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

熊槐聞言嘆了一口氣,搖頭道:“賢卿所言不差,工尹昭雎的確是一個可以爭取的人,但是昭雎對於變法的立場極不堅定,現在就算能夠投靠變法,也只是被形式所迫,未來他的情況一旦好轉,難免會再次改變立場。”

“如果是其他事,也就罷了,但是變法一事,容不得半點馬虎,不允許有人投機。”

對於有人投機變法的事,熊槐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可還有其他人選。”

屈原想了想,道:“大王,司敗唐昧或許可以一試。”

唐昧出身於楚國唐氏,也是一個大貴族,昔日屈原變法之時,曾今與屈原走的比較近,有變法的傾向。

但是唐昧被髮配的時間,比屈原還要早,此時唐昧正在廣陵城防備越國,遠在千里之外。

廣陵城就是後面的揚州城,也是昔日吳王夫差修建的邗城。邗城最初是夫差爲北上中原爭奪霸主,而修築邗城並開鑿邗溝以通江淮,是爲吳王北上爭霸發揮戰略交通與戰略基地,吳國滅亡後,邗城輾轉落入楚國之手。

十幾年前,前任即位楚王的位置沒有幾年,被魏惠王說動,腦子抽筋,中間隔着魏國韓國,與秦魏齊燕四國,一同派出精兵圖謀剛剛即位的趙武靈王。

結果是一點好處也沒有撈到,反而將楚趙兩國由吳起結下的數十年的交情毀於一旦。趙武靈王憤怒楚國和魏國攪在一起圖謀趙國,拿出重禮,賄賂了楚國老對手越國,請越國出兵攻打楚國。

由於越國不斷的出兵騷擾楚國,幾年前,出於戰略需要,前任下令,在邗城的基礎上,修築了廣陵城,一方面限制越國,另一方面防備齊國。

且不說如今唐昧突進遠在廣陵,鞭長莫及,就算他現在還在郢都,恐怕也未必能夠擔任此重任,原因和屈原一樣,遭到衆大臣的排擠。

更重要的是,昭陽幾天期提議昭滑出使越國,引誘越國出兵,廣陵城需要一個重臣防守,免得遭遇不測。

“廣陵城至關重要,唐昧不能輕離。”

屈原聞言也不在意,繼續道:“大王,或許客卿陳軫可以。”

“客卿陳軫!”前幾天客卿陳軫給熊槐留下來很深的印象。

但是他有一個極大問題,就是威望和地位不足,而且受到羣臣的排擠,原因就是他不是楚國貴族,這跟他是不是楚國人沒有關係,貴族排擠一切不是楚國貴族的人,不管你是不是楚國人。

“大王,客卿陳軫和令尹昭陽關係極爲交好。”屈原又補充了一句。

熊槐聞言領悟,屈原打算借用昭陽的人脈和地位,扶持陳軫。

雖然昭陽不能主持廢肉刑的行動,但是如果把廢肉刑這件大功德的美差交給陳軫,那麼昭陽肯定不會反對,還會有所支持。

更加關鍵的是,陳軫是外來者,在楚國羣臣中,底蘊最淺,面對變法,也是保持中立的。而且陳軫在秦國呆了許多年,對商鞅變法瞭解極爲透徹,一旦陳軫倒向變法派,那麼絕對是一個變法的得力干將。

“好,那麼這次的變法主持人就選定陳軫。”

屈原離去後,熊槐越發覺得楚國太危險,中央的權利基本被公族壟斷,地方被貴族封君控制。

要是楚王不碰他們的利益那還好,一旦觸及他們的利益,肯定就會遭到他們的抵制。如同吳起變法和屈原變法,差點就將楚國點爆。

如果不改變楚國的現狀,楚國遲早會被貴族封君拖累,如果進行變法,那麼肯定會遭到反對。

而且從中央到地方,全都是貴族子弟,只要他們拒不執行,再好的政令,也沒有用。

所以現在的楚國,需要進行一次換血,至於新鮮血液從哪裡來?

在這個時代,已經有兩個國家做出了表率。

其中最出名的是昔日秦國的秦孝公,通過發佈招賢令,向天下招納人才。

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招賢令,效果顯著,秦國在秦孝公的手上,迅速改變落後貧弱轉態,成爲一個強國。

如果說招賢令太遙遠,那麼現在還有一個持續了許多年的招賢活動,那就是齊國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始於齊威王,但是真正興盛卻在齊宣王,就是這幾年的事。

如今稷下學宮已經不僅是齊國的智囊團,也是天下的學術中心(沒有之一),匯聚了大量諸子百家的高級學術人才,其中不乏諸子級別的分量極重的百家代表,比如現在儒家的孟子、陰陽家的鄒子(鄒衍)等等。

熊槐一想到齊國稷下學宮,頓時口水直流,可惜現在對於楚國來說,無論是招賢令還是修建楚國的學宮,都不是時候。

現在熊槐要做的,就是未來燕昭王要做的,千金買骨,從陳軫開始。

這也是熊槐剛剛同意陳軫的一個重要原因。

離正式公開變法意向還有十天,這十天就是至關重要的準備期,該有的輿論風聲還是要有的。最起碼不能讓人覺得突兀,讓人覺得楚王的心思再次變了,想要在楚國開啓新一輪的變法運動。

熊槐準備妥當後,公事私事兩不誤,向魏美人的宮殿走去。

再次來到魏美人的宮殿,這裡已經和第一次的冷清蕭瑟相比,有了極大的變化。

首先是宮殿之外的植被,不再是雜草亂樹,而是變成了一片景觀植物。

原本哪一個陳舊的燈籠,已經兩個嶄新的燈籠取代。

此時宮殿之外不再空無一人,已經有兩個宦官守衛,他們見楚王到來,立即行禮。

“拜見大王。”

宮殿只內,聽到外面的動靜,一個侍女立即激動的對魏美人道:“美人,大王來看你了。”

臉上帶着面紗,遮住嘴巴和鼻子的魏美人,聞言立即着急道:“關門。”

說完也不待身邊的侍女反應過來,自己急匆匆的跑到房間大門處,快速的見大門關上,插上門栓,而後背靠着大門,渾身無力的癱倒在地。

熊槐沒有理會跪倒在地的宦官,直接走進去。

原本宮殿院子裡的雜草落葉,也已經清理一空,種上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整整齊齊賞心悅目。

只是到了房間的大門處,熊槐期待慚愧的心情,頓時奔潰,魏美人將大門關上了,他吃了一個閉門羹。

“美人,寡人來看你了,開門。”

熊槐阻止了身邊的人,自己親自敲門。

聽到敲門聲,接着又傳來楚王的聲音,一個侍女在魏美人身邊提醒道:“美人,大王在外面。”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