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新時代的農民接班人(2/3)

老蔗農楊福堂不但打定主意自己跟着嘉穀混,還將在外打工的兒子也叫了回來。

“爸,你沒開玩笑吧?讓我回來種田?”楊旭勇一臉驚愕。

桂省鄉間,與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一樣,同樣是人口外流嚴重。

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甘蔗的日常管理交給老人,只是可能會在榨季期間回家幫忙砍甘蔗、種甘蔗。

像楊旭勇這樣的年輕人,與其說他熱衷於外出打工,不如說他是在對甘蔗種植和外出打工之間的收益評估中選擇了後者。畢竟,相對於種甘蔗,打工的收入更高更穩定。

簡單算了一筆賬,因爲甘蔗生產還基本上停留在“刀耕火種”時代,最大的支出在於人工成本,砍蔗加上種植、田間管理用工,每畝地人工投入要折600多元,再扣除600元的物質投入,每畝甘蔗一年下來淨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不如外出打工幾天賺得多。

楊福堂會不知道嗎?

他知道!哪怕甘蔗收購價格上來了,單純種甘蔗的收益,跟打工相比也未必有優勢。

但他更清楚,現在農村種甘蔗的大多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80後根本不會種甘蔗,十年後如果甘蔗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還沒明顯提升,糖料產業將面臨人工成本大幅飆升的困境。

正是因爲如此,他才把兒子叫回來。

“你知道個屁!我讓你回來,是去報名參加嘉穀公司的農業培訓!”

楊旭勇翻了個白眼:“農業培訓?不還是種田?”

楊福堂一瞪眼:“說什麼廢話,你去不去?”

“哎哎,去,我去還不行嗎?”老頭子生氣了,楊旭勇不敢捋虎鬚。

再說了,不就是培訓嗎?且看能培訓出什麼花來。

楊福堂自然看出兒子的口服心不服,但沒有多解釋——他可是瞭解到,嘉穀公司內像何勁鬆這樣的一線員工,每個月的工資加上補助,比大城市所謂的白領收入還要高。

兒子如果能通過培訓加入嘉穀,那可比打工有出息多了。

……

楊旭勇報名才知道,嘉穀的培訓也是要通過考覈才能參加的;但是,一旦通過了培訓,就能成爲嘉穀的正式員工,而且待遇極好。

最關鍵是,這農業培訓,真的不是一般的種田。

其中最矚目的,就是大型甘蔗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操作培訓。

他“虎軀一震”,開大車啊,這個他喜歡。

桂省的甘蔗收割多是人工,哪怕是購買農機,也基本是小型收割機,採取半機械化半人力進行收割作業。

就拿自家來說,爲了節省人工成本,他每年也要收割甘蔗,那簡直是苦不堪言——靠手砍,靠肩扛,把甘蔗從根部砍倒,除掉蔗葉、尾梢,紮成一捆一捆的,每捆大概七八十公斤。每個蔗農就這樣一捆一捆地扛着甘蔗,在蔗林裡穿梭,再把甘蔗從肩上卸到車上,一天要砍一噸的甘蔗……

每年的甘蔗收穫季,大家都要脫一層皮。

嘉穀有大機器好啊,起碼一把年紀的老頭子也不用這麼辛苦了。

……

楊旭勇如願地通過了考覈篩選,得到了嘉穀培訓的機會。

他和一羣學員站在嶄新的大型甘蔗收割機面前,目眩神迷。

這種“大傢伙”,動輒幾十萬,再加上配套的一些其他設備,如運輸車、技術支持、後期設備維護等,大概需要百萬元以上,哪怕國家給予收割機購置補貼,也是普通農民難以承受的。

齊政看着這些對大型機器一臉癡迷表情的學員,微微一笑。

能通過考覈的學員,不是“老司機”也肯定有“老司機”的基因,對這種“大傢伙”最沒有抵抗力了。

這是約翰迪爾的切段式甘蔗收穫機!

