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來的意外,像是塌下了整片天空,李淑枝被“深埋”在其下。她的心一下失去了方向,輕飄飄如一粒灰塵。突來的變故,柳翠霞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當時信息還是比較閉塞,和村裡的親人聯繫,仍基本靠寫信或電報。柳翠霞沒有打擾近乎癡呆坐在那裡不語的母親,她帶上了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出了門。
畢佑剛好揹着書包走到她家門口,見柳翠霞沒帶書包,而且神情十分沮喪,有些疑惑。昨天只聽說柳翠霞的父親在醫院,並不知道具體的狀況。
“怎麼回事兒?你今天不去上學嗎?”畢佑問了一句。
“不去了,我家裡出事了。”柳翠霞含着淚回答。
“怎麼了?叔叔的病很嚴重嗎?”
“不是病,是車禍。我爹他……他……已經沒了。”
柳翠霞喉嚨裡都帶着悲傷,轉過頭,淚水瞬間滴落。
“什麼?”畢佑對這個突來的消息也深感意外。
柳翠霞擦擦眼淚,轉過頭說:“幫我跟老師說一聲吧,我不去上學了。”
“好吧,等辦完你爸的喪事,你一定要上學去呦,高考臨近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刻。”
“不,我是說,再也不去上學了。”柳翠霞含着淚,說出這句話時,她的心幾乎已經撕裂,疼痛難忍。那是她自己的決定,因爲她知道失去了父親,僅憑母親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支撐她繼續上學。她又何嘗不想走進夢見過多次的大學校園,況且以她的成績那是很容易實現的目標,但是命運卻給她設了一個大大的障礙。
“不行,不行,那樣太可惜了。你的成績那麼好,你是所有老師的希望啊。”畢佑連連搖頭,表示惋惜。
柳翠霞也搖了搖頭:“你上學去吧,我還要去郵電局發電報呢,要通知家裡的親屬。”柳翠霞說着,就往院子外走。
畢佑一時不知怎麼安慰她了,腳步也隨着她往外走。如果柳翠霞輟學,他的心裡也會像缺失一塊似的,難抑那份痛。六年的相處,他們彼此心裡似乎都有一種說不出,解釋不清的感覺,也許正是那個年齡階段最美好的印跡吧。
“你還是認真考慮一下吧,這可是你人生中的大事,是決定你命運的。”
在院兒門口,畢佑終於想出了這麼一句。
“不用考慮了,我們家的條件是不允許的。”
柳翠霞說完這句,頭也不回的走向馬路邊,她要儘快趕到城裡的郵電局。她不想回頭,也不敢回頭,因爲不想看到畢佑走向學校的方向,那樣會加重她心的碎裂。畢佑望着她的背影心裡泛起一陣酸澀,腳步沉重地向學校走去。
柳翠霞那天發了兩封電報,一封是給姥姥家的,另一封是發給父親唯一的妹妹。父親那邊的親屬也只有這一個妹妹了,因爲父母早年就亡故了。柳翠霞與這對父母生活了十年,只見過這個姑姑兩次,因爲姑姑嫁到了外省比較遠。
但生死離別是人生的大事,她必須把父親車禍喪命的消息告訴姑姑。電報發完,柳翠霞便匆匆回家陪母親了。那天的飯是她做的,一點兒青菜過油炒了一下,然後又在那臺蜂窩煤爐子上,燒水煮了一把麪條。李淑枝一直呆若木雞的坐着,思維幾乎僵化,無論女兒如何勸解和安慰都不肯進食。柳翠霞也搖頭表示無奈,現在只能等家裡的親人到來了。
兩封電報第二天才到了各自的目的地,直到又隔了兩日家裡的親人們纔到。柳翠霞一直陪在母親的身邊,孩子一直擔心她想不開,出了意外。
一陣敲門聲響起,柳翠霞知道是家裡來人了,急忙站起身。
“娘,一定是姥姥、姥爺他們來了,您打起精神來吧。”柳翠霞想借此把母親的思維,從傷痛的世界拉回來。然而,李淑枝只是眼皮微微動了一下,用手擦了一下剛剛溢出的淚水,什麼也沒說。儘管她心裡明白自己未來的責任將有多大,困難會有多少,只是一時讓她走出那份悲痛記憶,她做不到。
