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

另一邊,熊槐安排好國中事宜後,看向一旁陳軫道:“陳卿,有勞賢卿接下來全力打探五國的傷亡,並趁戰事暫時,派人收買各國的大臣,繼續離間五國的關係。

尤其是韓國,這次我們在陳城刻意針對韓國,韓國損失必然極大,而且韓國在秦齊魏韓四國中最爲弱小,加上韓國之前才經歷過各國伐韓,繼續打下去對韓國最爲不利。所以,寡人想要重點拉攏韓國。

韓國一退,秦國就無法與齊魏宋三國聯合起來。而齊魏宋失去了秦韓聯軍,那就憑他們三個國家,寡人半點不虛。”

“唯。”陳軫點了點頭。

“此外,還有宋國,這一戰中,齊宋聯軍橫掃潁東,奪取我潁東兩百餘里,如此大的地盤,齊國必然不會全部贈送給宋國。而齊國佔據潁東之地,中間隔着一個宋國,與國中聯繫多有不便。

所以,如果寡人所料不差,齊宋兩國必然會交換土地,而交換的地盤,十有八九就是泗西之地。

這塊地盤之前也是我楚國的地盤,現在則是宋太子貞的地盤,宋王若是將這塊地盤送給齊國,則對太子貞極爲不利。

所以···”熊槐將目光轉向一旁的中大夫左成:“左卿,你與太子貞交好,這次有勞你再去一趟宋國商丘,一面拉攏宋臣,一面給太子貞鼓氣,讓他不要放棄泗西之地,寡人會幫助他。

甚至,左卿還可以告訴太子貞,讓他必要時可以直接求助在淮陰的景陽,讓景陽出兵相助。”

“唯。”

接着,熊槐又看向殿中衆人道:“諸卿,五國雖然退兵了,但是戰爭卻沒有結束,希望諸卿同心協力,與寡人一同拆散五國聯盟,再振我楚國聲威。”

“唯。”

不久後,當屈原從宮中回到自己的府邸,還未進入大門,就有一個自己的門客前來稟報道:“君上,樂君司馬攜重禮來訪。”

“樂君司馬!”屈原一怔,隨後笑了笑道:“各地封君一向與我不和,甚至還視我爲眼中釘,就算上朝時相遇,也是冷眼相向。現在樂君竟然派司馬給我送禮,想來樂君一定是因爲封地之失,當心我趁機慫恿大王滅他們滿門,這才急不可耐的給我送禮來了。”

“那君上的意思是,拒而不見,禮物退回。”

“不。”屈原想起剛剛楚王對那十六位封君的處理,立即搖了搖頭:“收下樂君送來的禮物,並且好言寬慰樂君司馬,請樂君安心。”

就在屈原收下樂君送來的重禮的同時,郢都中,左尹昭常、上大夫景邵、鹹尹範環等重臣府上,同樣也發生着這一幕。

而就在郢都的重臣收下弋陽君他們的重禮後不久,楚宮中便一連收到了十五封上書。

“大王,剛剛弋陽君等十五位失去封地的封君,獻上他們的請罪書。”

“請罪書?”熊槐一怔,自己免去他們罪責的詔令纔剛剛發下去,他們的請罪書就送來了。

這算什麼,自己還沒有降罪,他們就主動湊過來!

看來他們是真的怕了,擔心自己趁機搞他們啊。

想着,熊槐心中一樂,準備笑看這些封君如何向自己求饒,又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免去他們一死。

“也罷,將他們的上書呈上來,寡人倒要看看,他們究竟是怎麼向寡人請罪的。”

司宮李秋聞言,拱手一禮後,便立即退去。

不多時,熊槐案上就擺好了十五卷竹簡,而後,熊槐隨意拿過一卷請罪書,展開一看。

看罷,熊槐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這是信君的請罪書,他在上書中全然不提自己沒有守衛封地的過失,反而將所有的罪責全都推給了令尹昭雎,一副自己忠心耿耿,而令尹昭雎作戰失利指揮失當,應該負有主要責任。

