 10%的希望第233章 對着幹第486章 各有所持第665章 大案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14章 挖空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79章 吃丸子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525章 鹿死誰手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144章 步步逼近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6章 化緣第464章 焦慮的夜晚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512章 金母雞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47章 門檻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24章 自由人第47章 配件廠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415章 參與競標第38章 談笑採油機械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405章 窗戶紙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209章 會場第55章 合資廠第313章 要來了第12章 實物獎勵第48章 專利要嗎第375章 井深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421章 分紅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8章 廢油田第465章 計劃C第374章 含油層第413章 橄欖枝第551章 讓我幫忙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76章 最好的肉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38章 談笑採油機械第439章 氣短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263章 責任感啊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111章 所長大人第499章 宴會場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456章 軟肋第91章 困獸第54章 入股中石油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7章 採油隊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14章 自制淋浴第639章 國內第473章 從容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580章 測量船第488章 踢出局第437章 伊藤船業第109章 臨機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