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

“這···”熊槐聞言一滯,面色頗爲凝重。

現在齊國周圍的國家,還沒有投靠的,就只剩下宋越兩國,連極度仇視齊國的燕國,也被齊王打服了。

若是在齊國逼迫宋國,宋國前來求援,而楚國袖手旁觀,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宋國再次倒向齊國,這對楚國很不利。

而楚國的現狀,若是爲了宋國而出兵對齊國對持,打亂楚國的戰略計劃,這明顯也不符合楚國的利益。

如此一來,只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此事了。

想着,熊槐開口道:“惠卿,此事寡人已經知曉,帶寡人慾羣臣商議一番,明日再給惠卿答覆。”

惠盎也清楚楚國的難處,見楚王沒有刻意推諉,便拱手行禮道:“臣靜侯大王佳音。”

說着,拜了一拜,然後退出大殿。

惠盎退出大殿後,熊槐對殿中的羣臣問道:“宋國對楚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宋王前來求援,寡人想援助宋國,不知諸卿何以教寡人。”

景鯉聞言率先開口道:“大王,齊國遭逢大難,已如驚弓之鳥,唯恐我楚國出兵攻打齊國。臣以爲,齊國屯兵薛地郯城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防備我楚國。但是,如果齊國極度缺糧的情況下,也不排除齊國出兵劫掠宋國以及淮北的可能性。”

“只是現在我楚國正在大力修建水渠,無論是出兵震懾齊國還是出兵與齊國對持,負擔太重,臣以爲出兵之事不可取。”

“故,在齊國還未正式出兵伐宋之前,臣以爲只需通過外交手段,就可以解決此事。”

景鯉身爲令尹,在楚王開口後,立即定下基調。

楚王的心腹重臣早已知曉楚國當前的計劃,自然也不會開口反駁景鯉。

昭雎接着道:“大王,令尹言之有理,現在齊國遭逢大難,齊軍不僅做好了戰爭準備,而且形如哀兵,若是大舉伐齊,恐難以取勝。”

“若是與齊軍對持,恐怕會引起齊軍誤會,萬一齊軍因缺糧而孤注一擲,與我楚軍決戰,那就是楚國爲宋國攬禍,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得不償失。”

“故,臣以爲對齊國之事,理應派出使者前去齊國寬慰齊王,一則表達楚國的對齊國的同情,表明大王的仁義之心,不會趁機攻打齊國。二則勸齊王不要有僥倖之心,不要一時衝動就向其他國家強行借糧。”

“大王,令尹與司馬所言甚是,臣也以爲此時不可與齊國相爭!”昭魚附議道。

昭魚身爲修建水渠的總指揮,是最不希望水渠半途而廢的。

鬥由亦拱手道:“臣附議!”

景鯉定下基調,昭雎提出一個建議,昭魚鬥由贊同,其他人或是不想與他們交惡,或是齊使陳賈的活動起了作用,其他大臣紛紛附和。

熊槐見狀點了點頭,開口道:“諸卿所言甚是,此時的確不宜與齊國相爭。只是僅僅派使者前去齊國,若齊王一意孤行,不聽楚國的規勸,又該如何。”

熊槐心裡很清楚,楚國的面子未必能讓齊王放在心上,若是齊王決定出兵借糧,那麼楚國派使者去齊國勸說,這就是送上門去讓齊國打臉。

“大王!”陳軫出言道:“如今齊國發生災禍,出現缺糧的危機,齊國更擔心的是我們楚國攻打齊國,而不是在缺糧的情況下與我們楚國開戰,所以,臣建議,趁宋國使者前來求援,可以讓楚宋關係更進一步。”

“我們可以派遣一位大臣前往宋國,不僅可以加強楚宋兩國的關係,而且還可以以此震懾齊國。”

熊槐聞言眼前一亮,派遣大臣前往宋國,的確是一個一舉雙得的好事。

想着,熊槐點頭道:“派人入宋的事情,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衆臣相互看了看,全都沒有出言反對。

見此,熊槐問道:“既然衆卿全都不反對,那麼,不知誰願前往宋國一行。”

羣臣聞言全都一陣沉默。

楚國重臣大都知曉楚國即將伐越,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前去宋國,比起失去攻打越國可能獲得封號乃至封地的功勞,即便在宋國成爲相國,同樣也得不償失。

至於地位相對低一些的大臣,他們同樣也不想去。

他們並非楚國重臣,雖然還不知道楚國伐越的計劃,但他們在楚國已經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即將成爲楚國重臣,這個時候離開楚國,前往宋國···

宋國相國的位置就不用想了,他們的地位還不夠格,也就混個宋國一個卿位罷了,而且因爲是被楚國主動塞到宋國的緣故,肯定也不會受到宋王的重用。與其在宋國做一個不受宋王重用的卿,還不如在楚國繼續做大夫,最起碼留在楚國還能有個盼頭。

至於地位更低的臣子,倒是有想去宋國的想法,只是他們的地位太低,無法達到震懾齊國的目的,只能對着大殿前列的大臣露出眼饞的神色。

等待了一下,熊槐見羣臣沒有人主動出來接受前往宋國,不動神色,再開口詢問道:“莫非諸卿無人願意爲寡人解憂?”

話音落下,不多時,羣臣中間位置的左成應道:“大王,臣願往宋國一行。”

這是左成思慮再三的結果,因爲上次被楚王強行攤派去淮南邀請許行,結果許行成爲楚國右工,這導致他被郢都的公室以及貴族敵視。

眼看升遷無望,左成在郢都中愈感壓抑,換個環境去宋國哪裡碰碰運氣也不錯。

因此,在楚王第二次出言後,左成便主動響應,爲楚王分憂。

熊槐聽到有人主動接受任務,大喜地向主動開口的大臣看去,卻是下大夫左成。

左成身爲楚國下大夫,地位稍稍有些勉強,畢竟這次的目的不僅是爲了加強楚宋兩國關係,更是爲了震懾同樣也是大國的齊國。

熊槐心中的人選,應該是從上大夫中選出一人,最好是公室中人,這樣才能震懾齊國。

只是上大夫沒有一個人開口,結果只有左成這個下大夫一人請命,熊槐心中也很無奈。

沉吟了一下,熊槐點頭道:“賢卿願意爲楚國分憂,寡人不勝歡喜。不過此去宋國甚遠,數年內難以返回郢都,故,寡人願以卿爲中大夫,望卿不負寡人期望。”

左成見楚王當場升他做中大夫,頓時大喜過望,現在就是中大夫,要是以後藉助宋國的力量返回楚國,說不得會再次獲得提升,上大夫不再是夢。

想着,左成不復方纔的抑鬱,大喜拜道:“臣必不負大王所託。”

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
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