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

就連陳軫自己,來到楚國也有一些年了,卻依舊還只是一個客卿,從來沒有得到過重用。

一旦貴族們鬧起來,他陳軫可不是屈原,即使面對大多數人的圍攻,依舊活得很滋潤,要是這事發生在他身上,陳軫想來,除了跑路,應該別無他法了。

羣臣各有所思,場面一時間冷場,令熊槐有些尷尬。

難道我說的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嗎?

目光首先移向昭陽,見昭陽神遊物外,只能搖了搖頭,看向陳軫,他可是在秦國呆了很長時間的。

陳軫見楚王看過來,微微搖了搖頭,然後立即低下頭,不敢和長時間楚王對視,此時的他,還沒有決定好是不是徹底的綁在楚王的戰車上,立即和楚國的貴族開戰。

不怕楚王不支持他,只是此時還不是時機,更重要的是,陳軫擔心楚王耳根軟的毛病突然又犯了,那時就要被坑死了。

熊槐眼神一呃,頓時遲疑起來,陳軫搖頭是什麼意思,是不理解我的意思,還是理解了我的意思卻認爲不應該這麼做?

熊槐驚疑把目光看向昭雎,他是第一個回話的,或許會有辦法。

見楚王看了過來,昭雎也想到了秦國的那一種可能,只是他遲疑了好一會兒,才微微搖了搖頭,低下頭來,不敢說話。

和陳軫更多的考慮自身不同,昭雎更多的是爲楚國考慮,如今天下局勢詭秘莫測,對於楚國來說,一動不如一靜,免得楚王和羣臣鬧騰起來,導致楚國再次陷入混亂。

昭雎同樣搖頭不支持,熊槐又看向屈原,這是一個堅定的變法分子。

但是令熊槐失望了,屈原同樣搖頭,而且比陳軫和昭雎無聲的反對更加激烈,一見楚王看過來,就立即向楚王使眼色,表示自己的強烈反對。

屈原自從被楚王疏遠後,這一年來不是在反省自己,尋找昔日的錯誤,就是在仔細研究李悝吳起商鞅三人變法的經驗和教訓。

因此對於楚王的想法,自然明悟的極早。

但是楚王這一舉動太危險了,楚國和秦國不同,秦國那是貴族弱小,楚國的貴族可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的一羣人,戰鬥力比秦國強多了。

正如十天前屈原對楚王所說,變法宜緩不宜急。

熊槐見自己給予希望的三個大臣全都反對,頓時懵了,難道這真是一個餿主意。

此時,羣臣中已經有不少人反應過來,畢竟秦國的商鞅變法距離現在並不遙遠,而且商鞅還是被現任秦王幹掉的,當時楚國不少人還爲秦王喝彩過。

相通了這一點的大臣,立即低下頭,對楚王沉默應對,來個無聲的對抗。

而其他還沒有想明白的大臣,很快就敏感到大殿中的氣氛不對,有種山雨欲來的感覺,很自覺地低下頭顱,當起鴕鳥來。

眼見羣臣對楚王的問題沉默以對,殿中的氣氛越來越凝重,昭陽輕咳一聲,對楚王道:“大王仁厚,德比三皇,微臣深爲佩服。”

昭陽將羣臣的目光全都吸引過來後,繼續道:“但是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難以事事思慮周全。況且如工尹所說,一旦律法過於寬鬆,國人就會嘻嘻以對,那一達到預防於未然的目的。”

“但是,大王對楚國百姓的愛護之意,卻也不能棄之不顧,爲了讓楚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大王仁慈,臣以爲可以對第一次觸犯律法的人,予以從輕處罰,對於屢教不改的人,可以從重處罰,請大王詳查。”

景鯉昭雎等重臣,在昭陽說完後,一起向楚王行禮道:“大王,令尹言之有理,臣等附議。”

熊槐見陳軫昭雎屈原也同意昭陽的意見,頓時感覺被打擊到了。

有人重臣的帶頭,其他人也向楚王道:“臣等附議,望大王詳查。”

熊槐暗自嘆了口氣,既然羣臣都認爲如此,他也不能違背大家的意思,強行推行自己的主張。

只能將軍功的想法按下去,以保住依舊獲取的成果。

“令尹所言有理,既然如此那麼就這麼決定了,不知修改肉刑一事,何人可以主持。”

昭陽聞言道:“大王,既然代替肉刑的方法是由客卿陳軫提出,此事可以交由客卿主持。”

昭雎跟着道:“大王,微臣附議,可以交由客卿主持。”

屈原爲了避嫌,沉默以對,沒有出來贊成,免得橫生波折。

因爲有昭陽的鼎力支持,羣臣也是爲了避免楚王再有其他想法,於是同意昭陽的建議,將該肉刑的事定下來,讓陳軫主持。

熊槐見已經達成最初的目標,順勢同意:“好,既然令尹推薦,以客卿陳軫爲首,修改肉刑。”

頓了頓,沒有其他事後,熊槐宣佈散朝。

楚王離去後,陳軫周圍的人開始向陳軫祝賀。

“客卿可喜可賀,一改流傳數千年來的惡刑,必然名傳天下,遺澤於後。”

“不錯,《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客卿奉命修改肉刑,變惡刑爲善刑,正是立德爲善之舉,足以名留青史,千古不朽矣。”

陳軫一邊向昭陽走去一邊謙讓:“哪裡哪裡,不過是大王仁德,令尹擡愛罷了。”

很快,陳軫就越過羣臣,來到昭陽邊上,向昭陽行禮:“令尹。”

昭陽見陳軫來到自己身邊,臉色雖然面無血色,但是勉強浮出一絲笑意,欣慰的笑道:“好,很好,非常好。”

陳軫聽到昭陽的聲音,正想和昭陽交流一番,卻不想昭陽嘴角流出一縷鮮血,一頭栽在地上昏死過去。

“令尹?”

“昭陽!”

“族長···”

楚王走後,昭陽就是羣臣的中心,在昭陽沒有其他動作之前,其他的大臣全都留在原地,和身邊的人交流今天的狀況,沒有離開。

此刻見昭陽暈倒,立即緊張的上前去,查看究竟。

“太醫,快去叫太醫,令尹暈倒了···”

熊槐此時離大殿並沒有多遠,聽到大殿有很大的動靜傳來,好奇的向大殿望了一眼。

難道大臣們鬧矛盾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
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