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

此時,屈署遲疑道:“大王即知江淮封君之害,那大王爲何不趁那邊的禍亂還在苗頭的時候,就扼殺災害的源頭呢?”

熊槐笑着問道:“賢卿,你以爲六君他們五個就是災害的源頭嗎?”

“這···”屈署遲疑了一下,想起遍佈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封君,不禁搖了搖頭。

熊槐見屈署搖頭,同樣也搖頭道:“寡人也以爲六君等人只是災患顯露出來的一角,而被災患的全部。”

說着,熊槐感嘆道:“這就好比治理水患,如果僅僅只是漢水或者淮水等一兩條河流出現水患,那麼我們只需堵住缺口,然後讓水流自行流入大海便可。

可是,如果天下到處都鬧水災,已經水滿爲患,那麼我們繼續效法鯀的辦法,以堵之水,那麼水患就會越堵越多,最後的結果只能堤毀人亡。

所以,當年鯀的治水行動失敗了。正確的做法乃是效法大禹治水,疏堵結合,主動引流入海。

甚至,如果水患太重,那麼主動決堤,向湖泊大澤等地分流減災,這也是可以。”

屈署聞言頓時若有所思,現在,他似乎已經知道楚王的意思了。

此時,熊槐則接着道:“現在我們楚國的情況就跟大禹面臨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比大禹當年還要嚴重,從江淮到江漢,到處都鬧水災。此時寡人處置六君等人奈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甚至,此時堵住了六君,只會讓封君人人自危,然後徹底隱瞞自己心意,直到最後,所有的問題全都集中在一起爆發。

爲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滔天大禍,所以,寡人決定採取主動分流的辦法。”

屈署心中一凜,拱手問道:“臣愚鈍,不知大王打算從哪裡開始分流?”

熊槐見狀,知道屈署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當即冷冷的道:“既然六君哪裡已經水滿爲患了,那就從六君哪裡開始分流好了。”

······

六地。

自從六君下令每戶百姓徵召一人後,已經過去了半月。六君的封地並不大,從下令到百姓前往六城,半月時間足夠讓所有的百姓都聚集在六城了。

此時,六君同胞兄弟六君司馬六歆正在向六君稟報:“兄長,按照你的吩咐,從治下的百姓家中,每戶抽調壯丁一人,現在所有被徵召的百姓全都到了六城外。”

說着,六歆見六君露出猶豫不決之色,心中一沉,立即拱手問道:“兄長,現在百姓已經聚集完畢,我們現在是不是開始加以訓練。”

“這···”六君聞言,與他的另一個弟弟六璟對視了一眼,見六璟搖了搖頭,頓時更加遲疑了。

原本,按照他的估計,楚王無視朝中重臣以及各地封君的意見,強行推動變法,嚴重損害貴族的利益,各地封君面對楚王的咄咄逼人,應該會聯合起來纔是。

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僅大部分的封君拒絕了他的徵召百姓向大王示威的建議,連與他交好的廖君逯君也沒聽他的。

最後,整個江淮地區,就只有五個封君徵召了百姓。

五個封君···正如他弟弟六璟所說,一旦大王發起狠來,他們五個封君還不夠大王塞牙縫的呢。

最初他信心滿滿的要讓大王看看他的決心,可現在事到臨頭,現在他卻猶豫了。

思慮再三,六君搖頭道:“不,我們還需要再等等。”

“等等?”六歆急道:“兄長,我們之所以聚集百姓,乃是爲了向大王展示我們的態度,讓大王儘快大消變法的念頭。若是聚集百姓卻沒有加以行動,而是讓這些百姓去修水渠修宮殿,這讓那些正在觀望的封君怎麼看?

若是沒有大量的封君響應,僅憑我們五家,就算堅持到底,耗盡錢糧,也無法讓大王感到半點威脅。

到那時,我擔心我們五家會淪爲大王、朝中諸公還有各地貴族口中的笑料,而兄長也難以在衆多封君中擡起頭來。”

“這···”六君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若是最後真的變成這樣,那他就沒臉出去見人了。

此時,六璟見六君似乎被六歆說動,立即勸說道:“兄長,你可不能聽二兄的,現在大王正在死死的盯着變法,誰敢冒頭就會殺誰。若是江淮封君一同行動那也就罷了,可現在就只有我們五家行動,這太危險了。

老子說: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此吾之三寶。現在兄長棄此佳寶,而在國中封君全都觀望之際,率先冒頭。

如此,璟可斷言,兄長必定率先遭到大王的打擊,說不定此刻大王的訓斥詔書已經在路上了。”

六君聞言又動搖了。

此時,六歆冷笑道:“三弟言過其實了吧,兄長身爲六地之君,擁有封地的所有權限,只要完成了大王的詔令,按時封賞六地的供奉,按時出兵出糧,按時繳納祭品。其他的,兄長無論是徵召百姓修建水渠,還是徵召百姓展開訓練,這都是合理的。

如此,大王又能如何,又能以什麼藉口訓斥責難兄長。”

六璟搖頭道:“不然,雖然二兄說的沒錯,徵召百姓加以訓練,這是我們的正常活動。但是,在這變法的風口,我們這樣做一定會讓大王以爲我們是在挑釁大王,如此,大王爲了斬掉動亂的苗頭,一定會對我們進行打擊的。

至於藉口,大王要訓斥兄長,那理由就太多了。比如大王下詔修養,而兄長卻徵召百姓,這不僅是違背大王的詔令,而且還苛待百姓,不仁不義。又比如連年征戰,而兄長卻沒有趁休戰之際修建水渠道路等等。又比如兄長治理六地多年,而六地的百姓良田全都不見增長等等。

這樣的理由太多了,而且其中任何一個理由,不僅可以訓斥兄長,而且嚴重的還會削爵降封。”

六歆立即反駁道:“不對,這些理由可是所有封君的毛病,若是大王用這樣的理由則罰兄長,那麼國中的所有封君都會人人自危,而且說不定還會羣起激憤。”

“人人自危是真,但羣起激憤卻未必,因爲大家都知道大王爲何則罰兄長。再說了,現在唐昧還在壽縣,誰敢真的激憤!”

六君一聽六璟提起唐昧,心中一冷,立即點頭道:“三弟所言極是。”

“這···”六歆愣了愣,然後一瞥嘴,沒好氣的道:“既如此,那就請兄長解散百姓吧,免得百姓聚集六城,不僅浪費糧食,而且還引得大王不滿。”

“解散百姓?”六君一愣,隨即又搖了搖頭。

他徵召百姓可不僅僅只是爲了向大王示威,同時也是爲了通過控制丁壯以綁架百姓,若是此時將百姓放歸,那麼他可以預料,治下的百姓,一定會出現一大波逃亡的。

想着,六君立即皺眉道:“現在可不能解散百姓。”

這話音剛落,那邊,六君門客蔣雲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君上,壽縣傳來好消息,因宋王臣服,大王已經下詔讓柱國唐昧率軍返回郢都,現在柱國唐昧正在指揮大軍收拾東西,準備明日撤軍。”

“什麼?”六君三兄弟同時一怔。

而後,六君與司馬六歆全都露出大喜之色。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