柳翠霞去開了門,看到姥姥、姥爺和舅舅帶着六歲的妹妹進來,她立刻忍不住放聲哀嚎,妹妹也被她感染的哭了起來。
“娘……”小女兒飛跑過去,撲進李淑枝的懷裡,哭得泣不成聲。
兩個老人也忍不住涕淚雙流,一時間小小的房間,哭聲震顫着每個角落。
哭過一陣之後,兩位老人止住悲聲,準備勸慰一下女兒了。
“淑枝啊,你不能一直這樣啊。你看看這兩個孩子,已經沒了爹,如果你這個做孃的再倒下了,誰管她們?現在抓緊辦了孩子她爹的後事,然後你再好好打起精神來,照顧孩子。”老母親的這句話讓李淑枝心頭微微一顫,她低頭看了一眼小女兒,撫摸了一下孩子的粉嫩小臉兒,她再次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哀嚎。
李淑枝把孩子抱在懷裡,哭聲幾乎撕破了喉嚨,眼淚灑在了孩子的頭頂。
“孩子,哭吧,大聲哭出來。哭過之後,咱們就去準備該辦的事兒。”老父親也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
果然親情的力量喚回了李淑枝,哭過之後,她終於站起了身。
“孩子,這些錢你先拿着,去辦孩子她爹的後事。”老父親從破棉襖的口袋裡,拿出一千塊錢來遞給女兒。這是老人家賣了糧食和兩頭肥豬,又跟鄰居借了一些,才湊了個整數。
“爹,哪兒來的這麼多錢?”李淑枝問了一句,這是兩天來她第一次開口說話,她知道兩位老人一定又是東拼西湊的錢。
“你就別多問了,人死爲大,先讓妹夫入土爲安要緊。”一旁的哥哥說了一句非常樸實的話,李淑枝感動的點點頭。
“拿着吧,咱們走,去停屍房。”老父親把錢塞到女兒手裡。
大家都沒心情吃飯,急匆匆的走出房間。柳翠霞父親的妹妹,因爲路途比較遠,她趕到時已經是正午時分了。親人們已經到齊,走出思維死角的李淑枝,終於開始安排相關的事宜了。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丈夫的遺體一直在停屍房,他們恐怕負擔不起那筆費用,所以她決定儘快火化,然後將骨灰送回家裡的老墳地。
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兒子去世後一定要葬在仙逝的父母旁邊的,視爲盡孝。親人也都同意這個想法,於是一致通過。交警隊那邊還在處理事故的後續,只是那個肇事者家境也很貧困,他們拿不出高額的賠償,只東拼西湊了兩千塊送來。善良的李淑枝,也不忍爲難肇事者年邁的父母,所以答應不再深究了。肇事者被判入獄一年作爲懲戒,此事就算這樣了結了。
幾天之後,葬禮已經完畢。李淑枝又在孃家住了幾日,緩和了一下情緒。
“翠霞,咱們回去吧,你也該上學去了。還有你妹妹,我也準備把她帶到城裡去上學。”李淑枝經過思慮之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好,回去可以,不過我不去上學了。”柳翠霞認真的說。
“啥?不行,你必須上學。”
“不,我不去。娘,我不能看着您一個人受苦,我長大了可以找份工作了,能幫您承擔一些。”
母女兩人爲上學的事,爭執起來。
回城裡以後,柳翠霞仍堅持自己的想法,老師來家裡勸說了幾次,也無果,倔強的她一直不肯再走進學校。李淑枝很無奈的搖搖頭,她知道女兒決定的事是不會更改的,也知道女兒是出於對自己的孝敬和疼愛。仔細想想,以自己的柔弱之軀,僅憑那兩百塊的工資,供兩個女兒上學也的確非常吃力。
“唉……”李淑枝擺擺手,沒再說什麼,一個人躲在角落哭了半天。
柳翠霞再沒有走進學校,她沒事就去街頭,想找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