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

王昱業率隊整合嘉穀收購的壓榨廠,齊政則跑去跟九三油脂的田仁裡取經。

田仁裡一向力挺國產大豆,據說是爲了爭取國產大豆的話語權,但再強的硬漢也經受不住成本的打熬。一次次無奈,迫使田仁裡打破了不使用進口大豆的信念。

說起這個,田仁裡的臉都是臭着的。

進口大豆更便宜是行業內的共識。

但田仁裡很不服氣。

“我算過一筆賬,每多進口100萬噸大豆,我國東北就有130萬的農民離開大豆種植業甚至離開土地,甚至是失業。”

田仁裡激動地拿出四份報告,“你看,這幾份報告分別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和我國,報告證明,美國大豆的產量每畝340斤左右,南美是360斤到380斤左右,我國東北則達到400斤左右。”

“論質量,美國西部地區的大豆跟黑省的水平差不多,甚至還略低一點。南美的大豆含油量和含蛋白質量則遠遠低於黑省的水平。”

至於成本,每公頃美國的成本約爲200美元,黑省的約爲165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會說進口大豆更便宜呢?

“很簡單啊,因爲美豆有美國政府的財政補貼,美國豆農可以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向我們傾銷而不賠錢。如果我國國產大豆比拼價格,美豆可以繼續降價,直到國產大豆破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按照美國農業部給出的數據,過去三年,美國豆農的淨利潤均爲負值。而不單單是大豆,美國很多農產品都是類似情況。

賠本的生意肯定沒人做。但美國豆農看似一年比一年賠本,卻堅持了下去,原因就在於政府補貼。

據統計,美國農業部平均總補貼250億美元。

但政府用高額補貼支撐一個負利潤的行業,圖的是什麼呢?

圖的是農業的帶動效應。農業的虧損首先換來了農業上游產業如農業地產、農資集團、農化集團以及電力、水利等相關行業的增長。這些市場主體完全依靠美國農業的發達而擴張,無論農產品利潤是正是負,他們都是市場的贏家。

其次,通過低價擊垮了其他國家的農業後,再提價同樣能賺回來不是?

“說到底,老美的商品化農業也就是憑藉着有錢,欺負我們這些窮人。要是取消了補貼,你看會不會要了他的老命了?”這時候的田仁裡就像是個中年憤青,憤憤不平道。

他雖然不知道有句話叫做“有錢任性”,但老美的商品化農業在他眼裡很明顯就是這個形象了。

簡單來說,國產大豆靠吶喊——大家都在喊着要振興國產大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美國大豆則靠補貼——沒了補貼就沒有海外擴張,沒有糧食的海外擴張霸權都不香了。

不過,“這就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不是嗎?”齊政攤攤手,說道。

田仁裡抿着嘴,看了齊政一眼,嘟囔道:“可惜我們國家一直對國產大豆實在是太忽視了,什麼扶持都沒有……”

齊政聽到這話,想了想,對田仁裡說道:“田總,我跟你說個趣聞吧。”

“荷蘭你知道吧,是一個對矮個子非常不友好的國家,但是如果你去參觀他們的博物館,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博物館裡的牀鋪非常窄小,舊建築的門楣很低,需要彎下腰才能進入。”

“這是因爲,僅僅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荷蘭人的平均身高,才只有1.65米到1.7米之間。二戰後隨着經濟發展,食物富足,特別是大量蛋白質的攝入,讓肌肉和骨骼有了生長的動力。如今他們的男性平均身高爲1.88米,女性平均身高爲1.72米,堪稱世界人均身高最高的國家。”

“再看我們國家,現在的孩子,明顯個頭更猛,體格更強壯,原因無他,營養充足而已。”

“那些鼓吹逆向民族主義,說黃種人體格比白人差的,純粹就是胡說八道。我敢打賭,如果不出現特殊情況,一百年後,只要營養充足,以我們的基因潛力,中國也會是一個遍地高人的國家。”

“所以說,爲了下一代的營養攝入需求,就不能不吃肉。而養豬養牛靠什麼作飼料?大豆。”

聽到這,田仁裡已經知道齊政要說什麼了。

果然,“以國人現在的飲食習慣,全國的肉食需求增長量,根本不可能降下來。但我們國家是要把耕地優先用於主糧,而進口大豆。”齊政淡淡說道。

齊政沒有說的是,現在還好,年進口大豆不過2000多萬噸;十年後,進口量翻了三番;十五年後,每年更是需進口近億噸大豆。

我們經常說“我國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

要注意,這裡只是“養活”,而不是“養好”。

國家對耕地有“18億畝紅線”的說法,就是要靠這麼多土地來保證主糧夠吃。肉蛋奶和水產是“吃好”的需求,靠國內滿足養殖業的飼料需求力不從心。

齊政的意思很明顯了,進口那麼多大豆,國外大豆的品質和價格優勢只是一個因素,而核心的原因在於我國沒有那麼多耕地,不進口大豆就得進口其他糧食。

老實講,這道理田仁裡不是不明白,但他支持了這麼多年國產大豆,雖然如今因爲成本不得不使用部分進口大豆,但對國產大豆的力挺是有增無減的。

所以他就不高興了,板着臉說道:“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想說嘉穀肯定都要使用進口大豆嗎?”

齊政無視他的黑臉:“進口大豆是絕對少不的了,大豆是豆油壓榨業的主要成本,這是豆油能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田總的九三油脂不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使用了進口大豆嗎?”

被戳中傷口的他臉更黑了。

如果從整體來看,美國大豆的出油率確實高。

誇張點來說,美國大豆的種子的子子孫孫出油率都要遠高於我國的大豆。

“但是……”齊政突然來個轉折,“嘉穀同時肯定也要支持國產大豆的。畢竟這次算是徹底得罪了控制全球90%的大豆貿易的四大糧商,日後一個說不好,他們肯定不介意坑死嘉穀的,還是趁早多準備幾條後路吧!”

田仁裡眨眨眼,看着齊政一副蛋疼的模樣,終於幸災樂禍地“呵呵”笑了起來。

……

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690章 回血(1/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581章 功成(1/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0章 合股經營第125章 牛來了(1/3)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636章 契機(1/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38章 縱論(下)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爲可能(1/2)第614章 “豆”爭(上)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
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690章 回血(1/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581章 功成(1/2)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紅(1/2)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0章 合股經營第125章 牛來了(1/3)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636章 契機(1/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38章 縱論(下)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338章 多了一羣駱駝夥伴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379章 特別“牛”(4/4)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92章 超級奶牛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83章 人蔘雙雄聯盟(3/4)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531章 善於化不可能爲可能(1/2)第614章 “豆”爭(上)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103章 牛在天上飛(1/10,求首訂)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38章 偉力?人定勝天(3/3)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