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

正如明眼人所看到的是,嘉穀糧油這艘“航空母艦”乘風破浪的同時,也驅動着千家萬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變一個地方要多久?

嘉穀以實際經驗告訴世人,只要方法對路,一兩年足以讓一個地方“舊面換新顏”。

冀省倉州下的海星縣,在《舌尖上的大米》裡就扮演着這樣一個角色。

從昔日讓人發愁的鹽鹼地,變成如今令人豔羨的“致富田”,海星縣只用了兩年——在《舌尖上的大米》熱播後,海星縣聲名大噪。

“熱鬧來得太突然,差點讓我們不知所措。”國家水產科研院的研究員方琦賚面對着前來見證豐收的齊政,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地說道:“沒想到一部紀錄片還能有這樣的影響力,連帶着我們團隊都出名了……”

齊政微微一笑。

海星縣地處冀省東部海濱平原,境內有數十萬畝鹽鹼地。以前是成荒連片、無人問津,但經過嘉穀的改造,如今已經變成了黃金葵大米的種植地和鹽鹼地水產養殖地。

想起這兩年的改變,方琦賚還覺得如在夢中。

她在九十年代末開始就在這片土地上進行鹽鹼水產養殖試驗。

水產養殖是一種高投入、高風險的工作,尤其是開發鹽鹼地進行水產養殖,調控水質與尋找合適品種已經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相對於前兩點,資金匱乏纔是最大的難題。

從一開始做試點,方琦賚等人便僅靠水產科研院內部的項目和資金支持度日。因爲經費有限,很多時候項目一停,試點也就結束了。

多年來,方琦賚一直在試圖申請行業專項支持,但沒有成功。

直到柳暗花明,迎來了嘉穀這個大金主。

“還是齊總有魄力!”方琦賚一語雙關道。

這既是對齊政大膽和他們團隊合作的感慨,也是對他大力堅持拍攝《舌尖上的大米》的欽佩。

要知道,自己這裡一直都是試點,能否大規模推廣、能否帶來收益,她心裡其實也沒底;而在嘉穀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她也覺得這是浪費錢。

而事實證明,天才的眼光是一般人難以比擬的。

方琦賚笑眯眯道:“《舌尖》火了之後,今年的蝦還沒有捕撈,蜂擁而來的訂購電話就將其一搶而空了!”

齊政倒是沒有太多意外:“我們的蝦養得好,就跟黃金葵大米一樣,即使沒有上節目,也絕對不愁銷路的……”

嘉穀進入海星縣後,面對着土地鹽鹼及旱、澇等困擾當地農業發展的難題,主動與方琦賚團隊合作,探索出了一條挖池擡田、以漁改鹼的“上農下漁”鹽鹼地綜合開發利用的新路子。

簡而言之,就是在低窪處開挖池塘,養殖水產,土壤中的鹽分溶到水塘後,土壤的鹽鹼度會明顯下降,從而可以種植水稻。

水產養殖的“肥水”造成一般土壤富營養化狀態;但對於貧瘠的鹽鹼地,這種飽含有機質的水,恰恰是增肥土地的寶。

基本上,每開挖100畝的魚塘,就可恢復周邊耕地120畝——既能修復耕地,又能創造更大的效益,可謂是兩全其美。

當然,前提是鹽鹼地水產養殖能成功。畢竟,這是“鹹水”,相當於在陸地上養海產。

方琦賚團隊的研究,正是在鹽鹼地上養殖南美白對蝦,這種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市場很受歡迎。

但這種蝦卻是好吃不好養——養蝦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行業,國內工廠化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成活率不到三成。

在鹽鹼地養殖南美白對蝦更是難上加難。這種蝦對水質的要求很苛刻,鹽鹼地地質成分非常複雜,看似相似,但物質成分往往差異很大,這就要靠方琦賚團隊調水,讓池塘裡的環境適合養蝦了。

讓方琦賚感到意外的是,在與嘉穀合作後,項目推進簡直是如有神助。

池塘挖好後,僅靠降雨就完成了耕地鹽分的淋洗;南美白對蝦蝦苗的成活率也超過了60%,讓整個團隊都充滿了信心。

齊政笑而不語——這邊離海也就三十多公里,“五斗雲雨陣”調雨輕輕鬆鬆;至於養蝦,技術要靠方琦賚團隊,但保證活得更好就靠“三星聚靈陣”靈氣滌體。

——一如嘉穀的常規操作,技術團隊保證下限,而他齊某人開掛提高上限。

在嘉穀第一個“吃螃蟹”的鹽鹼地養蝦-種稻示範點取得成功後,海星縣全面推廣“上農下漁”鹽鹼地綜合利用模式。

今年,海星縣被開發的鹽鹼地近三十萬畝,包括十餘萬畝水產養殖面積和十五萬畝水稻田。

嘉穀實驗室和方琦賚團隊攜手,結合雙方的經驗,還在池塘周邊選種了耐鹽鹼的紫花苜蓿,在稻田裡養鴨,形成一個循環生態圈:鹽鹼水水產養殖―養殖水澆灌入田―牧草固土並生成牲畜飼料―畜糞爲稻田提供營養……

嘉穀免費爲海星縣合作戶提供蝦苗和黃金葵大米稻種,通過在本地建立種養基地、水稻加工基地等途徑,帶動地處退海之地、土地鹽鹼化嚴重的海星縣真正變爲了“魚米之鄉”。

當地產出的黃金葵大米,自帶弱鹼性,外形圓潤,晶瑩微透,煮熟後米香濃郁,軟筋香甜;經過《舌尖上的大米》宣揚,可謂是“一舉成名天下知”,連帶着養殖的白對蝦都出名了。

方琦賚帶着齊政漫步在池塘和稻田之間,介紹着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驚人變化。

片片稻田在陽光照射下泛着點點金光,陣陣秋風裡,沉甸甸的稻穗涌動起金色的稻浪,傳遞着美妙的旋律。稻田中到處涌動着收穫的身影,每張面孔都洋溢着掩飾不住的豐收喜悅。

方琦賚感慨道:“不得不承認,與嘉穀合作,不僅爲國內的鹽鹼地建立了一個漁農綜合利用的大範圍試點,也真正爲本地農民帶來了致富之路。”

齊政笑了笑:“我們嘉穀奮鬥的目標,不就是爲了讓努力肯幹的勞動者,感到有奔頭、能致富嗎?”

……

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150章 攪局者(2/3)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15章 養殖的工廠化管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12章 雛苗入場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148章 步步緊逼(3/3)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656章 豬腦子第12章 雛苗入場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
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485章 甜蜜的回報(一更)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150章 攪局者(2/3)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15章 養殖的工廠化管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12章 雛苗入場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148章 步步緊逼(3/3)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656章 豬腦子第12章 雛苗入場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