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

熊槐用眼色制止了想要出言指責陳奐的大臣。

然後看着陳奐更加順眼。

敵之賢者我之仇寇,越國用這樣的使者出使楚國,可見越國無人的情況有多麼嚴重。越國每出現一個這樣的臣子,都算半個楚國盟友,對於敵國出現這種人才,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當然,最關鍵的是,陳奐算是熊槐見到第一個普通人水準的他國大臣,大大的體會了一把智商的優越感。

熊槐笑道:“使者不必多言,如今越王仁義,我們楚國怎敢不聽從越王的號令呢。”

“楚越結盟之事,寡人現在就可以給使者明確答覆,那就是我們楚國答應了,不僅如此,寡人自以爲比不上越王仁義,願意尊越王爲盟主,聽從越王的號召,出兵伐齊。”

陳奐喜道:“大王,此言當真!”

熊槐鄭重的點頭道:“君無戲言。”

秦國咸陽。

秦惠文王站在城牆之上,遙望東南。

“相國,如今公主的車隊到哪裡了?”秦惠王似乎自言自語的問道。

張儀答道:“大王,恐怕如今已經進入楚國境內了。”

秦惠文王點點頭,良久,嘆了口氣道:“相國,你說我們秦國能打敗楚國嗎?”

張儀知道秦王這是心中沒底,雖然自己也沒有把握,但依舊鼓氣道:“大王,我們秦國軍隊的精銳程度遠遠超過楚國,並且還是以多打少,以有備而攻無備,此戰必勝。況且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秦惠文王輕輕一嘆,道:“相國所言有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傳寡人之命,令右更率領大軍即刻出發。”

“賢卿,你也出發吧。”

魏章對着秦王一拜,道:“微臣領命。”

楚國。

“大王,微臣收到消息,秦國樗裡疾帶領三十萬秦軍已經離開函谷關,日行三十里,向韓國宜陽而去。”昭雎一得到秦國的動靜,就立即進入楚宮向楚王稟報。

秦國兵出函谷關,而不是兵出武關,這對楚國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熊槐鬆了口氣,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下,感慨道:“秦國終於出兵了。”

昭雎接着道:“大王,秦國出兵之後,已經派出精兵封鎖了進入關中的通路,依然對我們楚國戒備極深。”

熊槐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天下戰端將起,只有我們楚國有餘力進攻其他國家,各國戒備楚國,自然是應有之事。”

昭雎聞言不在說話。

丹水以北楚軍大營。

大將軍屈匄正拿着一塊絲綢,一絲不苟的擦拭一柄長劍。

這是之前秦國使者路過大營時,秦王贈送給他的禮物。

除了這把劍以外,當然還有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但是屈匄最中意的還是這把劍,通體用美金(銅)製成,內韌外堅,鋒利異常,外顯青綠色,劍身精雕雲紋,一看就是能工巧匠細心打磨而成。

張行快步走進來,向屈匄道:“君上,剛剛接到從郢都傳來的命令。”

屈匄撇了一眼張行,漫不經心笑道:“又有什麼事?難道還是讓我小心警惕秦國嗎?”

張行彎腰雙手遞上一隻木簡,道:“君上,這次不是了,秦國公主已經進入宮中,秦楚兩國已然結盟。大王傳令,秦國賜爵巴王之弟的使者到來後,要求君上分兵送巴王歸國。”

屈匄將劍放下,拿起木簡掃了一眼,愁眉緊縮道:“如今秦國已經和我們楚國交好,出兵進攻齊國,只是可惜了啊!”

張行嘆氣道:“君上可是憂心巴國之事?”

屈匄點了點頭,道:“大王本來命我護送巴王之弟回國,而讓柱國防備秦國。卻不想因令尹昭陽之死,導致情況大變。”

“秦國還未出兵,柱國就被調往東方,我就被耽擱在這裡了。”

“現在我不擔心秦國,如今我手中有近十五萬兵力,其中全部都是精兵,哪怕秦國大舉來攻,我也沒有絲毫畏懼。如今,我所擔心的,是另一件事情。”

張行聞言憂心忡忡道:“君上可是擔心軍中的這些人。”

屈匄將木簡放在案上道:“正是如此。”

“本來這些人是爲了獲得攻取巴國的功勞,而投靠於我。現在我被防秦事宜耽擱,已經無法前往巴國,只能安排一位偏將,帶着他們前去巴國。”

“但是按照楚國軍法,偏將正常只能帶領五千軍隊,再多隻能一萬人。”

“而我們收取一百多個貴族,三百多貴族子弟的禮物,這些人加起來就有五百人,加上他們所帶的隨從,就有四五千人。這還不算那些自己帶着軍隊,說是響應大王號召,自主帶軍參戰的地方封君。”

“這些人原本是跟隨我和柱國去攻打秦國的,結果三十多個封君,加在一起,也只是陸陸續續派來了一萬出頭的役夫。現在一聽是要跟隨本將攻取巴國,立即從封地調來精兵,少則數百人,多則千餘人,加在一起就有近三萬人,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一個職位不過偏將,爵位勉強和他們持平的人能指揮的。”

張行無可奈何道:“君上,我只聽說這些人是來爲國盡忠的,沒有聽說這些人是去攻取巴國的。”

屈匄搖頭道:“話雖然可以這麼說,但是我擔心以後再次領軍出征的時候,會沒有人來響應我。”

張行搖頭道:“君上,這些人從頭到尾都不是奔着你來的。要是現在我們還是和秦國齊國大戰,他們還會派出雜役,要是我們和宋魯這種小國交戰,他們也會派出精兵,所以這些人倒不必擔心。”

“況且他們響應大王號召,自然要以君上馬首是瞻,如今連君上都不能去巴國,更何況是他們呢。”

屈匄聞言大怒道:“正是如此,如今連我自己開疆擴土的功勞都沒有了,更何況他們。”

張行想了一下,出主意道:“君上,雖然他們不能去攻打巴國,但是也不能將他們的怒火燒在君上身上,需要轉移目標纔是。”

屈匄疑問道:“如何轉移他們的怒火。”

張行指着案上的木簡道:“君上你看。”

屈匄一看木簡,猛地搖搖頭,道:“不妥,大王英明而且待我不薄,令尹昭陽德高望重而且已經入土,這不行!”

張行聞言嚥了咽口水,小聲道:“君上,秦國···”

屈匄不滿的瞪了張行一眼,隨即傳令道:“來人,傳本將軍令,立即招衆將前來議事。”

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
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