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事終成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朝廷沒錢,宰相也難做,一聽有可以增加利稅,還不至於影響民生的方法,與會的大臣們都很感興趣,紛紛抖擻精神,認真地看疏奏。

這疏奏就跟李旦說的一樣,名義上是太平公主遞上去的,實則卻是張昌宗寫的。張昌宗讀了這麼多年書,寫篇文章也像模像樣,只是,思路一時還改不了,寫關於經學的文章還好,寫這種疏奏不免又落到“無圖無真相”的路子上,各種數據十分詳實,說服力很強。

朝廷確實缺錢,皇帝也窮,有來錢又不需要增加普通百姓賦稅的路子,大家自然是支持的,立即給廣州那邊發了令去,令八百里加急把當地情況報上來,國家機器一旦動起來,自然不可小覷。

隨着源源不斷的消息報上來,關於設置船舶司,加收商船稅的事情基本也定下來,朝廷連續開了許多次的朝會,以制訂和發佈完整的政令和規劃。

事情定下來,議到官職人選的時候,李旦指了宋王李成器去擔任東南經略使。這個人選,朝臣並無異議,很快便定下來,當着朝臣的面,李旦對宋王說:“大郎,朕給你三年,三年時光,建成一個船舶司,爲朝廷上繳賦稅,若三年不成,朕便把你撤回來,另派人去。”

宋王頓了一下,躬身領命:“喏,臣定當用心,必不負陛下所託。”

東南經略使給了宋王,還只給了三年任期,太子李隆基一系也沒異議,三年,建一個有詳細規劃的船舶司可以,做別的卻嫌時間太少,沒必要搞得兄弟相疑。

東南經略使有宋王去,新籌建的水師,都督一職則是就地選人,劉三準,羽林衛出身,張昌宗的嫡系人馬之一。

這人選一出來,李隆基眉心一跳,下意識的便道:“啓奏陛下,若船舶司建成真有那等豐厚的利稅,這水師提督的人選便當慎重,事關海上航行安全,事關我大唐國威,臣以爲,人選更當慎重。”

李旦點頭:“太子說得對,事關重大,人選是當慎重。這個劉三準,諸卿以爲如何?”

劉三準是羽林衛出身,若論對他的瞭解,自然沒人比得過張昌宗,他立即出列道:“啓稟陛下,劉三準臣略知一二。此人使得一手好弓,在羽林衛中素有神射手之譽,論弓術,只比臣略遜一二,並且,此人十分擅長調教弓手,麾下人馬皆以射術見長。當年,先師宮中走水,時值劉三準值守宮禁,中宗震怒,責他守衛不利,貶謫嶺南,這些年一直潛心練兵,熟悉廣州一代的水情。統兵之事,用熟不用生,臣以爲令劉三準統領水師十分恰當。”

聽到張昌宗如此評價劉三準,李旦竟然有些感嘆,問道:“劉三準便是當年值守宮禁的人?”

張昌宗默了一下,沉聲答道:“回陛下,是的。”

李旦道:“如此,張卿還給予這般評價?”

張昌宗道:“陛下,公是公,私是私,陛下動問,自是公事,劉三準失職之罪,先帝已然罰過,與臣剩下的乃是私怨,公私豈能相提並論!”

李旦聞言,不禁讚歎道:“卿之人品,可見一斑。罷了,既然連有私怨的張卿都能這般評價此人,想來也非空無本事的人。太子,可還有異議?”

李隆基立即道:“回陛下,兒臣無異議了。”

“好,如此水師便交由劉三準。”

景雲二年,朝廷於廣州府設立船舶司,令宋王李成器爲東南經略使,兼領船舶司,設衙收取海貿商稅,自此後,國庫漸漸豐盈,一改先前之窘狀。

挾此功,鎮國太平公主列朝封官,得封匡政一職。朝臣再以不符禮法,歷代公主皆無官職之類的理由反對,皆被李旦駁回,李旦言道,鎮國公主之功,非尋常公主可比,封賞自也該異於尋常,不如此,何以彰顯公主之功?如何顯示朕治國理政之決心?但有功,但於國於民有利,不論身份,只要有良策,朕皆取之。

此話一出,朝臣皆不再反對。朝臣不反對了,太子李隆基孤木難支,自也不好再出頭反對,鎮國太平公主匡政一職坐實,爲歷代公主入朝爲官第一人。

這一切落定,已到年末,在元正到來之前,太平公主於府中舉行飲宴,慶賀升任匡政,雖未廣宴請賓朋,但也賀客如雲,各種賀禮堆積成山。

太平公主有感於皇帝的信重,所收賀禮分文未留,全都捐了出去,用於賑濟年中受水旱之災的各州災民,又嚴管門下官員,很是懲治了幾個貪腐且官聲敗壞者,雖然做事依舊強勢,但所言所行卻有了章法,一時間,風評大好,很是給自己和皇帝漲了臉面和聲望。

