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

牧原股份爽快地接受嘉穀的補貼,加入了嘉穀的農牧廢棄物能源化體系。

其實,秦營林不知道,嘉穀的農牧廢棄物能源化體系,意義可不僅僅是等同於造“氣田”。

在農牧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上,嘉穀是國內最大的畜禽糞污處理戶,是國內最大的秸稈消耗戶,是國內最大的生物質能生產商,是國內最大的有機肥生產商……

年處理總量接近9000萬噸的農牧廢棄物,以一己之力將全國的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轉化的有機肥含氮50萬噸、磷12萬噸、鉀130萬噸,相當於2010年全國化肥施用總量的4%左右……

最難得的是,這一切是在盈利的基礎上實現的。

這一方面得益於嘉穀規模上、技術上的優勢,能形成穩定的生物質氣供應,運營成本大爲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得益於嘉穀得到了沼氣發電上網的准入資格。

——國家規定生物質能源上網電價爲每千瓦時0.75元,高於火電上網電價,按照這個上網電價,嘉穀的農牧廢棄物氣化發電已經可以產生盈利。這才真正開啓了農牧廢棄物能源化的產業化之路。

而爲了得到這個資格,嘉穀實際上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

“今年的玉米臨儲拍賣不順利?”在申請補貼牧原養豬場的文件上簽字後,齊政對參加國家臨儲玉米拍賣歸來的王昱業問道。

王昱業揉揉疲憊的眉心:“還算順利,不過是對玉米價格上到2000元/噸的幅度有些出乎意料罷了。”

今年,玉米成爲國內糧食品種中的明星產品,玉米市場牛市勢不可擋,再創新高的進口玉米也被推到風口浪尖。

爲抑制糧價,國家第三次修改了臨儲玉米拍賣細則,限定參與競拍的用糧企業主體資格——而嘉穀作爲新加入的玩家,卻是毫無懸念地得到了參與資格。

“這次國儲玉米拍賣200噸,我們嘉穀成交55萬噸,成交價爲2007元/噸,成本比我們自己採購至少要高出了3%……”王昱業嘆氣道。

齊政並不意外,聳聳肩:“有得有失,不是嗎?”

兩人說的,就是嘉穀的玉米收儲新變化。

玉米是“飼料之王”,世界上大約65%的玉米都用作飼料,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嘉穀的玉米需求,也主要用於養殖業。更具體來說,是養豬業。

雖然嘉穀農牧的養豬飼料成分已經多元化,玉米添加配比已經下降到40%,但以嘉穀農牧年出欄幾百萬頭生豬的體量規模計算,每年至少需要超過百萬噸的玉米。

嘉穀暫時還沒有精力介入玉米種植領域。以往,這些玉米基本是嘉穀自行入市收購。但從今年開始,嘉穀的玉米消費跟“消化國家庫存”聯繫在一起了。

“我們爲國家消化庫存,換取國家在農牧廢棄物能源化上更多的政策支持,某種程度上,這算是等價交換。”齊政輕鬆地靠在辦公椅上說道。

王昱業苦笑道:“我只怕臨儲壓力會越來越大……”

不是怕,是肯定越來越大!齊政默唸道。

如果說,國內糧食基本自給自足是基本國情;在玉米上,一個嚴重的“病症”卻是產能過剩!

這一切,始於08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國內執行臨儲收購政策後,因爲效益明顯且穩定,玉米種植面積逐步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去年,玉米種植面積就超過了小麥,成爲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

按理說,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產國,也是第二大玉米消費國,巨大的消費需求差不多與產量相當——但玉米產能過剩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根本原因在於成本。

嘉穀作爲玉米需求方,對於成本是很看重的。拿今年的進口玉米來說,美國進口玉米到港完稅價格比我國南方港口玉米成交價格低80元/噸,而這個成本差距還在拉大。

當然,玉米進口有配額限制的。每年玉米進口配額是720萬噸,看似相比於國內2億噸左右的玉米年消費量微不足道,但它的示範效應極壞。

好比在網購,同樣的產品,這家敞開供應,價格更高;而另一家價格便宜的多,卻經常斷貨……想來,多數人會去等一等那個便宜的。

一等,就完犢子了——於玉米而言,很多的玉米替代品就來了。

大麥、高粱,甚至是嘉穀壟斷的牧草進口,都可以算是玉米替代品。最關鍵是,這些替代品沒有配額保護,都是極低的關稅,價格相當便宜。

這種情況下,國產玉米消化不了那麼多了,只能存起來了——但有進也要有出啊!

齊政得到的數據是,今年國內的玉米總供給量超過2億噸,但總需求量穩定在1.8億噸左右,年度庫存則超過了4000萬噸。

結合快速增長的玉米產量來看,高庫存的壓力不可謂不大——齊政知道,不出十年,國家玉米庫存量就突破2億噸,每年單單是儲存成本就高達500億元!

此時,國內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意識到,日漸高企的玉米庫存,就像大動脈的血栓一樣,阻礙了玉米上下游產業的鏈接,損害了上游的勤勞的農民、種子企業,割裂了中國玉米與下游飼料、工業加工的互動聯繫。

——這成了農業政策頂層設計者的心病。

日後,有個“供給側結構改革”,首先在玉米產業動刀,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但在當下,創造新的需求是首先考慮到的。

像美國,是鼓勵生產玉米乙醇。但在糧食安全爲大的國內,玉米乙醇很容易就與人、與畜牧業爭糧,造成糧食供應緊張,玉米乙醇生產是走不遠的。

而作爲國家戰略儲備體系的一員,又有消耗玉米的大戶——嘉穀農牧,嘉穀自然而言就進入了“爲國分憂”的隊伍。

“將過剩的玉米轉化爲優質肉食,輔以生產生物質能源和有機肥,形成一個閉合的產業大聚落,別的不說,肯定比生產玉米乙醇更有前途。”

隨着嘉穀農牧養殖規模的飛速擴張,齊政是有底氣說這話的。

王昱業倒也不反駁,按照嘉穀農牧如今的發展勢頭,嘉穀體系的玉米需求量突破千萬噸只是時間問題,這對於消化國家庫存來說,肯定是極大的利好。

但他擔心的是:“這樣會不會造成國內豬肉的長期過剩?”

齊政一笑:“怕啥,這不是還有國際市場嗎?”

……

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38章 縱論(下)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19章 分歧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690章 回血(1/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692章 聚寶盆(1/2)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184章 狼來了(4/4)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3章 誰吃虧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7章 坦白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95章 運氣嗎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05章 將己方陣容變得大大的(1/3)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
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38章 縱論(下)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19章 分歧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690章 回血(1/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692章 聚寶盆(1/2)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184章 狼來了(4/4)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3章 誰吃虧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7章 坦白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95章 運氣嗎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05章 將己方陣容變得大大的(1/3)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