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

另一邊,魏國大梁。

韓國使者見到魏王后,直接將東周叛韓的事情栽到魏國身上,並要求魏國出面譴責東周君,解決東周國一事,否則,韓國決定從陳地退兵。

魏王一聽,頓時勃然大怒。

因爲不久前太子政病死的緣故,他心中憂傷成疾,多日不曾理事,連國中的事物也全都交給了相國翟強。

直到韓國因爲缺糧而派來使者,因大臣們在是否借糧的問題上相互爭吵,遲遲拿不出一個方案來,故而他才勉強出來理事,並在瞭解韓國的實情後,直接拍板借糧。

接着,他本想繼續回去修養,調理身心的,但因爲太子遫請命運糧去陳城,並請求在陳城進行督戰。

魏王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沒幾年可活的了,而太子遫卻剛剛被立爲太子,羣臣對太子遫也沒有充分信任,再加上大梁到陳地也不遠,有一條鴻溝相連,交通方便。

所以,魏王同意了太子遫的請求,一則讓太子遫去陳地跟魏國名將公孫喜多加交流,掌握魏國兵權。二則讓太子遫賣人情給韓國,延續魏韓之間的友好交情。三則是讓太子遫趁機交好四國之臣,在四國面前露臉。四則順便也讓太子遫獲取一些功勞與名望。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他才同意讓太子遫去陳地,而自己勉爲其難的繼續在大梁坐鎮。

太子遫去陳地後,魏王他每日只是在羣臣面前露了露臉,然後就返回後宮休息。

這段時間以來,他連國中的事物都很少處理,更別說暗中算計韓國了。

他得到消息,分明是韓國隊兩週索取無度,這才導致了東周國與韓國決裂。

結果,現在韓國不思自省,在魏國剛剛借糧的情況下,卻將東周國的事情全都推到魏國身上。

難道韓王在收下魏國的糧食後,卻打算從陳地退兵了嗎?

想着,魏王看着韓使大怒道:“韓王不分青紅皁白,就派出使者來譴責寡人,還以從陳地退兵爲要挾,韓王這是何意思,莫非韓王真的以爲寡人軟弱可欺麼?”

說着,魏王身體前傾,猛的大拍王案,大聲質問道:“還有,什麼叫韓國將從陳地退兵?不久前五國盟誓,一同伐楚,所獲領土由五國瓜分。難道伐楚一戰,韓國是在爲寡人而戰嗎?

之前寡人借糧給韓國,難道是爲了請求韓國幫助寡人伐楚嗎?這是因爲寡人看在魏韓兩國數百年的交情份上,而不是其他。

還有,韓王以退兵爲威脅,難道擊敗楚國之後,韓國會分毫不取嗎。難道所有的好處全都歸寡人嗎?

退兵?寡人還沒有責備韓軍在陳城外避戰自保,不想,韓王卻率先來責備寡人,真是豈有此理。”

魏王猛然將韓王狠狠的責備了一番,接着冷笑道:“韓王要是真的打算背棄盟約,擅自從陳地退兵,那也別掛寡人不念舊情,率齊魏宋三國之師,追究韓王背盟之罪。

請使者回去告訴韓王,讓他自己好好思量思量。”

說完,魏王猛地一揮手,然後直接將韓使驅逐了出去。

韓使離開後,魏王臉色突然一白,然後劇烈的喘着氣。

“大王···”羣臣見狀,全都大驚失色,擔憂看向魏王。

魏王喘了一會兒氣,平了平起伏的心情,情況這才稍稍好轉。

接着,魏王在王位上休息了一會兒,才正了正身子,向羣臣緩緩道:“有勞諸卿掛念,寡人無事。”

說着,魏王又停頓了一下,想起韓國的事情來,向羣臣問道:“諸卿,不知韓國那邊究竟是怎麼回事?”

羣臣聞言,相互對望了一下,全都看向羣臣之首的翟強。

此時,魏相翟強看了看魏王依舊沒有多少血色的面龐,想起太子遫的囑託來,心中再無遲疑,立即開口安撫道:“大王,依臣之見,韓王派使者來譴責我魏國,這並非真的是認爲東周國事變是我魏國做的,只是因爲東周國夾在魏韓兩國之間,韓國爲了防止我魏國趁機插手東周國,這才以退兵爲威脅,強硬的要求我魏國不要插手其中。

否則,伐楚一事必然會失敗。”

翟強話音一落,翟章立即附和道:“大王,相國言之有理,若是韓國真以爲東周國之事是我魏國做的,韓軍早就從楚國退兵,哪裡會一面伐楚,一面遣使來譴責。”

“大王,相國所言極是···”

羣臣附和中,翟強輕咳了兩聲,打斷羣臣的議論後,再次拱手道:“大王剛剛嚴厲的譴責了韓王,以示東周國事變與我魏國無關。接下來,只要我魏國不插手其中,那麼韓王自然就會鬆一口氣,然後就會派出使者來向大王賠禮道歉,並會以重禮請求大王出手幫助韓國解決東周國之事。”

魏王聞言,不禁皺起眉頭,輕輕的嘀咕道:“難道真的是這樣,韓王聲色俱厲,只是想要將逼迫魏國不插足其中?”