朝臣們見狀,對她一個公主入朝做官,也都捏着鼻子認了,只是,做官自然有做官的規矩,此時御史頗有風骨,太平公主既然做了官,爲了不讓御史盯上,自然再不能如過去做公主那般放縱,言行倒也收斂了不少,朝野風評漸佳。

而李旦,在朝中有了太平公主與張昌宗等人的支持,以平衡太子的勢力,手中漸漸掌握更多實權,大勢初成。太子李隆基見狀,也收斂姿態,在皇帝面前更加恭順,再不復過去的強勢,朝中局勢漸趨平衡。

太平公主嚐到做實事的甜頭,對張昌宗倚重更盛,張昌宗對太平公主影響日深,兩人互敬互重,在朝中聯手,頗有相得益彰之勢。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不如過去那般肆意,但是,聲望更隆是事實,太平公主雖然偶爾也會覺得這樣不痛快,但是,大事面前,些許的不痛快,忍一忍也過去了。只是,閒下來與薛崇胤通信時候,不免感嘆兩句張昌宗的長進——

往常張昌宗做事,總喜歡有備無患,擅長以周密的準備取勝,但這次籌劃太平公主出任匡政一事上,顯露的掌握人心的手段,卻是前所未有的。

母子倆兒不免一塊兒感嘆,若論對人心的掌握與判斷,還是已經亡故的上官更爲精通。薛崇胤還評判道,張昌宗這次的手段,更像是結合了他師父與他自己兩個人的手段,單隻一人的手段是無法做到這等結果的,張昌宗不愧是上官的好徒弟。

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48章 長大後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106章 歷史的車輪第376章 馬腳第128章 小發現第139章 巧遇與雄心壯志第502章 疑慮第266章 驚嚇第503章 開懟第449章 到達第255章 試探第438章 謀劃第341章 太子的孝心第336章 勸誡第376章 馬腳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13章 三武第188章 不吐不舒服斯基第370章 賞雪文會(上)第359章 到達第437章 王佐之才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321章 分析第104章 義子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233章 會面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179章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132章 敲定第221章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311章 嘲諷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329章 賽詩會第196章 構想第405章 不解第275章 八百里加急第196章 構想第379章 臉面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257章 大賓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167章 後續第415章 難圓第213章 三武第205章 鄭氏威武第350章 新婚第219章 吟詩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一百章 枉然第一百章 枉然第492章 另一半修改不滿意明天傳第218章 大營第220章 蘋果臉第184章 蓮……蓮花?!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446章 入府第172章 顏即正義第456章 言明第九十九章 豁然開朗第211章 贈陳師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十四章 事發第282章 統兵之道第400章 祖宅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344章 婚前恐懼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304章 來了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469章 不平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357章 懇求第271章 安慰第190章 暗示第373章 經由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378章 山匪的消息第463章 長歪了第352章 變化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212章 告黑狀第171章 人力有時窮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377章 鬼畜第358章 道別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242章 三陽宮第515章 提點第186章 名人第129章 鄭屹上門第370章 賞雪文會(上)第420章 兄弟第280章 準備第九十三章 剖析
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48章 長大後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106章 歷史的車輪第376章 馬腳第128章 小發現第139章 巧遇與雄心壯志第502章 疑慮第266章 驚嚇第503章 開懟第449章 到達第255章 試探第438章 謀劃第341章 太子的孝心第336章 勸誡第376章 馬腳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13章 三武第188章 不吐不舒服斯基第370章 賞雪文會(上)第359章 到達第437章 王佐之才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321章 分析第104章 義子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233章 會面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179章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132章 敲定第221章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311章 嘲諷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329章 賽詩會第196章 構想第405章 不解第275章 八百里加急第196章 構想第379章 臉面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257章 大賓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167章 後續第415章 難圓第213章 三武第205章 鄭氏威武第350章 新婚第219章 吟詩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一百章 枉然第一百章 枉然第492章 另一半修改不滿意明天傳第218章 大營第220章 蘋果臉第184章 蓮……蓮花?!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446章 入府第172章 顏即正義第456章 言明第九十九章 豁然開朗第211章 贈陳師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十四章 事發第282章 統兵之道第400章 祖宅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344章 婚前恐懼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304章 來了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469章 不平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357章 懇求第271章 安慰第190章 暗示第373章 經由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378章 山匪的消息第463章 長歪了第352章 變化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212章 告黑狀第171章 人力有時窮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377章 鬼畜第358章 道別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242章 三陽宮第515章 提點第186章 名人第129章 鄭屹上門第370章 賞雪文會(上)第420章 兄弟第280章 準備第九十三章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