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求見?
得到稟告之後,朱元璋微微一愣,卻也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
這個時候宋濂來見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這傢伙,終於還是忍不住了。
“讓他進來吧。”
他倒是想看一看,宋濂能說出什麼來。
有些時候,理是需要來辯一辯的,如此才能越來越明晰。
宋濂會在這個時候,忍不住來見自己,本身就在他的預料之內。
其實,早在設立國立工業大學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在等着宋濂了。
結果,一直等到現在宋濂纔來。
這其實才讓他有一定的意外。
宋濂要比自己想象的,要能沉得住氣。
或者也可以說,是自己這一年多來所做的努力,初見了成效,讓宋濂也有一定的改變。
不然,依照宋濂的那種性格,只怕早就會過來,就這些事情和自己這個皇帝好,好的說道說道了。
“景濂先生,陛下有請。”
王太監對着宋濂出聲說道。
宋濂聞言,就在王太監的引領下,朝武英殿內而去。
“臣宋濂拜見陛下,問聖躬安。”
宋濂對着朱元璋行禮,很是鄭重,一板一眼。
“咱好着呢。”
朱元璋笑着點點頭,並讓人給宋濂看座。
王太監給宋濂搬來錦敦,請宋濂坐下。
宋濂拜謝之後,坐了下來,一把年紀了,腰桿卻挺得筆直。
而且,只有小半個屁股坐在錦墩上。
單從這個上面來講,絕對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對皇帝的確恭敬。
“宋先生今日怎有空閒,來到這邊來見咱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明知故問。
“陛下,臣等奉命編撰洪武字典。
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所以臣便按捺不住,想要前來向陛下彙報一下。”
“宋先生快快請講。”
縱然知道,這不過是宋濂準備說事情前,所說的一些開胃菜罷了。
是過來尋自己說事情的正經由頭。
但朱元璋還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顯得很鄭重,很關切。
畢竟洪武字典是根本,乃是發展教育,普及學問的一個重要基礎。
只有字典做好了,那麼才能在此基礎之上,更好的發展學問,提高水平。
爲大明興盛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也正是因爲知道這些,所以朱元璋對於編纂字典的這些人,都很是禮遇。
一方面任務重大,另外一方面編纂字典這事,是真的需要真才實學,一般人幹不了。
當即,宋濂就對朱元璋講述起來。
通過宋濂的講述,朱元璋知道了,在說文解字的基礎之上,自己大明的洪武字典編撰的速度,倒也不算太慢。
如今,首字母爲C開頭的字,已經編撰完畢。
首字母爲d的,已經進行了一小半了,進展速度確實不算慢。
這一方面,是因爲朱元璋對這洪武字典很看重,編撰的人都知道。
另外一方面,能被選來編撰洪武字典的人,又有幾個不想着把這字典給編撰好,從而青史留名?
再加上,又有皇帝所說的永樂大典,以及修建圖書館等在前面吊着,那就讓他們更加的不會懈怠了。
宋濂還將一部分手稿給帶來了,讓朱元璋來看。
朱元璋看的很仔細。
這字典果然如同他所要求的那樣,全部以簡化字來編撰。
在簡化字後面的括號裡,有着這個字的各種寫法,標註其中。
同時,還有拼音,而且全部都是橫着排版。
看着這熟悉的模樣,朱元璋就覺得心情舒暢。
還是這樣的讓人看着心曠神怡,這纔是字典應該有的樣子了
通過使用簡化字,將會節省書寫時間的同時,也能大大的降低讀書寫字的難度,更有利於學生啓蒙,有利於更多的人掌握學問。
這等於說是,從根本上降低了學問的門檻。
對於衆多求學,做學問的人而言,無疑是極好的一件事兒。
朱元璋看的很認真,好一陣兒才從上面收回了目光。
“好,做的不錯,就按着這個水準來,繼續努力。”
朱元璋將手稿給鄭重的整理好,還給了宋濂,對於這些給予了很高的肯定。
雖然他知道,這次宋濂過來見自己,絕對不是這般簡單,是爲了工業大學,以及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衛生紙來的。
但事情需要一分兩開的看,不能因爲一點,就把別的方面全部都給否定。
這洪武字典編纂得不錯,那就是不錯,該承認就得承認。
不能昧着良心說假話。
“能得陛下如此評價,臣等便已心滿意足。
接下來,必定會牢記陛下之囑託,更好的來編撰洪武字典,把這事兒給做的不出任何差錯。
對得起陛下的厚望,對得起心中所想,對得起身上的這儒袍。
文化盛世,從這裡而起。
這是基礎,必須給打牢了!”
朱元璋聞言,面上笑容愈發濃郁。
“有宋先生這話,咱便放心了。
這等事情,還是得讓宋先生等人來做,才最是讓人放心。
讀書治學問,便該如宋先生們這般嚴謹認真纔對。”
誇獎人的話又不值錢,該誇還是要誇一誇的。
口頭獎勵能用就用。
而且,這事宋濂等人乾的確實不錯,也真能當的起自己的誇讚也就是了。
“陛下,臣最近有所耳聞,說陛下設立了工業大學。
如今研究出來了一樣東西,便是衛生紙。
這衛生紙最大的作用,是用來如廁,不知這事兒可否爲真?”