想着,魏王搖了搖頭,又問道:“諸卿,東周國弱小,這次突然背叛韓國,肯定有大國在背後支持,不知諸卿以爲這次是那個國家在暗算韓國?”

翟強聞言,毫不猶豫的道:“肯定是楚國···”

翟強的“楚國”二字纔剛剛出口,樓庳立即便開口反駁道:“此言差矣,楚國自顧不暇,距離東周國又遠,這事怎麼可能是楚國的乾的呢?

依在下之見,這肯定是齊國乾的。齊王重用周最後,一直都在拉攏兩國,現在東周背韓,不是齊國還是哪國?”

翟強聞言,張了張口,本想反駁的,但是話到了嘴邊,想起太子遫來,終究沒有開口。

···

不久,樓庳從宮中出來,直奔公孫澤所處,見到公孫澤後,大笑道:“臨海君,好消息啊,今日朝中,面對韓使的譴責,在下還沒有開口威脅韓使,大王便主動威脅韓使,說只要韓國退兵,那齊魏宋三國大軍就會立即兵發韓國。”

“好好好,魏王親自開口威脅,這可比羣臣開口有用的多了。”公孫澤聞言,大喜過望,驚喜的一連在原地轉了兩圈。

而後,公孫澤定了定神,又看向樓庳,期待的問道:“敢問先生,不知東周國與韓國的事情?”

樓庳聞言,自得地笑道:“臨海君請放心,在下答應了楚王了請求,那就一定會辦到。今日朝議上,在下聯絡了不少大臣,一同向大王進言,要求給韓國施加壓力,趁機逼迫韓國全力攻打陳城。

結果,大王聽從在下的建議,決定給韓國施壓了。”

公孫澤一聽,大喜道:“好好好,太好了!”

說着,公孫澤向樓庳拱手道:“先生,此事事成,多虧了先生出手,不久之後,大王必有一份大禮相謝···”

韓國新鄭。

當韓王與韓辰從去魏使者那裡聽到了訪魏的經過後,頓時大鬆一口氣。

而後,二人對視了一眼,韓辰拱手道:“大王,計劃成功了,雖然魏王大怒,驅逐了我們的使者,並對我韓國退兵一事發出戰爭威脅。但是,這就已經足以說明東周國的事情不是魏國做的,而且,魏國對伐楚一事的重視,萬萬不能容許我韓國半途退兵。

如此,接下來只要我韓國向魏國低頭,並向魏國賠禮道歉,那麼就可以說動魏國,請魏王幫助我們穩定東周國。

只要韓魏兩國在東周國達成一致,那麼就算齊國對東周國有意,那齊國也得掂量掂量。”

韓王聞言點了點頭,現在東周國究竟是不是魏國做的已經不重要了,只要魏王親自表態不是魏國做的,讓東周國不能光明正大的投靠魏國,讓魏國不能明目張膽的接受東周國,這就足夠了。

只是,韓王想起自己的使者被魏王驅逐,不由遲疑道:“相國,話雖如此,但是之前我們譴責魏國的使者,遭到魏王驅逐。現在再請魏王出面幫助寡人,寡人擔心···就算寡人能拉下顏面,但魏王可能也會因爲心中怒氣未消,而不見寡人的使者。”

韓辰一聽,遲疑了一下,然後拱手道:“大王不用擔心,魏王雖然心中大怒,但眼下的大局還是五國伐楚,魏王不會因爲這點小事,就與我韓國鬧僵的。

而且,爲了表明我韓國的歉意,臣請命,這次臣親自去大梁請見魏王,向魏王賠禮道歉。臣想來,有了臣的賠罪,魏王會消氣的。”

韓王聞言,見韓辰一副一心爲國樣子,甚至不要顏面,不惜主動送上門去給魏王發泄怒火。

見此,韓王感動的道:“相國,這次委屈你了。”

韓辰聞言,泣涕道:“只要能爲大王分憂,臣就心滿意足,沒有任何委屈···”

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
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