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分歧

11月,鍾華志趕回公司,向齊政彙報嘉穀意欲入股永惠超市陷入的僵局。

應該說,嘉穀選擇入股永惠超市的時機剛剛好,因爲永惠超市董事會的“三駕馬車”,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超市形態在九十年代初期在我國出現,以普通超市和大賣場爲主;中期,以家樂福等外資超市爲代表的部分超市開始設立了生鮮區,涉足生鮮經營。

兩年前,爲了對農貿市場“髒、亂、差”的現象進行整改,並進一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我國開始試行“農改超”政策——“農改超”即將農貿市場改爲生鮮超市,是指以超市形式來經營生鮮農副食品。

生鮮是指未經烹調、製作等深加工過程,只做必要保鮮等初加工而出售的初級農產品(主要包括果蔬、肉類、水產,被稱爲“生鮮三品”),以及麪包、熟食等現場加工品類的商品的統稱。

永惠超市是國內首批“農改超”的標杆企業之一。

“農改超”起初的多數試點都以失敗告終,能撐到現在的,基本都摸索到了自己的道路。而永惠超市管理層的分歧點,主要就是集中在道路的選擇上。

永惠超市已經在岷省本土穩住了陣腳,現在面臨着外延式的擴張問題,對此,董事會的“三駕馬車”,永惠超市的聯合創始人,張宣淞和張宣寧兄弟,以及潘華,分別持有兩種不同的發展觀點。

“我還是覺得永惠超市應該將日用百貨、服裝等常規超市品類徹底摒棄,我們以‘農改超’起家,對經營生鮮的理解最深刻。如今那些外資零售巨頭步步緊逼,我們不如徹底轉型。”

“雖然農貿市場是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但仍有很多居民小區地理位置距其較遠,周邊缺乏便利的生鮮購買渠道,我們轉型爲社區生鮮超市,能填補這一空白。門店就位於居民社區內,經營面積也不需要太大,六七十平米就行了,經營策略相對靈活……”

潘華的面孔上略略浮起一抹紅潮,董事會上爭論異常激烈,張氏兄弟依然控制着局面,不過潘華並不打算妥協,在這個決定着永惠超市今後五年乃至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方向問題上,作爲第二大股東,他不打算退讓。

以家樂福爲首的外資零售巨頭氣勢洶洶地在全國擴張,既然定下了避其鋒芒的策略,不如干脆來個徹徹底底的“大轉身”,專注於生鮮銷售。

“我覺得老潘你的觀點有待商榷。要知道,生鮮具有較強的引流效應,對其他品類銷售增長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60%的消費者都會在購買生鮮產品時也購買其他零售產品,這種協同效應對包裝食品飲料、日用雜品、個護家清等品類尤其顯著……”

潘華面無表情地聽着自己對面的張宣寧侃侃而談,他是兩兄弟中的弟弟,永惠超市的第三大股東。

潘華心中有些膩煩這種已經帶有一種拖延化的爭論了,在這個問題上三人已經浪費了不少的時間,這樣只會讓永惠超市的發展陷入搖擺不定的局面當中。

他在心裡暗下決定,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和張氏兄弟當面開誠佈公地攤開來說,如果還不能達成共識,自己退出貌似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看來,我們實行生鮮領先的差異化經營策略已經卓有成效,目前的模式已經成熟,下一步的重點,不是繼續轉型,而是要整合上游資源,將‘超市+基地+農戶’的模式複製到外省區域,進行擴張。”張宣寧態度鮮明地反對潘華的觀點。

潘華一陣煩躁,這又是他和張氏兄弟的另外一個分歧點。

“超市+基地+農戶”的模式,就是由連鎖超市直接投資,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基地農產品實施產銷直掛或由超市掌握優先採購權。

誰都知道這是確保公司農產品貨源穩定和品質可控的最好辦法,但是前期投入太大了,永惠超市的資本實力有限,在他看來,就不應該將有限的資本消耗在前端的農產品基地建設上。

潘華搖頭不已:“我們是超市,就應該專注零售業務,專業的事情就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我一直都認爲,‘超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纔是最適合永惠超市的,在區域內尋找農產品生產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並進行深入合作,實施點對點配送,同時對龍頭企業進行專業培訓使農產品的品質達到相關標準……”

雙方依然僵持不下,但張氏兄弟的大哥張宣淞表情從容,不慌不忙,饒有興致地玩弄着手中的簽字筆。

實際上這個董事會上出席的這種爭論也在他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刻意促成了這樣一種觀點的對決。

他也不想讓這種僵持局面再繼續下去,原本他是希望說服潘華;但是現在看來,潘華的態度依然堅決,絲毫沒有妥協的意向,那麼就要有所決斷了。

在他看來,潘華的觀點不能說落後或者不對,相反,其實很有操作性,只能說不適合現階段的永惠超市。

永惠超市畢竟實力單薄,註定了只能選擇一條路發展;潘華的社區生鮮超市計劃,如果再過幾年,自己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投贊成票,即使不全面推廣,也可以做個試點,但現階段沒有這個精力。

張氏兄弟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一碰,心裡都有了成算。

兩兄弟聯合佔據了永惠超市70%的股份,因此當張宣淞態度明朗地反對潘華的觀點後,潘華的意見已經毫無意義了。

潘華目光深沉,站在窗前凝視場外,久久不語。

說實話,他早有心理準備,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張氏兄弟是控股股東,先天就佔據着優勢,何況他們的觀點想法並非憑空妄想,已經得到了實踐。

但是這一切對於自己來說還有多大意義呢?

潘華有些說不出的疲憊,他能看到社區生鮮市場就如同一張白紙,任由揮灑,但無人支持,永惠超市也不允許雙線並行。

他輕輕嘆了一口氣,自己應該算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希望能貫徹執行自己的觀點,也許分手的時候真的到了。

將手中的永惠超市股份出讓,獲取一筆資金,自己從頭再來,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永惠超市就像自己的孩子,想到要放棄,心中也不免抑鬱煩悶,儘管有兩個買家對自己手中的股份極其感興趣,但他還要好好想一想。

……

齊政聽完鍾華志轉述的永惠超市管理層的分歧後,沉吟了一下問道:“張氏兄弟對引入戰略投資者持什麼態度?”

鍾華志笑了笑:“總體而言是持歡迎態度。三大股東的爭執已經影響了永惠超市下一步的擴張,而永惠超市的發展也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張氏兄弟擁有絕對的控股權,根本不擔心投資者接手潘華的股份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齊政不置可否:“那跟我們爭搶股份的另一方是什麼來頭?”

鍾華志神情略顯凝重:“是衆盛資本!”

“‘衆盛系’的投資公司?”齊政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語氣卻相當肯定。

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6章 畢業回鄉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3章 誰吃虧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656章 豬腦子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426章 和嘉穀做生意(3/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2章 緊張感(1/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62章 交通瓶頸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新章節被屏蔽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111章 難(9/10)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92章 聚寶盆(1/2)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38章 縱論(下)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674章 何以使民賣命(1/3)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
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6章 畢業回鄉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3章 誰吃虧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656章 豬腦子第488章 國人對嘉穀體系的信心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426章 和嘉穀做生意(3/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732章 緊張感(1/2)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62章 交通瓶頸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新章節被屏蔽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111章 難(9/10)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92章 聚寶盆(1/2)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38章 縱論(下)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733章 風暴之始?(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674章 何以使民賣命(1/3)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