再將這洪武字典的草稿,給收好之後,宋濂望着朱元璋問起了這話。
朱元璋一聽就知道,這是宋濂此番前來的重點到了。
“宋先生聽得不錯,事情便是如此。
那工業大學的衛生紙,是咱給他們下了命令,給的思路,讓他們朝着這方面來努力的。
沒想到,在這上面水平是真高。
這纔不過是短短時間,就已經將之給弄出來了,倒是給咱了一個大驚喜。”
朱元璋毫不避諱,將之直接承認。
不僅如此,還把事情給攬到了自己頭上。
大有什麼都衝下來,別過多於牽連工業大學的趨勢。
“陛下,臣卻覺得,陛下的這個決斷有失妥當。”
宋濂望着朱元璋,一板一眼的說道。
像是根本沒有聽到,朱元璋所說的,這是他讓工業大學的人來做的話一樣。
“哪裡有失妥當?”
朱元璋出聲詢問?
“專門造這種紙張出來,不爲學問,只爲人如廁所用,就是最大的不妥當。”
宋濂出聲說道,神情依舊鄭重。
“最新的那期大明日報,你莫非沒有看?”朱元璋望着宋濂詢問。
宋濂搖頭:“陛下,臣看了。”
“既然看了,爲何還會說出此等言語?
莫非,是覺得那上面說的不對?”
宋濂搖頭:“臣覺得,那篇文章所言,是有道理的。”
“那爲何還來見咱,與咱說這些?”
“臣覺得,那上面說的雖然對,但卻有失偏頗,帶着詭辯。”
“你且說來。”朱元璋神色平靜,並未有什麼動怒的樣子。
“大明日報上說,陛下讓人制作這衛生紙,非是爲了官家個人之享受。
而是官家見到那麼多的權貴,以及宦官,富商大賈,用布,乃至於綾羅綢緞入廁來用,甚至於會養婢女來用,於心不忍。
所以就讓人造衛生紙,從而來打破這些陋習。
省下諸多的布,來讓更多的百姓有衣服穿,讓人活的更加有尊嚴。”
“怎麼,你覺得這些不對?”
朱元璋再次開口。“臣亦覺得很對。”
覺得對就行。
朱元璋沒有再說話,坐在這裡不動,等着宋濂繼續說。
他倒是想要看看,宋濂能說出什麼花來。
“但是這些,在臣看來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
富商大賈,達官顯貴等人,採用衛生紙,不再用布帛來入廁,那百姓們就有衣可穿了?
臣覺得並不會。
那些人省下來的布帛,依然還在他們手裡,並不會給窮苦人花用。
他們節省不節省,其實和窮苦人也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下面的平常百姓,不會因此而受益。
就算是這些人,今後都採用衛生紙,並將省下來的,甚至於將這些都給了窮苦百姓,又有多少人能從中受益呢?
所以臣覺得,與其這樣,不如將這些用來製作衛生紙的材料,都給製作成讀書習字所用之紙張。
如此,才能讓紙張進一步的降價,讓更多的人能讀得起書。
讀書人多了,學聖人之道的人多了,人的生活也便能隨之提高上,道德也能隨之提高。
如此,那些達官顯貴,那些富商大賈,就也不會如此奢靡。
知道這般奢靡,不把人當人來看是不對的。
明白了道理,知道這樣做不對了,那麼就會有很多人,會不再這樣做,從而讓百姓過好。
甚至於,還有不少人會將布帛給貧苦人,讓他們來穿衣。”
朱元璋聞言笑了,好一個只靠道德,好一個自以爲是!
“宋先生這話咱不認同,難道因爲效果小,那就不做了嗎?
能惠及一個是一個,能救一個是一個。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道理咱都知道,宋先生這等大儒,莫非連這個都給忘了?
這幫助百姓,讓百姓生活變好也是如此。
不能說做的事情,目前而言收效甚微,那就乾脆一點不做。
這顯然是不對的
做一分便有一分的功勞,哪怕是做上十分,有一分的功勞,那也應當去做。
只要做了,有人能從中受益,那這便是值得的。
至於宋先生說,讀書的人多了,明白道理的人多了,那些富商大賈,權貴之家就能吃飽,
讓他們認識到做的這事不對,會讓他們不再使用布帛。
這事,咱也不認同。
如今那些如此奢靡,糟蹋好東西的人裡,又有多少是不讀書習字,不明白道理的?
可他們依然還在用。
只用道德來約束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的。”
見到宋濂有話想說,朱元璋擺了擺手道:“咱不能說所有讀書人都是如此。
但可以說,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達不到這樣高的高度。
況且,這事兒也和讀書什麼的關係不大,是個人的品德,以及本性的問題。
追求美好事物,美好生活,是諸多人都一種本。
能只靠道德來約束,那是不好辦的。
至於說讓這些人良心發現,從而會給百姓布帛,讓百姓們有衣可穿。
這種事情在咱看來,更是笑話。
錢帛動人心,到了手裡的錢財,有幾個人會再捨得將之給出去?
