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

郢都。

這一日,左尹昭常出使秦國歸來,進宮述職後,一回到府中,便知道上大夫景邵已經在府中等候了。

見此,昭常立即向大廳中走去。

還未進入大廳,只是走到門口,昭常便見景邵正焦慮不耐的坐在主客位上,見此,他便連忙開口道:“上大夫!”

另一邊景邵見昭常進來,立即露出一絲笑容:“左尹,你終於回來了。”

昭常聞言笑了笑,在主位上坐好後,奇怪的向景邵問道:“上大夫,不知出了何事,竟然勞煩大夫在我府中等候。”

“唉!”景邵搖頭嘆道:“還不是爲了變法的事情,這段時間六君他們頻頻來信催促,指責我沒有用心盡力,而且意圖背信棄義,他們囔囔着要跟我絕交,這事可是愁死我了。”

“嗯?上大夫,究竟是何事情?”昭常皺眉道:“在下出訪秦國,消息傳遞困難,只知六君等人在封地訓練軍隊,卻不知六君等人因何焦慮,以致鬧到要絕交的地步了。。”

“左尹,事情是這樣的。”景邵解釋道:“之前六君與在下合謀,六君在江淮那邊發動貴族徵召百姓訓練軍隊,以向大王施加壓力。與此同時,在下負責聯絡朝中大臣,鼓動郢都羣臣向大王施加壓力。

如此,郢都與江淮遙相呼應,再加上借用五國伐秦,且極有可能會對我楚國意圖不軌爲由,內外結合,共同施壓,以讓大王停止變法。”

昭常聽到這,眼前一亮,笑道:“郢都與地方,國內與國外,共同向大王施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可是,六君爲何要與大夫絕交呢?”

“唉!一言難盡。”景邵嘆氣道:“是大王那裡出了意外。”

“什麼意外?”

“本來,按照我與六君的預測,在大王變法最關鍵的開始階段,只要六君他們在江淮那邊鬧出一點動靜,必然會引得大王勃然大怒,然後大王會下詔訓斥問責。接下來,在下就會聯合朝臣,爲六君他們分辨,然後將六君他們的事情引到變法上去,最終掀起一股大浪來,撲滅變法的火花。

可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還沒有等我們行動,大王就被屈署給勸下了。然後,大王就沒有多過問江淮封君的事情。”

昭常皺眉道:“可是屈原那個傢伙已經看穿你們的目的了,所以提前指使屈署勸下大王。”

景邵搖頭道:“不,是屈署那個傢伙有異心了。”

“這···”昭常一怔,難以置信的看着景邵:“這怎麼可能呢?”

“應該是真的。”景邵將屈署跟六君兩人的交易說了一遍,然後嘆道:“因爲大王變法,我們這些貴族的私屬,或多或少都有逃亡的,屈署因此而對變法心生不滿,這也在情理之中。

況且,據我所知,屈署那個傢伙不僅讓嫡幼子去了江淮那邊,而且還讓他的次子去了齊國,雖然是以遊學的旗號去的,但依我看,肯定是去齊國避難的。

這些跡象表明,屈署應該是不看好變法,所以提前留後路了。”

“原來如此。”昭常笑着點了點頭,他對屈署的做法倒也能理解。而且,他現在也知道景邵在爲何爲難了。

“所以,因爲大王對六君他們的行動不聞不問,大夫這才找不到機會聯合羣臣向大王發難。”

“正是如此。”景邵點頭道:“原本只有六君五人行動也就罷了,根本影響不到大局。可現在江淮那邊行動的封君已經接近二十家了,而大王在屈署的勸阻下,依舊以爲六君在封地的行爲乃是正常行爲,而不是在向大王施壓。

如此,我雖有心向大王進言,但也苦於沒有藉口啊。也正是因爲郢都之中羣臣遲遲沒動靜,所以六君才認爲在下爽約,背信棄義了。”

說到這,景邵看着昭常道:“原本僅憑我景氏一家之力,難以撼動大王的決心。現在左尹歸來,倒是給我信心,憑你我昭景兩家之力,聯合廷理司敗,必能給大王極大的壓力,再加上六君等人在江淮呼應,則必能勸阻大王。”

