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

此時屈原心中是又喜又驚,高興是因爲楚王的今天的表現,已經出乎意料的給力,不但實現了廢除肉刑籠絡陳軫的目標,還將削爵打開了一個缺口,已經算是大獲全勝了。

到了這一步,屈原認爲已經可以了,可以收手,以免引起楚國貴族的反彈。

但是楚王還沒有完,再次長嘆,吸引了羣臣的心神。

這讓屈原十分擔心,楚王會不會玩脫了?

對於楚王接下來的行動,大多數人是驚恐的,今天的信息量太大,已經超過了昔日屈原數年變法的總和,一時間接受不了。

而對於昭雎來說

這幾年在昭氏一族中的情況很不好,遭到令尹昭陽聯合前令尹昭魚的打壓,已經不能獲得昭氏一族的支持了。

爲此昭雎的目光跳過羣臣,直接放在楚王身上,希望依靠楚王的支持,來扳回和昭滑競爭的劣勢。

今天的朝議昭雎並沒有得到內幕消息,但是楚王決定召開大朝議之前,曾經和屈原進行過長時間的密談,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楚王和屈原混在一塊,能搞出什麼事情,昭雎和郢都的衆臣一樣,都認爲楚王要重新進行變法了。

但是昭雎和大多數楚國臣子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沒有被楚王放出的煙霧彈說迷惑,無論是楚王一連十天寡人有疾不在上朝,還是楚王今日進來後的痛哭,昭雎都認爲這是楚王在玩弄虛虛實實,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進行變法。

所以楚王從失聲痛哭到引出魏美人,在從魏美人引出廢肉刑,昭雎立即意識到這是楚王變法的前奏。

一方面爲了避免打亂楚王的佈置,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摸清變法的方向,還有就是再次向楚王表達誠意,向屈原表達善意,昭雎直接向楚王推舉了屈原。

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屈原什麼話都沒有說,廢肉刑的具體建議落在了陳軫身上。

昭雎立即意識到楚王和屈原已經選定了陳軫,果然陳軫的回答,沒有讓人失望。

此刻聽到楚王長嘆,將要進行下一步動作,昭雎抓住機會,趁着陳軫思考的遲疑瞬間,立即問道:“大王,何故長嘆,難道還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熊槐嘆氣聲剛剛落下,就立即聽到有人詢問,避免了自己唱獨角戲,不由看了看出言詢問的昭雎,搖頭道:“寡人剛剛嘆氣不是因爲不妥,而是想到了先王共王。”

“共王?”

在場羣臣大多數人都是一怔,怎麼又扯到共王身上去了。

楚共王是春秋時期的楚王,離楚懷王已經快有三百年曆史了,楚共王留下的傳說很多,在場的羣臣能從楚王現在這情況聯想到楚共王身上的,少之又少,好像根本沒有共同點。

昭雎聞言再次問道:“大王,爲何想到共王就嘆氣呢?”

因爲共王年代太久遠,加上楚共王是楚莊王的兒子,依然處在楚國最強勢的時期,留下的事蹟很多,昭雎也沒有想明白楚王究竟說的是什麼事。

熊槐立即嘆氣道:“寡人在想昔日共王的教誨: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這一件事是昔日楚國一件較出名的事蹟,楚共王有一次在外出雲夢打獵,因爲騎在馬上速度過快,而導致馬背上的一把精美的弓丟失。

隨從人員紛紛覺得可惜,請求沿路返回尋找,結果遭到楚共王的拒絕,當時楚共王的話就是:“我一個楚國人在楚國領地上丟失一把弓,這弓讓楚國人拾去了,還是在楚國人手裡。楚國人丟失了弓,仍舊由楚國人得到,有什麼必要去尋找呢。”

楚共王這一句表現出極大的胸懷,迅速傳到國外,而後孔子聽到,又加了一句話:“楚共王所講表現了胸懷廣大,但他還不夠廣大。應該這樣說,一個人丟失了弓,另一個人得到了,爲什麼一定要是楚國人呢?”

對於這一句話,大家都認爲是表現出孔子比楚王更加的高尚仁義,但是這卻與儒家親疏有別的觀點相違背,也不符合孔子求實的精神。

相比愛有差等的儒家,這句話要是墨子來說纔有說服力,墨家是講究兼愛的(對於兼愛,只能是人人都可以向這個目標前進提升,然而即使是墨家弟子,也難以做到這麼偉大)。

言歸正傳,熊槐說完楚弓楚得的故事後,向羣臣道:“先王高德,從來不將自己作爲楚國的主人,而將楚國看成自己的責任,不將楚國之人看成自己僕從,而將整個楚國人當做自己的一部分,將所有的楚人,看成自己的子女。”

“而如今寡人雖然可以替父老兄弟想出一個辦法免去國法加在他身上的懲罰,可是除了在場的這些是有爵位的人外,還有不少公室貴族,因爲年代久遠,已經失去爵位,成爲普通士人國人了。”

“要是他們一不小心犯了錯,那該如何免除刑罰呢。”

聽完楚王的話,一些人順着楚王的思路,想着如何幫助旁支疏遠的族人避免遭到刑罰。

一些精明的臣子則在思考楚王的目的究竟在什麼地方,國君太過高深莫測,對於大臣來說,感覺很不好。

而還有極個別的人則在異想天開,難道楚王想恢復那些人的爵位。

這個時候,陳軫想到了一種可能。

楚王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要用爵位免除刑罰,但是爵位從哪裡來,對楚國最快捷有利的方法,就是秦國的那一套,軍功賜爵。

但是秦國軍功賜爵那一套,對現在的楚國來說,是很不適宜的,原因就在於楚國軍隊中從高層到中下層,全都是由貴族子弟擔任,這些人根本不會給底層和基層的人立功的機會。或者說即使軍中基層立下功勞,貴族子弟也會將他們的功勞吞噬的乾乾淨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像秦國一樣,提出明確的爵位晉升制度,予以嚴格的考察,很有可能遭到大多數貴族的反對。

其中的關鍵還不在這一點,真正會導致貴族反對的原因是軍功授爵會打破楚國現在的政治體系,給了其他人一個爭搶原本就極少的資源的機會。

楚國缺人嗎?

楚國從不缺人,豈不聞這一次追隨大將軍屈匄的貴族子弟中,還有好多人都是白身嗎?

現在的楚國根本沒有位置在分給其他人了。

有限的資源,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分配資源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被自家壟斷獨吞。

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
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