咱不否認,有些人的確比較心善。
修橋鋪路,災年設粥棚,幫助賑災。
可是,在做這些事情的人裡,有幾個是真心實意,是真的善?
又有多少人,表面上幹着這些事,十里八鄉的大善人,可實際上卻在靠吸鄉親們的血來過活?
所作所爲,令人極其不恥。
災年施粥,或許有不少人做。
可若是尋常時節,讓人施捨布帛給百姓穿,又有幾人捨得?
就算真有人做,又有多少人,又能惠及多少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個道理,我想宋先生也是明白。
咱做這衛生紙,便是要授之以漁!”
“陛下,臣愚鈍,未能看出哪裡有授之以漁。
只看到陛下製作出來的衛生,依然只有權貴之家,富商大賈等人才能使用。
與尋常百姓,乃至於很多的讀書人,都並沒什麼益處。”
朱元璋聞言笑道:“那是因爲你看的不夠遠。
有句話叫倉稟實而知榮辱,而所講的便是這些。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衣食住行,斷不可缺,是人人都需要,都追求的。
安貧樂道之人不是沒有,但是不多。
我們看問題,要看大部分的人,不能拿少數代替多數。
那是極大的失真。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追求更好的食物,更高質量的生活水準,都是人的本能。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只靠讀書,以及道德的約束,就想讓那些人如廁不用布帛,是不可能的。
或許,有一小部分人不會再用,可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我行我素。
這事,就算是咱下了嚴令,也無法約束。
總不能到其家中去,專門派人看着吧?
進亦或者是,弄些諸如告奸法之類的辦法,鼓勵他們互告發。
一經查實,違背禁令用布帛來當廁籌用了,就將之給抓了,抄沒所有家產。
並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給舉報之人?”
宋濂聞聽這等虎狼之詞,忙搖了搖頭。
這等事情,是他所不願看到的,和他本人意願相違背。
“而很多事兒,也不是咱下到命令就能解決的。
真要是咱說什麼,下面的人就聽什麼,按照咱說的去做。
那大明早就變好了,也就不會有什麼貪官污吏了。
諸如這禁止奴隸買賣這些,咱早也已經下了令,不許人這般做。
可是,真就禁止住了嗎?
沒有。
不過是那些人換了個名頭,改爲收義子義女來規避了。
而咱說的,弄衛生紙是對百姓的授之以漁,百姓同樣有利這事兒,也非是詭辯,在瞎扯。
衛生紙這個東西,現在看起來需求不大,可發展起來之後,需要的人必定會成倍的增加。
那麼爲了製造衛生紙,就需要爲數不少的人進行做工。
如賣草料,收草料,進入作坊做工,打包,運輸,發賣等這些事兒。
那些達官貴人們,是不會幹的,肯定需要尋常百姓來做。
只要做了,那就需要給錢,就能創造諸多的就業崗位。
可以讓很多的百姓從中受益。
可以通過他們的勞動成果,自己去用賺到的錢,改善生活,買布做衣服,穿在自己或者是兒女的身上。
這不比別人施捨要有尊嚴的多?
人只靠援助是不成的,只能一時,卻不能一世。
直接給他們發錢,發東西,不僅沒有尊嚴,還會讓很多的人越養越懶。
最好的辦法,便是給予他們相應的條件,讓他們自己站起來去做事。
咱知道,只通過這些,同樣不能讓很多人受益,只能有一部分人可以做這些工作。
可勿以善小而不爲嘛,能惠及一部分,就先惠及一部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咱總不可能一下子讓所有的人,把生活都變好。
咱沒那麼大的能耐。
這種事情,也不現實。”
聽到朱元璋這話,宋濂爲之沉默,良久無言……
“可是,陛下……這麼多的人蔘與到這些事情裡去,那又該誰來種地,如何來生產糧食?”
朱元璋聞言笑道:“這話問的好,但這事兒,也不用多擔憂
工業大學便是爲了解決這些事情而設立。
若是今後一個人所耕耘的地,比現在的兩個人,乃至於是五個人,十個人還要多呢。
如此一來,還會擔憂沒有人來種地生產糧食嗎?”
宋濂目光一凝,望向朱元璋,分外不可置信。
皇帝這是在說什麼胡話?
這等事情,怎麼可能爲真?
什麼時候一個人,能種這麼多的地了?
拿什麼種?怎麼種?
哪怕夜以繼日,把人給活活累死,那也不可能一個人種的地,比現在五個,乃至於十個還要多。
皇帝這是在這事情上說不過自己,開始瞎扯了?
……
“諸位,都不用太擔憂,事情沒有咱們想着這樣壞。
據我所知,景濂先生在今日去見了皇帝。
爲這個事兒秉公直言。
依照景濂先生之才能,定然能讓皇帝知曉錯誤,迷途知返!”
應天府城內,有人望着身邊的人笑着說道,一臉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