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

也就是因爲有靈陣的滋潤,再加上餵食的是用靈陣滋養出的牧草,愣是將普通商品豬養出了土豬的風味。

後面養豬規模是擴大了,但靈陣滋養出的牧草跟不上豬羣的擴充,更別說還有奶牛牧場這個牧草消費的主力。

所以後面養殖的生豬餵食的是普通飼料,雖然同樣有靈陣的滋潤,但跟第一批高端豬肉相比,在品質上確實有差距,主打的是普通市場。

另外,幾年下來,第一批高端豬品種其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品質上當然更優越了,但在瘦肉率、產仔數量等核心指標上出現了“返祖”現象,即趨同於土豬的相關指標——從這個角度來看,靈陣不是很逆天,或者說,低階靈陣逆天的程度不夠。

除了齊政,其他人當然沒有這種感受。洋豬品種退化在國內是最常見的事情了。

在嘉穀農牧內部,對此做出了決定。

一方面,選用本地優質土豬種豬資源,培育品質更優的高端豬品種,專攻高端市場。

用李東亮的話來說,高端豬要養的不是一般的豬,而是“豬中的奔馳”,要讓昔日的鄉味肉香,重現在神州大地上。

“嘉穀土豬”的品牌橫空出世,選用土豬種培育、生態養殖,目標是打破洋豬統一天下的局勢。

嘉穀農牧內部提出一個口號:“嘉穀土豬不是人人都能吃的起的”,價格確實說明了這一點:在如今這個普通豬肉七八元一斤的年代裡,“嘉穀土豬”肉卻要二十多元一斤,貴了兩倍有餘。

正如勞斯萊斯的價格是五菱宏光的幾百倍,但人們習以爲常一樣——貴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說服消費者,這麼貴是有道理的。

和住在“鴿子籠”的洋豬相比,住“五星級”豬舍,吃靈陣滋養的牧草長大,活動量大,養殖時間長,“嘉穀土豬”的風味,也確實對得起其價格。

問題也出在這裡。

貴一定有貴的道理。一旦吃過“嘉穀土豬”的肉,就再也不吃普通的豬肉了。但嘉穀農牧嘗試過在商超鋪貨,發現普通老百姓對其價格的承受能力還是不行,銷售量不是很大,但成本卻增加很多。所以還是專供高級酒店和餐廳——至今養殖規模也不敢擴充得太大。

“如果人人都吃土豬,我們也養殖不過來。所以,不鼓勵人人吃土豬,應該根據市場來調節。所幸的是,壹號土豬從來不缺忠實愛好者。”李東亮如是說。

要保證人人都吃得上肉,就要在風味上做出一定的犧牲——除非有一天,嘉穀農牧能將土豬品種,改良至生長速度、瘦肉率、產仔數量、飼料轉化率等指標達到洋豬的地步。但這注定沒有那麼快。

所以另一方面,面向普通市場的新建百萬級養豬場,目標是多長肉,快長肉。齊政同意了李東亮直接從國外引進優良種豬的建議。

不可否認,引進的種豬都是國外育種公司經過幾十年、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最顯著的優點無非是生長速度快和瘦肉率高,符合現代畜牧業發展需求,滿足人們對大量肉食品的消費需求。

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卻給了嘉穀農牧一棒。

“美國PIC不接受我們的豬種訂單?”齊政驚詫地問道。

李東亮面色不太好看:“也不是說不接受我們的豬種訂單,只是說,他們不提供最優良的種豬。”

“送上門的生意都不做?”齊政還是有點不太相信,“美國其他的農牧企業呢?”

美國PIC是全球最大的種豬育種公司,但又不是唯一選擇。

李東亮搖搖頭,“都是一個尿性,最優良的種豬都不肯提供,只願意提供次一等的種豬,而且價格都不低。”

“養殖業最重要是種源,所以最優良的豬種他們是不會提供給和其無關的公司的,這纔是問題關鍵。”

齊政想了想,問道:“我記得,前段時間國內好像有相關的種豬育種公司,從美國引進了一批優良種豬?”

李東亮回答道:“我查過了,該公司是與世界知名農牧企業美國沃爾多公司成功合資後,才得以共享美國技術和服務,引進優良的豬種。”

“其實,美國PIC也說了,只要我們同意合資在國內建立種豬場,他們立刻同意提供最優良的種豬!”

齊政聞言冷笑:“然後就藉此控制住嘉穀農牧養豬產業鏈的上游?”

李東亮聳聳肩,不言而喻。

育種是畜牧業的制高點,也是我國畜牧業的薄弱環節。

歸根到底還是我國在育種方面的技術力量不夠,以前也發展過自己的種豬,但是在生長率、生產轉換率上都比不過洋種豬,漸漸地自己培育的種豬就銷聲匿跡了。

看看國內的育種場,充斥的是清一色的洋豬豬種;要不就是外資種源在國內的佈局,例如美國PIC就在魯省擁有幾家祖代豬場——直接就是外資種源的代言人。

既然從國內的育種場得到的豬種也是洋豬,而且可以肯定得到的不是最優良的豬種,要將養豬做到極致的嘉穀農牧,當然不如直接從國外引進。

但很顯然,外資種源也懂得這個道理,美國的種豬育種公司默契地爲嘉穀農牧設置了門檻。

李東亮還補充說道:“戰略部還查出,背後大約還有高盛的影子。包括美國PIC在內的很多種豬育種公司,背後都有高盛的投資。”

“呵呵……”這個還真的出乎齊政的意料。

果然高盛也不是什麼善茬,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嘉穀農牧輕鬆地贏下對賭。

高盛在背後爲難嘉穀農牧,估計就是爲了讓嘉穀農牧打消從國外引進種豬的念頭,轉爲從國內購買種豬。

齊政不無陰暗地揣測,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首先是嘉穀農牧的養豬效率因爲品種原因達不到最優;另外在這種豬瘟時不時冒頭的形勢下,從國內育種場購買種豬,感染豬瘟的風險極大,一個不慎嘉穀農牧的大半心血就打水漂了。

當然,如果嘉穀農牧同意合資成立種豬育種公司,那更好,高盛也相當於變相滲透進嘉穀農牧,而且還能扼制養豬產業鏈的上游。

受制於人的感覺真的令人不爽。

齊政思考了一下,果斷說道:“少了張屠夫,還能吃帶毛豬不成?我們放棄美系種豬,選擇引進其他品系!”

現在國內主流的當屬美系種豬,據傳引入了國內太湖豬血緣,其最大的特點是好養,包括對國內環境的適應性,耐粗飼,體格粗壯、長速快。

丹系的特點則是產仔數多,但母豬營養水平需求高,對管理要求也高,否則淘汰率會嚇死人。

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58章 情懷第332章 營養物質從海洋到沙漠(1/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681章 大風神(2/2)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3章 誰吃虧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610章 草!草!(2/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425章 貢獻長壽的“果籃子”(2/3)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479章 立起來的中國啤酒業(2/2)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208章 美國的災難,基金的勝利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615章 “豆”爭(下)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111章 難(9/10)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
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2章 又一頭大牛(求收藏!)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58章 情懷第332章 營養物質從海洋到沙漠(1/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681章 大風神(2/2)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3章 誰吃虧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610章 草!草!(2/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425章 貢獻長壽的“果籃子”(2/3)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479章 立起來的中國啤酒業(2/2)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208章 美國的災難,基金的勝利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615章 “豆”爭(下)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111章 難(9/10)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