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

此時,熊槐長長的吐出一口氣。

身爲楚王,他對太子想要殺鄭袖以及算計子青,心中很失望。

令他失望的不是太子不應該對威脅他地位的人下手,而是他在錯誤的時間找錯了對象。

難道他不知道子青此刻正爲了楚國而在趙國做人質嗎?

楚國在南,趙國在北,距離太遠,如何能有效的打擊到子青。

一旦子青在趙國聽說自己母親被殺,那他從此一定會怨恨楚國的。

這無疑是在給自己製造敵人!

而更讓熊槐失望的是,太子還分不清敵我。

太子的同胞兄弟子蘭已死,子彘年幼,而庶兄弟中,以子青爲長,旺財即將行冠禮,所以說,接下來十年內,能給他提供臂助的人,就只有子青了。

關鍵的是,子青因爲其母鄭袖的緣故,更重要的是當年《廢肉刑詔》的頒佈,導致子青已經沒有即位的可能,除非太子等人全死了,否則他是沒機會了。

哪怕是熊槐自己在決定廢太子後,在下一個太子的人選上,都首先排除了子青,而是將子青作爲輔政的宗室重臣,讓他做新王的令尹子西,以穩定朝政。

更何況,再等兩年,公子平也快行冠禮了。

這樣,子青根本就不是他的威脅。

最重要的,熊槐對齊國的謀劃已經完成了將近一半,一旦齊國滅亡。那麼,在趙國呆了多年,與韓王關係密切,熟知趙韓內情的子青,就將是楚國未來穩住韓國,溝通趙國的關鍵人物。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子青不僅是太子的臂助,而且說不定未來還能以叔叔的身份輔佐公子平。

就這,太子竟然不僅沒想着拉攏子青,反而還想把子青推出去,並徹底排擠出楚國。

想着,熊槐心中一冷。

這一刻,他連心中因爲南後而生出的對太子橫的憐憫與不忍也徹底消失了。

頓了頓,熊槐將轉頭看向昭雎,希望昭雎能出面壓下此事。

畢竟,區區一羣大夫說事,他這個楚王還沒有必要親自下場。

只是,昭雎一見楚王看過來,他立即坐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直接無視了楚王的目光。

他剛剛一見這些人同時將矛頭對準鄭袖,他便知道自己之前對太子橫說的那番話是現在事情的根源。

身爲罪魁禍首,此時此刻,他有什麼面目出來說話呢。

站在楚王這邊?沒臉面對太子橫啊!

站在太子這邊?同意誅殺公子子青之母?

這也不行。

於是,昭雎微微低下頭顱。

此時,熊槐見昭雎直接裝起鴕鳥,微微一怔,而後,他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昭雎,便將目光看向上將軍昭浪。

另一邊,昭浪在江淮羣臣突然攻擊鄭袖時,就已經坐不住了。

鄭袖的生死跟他沒關係,他也不在意。

可是,他關心的是,江淮羣臣將已經翻過去的事情再拿出來鞭屍,這明顯不符合江淮貴族的利益。

雖然,之前因爲江淮貴族叛亂的事情,楚王已經將罪魁禍首滅門,而其他從犯只是殺了參與其中的首惡,並根據罪責大小進行降爵。

然後江淮叛亂之事翻過,剩下的江淮貴族紛紛聚集在他這個大將軍的身邊。

現在,江漢那些貴族突然那鄭袖說事,若是他們成了,那他們會不會繼續說上次大王的懲罰不夠?或者說,有人結交叛逆還未被懲處,有人失地逃亡未被懲處,有人私交他國未被懲處等等。

想着,昭浪頓時感到這些江漢貴族對他充滿了惡意。

這事就是衝江淮貴族來的,是衝他來的。

想着,昭浪突見楚王向他看過來,早已按捺不住的他,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以爲諸大夫之言不妥。”

“有何不妥?”熊槐立即笑道:“請上將軍道來。”

“大王!”昭浪應道:“世人皆知,叛黨起兵謀反後,率衆攻打淮陰君的封地淮陰城,淮陰君令尹不願投降叛逆,力戰而亡。而後,叛軍洗劫了淮陰君府邸,這才劫走了鄭袖。

所以,鄭袖之所以穿王后衣袍,這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的。”

說着,昭浪拱手道:“況且大王之前已經下詔,百姓之屬皆算叛逆挾持,不算參與叛亂謀逆。所以,臣以爲諸大夫的說法完全沒有道理。”

熊槐聞言,立即點頭道:“嗯,不錯,上將軍言之有理。”

“大王。”大夫申鵠急道:“鄭袖身爲淮陰君之母,在淮陰君不在淮陰之際,她卻沒有與淮陰城共存亡,這就是死罪,失土死罪。”

“不然。”昭浪立即反駁道:“大王之前已經下詔,叛逆勢大,各地貴族與縣尹雖失地無罪。”

“而且。”昭浪大聲道:“鄭袖只是區區庶人,她並沒有守土之責。”

“大王。”此時,大夫曾布開口道:“鄭袖乃是淮陰君之母,不僅投靠叛逆,而且還穿上王后服飾,此等舉動,實在是有辱淮陰君的賢名,是故,臣以爲理應處死鄭袖,以爲淮陰君正名,犧牲鄭袖,以全淮陰君。”

昭浪駁斥道:“鄭袖是地位低下的庶人,如何能辱及淮陰君。”

“大王,鄭袖昔日貴爲夫人,曾有大過,當殺,大王看着淮陰君的面上,纔將她貶爲庶人,希望她能改過自新。然後,她卻並沒有體會大王的苦心,不僅沒有以死報答大王,反而投靠叛黨,此等行徑,該殺!”

昭浪反駁道:“她是庶人···”

“大王···”

“···”

隨着江漢貴族不斷加入攻訐鄭袖的行列中,江淮貴族在昭浪的領導下,不斷下場跟江漢貴族針鋒相對。

很快,羣臣便從圍繞鄭袖的爭辯演變成江淮江漢貴族間的爭執。

在羣臣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熊槐安坐在王位上,見朝中重臣除昭浪外,其他人始終作壁上觀,沒有下場參與其中。

見此,熊槐心中石頭落地,然後輕咳兩聲,打斷羣臣爭執,吸引了所有大臣的目光後,纔看向太子橫道:“太子,不知你以爲此事該如何處理?”

太子橫一聽,頓時一愣,他沒想到父王會將這事向他詢問,要知道,之前的朝議中,父王以及羣臣都很少問他的。

此時,太子橫見殿中衆人全都向他看過來,他心中也十分爲難。

同意殺鄭袖吧,這會讓世人說他謀害兄弟之母,容不下兄弟。

不同意吧,那些被他鼓動的江漢貴族可就要恨死他了。

想了想,太子橫立即決定採取以前的做法。

於是,太子橫拱手道:“回父王,諸大臣所言都有道理,兒臣聽父王的。”

熊槐一聽,頓時大怒,直接當着羣臣的面訓斥道:“太子,寡人將國事全都託付於你,讓你理事監國,你就是這麼理事,這麼監國的。

區區這樣一件小事,你就驚慌失措,毫無主見,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有臉來問寡人。”

說到這,熊槐在所有人震驚的目光中,搖頭長嘆道:“太子,你太讓寡人失望了。”

說者,熊槐臉色不虞的站了起來,然後大聲道:“退朝。”

說完,熊槐直接拂袖而去。

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
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