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

日中時分,當趙王何再次送走一個所謂的大賢后,他心中不禁對他那個弟弟很是失望。

足足七人,都是名揚邯鄲說客策士,但是,這七個人,一個能用的都沒有,全都是徒有虛名之輩。

而他那個十五歲的弟弟,卻被這些虛名晃花了眼,根本沒有深入瞭解過這些說客策士的真實水平。

想着,趙王何不禁絕望的道:“趙勝終究是年紀太小,還沒有自己的主見,人云亦云,不能辨別真正的大賢,也不會自己挖掘還未揚名的大賢,寡人將招攬人才的任務交給他,也的確是難爲他了。

畢竟,他不是寡人。寡人不到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活在恐懼之中,每日戰戰兢兢,小心戒備來自身後的襲擊,甚至寢食難安。”

另一邊。

趙勝見趙王何已經與七位大賢會面,卻沒有一個滿意。

見此,他不禁有些忐忑起來。

“大王交給我的第一件事,好像被我辦砸了。可是,這七個人,明明都是邯鄲赫赫有名的大賢啊,經常出入各貴族宗親府中,每每還被貴族奉爲上賓。

若是大王連這些人都不滿意,那大王中意的究竟是什麼人呢?”

想着,趙勝帶着陣陣失落走到趙王何身側:“大王。”

趙王何見趙勝走過來,心中本來已經對趙勝推薦的人不抱希望了,於是,他一身輕鬆的問道:“賢弟,你這幾個月尋找的大賢全都來了嗎?”

“不。”趙勝帶着淡淡的對相國肥義的憧憬,搖頭道:“還有一個大賢,因他要協助相國處理公務,所以需要在等一段時間才能過來。”

“嗯?”趙王何一聽趙勝從相國肥義哪裡挖人,立即來了兩分興趣,問道:“此人是誰?能的相國信任,想來一定也是有真才實學的。”

趙勝見趙王何也認同相國肥義的門客,心中有了幾分期許,立即應道:“回大王,這人乃是名喚李兌,數年前從安平君府上投奔相國的,無論安平君還是相國,都對他信重有加,是以,臣弟以爲他一定是一位極有才能的人。”

“哦。”趙王何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安平君乃是他們叔祖趙成,在他即位以前,趙成也是趙國首屈一指的大臣,但是,從他即位以後,內事交於他的老師相國肥義,外事全都被他的父王拿去了。

隨着中山的滅亡,隨着秦齊兩國先後被趙國大敗,兵權徹底落於父王手中。

於是,趙成這個國尉,這個名義上的武將第一人,便徹底淪爲路人,地位一落千丈,大量門人離散,以至於門可羅雀。

而趙成這個國尉,也是趙王何心中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甚至是唯一能出手幫助他的人。

想着,趙王何立即笑道:“他既然是相國的門客,那寡人就一定要見見了。”

下午時分。

李兌坐在馬車上,滿懷期望的向平原君趙勝府上而去。

十幾年前,當還是趙王的趙主父拿着弓箭跟反對胡服騎射的羣臣辯論的時候,他以爲趙主父不是明君。於是,他就投奔了當時朝野最具盛名的安平君趙成,並希望能借着趙成的風,將自己吹上雲霄。

但他萬萬沒想到,趙主父的胡服騎射最後竟然成了。

而隨着趙主父退位,新王即位,大義名分皆定,那時,他已經看到了年邁的趙成即將落幕,以及新王的崛起。

於是,他又立即盯上了新王的老師肥義,希望能接着肥義的線搭上新王。

但他更加沒想到,他才投奔肥義沒過幾年,都還沒見到那個年幼的大王,公子章就開始顯露反意。

公子章顯露反意本沒什麼,但是隨着公子章被封爲代君,他立即敏銳的察覺到,趙國要變天了。

他當然不是以爲公子章能謀反成功。

因爲有趙主父在,公子章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所以,他又盯上了平原君趙勝。

趙勝也是趙主父之子,而且甚得主父喜愛,還沒出宮,趙主父就開始替平原君修建府邸了。

是以,李兌這幾月暗自琢磨了一番。

要是公子章謀反,先殺趙王,而後公子章又被趙主父所殺或驅逐,那趙國的下一任趙王,就將落在平原君身上了。

當然,若是趙王得天之幸,以趙王與平原君的關係,那他交好平原君也是有利無弊的事情。

於是,三天前,他一得到平原君來信邀請他,便立即答應下來。

不多時,馬車在平原君府外停下,李兌一下馬車,便見平原君已經在府外等候了。

見此,李兌立即笑着迎了上去。

接着,二人進府,來到大廳。

趙勝再次藉故離去,不多時,趙王何走進廳中,並在主位上坐下。

李兌看着坐在主位上的趙王何愣了愣,然後遲疑問道:“敢問閣下是何人。”

趙王何聞言,笑道:“先生不認我了,在下是平原君啊!”

李兌一怔,腦海中隨後浮現出剛剛迎他入府的人,他十分確定,剛剛那人才是平原君,因爲之前平原君修建府邸的時候,他曾遠遠的看過平原君數眼。

所以,他敢肯定,眼前之人絕不是平原君。

想着,李兌立即注視着眼前的少年。

這少年已經束髮,顯然年滿十五,而且這人眉目間與平原君有那麼幾分相像,那他一定是平原君的親屬。更重要的是,這人在平原君府上自稱平原君,而平原君府上的人卻沒有絲毫動靜,甚至連平原君本人都不再露面。

如此···

李兌心中一動,隨後倒吸一口冷氣。

這個少年大王膽量驚人,才度非比尋常,國中所有人都小瞧了他。

想着,李兌立即定了定神,然後恭敬行禮道:“臣相國肥義門下賓客李兌拜見大王。”

趙王何見李兌行禮,不閃不避的道:“先生怎麼說糊塗話了,在下是平原君啊,可不是大王。”

李兌立即應道:“大王,臣可以確定,剛剛在府外引我進府而侍衛不爲所動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原君。而這別無他人的大廳中,能大膽宣稱自己就是平原君,卻讓真正的平原君不出面的,整個只有兩人能做到。”

說着,李兌看了看趙王何:“雖然臣也不曾見過主父,但想來,主父也不會如此年青的。”

緊接着,李兌又笑道:“若是剛剛臣還有認錯的可能,但臣行禮之後,那大王身份定矣。”

“好好好。”趙王何笑道:“先生果然見微知著。”

頓了頓,趙王何看着李兌,笑着問道:“不知先生以爲,寡人現在正在想什麼?”

李兌聞言,毫不猶豫的應道:“君不密則失其國,現在大王以平原君的身份召見臣,這就說明大王正在憂心國事。”

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
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