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聖意暖心

張小七衆人再次見到了蘇定方,真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呀,一時間,千言萬語道不盡滿腹的辛酸。

可是就在張小七提出想要回唐之時,蘇定方卻拒絕了他們。

張小七驚愕萬分,“將軍,這又是爲何呀?”

“現在還不是時候!侯君集攻破高昌,頗得聖寵,在朝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你們此時回去,風險太大了。而今西域正是用武之地,你們何不留下來建功立業?待到大功一成,再回唐平反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啊?”

衆人全都沉默不語了。

蘇定方轉向李恪,從懷中拿出一封書信來,“殿下,這是末將臨來時,岑大人託我捎給你的信,請你過目!”

“岑大人的信?”李恪大感意外,忙接過信,展開觀瞧。

岑文本在信中寫了很多,大體意思是:

“殿下,見信如晤,當日,臣初聞殿下遭逢惡劫,流於塞外,生死未卜,真恍如天雷轟頂,肝腸寸斷。臣曾想犯顏進諫,爲殿下鳴冤,奈何苦無明證,且殿下尚無音信,倉促行事,恐招惹猜忌,授人以柄,故而臣只得暫且隱忍。

其後不久,得知殿下已在西域落腳,臣心稍安。

而直至今日,臣已釋然矣。

據臣所見,當今聖上乃是聖明之君,對朝中諸臣一向洞若觀火,決不會輕信小人讒言。他之所以未動聲色,恐是另有他慮。

殿下爲臣爲子,當以忠孝爲先,勿要心懷怨望,執念於個人恩怨,顧影自憐。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以殿下之才,招人嫉恨乃是情理之中,就看殿下如何去看待它,鷹翔於九霄,龍騰於四海,幾聲犬吠又算得了什麼呢?

殿下,流落於苦寒之地雖爲不幸,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西域茫茫大漠不正是殿下縱橫馳騁之地嗎?

皇上已經拭目以待了,臣也是翹首以盼,望殿下高奏凱歌而還!臨書涕零,泣血再拜!岑文本。”

李恪讀完,不覺長嘆一聲,“唉,看來父皇和朝廷並沒有拋棄咱們哪!”

衆人又把信傳看了一遍。

程懷亮問道:“將軍,岑大人行事一向老成持重,他此次居然冒險寫信給殿下,就不怕一旦被人發覺,惹上是非嗎?”

蘇定方擺了擺手,“其實,我出發前並未想過要拜見岑大人,是皇上命我去的,岑大人知曉後,便寫下了這封信。”

“這麼說,岑大人寫這封信是皇上授意的了?”

“應該是吧!”

程懷亮悟道:“這麼說來,皇上對咱們的冤屈是有所察覺的!可是他老人家爲何就是不讓咱們回去呢?”

侯五解釋道:“也許這其間另有隱情吧!岑大人的信上不都寫了嗎?”

張小七幹勁起來了,“別多想了!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也罷!咱們就好好大幹一場吧,皇上他老人家看着咱們呢,如今連狗五都立了大功,咱們也不能落於人後啊!”

“是呀!只要父皇能理解我的苦衷,我就算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哪!”

衆人深有同感。

張小七就說:“現在將軍到了,也沒了後顧之憂,咱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了,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吐蕃和于闐的進攻,守住播仙鎮,你們可有好的計策?都說說吧!”

蘇定方皺着眉頭想了想,“這吐蕃可不是個好對付的主兒,雖然咱們唐/軍從未與他們交過手,可是從我得到的情報來看,松贊干布在暗中積攢實力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而今他擁兵十餘萬,兵精糧足,隱隱已有了與咱們大唐爭霸之相。在眼下如此複雜的局面下,咱們還是儘量不要觸碰他。爲今之計,只能先從於闐入手,只要擺平了于闐王,松贊干布沒了接應,就不敢貿然進犯了。”

楚恆獻計道:“蘇將軍,請容下官斗膽一言,此事爲何不借助阿史那薄布呢?他既然已歸附大唐,自然就應該給咱們幫忙啊!他是西突厥的大汗,讓他命令尉遲渥密放棄攻打播仙鎮的計劃,尉遲渥密應該不敢不買他的賬吧!”

