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逆勢而行(2/3)

去年年底嘉穀與南開市簽訂了仙茗大米的種植與加工投資協議,今年仙茗大米的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大約佔了全市一半的耕地面積。

依然採取與普誠縣的合作模式,政府引導農民組建合作社,嘉穀提供稻苗和技術指導,約定回收產品。

嘉穀農業員工也算得上輕車熟路了。

春分過後,他們就將仙茗大米稻苗從普誠縣培育基地送至全市十多個規模化種植耕地區,指導合作社社員種植。

而最苦逼的就是齊政了。

他要根據種植地佈置多個靈陣,以確保“靈陣”水稻的生長所需。

好想趕快突破至更高的境界,能將靈陣的範圍擴大,這樣就能一步到位了。

然而急不來,只能含着淚奔波於全市各個種植基地。

等到水稻都種植好之後,已是4月中旬。

此時,非-典疫情已經擴散開來了。

一時間,板藍根被瘋搶,中小學全面停課,人員流動被控制,醫務人員奮戰在第一線……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齊政也莫得法子。能力有限,只能確保家人和公司員工的安全健康。

嘉穀員工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嘉穀本身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疫情擴大後影響了人員、資本和貨品的流動,飲食業、交通運輸、零售業等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人們外出消費大幅減少。縱觀嘉穀的產品線,仙茗大米還好說,高端豬肉、野禽的銷量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清源啤酒纔是最慘的。

眼看着就要開始步入旺季了,現在市場卻是一片蕭條,簡直不要太絕望。

清源啤酒過去一年有一個完美的開局。不僅一舉稱霸了岷省市場,在新開闢的越省和江南省兩地也是打得風生水起。年底公司啤酒廠報表出來後,銷售收入實現了四億七千萬,這還只是半年的收入。當然,由於併購與營銷的投入,事實上是虧損的。

但這對於一家剛起步半年的啤酒企業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本來今年是要再上一個臺階的,如今,一場疫情打亂了清源啤酒的整個計劃。

……

“現在是機會!”趕回總部的清源啤酒負責人何長川對齊政這樣說道。

“受非-典影響,現在全國的啤酒消費都處於低谷,難過大家都是難過。”何長川炯炯有神,“但最難過的,還是那些地方中小廠。”

“現在的啤酒行業,已經是一個玩資本、玩戰略的時代。行業巨頭能憑藉體量度過低谷,小玩家就很難熬了。”

“我們清源啤酒在江南省和越省,跟華閏雪花以及百威打得難分難解。這兩省的啤酒市場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家都採取強勢介入的方式,用高成本的營銷和大投入的渠道來佔據終端市場,全面擠壓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

“那些本土啤酒企業往往資金實力有限,在惡性競爭環境中,只能敗下陣來,市場份額不斷縮減,企業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如今再碰上這種外部環境,大洗牌的時刻到了!”

從何長川的話裡得知,江南省和越省都是位居全國前三的啤酒消費市場,各大啤酒巨頭早已在兩省開始了博弈。

清源啤酒就在去年斥資收購了兩個當地品牌,撬開了進軍兩省市場的大門。依靠大手筆的收購和近乎瘋狂的營銷,清源啤酒在兩省加速佈局。

“燕啤和青啤也不甘落後,都在兩省有所斬獲。但最關鍵的還是資本能力。我們和華閏雪花、百威都可以憑藉資本忍受在擴張收購中長期的虧損,而燕啤和青啤一旦出現盈利能力的下降,只得收縮戰線,眼睜睜的看着我們三家的收購擴張與長驅直入。”何長川冷靜道。

齊政心裡暗笑,其實就是看背後有沒有金主爸爸唄,有金主爸爸支撐的三家,就有底氣蔑視其他兩家。

不過齊政也明白了何長川的想法,他就是想趁着這全行業低谷期,逆勢擴張,整合併購,減少當地品牌,佔據更大的份額。

何長川繼續說道:“今年其他啤酒巨頭的擴張步伐放緩,我覺得我們不僅不能放鬆,反而是要抓住這個市場頹廢的機會,徹底立足兩省市場。”

齊政非常欣賞何長川的這種進攻性,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做市場的逆行者,是非常難得的思維和膽量。

“你想總公司爲清源啤酒做些什麼?”齊政開口問道。

何長川精神一振:“最好總公司能拆借一筆資金給清源啤酒用於擴張,因爲在這個短暫的低谷期,找銀行貸款我怕來不及了。除了收購幾家地方啤酒廠外,我還想整合營銷渠道。”

“日後我只想保持三層關係即清源啤酒廠家、地區經銷商和零售商。這樣不僅減少中間分食利潤的人數,而且更強的服務力度有助於強化我們的品牌形象。”

“其實我最想學習百威,建立數字分銷系統,從而可以掌握每一個零售點每天、每一個包裝的銷量。這樣的話,制定和執行各種市場計劃就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

齊政思考了一下,拆借資金不是問題,總公司可以爲清源啤酒提供彈藥,但他擔心的是另一點。

“老何啊,我知道你是擴張心切。但是我覺得你不能僅僅是爲了擴張規模,就盲目地併購。”

“要考慮到職工的問題,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改造的問題,品牌整合的問題……要在做大的同時做強,纔有意義。否則還不如踏踏實實的發展。”

齊政不是打擊他的信心,不過國內企業實際上都存在對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比較弱的問題,齊政希望何長川能注意到這一點。

對此,何長川嚴肅道:“我明白,王總也是這麼提醒我的。我會多跟王總請教,他在這方面的管理經驗相當豐富。”

齊政聽到王昱業也關注到這一點,倒是放心了。王昱業的管理整合能力在嘉穀內無人能出其右,既然他插手了,也不用齊政多言了。

“不過,老闆,我覺得還有一點是不可忽視的。品質啊!只有高品質的啤酒才能提高顧客的忠誠度,贏得市場份額。我記得你說過,還能進一步提升清源啤酒的品質,然後就沒有下文了,老闆你不會是忘了吧?”何長川最後揶揄道。

齊政聞言笑了,“這我還真沒忘,而且也有目標了,你等着瞧吧!”

……

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58章 勾人(1/3)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379章 特別“牛”(4/4)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664章 崇拜(2)第615章 “豆”爭(下)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69章 惡臭熏天第646章 要上市?(2/2)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34章 生日之夜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610章 草!草!(2/2)第656章 豬腦子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7章 傳奇(求收藏!)
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58章 勾人(1/3)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379章 特別“牛”(4/4)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664章 崇拜(2)第615章 “豆”爭(下)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465章 糧商中的異類(1/2)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69章 惡臭熏天第646章 要上市?(2/2)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34章 生日之夜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116章 就區別對待,咋地(1/3 求訂閱)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610章 草!草!(2/2)第656章 豬腦子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15章 遠東潛流(4/5)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7章 傳奇(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