約翰迪爾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收穫機械製造商,從去年開始探索研發適合國內市場的甘蔗收穫機。

嘉穀糖業通過與其合作,從運輸環節入手,設計開發專用運蔗車,並對糖廠裝卸平臺、壓榨輸蔗槽、撕解機等實施技術改造,實現種、收、運、產的有效銜接——莫得辦法,國內尚沒有能製造大型甘蔗收穫機的廠家,只能依仗外企。

有了機器,還需要操縱機器的工人。而眼前這些至少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學員,就是後備種子。

齊政面對他們,含笑道:“各位好,我是嘉穀集團的董事長齊政,歡迎大家參加嘉穀糖業的培訓。”

齊政頓了一下,學員們的眼光都被吸引過來,道:“在我們嘉穀集團,一線員工是基石。所以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技術崗位等級和升遷體系,等級越高,每年的薪酬和獎勵就越豐厚。只要肯努力,一線成纔不是夢想。希望大家能在培訓中表現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也希望培訓後能和大家一起工作。”

嘩啦啦的掌聲,帶着渴望和憧憬,熱切地響了起來。

……

培訓開始後,楊旭勇發現,自己等人要學的,可不單單是駕駛機械進行耕種收作業。

他們除了學習操縱機械,還要結合生產經營的項目,加強標準化生產管理、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產品市場營銷等產前、產中和產後管理服務的學習。

楊旭勇有些懵,開個收割機而已,需要學習這麼多嗎?

也難怪對文化程度有要求了,這麼多的知識,沒有點文化底子,學習的難度還真的相當大。

不過,除了底子薄、意志也薄的一些人退縮,更多人是咬牙堅持學習。

培訓後同樣要經過考覈,只有通過了考覈才能成爲嘉穀的正式員工——他們都知道了,嘉穀的一線專業工人,分爲初、中、高3個級別,全部倍於市場平均薪酬;而且在公司盈利超過資產5%到7%的情況下,還可以獲得分紅。

簡而言之,學得越好,評級越高,得到的回報也越豐厚。

這對於他們這些出身農門的人來說,可謂是天大的機遇了。

而且,嘉穀的培訓也不是一昧的課本教育,更多是與實際操作結合:跟着約翰迪爾的技師學習收割機的操作和簡單維修;跟着嘉穀農資的技術指導團隊到蔗田間“實習”;跟着從澳洲等國回來的員工圖文並茂地體驗別人先進的成果……

楊旭勇隱有所感,嘉穀這是要將他們培育成農業“多面手”?

……

楊旭勇猜得沒錯,他們的培訓正是嘉穀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的其中一環。

如今的時代,“農二代”絕大部分選擇“跳農門”,呈現“70後”不想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的尷尬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嘉穀體系的內部整合繼續深化,最直接的表現是一線技術工人的比例持續增加。減少的管理人員,要麼下到基層去工作,要麼到培訓基地去,若有不願意的,只能自請離開。

與此同時,嘉穀一方面鼓勵一線工人加強學習,提升水平;另一方面,着力建設嘉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培育新時代的農民接班人。

“哪怕他們離開了嘉穀,也能成爲發展現代農業的領軍人和推動農業抱團發展的帶頭人!而一家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新時代農民接班人的企業,誰人能擋?”齊政曾在集團高層內部霸氣地說道。

……

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56章 豬腦子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379章 特別“牛”(4/4)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82章 火爆(上)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643章 送上船(2/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96章 不要浪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19章 分歧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176章 中藥,水很深吶(1/3)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219章 分歧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19章 頂級香米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228章 我建平臺你發揮第581章 功成(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
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56章 豬腦子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379章 特別“牛”(4/4)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82章 火爆(上)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643章 送上船(2/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96章 不要浪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19章 分歧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176章 中藥,水很深吶(1/3)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219章 分歧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110章 敗露(8/10 求訂閱)第19章 頂級香米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228章 我建平臺你發揮第581章 功成(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