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

“謠言?”

“什麼謠言?”

其他衆臣同樣疑惑不解。

陳軫依舊淡定的道:“我聽說趙國爲了獨吞立燕王的好處,不僅拒絕了魏韓兩國出兵攻燕的要求,還將公子職軟禁。如今公子職想要離開趙國前往秦國,卻被趙國阻止,數月來每天都對着太陽落山的方向淚流滿面。”

“既憂心燕國的不幸,又擔心自己的悲慘,如今公子職每天流的不是普通的淚水,而是兩條血淚啊。”

羣臣全都瞭然的點點頭。

這些內容他們都或多或少聽說過,趙國拒絕魏國是真,但是拒絕韓國嗎!

那是趙國將韓國收買了,用來極高的代價,從韓國那裡交換的公子職。

否則趙國要立在韓國當人質的公子職爲燕王,韓國怎麼可能會輕易罷手,平白無故就將手中的一張好牌拱手讓人。

至於公子職憂心痛哭的事,這是趙國傳出的謠言,目的是爲了逼秦國儘快出兵。

陳軫這一條謠言的目的,就是爲了說明公子職和趙國離心,一旦秦國出兵,那就是秦國獨自收穫重立燕王的果實。

這對於秦國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景鯉想了想,對陳軫問道:“客卿,這條謠言雖然有用,但是對秦國來說,恐怕還不夠。”

陳軫點點頭,承認道:“令尹所以極是,僅憑這一條,的確還不足以讓秦國出兵。”

“所以我們還需要準備另一條不是謠言的謠言,逼迫秦國儘快出兵。”

熊槐精神一振,問道:“還有什麼謠言?”

陳軫答道:“大王,如今秦國和趙魏韓燕四國結盟,一同對抗齊國。在齊國未從燕國撤軍之前,趙魏韓燕四國都需要獲得秦國的支持,以對抗強大的齊國。在這種情況下,四國是不會和秦國離心的,這也是秦國有恃無恐的原因。”

“但是秦國顯然忘記了,這天下除了秦國能對抗齊國外,我們楚國也能對抗齊國,而且和被齊國打敗的秦國不同,我們楚國這些年來和齊國交戰,可是從來沒有吃過虧的。”

陳軫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殿中所有人全都點了點頭,無論是前楚王威王,還是現在的楚王,無論是外交對抗還是軍事對抗,都是佔據上風的。

要說攻打齊國,秦楚兩國誰更有優勢,恐怕連秦國自己也會承認,在這方面秦國比不上楚國。

最起碼楚國可以直接攻打齊國,而秦國卻要越過魏韓兩國。

陳軫接着道:“之前我們楚國之所以沒有出兵攻打齊國,一方面是被秦國牽制住大部分兵力,另一方面是因爲我們還和齊國結盟,而且攻打齊國沒有多少收益。”

“現在情況變了,我們和秦國講和了,也跟齊國絕交了。現在我們楚國也可以參與各國合縱抗齊的聯盟,要是我們楚國加入聯盟,微臣想來,除了秦國,其他各國都是歡迎的,尤其是秦國遲遲不肯出兵攻齊的情況下。”

昭雎聞言詫異的看了一眼陳軫,彷彿不認識陳軫了一般,稱讚道:“客卿言之有理。”

陳軫頷首示意,繼續道:“大王,要是現在再次舉行一次六國合縱攻齊,那麼大王擔任盟主的機會,恐怕會遠遠超過秦王。”

“要是大王擔任盟主,那麼秦國再想暗中謀劃我們楚國,也的掂量一下我們五國的力量。五國伐秦的事,不僅秦國沒有忘記,我們楚國同樣也沒有忘記。”

熊槐驚呆了,他只想着防備秦國,卻沒有想到陳軫僅憑兩條謠言,就可以逼迫秦國。

尤其是後一條,完全沒有必要當做謠言,而是可以直接付諸行動,讓楚國真正的參與進去。

一旦五國接受楚國的結盟,那麼秦王肯定的靠邊站,合縱盟主的位置,熊槐表示當仁不讓。

因爲秦王根本沒有辦法和楚國競爭。

要知道這幾年,秦國和三晉之間戰爭,壓根就沒有停過。

秦國和魏韓兩國爲什麼結盟,那是因爲魏韓兩國打不過秦國,被秦國用武力逼迫結盟的。

趙國雖然沒有被秦國用武力逼着結盟,但是趙國和秦國之間,也是發生過好幾次大戰的。

而楚國則不然,楚國除了和魏國鬧過一場大矛盾發生大戰外,對趙韓兩國,只是坑了一把韓國,和趙國有一些齷齪,並沒有發生大戰。

要讓趙魏韓從楚國和秦國之間選擇一個大哥,拋開首尾兩端的韓國,趙國和魏國就算用腳投票,也會選擇楚國。

想到這,熊槐笑道:“賢卿,你看要不咱們楚國直接參與進去吧,要是秦國不出兵攻齊,那麼咱們五國一同進攻齊國。”

“依寡人看,沒有函谷關和武關的齊國,面對五國進攻,恐怕會有亡國的可能。”

想到齊國的富庶,熊槐不自覺的嚥了咽口水,那是天下最富有的國家,尤其是齊國最近在燕國大發了一筆橫財。

陳軫聞言勸誡道:“大王,我們楚國加入聯盟是可行的,但是卻不能抱着滅亡齊國期望,而大舉進攻齊國。因爲滅亡齊國一事,目前來看根本不可能。”

熊槐疑惑的問道:“賢卿,這是爲什麼?”

陳軫答道:“大王,因爲齊王英明而齊國大臣賢能,而且還有秦國。”

熊槐點頭瞭然。

的確,現在的齊王,可是能對鍾無豔下手的絕代狠人,一個英明的國君對自己狠到這種程度,齊國想不強大都難。

單憑這一點,熊槐就自愧不如。

而熊槐不僅認爲自己比不上,恐怕歷朝歷代的國君全都沒有現在這個齊王厲害。

更別提現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可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學術中心,天下最強智囊團,而且都沒有之一。

這樣的一個齊國,要想滅亡它,實在是太難了。

更別提後面還有一個強大的秦國在扯後腿。

熊槐問道:“賢卿,依你之見,我們楚國應該如何是好。”

陳軫答道:“大王,因爲齊國只會被削弱,而不會被滅亡,而我們楚國和齊國接壤,爲了防止齊國恢復實力後,報復我們楚國,所以還是讓秦齊兩國兩敗俱傷爲好。”

“因此,我們首先派出使者前往趙魏韓三國活動,做出楚國加入聯盟的態勢。然後柱國所部移師魏國邊界,造成楚魏合流的跡象,以逼迫秦國儘快做出選擇。”

“我們楚國加入聯盟的談判,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秦國在這段時間內有兩個選擇。要麼興師伐楚,要麼興師伐齊。”

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
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