“不可!”程懷亮連連搖頭,“這個阿史那薄布是個徹頭徹尾的陰險小人,一向反覆無常,背信棄義,咱們把這麼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他,難保他不跟咱們耍心眼呀,別到時事情沒成,反被他擺了一道,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那該怎麼辦?”張小七撓撓頭,有些犯愁了,忽而他一扭頭瞧見阿史那社爾了,靈機一動,“誒?阿史那將軍,你也姓阿史那,應該也是突厥裡有頭有臉的人物吧?要不,你去跟尉遲渥密說說怎麼樣?”

阿史那社爾苦笑了一下,“張將軍此言差矣,我是東突厥的貴族,如何管的了西突厥的事呀?”

“誒?你們不都是親戚嗎?”

“張將軍可能對我們突厥的歷史不甚瞭解,我東突厥的祖先是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而阿史那薄布是屬於西突厥一脈,他的祖先是阿史那土門之弟阿史那室點密,早在前隋時,我們和西突厥已成死敵,互相攻伐,征戰不休,早就不相往來了。不過,要說如今這西域的另一個可汗阿史那欲谷,那倒真是我的親戚。”

“哦?”張小七來了精神,追問道,“你跟阿史那欲谷是親戚?”

“是呀,我的父親處羅可汗是始畢可汗的親弟弟,頡利可汗的兄長,而阿史那欲谷是始畢可汗的兒子,他是我的堂兄啊!”

程懷亮突然記起一件事來,“已故的突利可汗不也是始畢可汗的兒子嗎?這麼說,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欲谷是親兄弟?那阿史那雲公主豈不是阿史那欲谷的親侄女了?”

“正是,阿史那雲那個小丫頭天性活潑,古靈精怪的,我和阿史那欲谷看着她從小長大,沒少逗她玩呀,唉,聽說她現在流落在中土,也不知道怎樣了!”

李恪聞言,又被勾起了心事,不免神情落寞。

張小七趕緊又把話題拉回來,“哦!既然阿史那欲谷跟你和突利的關係這麼親近,你何不把他拉攏過來?要是有他幫忙,咱們何愁平定不了西域呀?”

“唉,今時不同往日了,如今我那個堂兄兵強馬壯,羽翼已豐,對阿史那薄布又是連戰連捷,正躊躇滿志之時,如何能向大唐低頭啊?”

“說的也是呀,要不,將軍你能不能回去調些兵馬,助我一臂之力呀?”張小七又問向蘇定方。

“小七,你又不是不知道,沒有皇上的旨意,誰敢妄動軍隊呀?而且皇上還曾跟我說過,現在西域各股勢力紛爭,形勢錯綜複雜,要靜觀其變,等待時機,不宜過早出兵,所以此事咱們得自己解決,不能指望朝廷了!”

“哎呀,這條道也行不通,那還有別的辦法嗎?”

衆人全都眉頭緊鎖,一籌莫展了。

須臾,楚恆勸道:“要我說,咱們還是求助阿史那薄布吧,世事無絕對,無非都是相互利用嘛!他想利用咱們大唐的勢力幫他東山再起,咱們爲什麼不能利用他幫咱們辦事呢?只要咱們把事情想周全了,處處留個心眼兒,料想他也翻不起什麼浪來。”

程懷亮這次也沒那麼堅決了,猶豫了一會兒,點頭道:“也罷,眼下也沒別的辦法了,姑且試試也行。”

“那好,就這麼決定了,找阿史那薄布幫忙!”張小七最後拍板道。

當下,衆人又將行動計劃好好推敲了一番。確定沒什麼漏洞了,蘇定方便叫人到城外請阿史那薄布入城相會。

重新見面,阿史那薄布又換了副嘴臉,一改之前咬牙切齒、你死我活的樣子,態度變得分外謙恭和藹。

張小七還頗有些不好意思,“大汗,在下魯莽無知,言語衝撞,冒犯了大汗,實在是罪過呀,在下向大汗賠不是了,還請大汗多多見諒,不要跟我一般見識啊。”

“誒!張將軍太客氣了,咱們都是一家人,何必說兩家話呀?以後咱們要摒棄前嫌,戮力同心,精誠合作,共同爲大唐做事嘛!哈哈!”