昭常聽到這,已經理解景邵之前爲何遲遲沒有行動了。

一則景邵自己地位不夠,難以統合司敗等人。

二則景氏多在軍中,司馬景缺多日閉門謝客,導致許多景氏族人處於觀望狀態,單憑景邵自己,號召力不夠,實力十分勉強。

三則景邵也想將昭氏拉下水,分攤與大王爲難的風險,所以纔等到現在。

不過,景邵的心思正合他意,統合羣臣,正該是他昭常來纔是。

想着,昭常點了點頭:“既如此,那在下自然要響應上大夫的行動。

這樣吧,在下剛剛回都,打算在今夜設宴,邀請鹹尹司敗廷理等人前來一會,不知上大夫以爲如何。”

景邵見昭常一開口,就將領導者的地位攬了過去,他自知自己地位威望全都不如昭常,而這段時間的聯絡羣臣,也讓他知道自己無法統領羣臣,且對抗大王的行動還需昭氏出手,當下十分灑脫的道:“善。”

昭常聞言,同樣笑着點頭道:“善。”

與此同時,楚宮中。

此時,熊槐看着陳軫道:“寡人正想找賢卿來,不想,賢卿倒是主動進宮來了。不知賢卿此次進宮,有何要事啊?”

陳軫應道:“大王,是關於齊魏兩國的事情,探子來報,不久前六國之君齊聚大梁,魏王在徵得齊王同意的情況下,第三次派出使者前去邀請齊相田文去魏國任相。

這一次,魏王可謂誠意滿滿,魏國使者去齊國之時,帶去一百輛車,黃金一千金,珍寶數件,甚至還將相印一塊帶到齊國去了。

只要田文點頭,那就可以直接前往魏國擔任相國。”

熊槐聽到這頓時一愣,之前齊王未離開臨淄前往大梁的時候,魏王已經派出兩波使者去齊國請田文任相了,但可惜的是,田文都沒答應。

原本熊槐以爲魏王被打了兩次臉後,就會消停下來,但不想魏王臉皮如此之厚,被拒絕兩次後,竟然還進行第三次邀請,而且這第三次的禮物還是如此的豐厚。

三顧茅廬,連諸葛亮都被感動了,更何況那個欺世盜名的田文呢!

想來那個田文已經被魏王的誠意感動了吧!

若是田文去了魏國,匡章已死,田文去魏,那田氏在齊國就沒有門臉人物了。這對離間田氏與齊王的關係上,乃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對此,熊槐不得不在內心深處給魏王大大的點了個贊,魏王幹了他一直想幹卻沒有幹成的事情,真是一個神助攻啊。

想到這,熊槐大喜道:“魏王誠意如此深厚,在齊王已經表達讓田文自決得情況下,想來田文也不會再次拒絕魏王了吧。”

“不,大王,那田文再次拒絕了魏王的邀請。”陳軫搖頭一嘆,他心裡也很遺憾。

“怎麼回事,魏王都用五座城池給齊國交換田文,並且還重禮相邀,田文如此不給面子,難道就不怕齊魏反目嗎?”

“大王!”陳軫解釋道:“據探子來報,田文在魏王第三次相邀時,本來已經意動,但奈何恰好遇到齊將聲子病重將死。

所以,田文爲了幫助田甲爭奪齊國主將的位置,這才推辭了魏相的邀請。

而且,據我們在魏國內應傳來的消息,雖然田文明面上推辭了魏相,但是暗中已經許諾魏國,只要田甲坐穩齊國主將的位置,那田文就會辭去齊相,然後前往魏國任相。”

“這消息是真的嗎?”熊槐聞言深深的皺起眉頭,如果田甲成爲齊國主將,然後田文去魏國任相,如此,田氏在齊國的勢力就變得更加雄厚了。

這對離間齊王與田氏的計劃極爲不利。

“這消息應該是真的。”陳軫確認道:“據齊國的消息,魏國使者在被田文拒絕之後,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還大讚田文的忠義,甚至還爲了表達對田文的敬意,還將之前準備好的用於交換田文的五座城池獻直接割讓給齊國,並將禮物送給了田文,然後帶着一百倆空車返回魏國。”

熊槐聞言,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

想了想,熊槐目光一冷,然後吩咐道:“賢卿,立即讓人編造一條譏諷田甲兩次被楚國所俘的童謠,然後立即往大梁臨淄散佈,寡人要讓田甲名聲盡毀,無法成爲齊國主將。”

“唯。”

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
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