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

事關嘉穀發展戰略的調整,齊政沒有馬上做決定。

他施施然回到嘉穀總部,才召集公司高層,討論東北“落子”策略。

“大豆生產基地的建設”和“將養豬場開到東北”不用多討論,很快就通過了。

衆人爭論的重點,就在於要不要開發生物質能產業?如果是要,又應該以什麼姿勢進軍生物質能產業?

陳建章作爲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主推者,肩負着說服衆人的責任。

“生物質能產業以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有機垃圾等農林廢棄物和環境污染物爲原料,使之無害化和資源化,將植物蓄存的太陽能與物質資源深度開發和循環利用,堪稱循環經濟之典範。”

“農作物秸稈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資源。經過我們的初步統計,全國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約爲6億噸,其中廢棄和燃燒的至少佔了40%。”

“秸稈資源的浪費,實質上是耕地、水資源、勞動力、化肥和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浪費。作爲一家有志於建立生態農業標準的企業,我覺得嘉穀不能視而不見。”

王昱業畢竟是從能源行業出來的,又是作爲公司的負責人,他對於陳建章描述的美好前景完全忽略,直指關鍵點:“無論產業發展空間再廣闊,生物質能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進程中,成本居高不下都是最大阻力。在如今生物質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尚未被完全突破的情況下,我們有什麼競爭優勢?”

陳建章反駁道:“如何將生物質原材料經濟高效地轉化爲更有價值的生物基材料和生物乙醇等生物能源,是降低成本的技術關鍵難題。但幸運的是,我們實驗室在關鍵核心技術如原料預處理、酶製劑的研究上,獲得了新的突破,能實現生物質資源的高效、高值的利用。”

王昱業搖搖頭:“這只是實驗室基礎研究上的突破,關鍵技術耦合呢?配套設備研發呢?只有在工程技術上全面突破,才能切實地降低成本。”

“否則的話,生物質新能源目前只能作爲主流能源的補充。同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其研發和利用成本高企,無疑需要額外的補貼、稅收優惠才能贏利或生存。但目前國家在研發、財政、金融、市場等扶持政策間是缺少配套的。”

目前,秸稈氣化能源的市場主要受到來自電、天然氣的影響。

後兩者是居民生活主要選擇的能源,由於使用方便,居民依賴程度高。而且兩者屬於特殊商品,價格是受到國家高度管控的,能享受到國家在財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

與常規能源相比,沼氣發電、生物燃氣配套政策明顯不足。

陳建章當然知道成本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是,“只有進入工程應用階段,才能通過不斷的改進,突破技術瓶頸,真正將成本降下來,不是嗎?我們已經有了領先優勢,不主動投入的話,什麼時候才能完善全套的生產工藝?”

王昱業還是搖頭,科學研究就是用錢堆出來的,而錢永遠都是不夠的。

現在嘉穀也算家大業大,方方面面都要用錢。

將希望寄託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取得突破的生物質能產業上,反正他是不贊成的。

戰略部丁顯則是傾向於適度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但他也有疑問。

“技術突破上實驗室是否有信心就先不說,但目前困擾秸稈利用企業的問題之一是秸稈的長期穩定供應。”

“由於秸稈來源分散且密度低,其收集、儲存和運輸難度大、成本高,難以形成穩定的供應鏈條,必然會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這又要怎樣解決呢?”

秸稈的能源化利用,肯定是工廠化的生產,因此,秸稈收穫後都需要將秸稈搬運到工廠。

但是,秸稈一般質地疏鬆,不論何種運輸工具都是得不償失。最尷尬的就是,運輸費用甚至會在秸稈的本身價值之上。

不過陳建章是有備而來的,當然不會被這個問題問倒:“歐美髮達國家收穫後的秸稈處理基本上是採用機械化打捆的方式處理。在我國,除了一些大的國營農場,對大多數農村來說,這種方法是無法實現的。”

“但可以參照這個思路,將秸稈就地加工,固化成型爲可以實現長途運輸的秸稈顆粒,以解決運輸的瓶頸問題。”

“這就要求最好有小型便捷的加工設備,集切碎、調質、固化成型爲一體,方便農民操作加工。但據我瞭解,這樣的設備是能滿足的。”

“最後就是運營模式了,可以由公司向農民租賃設備;或者在當地設廠,就地加工;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法,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齊政一手托腮,興致勃勃的看着陳建章“舌戰羣儒”。

應該說,在座的都是精英,看問題的角度十分全面。

齊政承認他們的質疑都是很有道理的。

現在,人們對生物質能產業的看法是“前途是光明的”;再過十年,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又十年後,生物質能產業依然是“潛力無限的新興產業”。

總的來說就是,永遠在路上,前途在遠方。

雖然全世界各大國都不惜重金和人力,投入到新能源的研發中;逐利的資本,也如鯊魚嗜血般聞風而動,爭取把握住這場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但新能源的賺錢機會大多數是倚靠財政金融對行業的支持和補貼,真正能把產業做起來的,一個都沒有。

事實上,如果不是實驗室有了突破,再加上齊政對靈陣在微生物的應用上有一定的信心,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否了陳建章的建議。

能源行業關乎國運,更關乎人類。

一個產業的成熟,尤其是新能源產業的成熟,很多時候,需要面對的,甚至都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但如果連企業連看到技術突破的可能性都沒有的話,再說什麼“用愛發電”,那就是搞笑了——生存永遠是第一要務。

現在嘛,齊政有些贊同陳建章的一個觀點——“我們已經有了領先優勢,那就值得投入尋求更大的突破了。”對於齊政來說,科學研究除了用錢堆出來,還可以用靈陣堆出來。

綜合衆人的意見,齊政最終做出決定:“還是試點先行。我們在東北還是以海侖市地區進行初步的營運試驗,結合大豆生產基地和生豬養殖基地,以觀後效。”

wWW ▲тт kǎn ▲¢ ○

這是最穩妥的決定,即使是最不看好生物質能產業的王昱業都能接受——這樣虧也虧不了多少。

至於陳建章,面對着齊政加大研究投入的承諾,也愉快地接受了這個決定。

討論完這個話題,齊政就問道:“那麼,對於嘉穀即將參加的農博會,大家有什麼看法不?”

……

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96章 不要浪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668章 得罪人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9章 嘉穀公司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2章 交通瓶頸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211章 一面地獄,一面天堂(新年快樂!)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56章 豬腦子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706章 小麥之變局(二合一)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668章 得罪人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8章 情懷(求收藏!)
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96章 不要浪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668章 得罪人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18章 生物狂躁(1/3)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9章 嘉穀公司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2章 交通瓶頸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211章 一面地獄,一面天堂(新年快樂!)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56章 豬腦子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706章 小麥之變局(二合一)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668章 得罪人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58章 情懷(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