“哎呦,大汗的覺悟就是高啊,如此高風亮節,真叫在下汗顏哪!”張小七一挑大拇指,嘖嘖稱讚。

“豈敢豈敢,張將軍過獎了!”

兩個人寒暄客套了半晌,才各自就座。

張小七當即命人擺下酒筵,盛情款待阿史那薄布,席間,他話裡話外就把他們所求之事向阿史那薄布滲透了一下。

“小小的于闐王也竟敢如此膽大妄爲?真是反了天了!”阿史那薄布一臉憤懣,把胸脯拍得啪啪響,滿口應承,“張將軍,這事就包在本汗身上,那個尉遲渥密要是膽敢不主動登門向你負荊請罪,本汗就拎着他的人頭來見你!”

張小七連連道謝,“大汗真是急公好義,救人於水火,有大汗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啊?請大汗放心,今日之情我張小七銘記在心,他日大汗收復故地,我自會率兵助大汗一臂之力!”

“哈哈!張將軍言重了,區區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呀?”

隨後,蘇定方作爲唐/軍的將領,也幫着張小七說了許多好話。

衆人推杯換盞,把酒言歡,足足喝了兩個時辰,興盡方歸。

次日,張小七、翟珊、李恪、蘇定方、程懷亮五個人帶着一百多手下兄弟,跟阿史那薄布的大軍匯合在一起,即刻起兵,往于闐進發。

數日後,大軍來到于闐城外,排兵佈陣。

阿史那薄布着人到陣前叫罵:“呔!城上的守兵聽着,大汗天兵已到,速速叫尉遲渥密那老匹夫出來回話!若是敢遷延罔顧,怠慢了大汗,大汗定會帶兵殺進城去,叫老匹夫屍骨無存!”

城上的士兵見狀,慌忙撒腳如飛跑回去報信去了。

沒過多久,尉遲渥密匆匆走上了城牆,抻着脖子往下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還真是阿史那薄布啊!”他忙強裝笑臉,拱手作揖,“臣下拜見大汗,不知大汗大駕來此,有失遠迎,望乞恕罪!大汗您如此大動干戈到我于闐,到底所爲何事啊?”

阿史那薄布面沉似水,用手中馬鞭往城頭一指,“尉遲渥密,都到了這般地步,你還在揣着明白裝糊塗?你揹着我私結吐蕃,謀取播仙鎮,你的胃口不小嘛,你是打算脫離本汗,另立山頭嗎?”

“大汗您真是冤枉我了,您就算借我十個膽子,我也不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啊!此事其實另有隱情,大汗您千萬不能聽信外人的蠱惑呀!”

張小七不忿道:“尉遲渥密!你又他孃的跟我們耍花招,你真以爲大汗是三歲的娃娃,好糊弄嗎?睜開你的狗眼看看,我們都是誰?”

