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

隨着吳侯季歆的死亡,吳城的殺戮便停了下來,但是,吳地的殺戮卻並沒有停止。

吳地之外,還有一小半被抓捕的貴族,昭雎按照楚王給自己的名錄,隨機挑選了一半,抓捕他們滿門後,直接在當地將他們滿門處死。

隨着楚軍的屠刀在整個吳地揮舞,一股恐怖的氣息瞬間從吳城擴散到整個吳地。

直到楚軍殺人滅族後返回吳城,直到半月後楚軍依然沒有對其他被抓捕的貴族舉起屠刀,直到楚軍依然沒有再次抓人,半月之後,吳城乃至吳地的恐怖氣氛這纔有所緩解。

這半月來,熊槐雖然深居宮中,並沒有到吳城各處巡視,但是依然也感到了瀰漫在整個吳城的緊張恐懼氣息。

當然,這種情況依然在熊槐的預料之中。

而熊槐擔心的是,是否有人趁機在吳地散步恐怖言論,煽動百姓對楚軍對持。另外,還有那些被釋放的貴族名士,他們是否暗中動作。

故而,在楚軍殺戮之後,熊槐便讓陳軫嚴密監視吳地各處,嚴查心懷不軌之人。

此時半月過去,前往各地殺人的楚軍陸續返回吳城後,楚國君臣再次齊聚吳城宮中。

君臣相對,昭雎率先拱手道:“大王,關於此次謀刺案,臣一共抓捕了三十三家貴族,其中越人二十二家,吳人十一家。而與呂氏兄弟以及公子玉有牽連的共有二十一家,大多是吳地的越人,臣已經將他們全部滅族,其餘沒有牽連謀刺案的,臣也已經讓水師將他們運往洞庭墾荒。”

昭常接着道:“大王,臣已經奉命傳訊洞庭各地,讓各地縣尹準備接收這羣囚犯。”

熊槐點了點頭,這三十三家的情況他早就知道了,其中二十六家是之前沒有表現出親近楚國之意,是這次要出江東的對象。而其他七家是表面上投靠楚國,實則心口不一,在這次謀刺案中,跟呂氏兄弟有牽連的人。

如果沒有謀刺案,那也就罷了,但是謀刺案發生後,他們這些人又暴露了出來,熊槐自然是趁機將他們一網打盡。

而且,捲入謀刺楚王的大案中,這些人死有餘辜。

想着,熊槐開口道:“好,經過此次殺戮,吳地貴族折損近半,已然怨氣大傷。此刻就算還有越國叛逆隱匿其中,也已經勢單力薄了。”

說着,熊槐看向陳軫道:“陳卿,如今距離寡人下令誅殺吳地叛逆已經過去半月,不知吳地百姓對此是何態度?”

陳軫拱手應道:“回大王,半月前楚軍誅殺叛逆之時,吳地百姓一片失聲,唯恐觸怒大王,牽連到他們。但是,近日來,普通百姓見楚軍所殺之人俱是貴族,而沒有一個普通百姓,他們這才安定下來。

大王讓季幌繼承吳侯之位,並賜給吳侯季歆禮器之後,吳地的貴族已經不再感到恐慌。同樣,那些從宮中放歸的貴族官員名士,見大王這半月來並沒有再次抓人,也沒有再行殺伐,他們的情緒已經穩定下來。”

說到這,陳軫臉上有了一些遲疑:“臣奉命在地監察,這半月來整個吳地全都風平浪靜,並且出現有人刻意散步謠言的事情。”

昭雎淡定的道:“這是正常的,吳地的貴族現在還都聚集在吳城,而且江東偏遠,與各國難以溝通。所以,吳地貴族在這風口浪尖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而其他國家的探子,恐怕現在還沒有接到各自國家的指令,自然也不會貿然出頭。”

熊槐聞言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柱國說的有理,所以,寡人現在還得繼續在坐鎮吳城一段時間,以震懾吳地。”

“大王英明。”

熊槐微微一笑,然後將目光投向南方的越地。

在那裡,唐昧現在應該已經動手了。

他這個楚王,現在還應該留在吳城,只等越地被清洗之後,纔好動身前往越地,以安撫越地百姓。

昭雎等人見楚王突然將目光投向南方,心中瞭然,跟着將目光投向南方。

越地,公子玉在楚王設宴之時行刺楚王的消息傳到越地,整個越地百姓頓時一片譁然。

與吳地百姓的驚恐茫然怨恨不同,越地百姓大都心中竊喜,嘆恨公子玉準備不足,最後沒能殺掉楚王。

在心中惋惜的同時,同樣也在心中暗暗爲公子玉叫好。

越地上虞城,一處府邸中。

此時越國遺民夏珏向呂瑕拱手拜伏道:“相國高明,略施小計,便借楚王之手,將背主求榮的季歆章義等人,乃至卑鄙無恥的昭滑全都除掉了。”

說着,夏珏嘆恨道:“只可惜公子玉行刺未成,否則楚王一死,楚國必定大亂,到時各國來襲,那就是我越國的復國之機啊!”

呂瑕搖頭道:“失策了,在下去激起公子玉的決死之心,本想是以此觸怒楚王,以破壞楚王的收買人心之舉。不曾想,公子玉竟然能做到這一步,差一點就將楚王刺殺了。早知如此,當日在下就應該給公子玉帶去毒藥,若是那刺客的髮簪上沾滿毒藥,楚王豈有幸理。”

夏珏點頭道:“的確可惜了。還有,在下不久前聽到相國的計策,見公子玉遲遲沒有動手,還以爲公子玉貪生怕死,不敢向楚王動手,不想,公子玉卻還有這種手段,不愧是先王的子嗣!”

此時,呂琅見呂瑕與夏珏全都嘆恨楚王逃過一劫,遺憾公子玉大事不成,不由語氣冷漠的道:“兄長,雖然公子玉刺殺未成,但是,在下可是聽說了,那公子玉的刺客,原本不是以楚王爲目標的,而是打算行刺先王的。

這等亂臣賊子,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我越國一千五百年的基業,就此斷送公子玉之手。”

夏珏一怔,接着想起公子玉的所作所爲,臉色微微一冷。

呂瑕聞言,搖頭笑道:“賢弟此言差矣,公子玉雖然是亡國禍首,但是,如今我越國已亡,實力大不如前,正是應該團結所有力量的時候。所以,即便是公子玉這個所有越人痛恨的人,只要他能爲復立越國出力,那也是我越國的英雄豪傑。

公子玉差點刺死楚王,就憑這一點,他就值得我等敬仰,在所有越人中大力宣傳。”

“這···”呂琅面上仍有不岔。

呂瑕笑道:“賢弟,試問,連公子玉這個亡國禍首,在行刺楚王后,都能獲得越人的諒解,成爲越人的英雄。如此,所有的越人聽說後,別說那些被迫投靠楚國的人,就是那些望風而降,主動迎降的越人,也會心中大安。

因爲他們知道,只要在越國復國之時,能爲越國出一把力,就會獲得國人的諒解,成爲越國的英雄,而不是遭到事後清算。如此,若是時機成熟,所有越人都能爲復立越國行動,我越國豈不是復國有日矣。”

呂琅一怔,悻然道:“兄長說的是。”

夏珏亦開口嘆道:“可惜啊,當日大王在會稽即位,若是當時錢腹不強取相國之位,大王若是能任命相國做相國,而不是錢腹那個志大才疏的廢物做相國,我越國豈能如此快的滅亡。”

呂瑕聞言,想起會稽城中的種種,頓時長長一嘆。

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
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