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

李善長讀書不少,由於元廷的科舉斷斷續續,李善長也沒有合適門路,所以走不通這條路。也正因爲如此,李善長沒有在四書五經上面耗費太多功夫,反而學了不少法家的東西,也算是因禍得福。

成年之後,他又當過一段時間書吏,直到紅巾軍崛起,天下大亂,李善長才回到家中避禍。

在聽說朱元璋名聲之後,決定投靠。

所以總攬他的經歷,李善長辦事能力超強,是個無與倫比的幹吏。

正是這份自信,才讓李善長堅信只要他一出山,必定得到重用。還有誰比他強?不能夠啊!

這不,李善長第一件事就是幫着朱元璋整理驢牌寨的情況。

老李拿出了十二分本事,從早到晚,忙活了整整兩天,徹底清點好了驢牌寨的情況,一共選出了三千精壯,另外有一千多老弱,無法進入軍中,李善長的意思是給他們一些路費,放他們回家。

拿着這份堪稱思慮周全的計劃,送到了老朱面前,李善長只等着表揚,要讓你朱元璋知道,誰纔是真正的蕭何!

可出乎李善長的預料,朱元璋接過來,仔細看了半天,不但沒有稱讚,相反,眉頭居然皺了起來。

“上位,不合心意?”李善長試探着問道。

朱元璋又看了看,這才道:“李先生,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咱手下也有一萬多人,這些人,這些張嘴,該怎麼餵飽,先生可有想法?”

李善長心中暗喜,果然是雄主之姿啊!

在衙門裡幹過的李善長,非常清楚錢糧的重要,朱元璋能意識到這一點,就證明他的眼界不凡。

湊巧的是,自己心中已經有了大略的計劃,正好說出來。

“上位,耕戰農桑,錢糧爲本。如果能攻佔定遠,再拿下滁州,卑職建議招募流民,授予土地,鼓勵耕織,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多囤糧食,不出幾年,必定兵強馬壯。”李善長還笑道:“濠州距離沛縣不遠,山川王氣,日月鬥轉,如今已經到了上位身上,正是成就霸業之時啊!”

朱元璋神情淡然,並沒有太多激動,畢竟不管多好聽的話,第二次聽之後,就很難激動起來了。

恰恰相反,他更關心那些具體的措施。

“李先生,你說招募流民,給予土地,這個土地從哪裡來?”

李善長稍微錯愕,還以爲要繼續談漢高祖呢!滿肚子的慷慨言辭都被截住了,不過好在他也有準備。

“上位,卑職以爲災荒不斷,旱澇頻繁,加之戰亂,黎民逃散……空地着實不少,上位只要收取空地,以爲官田,租給百姓就是了。”

朱元璋依舊淡定,隨口道:“是不是那些士紳大戶的土地田畝,就不用動了?他們的田算作民田?官田和民田的地租,是不是也不一樣?官田要高啊?”

李善長徹底愣住了,他的確是這麼想的,流民沒有土地,朝不保夕,給他們一塊地,就算田租高一些,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那些大戶,能不動就不動,畢竟要奪取天下,就要籠絡人心,尤其是大戶之心,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啊!

如果姓朱的連這個都接受不了,那他就不算雄主,就是個糊塗人了……咱老李看錯了?

正在李善長遲疑的時候,朱元璋拿出了一份小冊子,遞給了李善長。

“李先生,你看看這個。”

李善長接過來,展開之後,首先看對方的字跡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說稚嫩,用詞也直白,不像是有大學問的樣子。

第一印象算不得好,等他再往下看,頓時眉頭緊皺,臉色漸漸蒼白起來。

這算什麼?

對大戶動手,抄沒浮財,充實軍用,不論男女,平均授田……還有什麼口糧田,均田均賦……李善長瞪着眼珠子,看了好半天,每個字他都認識,每句話也都看得明白,可是放在一起他就迷糊了。

這是什麼意思?

自家還有幾百畝土地,如果沒理解錯,自己要把土地交出來?

咱老李投靠了一個要咱土地田產的人?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李善長蒼白的臉漸漸轉紅了,漲紅!

“上位,這,這是誰寫的?”