程懷亮也冷笑了一聲,“哼!尉遲渥密,當初我不是沒提醒過你,我說你身爲大汗的臣子,卻勾結外邦,背主求榮,遲早會被大汗廢掉王位的,可你根本不聽我的勸告,一意孤行,終致今日之禍呀!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可狡辯的?還不乖乖開城投降,乞求大汗饒恕?如若不然,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三十六章 大鬧牙帳第四十八章 搶親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五十六章 大勝第三十章 龜茲奪寶(二)第六十章 救翟珊第三十四章 引火燒身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七十四章 計誆宇文霞(上)第五十九章 三女洞房鬥心機第五章 談買賣第八十九章 解困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十九章 搗亂第四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五十一章 賜婚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三十五章 疏勒國奇遇(下)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四十章 出醜第五十八章 李恪蒙冤(下)第七十章 稱王(下)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七十一章 宇文霞強嫁張小七(上)第三十七章 小鎮風波(下)第七十六章 程懷亮的表白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降第四十章 前往齊州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二十二章 奪經書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三十九章 死戰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八十四章 長孫無忌巧言擁李治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二十二章 偶遇龍突騎支第九十七章 行刺單懷義第四十七章 危境脫逃(下)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三章 祿東贊戲耍張小七第二十四章 程懷亮遇舊情第十一章 宴請李泰第五十八章 李恪蒙冤(下)第五十九章 李恪醉傷宇文霞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十八章 李世民議招玄奘第六十三章 兄弟相殘第十四章 播仙鎮城主競選(上)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降第二十三章 失陷惡陽嶺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五十二章 妓院亂局(五)第五十二章 李世民議廢立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十九章 夜探寺塔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二十四章 程懷亮遇舊情第二十一章 失策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十章 計破吐谷渾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六十一章 隱情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九章 參戰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四十六章 危境脫逃(上)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六十二章 二闖宮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六十六章 萬民擁立第二十三章 失陷惡陽嶺第三十九章 奪寶亂戰(上)第六十章 阿史那雲的遭遇第六十一章 隱情第二十四章 吳老三治花柳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七十章 放逐第三十四章 誤失赤靈芝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十六章 比武招親第二十九章 程咬金替子擇媳第十八章 連環計(中)第八十一章 李泰自食其果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
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三十六章 大鬧牙帳第四十八章 搶親第十五章 李恪的抉擇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五十六章 大勝第三十章 龜茲奪寶(二)第六十章 救翟珊第三十四章 引火燒身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七十四章 計誆宇文霞(上)第五十九章 三女洞房鬥心機第五章 談買賣第八十九章 解困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二十一章 大鬧東宮(上)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十九章 搗亂第四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五十一章 賜婚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三十五章 疏勒國奇遇(下)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四十章 出醜第五十八章 李恪蒙冤(下)第七十章 稱王(下)第五十章 妓院亂局(三)第七十一章 宇文霞強嫁張小七(上)第三十七章 小鎮風波(下)第七十六章 程懷亮的表白第九十二章 戰遼東(中)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降第四十章 前往齊州第一章 大漠鬼堡第二十二章 奪經書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三十九章 死戰第三十三章 豬圈之爭第八十四章 長孫無忌巧言擁李治第八十二章 陶公義計詐假魏王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二十二章 偶遇龍突騎支第九十七章 行刺單懷義第四十七章 危境脫逃(下)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三章 祿東贊戲耍張小七第二十四章 程懷亮遇舊情第十一章 宴請李泰第五十八章 李恪蒙冤(下)第五十九章 李恪醉傷宇文霞第三十七章 吳老三舌戰羣醜第十八章 李世民議招玄奘第六十三章 兄弟相殘第十四章 播仙鎮城主競選(上)第八章 入夥天蕩山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三十八章 危機驟降第二十三章 失陷惡陽嶺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五十二章 妓院亂局(五)第五十二章 李世民議廢立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十九章 夜探寺塔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二十四章 程懷亮遇舊情第二十一章 失策第五十六章 楚恆懷遠遇知音第十章 計破吐谷渾第二十四章 迷失第六十一章 隱情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九章 參戰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四十六章 危境脫逃(上)第三十一章 龜茲奪寶(三)第三十二章 縣衙審案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五十四章 王府暗戰(一)第六十二章 二闖宮第五十六章 闖宮第六十六章 萬民擁立第二十三章 失陷惡陽嶺第三十九章 奪寶亂戰(上)第六十章 阿史那雲的遭遇第六十一章 隱情第二十四章 吳老三治花柳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七十章 放逐第三十四章 誤失赤靈芝第四章 浴血軍糧堡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十六章 比武招親第二十九章 程咬金替子擇媳第十八章 連環計(中)第八十一章 李泰自食其果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