好像昭雎不死就難以平民憤,昭雎不死楚國就難以安寧一樣。

接着,熊槐放下信君的請罪書,然後又拿起另一個封君的請罪書。

熊槐將書簡展開後,目光大略一掃,便將竹簡上的內容看完。

這是樂君的請罪書,內容跟信君的大同小異。

而後,熊槐將另外十三封請罪書一一看完,沒有一個遺漏的。

結果,十五封請罪書全是一個模子炮製出來的,全是爲自己推脫罪名,並將戰敗的罪名推給昭雎。

本來,關於封地失守的事情,熊槐已經按照五十年前的舊例來處理,對封地失守的封君不予處罰。

並且他剛剛還當着一衆重臣的面,下詔安撫他們。

結果倒好,自己沒想着趁機處理他們,他們沒有老老實實的呆在巨陽等候自己的詔令,反而主動上書告發他們的主將以及百官之首的令尹昭雎。

雖然熊槐知道,樂君他們肯定是看出了他想要變法收權,擔心他會趁機降罪於他們,所以這才急急忙忙的推脫責任自保。

但是,他們推脫卻是完全將自己折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卻將戰敗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執行命令的昭雎。

可是,在熊槐看來,這哪裡是將罪責推給昭雎,這分明是在質問他這個楚王。

是,陳城一戰是楚國慘敗沒錯,同樣,昭雎是這一次大戰的主將也沒錯。

可是這一場戰敗乃是楚國主動施爲,乃是楚國爲了分化五國,不得已而爲之的無奈之舉。這事雖然沒有公開,但是這個計劃早在五國伐楚之前,就已經確定好了的計劃,一旦韓國陷入缺糧,結果楚國拉攏秦國失敗,那就立即執行第二個計劃,放棄陳城,以土地爲餌,分化五國。

這是針對五國的不同心態,而刻意設好的陽謀,五國肯定會因爲分贓不均而分裂,楚國不怕五國不上當。

所以,這個計劃是他這個楚王主動點頭,朝中重臣查漏補缺並具體實現的計劃。

只是這個計劃實在是不好向國中父老交代,所以哪怕現在計劃已經施行完畢了,熊槐也沒有將這個計劃公之於衆。

結果倒好,熊槐還沒來得及下詔安撫那些封君,那些封君就急匆匆想要推脫罪責。

推脫罪責也就罷了,只要他們能誠心誠意的請罪,讓熊槐心中舒坦,熊槐爲了安撫他們,甚至還會有所賞賜。

但令熊槐窩火的是,他們不僅沒承認罪責,反而將罪責栽倒昭雎身上。

在熊槐看來,這分明是在指桑罵槐,將戰敗的罪名全都推到自己頭上。

這要是處置了昭雎,無疑會讓朝中的重臣與他這個楚王離心,昭雎按照計劃行事,卻背上黑鍋被殺,這以後,還怎麼讓朝中重臣盡心辦事。

這要是他這個楚王承認錯誤,這讓戰死的將士們的家人怎麼看他這個楚王,這讓陳城的百姓們怎麼看他這個楚王?

這兩點都不是關鍵,真正的關鍵是,他用三十年才建立起來的威信還要不要了?沒有了威信,他接下來還怎麼治理楚國?

所以,這件事自己不能主動承認,並且也不能處罰昭雎。

那麼···

可是,這一戰也瞞不住明眼的人,這要真的處置了那些封君,那就是他這個楚王故意設局坑害自己的臣子,這讓江漢江淮的百多個封君怎麼想怎麼看?

所以···

熊槐看着案上的十五道請罪書,暗暗吐槽道:“這十五個傢伙怎麼就這麼不長眼呢?不,不是不長眼,而是也太多心了,君臣之間的信任,說沒就沒了。”

輕輕感嘆了一聲,熊槐便向司宮李秋吩咐道:“將這些上書都燒掉吧,通知下去,就說宮中無意失火,樂君他們的請罪書還未來得及面呈寡人,就毀於大火。”

“傳詔,告訴樂君他們,讓他們再寫一份請罪書,這一次寡人要好好看看。”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