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

三日後,熊槐帶着宋美人吳美人,率領大軍離開吳城,向會稽而去。

楚王離開後,吳城乃至整個吳地百姓心中大石終於落地,楚王還在吳城時,楚王以及城外的近十萬楚軍,沉沉的壓在吳地百姓心口,壓得他們闖不過氣來。

現在,楚王走了,他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同時,楚王的離去,這也表明,公子玉刺殺案已經過去,吳地百姓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另一邊,熊槐離開吳城後,一路南行,半月後抵達會稽城。

會稽城中越國舊宮。

熊槐坐在王位上,羣臣分列左右。

此時,熊槐看着唐昧訕訕笑道:“司馬,寡人巡狩諸地,無論是他國城池,還是我楚國之城,所到之地,皆萬人空巷,人人爭相一睹楚王風采,哪怕是不久前剛剛抵達吳城時,也不例外。唯獨這會稽城···”

說着,熊槐搖頭道:“剛剛寡人在王駕之上,透過車窗,竟然在會稽城的街道上沒有看到一個越地百姓。不僅如此,寡人一路南下,途徑越地各處,沿途也爲見到一個越人。”

說到這,熊槐自問自答道:“難道越人已經懼怕寡人到這種程度了嗎?”

唐昧頓時一呆。

他本以爲僅僅只是會稽城是這樣,不想,連會稽北面的越地也是如此。

至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他當然知道是什麼原因。

自從他下令在越地大行殺戮之後,不僅是楚王,連普通的楚軍士卒也是一樣,越人看到他們猶如看到瘟疫一般,直接繞道而走。

即便是巡邏的士卒,百姓難以避開的情況下,也都是快速走過,不敢直視。

想到這,唐昧臉上略有一絲尷尬,隨後立即拱手道:“大王,這都是之前那些越國叛逆散步的謠言,說楚人要將越人全部處死,百姓愚昧,信以爲真,故而才得知大王到來,全都驚恐不已。

如今大王來到越地,不久之後謠言便會不攻自破,如此,百姓得知大王仁愛之意,自然就會恢復如初,不復驚恐之狀。”

熊槐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雖然唐昧說是謠言的緣故,但是他自己心中清楚,這是殺戮太重的緣故。

想着,不禁悶悶不樂道:“自寡人抵達江東後,對普通百姓秋毫無犯,也沒有殘殺任何一個百姓,爲何百姓對寡人害怕如斯!”

羣臣聞言,全都緊緊的閉上了嘴巴,不敢開口。然後他們的視線卻若有若無的,向爲首的柱國昭雎、司馬唐昧看去。

負責殺人的,就是他們兩個。

但是,見他們眼神飄忽,而楚王心中不痛快,更加不敢說話了。

此時,衆人後側的文雀走到羣臣中間,長拜道:“大王,臣文雀冒死以聞。”

熊槐一怔,愣愣的看着殿中的文雀。

這是他第二次見文雀了,上一次還是兩年前越國亡國之後,在郢都接見越國羣臣時,匆匆見了一次。

他知道文雀這個人,其乃是越國文氏一脈的族長,乃楚國宛城令,越國大夫文種之後。越王勾踐滅吳之後,雖然殺掉了文種,但是卻予以厚葬,而文種一脈也因此在越國開枝散葉。

正是因爲文氏一脈與楚國的特殊淵源,甚至楚國內部現在還有一個文氏家族,故而熊槐在上次接見越國羣臣之時,給予了文雀極高的禮遇,讓他緊隨越侯慵而立,他在越地貴族之中,地位僅次於越侯慵。

此時見文雀開口,熊槐愣神之後,立即開口道:“賢卿有何話說,儘管道來,寡人洗耳恭聽。”

文雀拜了一拜,然後直起身體道:“大王,臣聞之,用律法治理國家,殺人雖衆,百姓卻不會對殺人的感到畏懼,只會對律法保持敬畏,不敢有絲毫怠慢。這就跟大王不久前賜死那些私通叛國的罪臣一樣,殺人雖重,但是國中羣臣百姓卻沒有感到畏懼,而是讚揚大王仁義。

臣又聞之,殺人不依據律法,不管有罪沒罪,全都一殺了之。這樣的國君,別說普通百姓害怕,就是親近的大臣也怕,別說親近的大臣,就是鬼神那也害怕,從而避而遠之。

百姓恐懼,大臣不親,鬼神不庇,這正是亡國的徵兆啊。”

熊槐聞言,臉色一白,張了張口,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另一邊,昭雎不爲所動,而唐昧臉色瞬間一變。

唐昧本以爲,他躲了文雀近一個月,這麼長時間過去,文雀心中的不滿應該快散了,不想,文雀沒有罵他唐昧,卻直接懟上楚王。

早知道如此,當初就應該讓文雀痛罵一頓,讓他消消氣。

此時,上官大夫見楚王臉色不好看,立即出列道:“雀位卑人微,見識淺薄,何以胡言亂語,還不快快退下。”

文雀聞言,冷冷一笑:“胡言亂語?雀雖不才,但也知道,不僅國君是這樣,做大臣同樣也是這樣。”

接着,文雀不等上官大夫開口,立即繼續道:“昔日秦國商君,自魏入秦,苦心變法,耗費二十年而將羸弱的秦國變成一個強國。如此功業,可以與我輔助先王莊王的名相孫叔敖相提並論,商君本可以在與孫叔敖一般,在秦國享受俸祿十世不絕。

結果,商君卻一代也沒有傳下去,還沒有死就被秦國滅族了。這是什麼緣故?難道是我先祖侍奉越王那樣,遭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嗎?”

“不是!”文雀看着唐昧,臉色有些血紅,聲音徒然大增道:“商君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那是因爲商君變法之時,大肆抓捕那些說變法之惡的人,然後盡殺之於渭水,渭水爲之赤。接着,十年之後,商君又大肆抓捕那些說變法之善的人,依舊盡殺之於渭水,渭水兩度爲之赤。

如此,不管說好的還是說不好,全都被殺了,這就跟國君治國,有罪沒罪的,看不順眼全都殺了一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衆叛親離,身死國滅。”

說到這,文雀壓了壓心中的火氣,然後向楚王長長一拜:“臣位卑人微,見識淺薄,胡言亂語,不知所云,請大王恕罪。”

“你···混賬東西。”上官大夫見文雀將剛剛自己罵他的言語直接拿去向楚王請罪,頓時右手顫抖的指着文雀,又羞又怒。

此時,熊槐聽着上官的話,看了看氣氛上官大夫,然後又看了看長拜於地的文雀,突然怒拍作案,然後大怒道:“混賬東西!”

說罷,直接起身,然後拂袖而去。

羣臣被巨響一驚,接着見楚王走了,愣了愣,遲疑了一下,然後在昭雎的帶頭下,紛紛從殿中離去。

而唐昧在離去的一瞬間,路過文雀身旁時,微微一滯,接着長長一嘆,然後什麼也沒說,就向殿外而去。

不久,文雀也起身離開後,殿中只剩下上官大夫,僵在原地,皺着眉頭,久久不語。

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三百章 會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
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三百章 會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