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

羅口村和東橋村,相隔不過一公里,卻一個在岷省,一個在江南省。

這是兩省東邊沿海的交界處。

兩個村子雞犬相聞,談不上老死不相往來,但偶有摩擦,時有互助。

這天,一支車隊開進羅口村,吸引了村民們的目光。

齊政下車,扭了扭腰。

通往這邊的道路簡直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一路的顛簸,車是沒散架,人就差點散架了。

“老闆,這邊就是羅口村了,和那邊的東橋村是方圓幾十公里唯二的村子。”事先來過此地考察的謝開濟向齊政介紹着。

齊政擡頭望去,順着一條彎曲的鄉村土路,村落緩緩出現在視線裡。

很顯然,這是一個典型的落後鄉村。

真正走進這裡,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

村中的土牆石磚,柴門木窗,路邊多是半人高的荒草。破落的房屋,泥濘的道路,混合着豬牛糞便的特有氣息,目之所及一片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場景。

衆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村委會的門口,村長就站在門口,歡迎衆人的到來。

村長叫張連發,50多歲,花白的頭髮格外顯眼。古銅色的皮膚,臉上黑白明顯的皺紋,胳膊上突起的青筋,褲腿上甚至掛着還沒幹透的泥巴,一如這個村子大多數村民的真實寫照。

張連發有些木訥,謝開濟互相介紹過雙方後,他不甚熟練地招呼着齊政他們:“歡迎大家來我們這邊走一走,看一看,我們這邊窮是窮,但是鄉親們都是厚道的人……”

寒暄過後,齊政等人隨着村長進入村委會。

村委會也是一間只有六十平米的低矮土屋,門前的牆面不規則地掉落,鐵門鏽跡斑斑似乎承受不了用力的推搡,儼然一番頹廢的光景,充分體現了羅口村的窘困。

“張大爺,我們是過來考察一下這邊的鹽鹼地狀況的,您能跟我們說說嗎?”坐在小板凳上,謝開濟主動地挑起了話題。

張連發聞言嘆了一口氣,娓娓道來。

村裡的鹽鹼地是他的傷心地,早在生產隊的年代,他就常爲土地的鹽鹼化愁得睡不着覺。

當時地裡還能種些水稻,雖然收成極差,但是這邊地廣人稀,靠着廣種薄收,勉強能養活全村2000多口人。

80年代後,生產隊解體,而經過多年的大水漫灌,再加上農藥化肥,鹽隨水來,土壤的鹽鹼化日趨嚴重。

全村平均每人是能分到四五畝地,分到地後,因爲鹽鹼水燒苗,村民們就在鹽鹼地上排水種起了玉米。

“這邊雨水不少,但雨下到鹽鹼地裡滲不下去。由於鹽分越來越高,一到冬天,土地就變成了硬邦邦的板結荒地,地裡泛出一大片一大片白花花的鹽鹼粒。慢慢的莊稼也種不成了,種上莊稼就被‘燒死’了。以前種點玉米,但產量越來越低,最後就變成撂荒地了。”張連發一臉無奈地告訴齊政。

分到地後,種了五六年,就連他都對這塊鹽鹼地徹底失望了——他把地包出去,家裡以養殖家禽爲生。

和張連發一樣,村民們漸漸都對鹽鹼地失望透頂,陸續放棄種地,包給外地人。

沒想到,外地人很快也不願意在鹽鹼地上白浪費工夫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部分田地就徹底荒廢了。

村民們大多出去謀生,但因爲缺少知識技能,多是幹一些粗重體力活,挺無奈的,很多人歲數都不小了,倒成了打雜的,可沒辦法,掙口飯錢吧。

“有時候看着村裡的地荒着,挺不好受的,太浪費了,可又沒辦法。”張連發不停嘆氣說道。

“我看你們這邊靠海吧,爲什麼不組織村民們打漁呢?”有人好奇地發問。

張連發搖搖頭,“我們這雖然離海不遠,但是海岸線地形惡劣,不適合下海打漁,因此祖祖輩輩都是以耕地爲生的……”

“現在村裡水井出的水大多是苦鹹的,只有後來政府請專業的水文地質隊伍爲我們打的幾口井,才喝上了‘甜水’……”

“甜水”就是相對於苦鹹水的口感正常的淡水。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不想回村嘍,等老一輩一去,村子估計就要徹底荒廢了……”張連發話裡是掩飾不住的低落。

衆人沉默無語。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是一種意境,但那是忽略了田地的貧瘠。

於羅口村而言,鹽鹼地真稱得上是薄田瘠地。

偏偏這樣的條件,又是成千上萬農民賴以養家餬口的維繫,他們以種地爲主,付出多,回報少,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只有微薄的經濟收入。

乃至於地質的進一步惡化,在艱難之處更增打擊,使得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以血汗來度日。

而在貧瘠的土地上,一代代平凡但又並不平淡的人就是這樣挺直腰背,生生不息。

……

從張連發口中得知,除了附近兩個村子的田地外,大片大片的鹽鹼地一直延伸到海邊,橫跨兩省,約有二十萬畝,一直無人問津。

在老村長的帶領下,齊政等人也前往隔壁的東橋村考察。

東橋村的村長範永恆聞訊趕來。

一個三十多歲微胖的男子,看上去比張連發更爲和善。

聽聞來意,他熱情地給衆人帶路。

都說幸福總是相似的,不幸則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在衆人看來,貧困的表現也大多相同。

踏進東橋村,沿着蛇形鬥折的小路,行走在房屋簡陋交通不便的土地上,同樣是低矮的房舍,殘缺脫落的牆體,老舊破損的門窗,以及,飽經風霜卻依然樸實的村民……

東橋村與羅口村差不多,村裡的人大多沒什麼產業,靠着種田爲生,或者外出務工,孩子們要走很遠的路或是寄讀來完成學業。大多數的家庭,都極易被教育、醫療等基本的生活需求所壓倒。最普遍的情況是入不敷出。

衆人很認真地聽着範村長低沉的講解。

這種感覺並不陌生。

嘉穀人踏遍的土地,孕育着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人。

愈是靠近農民們的生活,愈能感受到這片土地承載的聚散離合,世事變遷。

這是一片貧窮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

齊政希望嘉穀所做的,並不是偉大而被銘記的事,而是將希望的種子播散在貧瘠的田野間,發芽生長。

……

趁着嘉穀衆人在討論的時機,範永恆將張連發拉到一邊,放低聲音問道:“這些人都是什麼來頭,他們想幹什麼?”

兩個村子爭過水,罵過街,打過羣架,兩位村長最是熟悉對方不過了。範永恆這話一出,張連發就知道他想說什麼。

張連發瞥了範永恆一眼,淡淡警告道:“你可別亂來。我雖然還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意圖,但看他們對這邊大片的鹽鹼地很感興趣,說不定能帶來驚喜呢?”

範永恆不禁叫屈:“你想多了吧,以前那都是一些不懷好意的老闆,我耍點手段讓他們捐點錢怎麼了,說不定還爲他們積了善德。我又不傻,還能看不出誰是真心實意誰是故意搗亂的?”

張連發“哼”了一聲,“反正你不要動什麼鬼心思,靜觀其變就好。”

範永恆嘿嘿直笑,“那是那是,還是你老道。唉,我也是希望能爲村子帶來什麼機會,我們窮了多少年了,就盼着個翻身的機會了……”

張連發沒有接腔,但看着齊政等人,眼裡同樣閃爍着希望的光芒。

……

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670章 着迷(2/2)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256章 人禍怪天災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658章 勾人(1/3)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章 生日之夜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636章 契機(1/3)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668章 得罪人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9章 嘉穀公司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646章 要上市?(2/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
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670章 着迷(2/2)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256章 人禍怪天災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658章 勾人(1/3)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章 生日之夜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636章 契機(1/3)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668章 得罪人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9章 嘉穀公司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646章 要上市?(2/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