朱元璋一笑,“咱的一位先生,他雖然年紀小,但才學過人,咱非常倚重。”

李善長深吸口氣,斟酌再三,這才道:“上位,官田和民田的區分,不是卑職突發奇想,當年元廷征討南宋,席捲天下,便是把南宋朝廷的官田,悉數佔爲己有,還搜刮了許多田畝,都作爲官田,租給百姓,收取田賦……此法雖然不甚妥當,但卻不必大動干戈,甚是方便。上位心存愛民之念,只需降低田賦、大興水利即可啊!”

朱元璋耐心聽着,但確實儼然一笑,“李先生,田賦徭役,可不只是爲了養活兵馬官吏……更有公平之意!李先生,如果按你所說,那些仰賴元廷庇護,跟着元韃子勾結在一起的大戶,不但不用傷筋動骨,反而能少繳田賦。反而是那些受苦的流民,要多繳田賦,多出兵馬徭役,幫着咱打仗。那咱要請教先生,咱到底是替誰打天下?”

李善長再一次無言以對,冷汗嘩嘩的。

他是遇到了雄主,只是沒有想到,這位熊得有點離譜,完全超出了控制……大凡讀書人,都存了一個當帝師的心思。

就比如李善長,他來投靠老朱,一上來就談平定天下,真的是看好了老朱嗎?天下豪傑那麼多,憑什麼讓你朱元璋當皇帝?

其實李善長也沒有什麼把握,他只不過是在賭。

同樣在賭的還有一大堆人,如果是陳友諒或者張士誠奪得了天下,也會有這麼一個角色,出現在史冊上,只不過對方可能叫王善長,張善長……大約就是這麼個意思。

只不過李善長願意賭,是因爲他覺得朱元璋身邊沒人,他可以肆無忌憚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朱元璋,藉着朱元璋的手,一統天下,實現他的夢想。

可現在情況不對勁兒了,他來晚了,老朱的腦袋裡已經被灌進去了另一套東西,且不說對錯,反正是跟他不一樣的。

那自己還能當帝王師嗎?

Wωω ▪TтkΛ n ▪¢ ○

渺茫的希望,瞬間變成了零!

這一刻的李善長真的有點撐不住了,心裡完全空落落的,要不換一個人吧?再去投靠其他人?

李善長仔細思忖,還有誰合適?

劉福通嗎?

莽夫罷了!

徐壽輝?

他身邊都是彭黨,就算自己去了,又能怎麼樣?

或許高郵的張士誠不錯,只不過自己和他不是同鄉,少了這層關係,很難得到重用……一時間李善長心亂如麻,完全失了方寸。

朱元璋還是那麼淡定,他當然急需一批文人,可若是想法和自己不一樣,卻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李先生可是累了?需要休息?”

李善長怔了怔,點頭道:“多謝上位體恤,卑職的確有些疲憊了。”

他手裡攥着小冊子,起身告辭,到了帳篷裡。

李善長躺在牀上,雖然疲憊,但是一點睏意也沒有,腦袋亂成了一團!

小冊子寫得不復雜,他又在衙門多年,自然清楚,這上面的分配方式,更加合理。

只不過凡是跟元廷有關的,爲非作歹的,聚斂田畝極多的,這些豪門大戶,都要被清理掉,等於是徹頭徹尾,更換一遍……這是多大的手筆,多大的魄力!

朱元璋雖然兵馬不多,連一塊像樣的地盤也沒有,但是確實有帝王格局……可偏偏這一套東西,讓他看着相當不舒服,甚至是有那麼一絲絲的惶恐不安。

李善長爬起來,就想一走了之。

道不同,不相與謀!

只是剛剛走到門口,他又停了下來。這一走,他就要和朱元璋爲敵,尤其是那個給朱元璋建議的人,他還沒看到,也不知道對方的高下。只是從這個冊子來看,絕對不是凡人。

他能鬥得過嗎?

李善長沒有把握。

他反反覆覆,折騰了一夜,是半點沒有睡着。

一直到了第二天中午,他才勉強爬起來。

剛走出帳篷,就聽到了有人高喊,“張先生來了!張先生押解錢糧到了!”

李善長心中一動,隨着人羣,到了營門口。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少年郎,最多也就十三四歲的模樣,白白淨淨的,瘦瘦高高的……平平無奇,看不出半點過人之處。

朱元璋信任的張良,就是這麼個年輕人?

怎麼會年輕到這個地步?

就是他寫的那個小冊子?

簡直是胡鬧!

李善長一肚子不服氣……而就在這時候,張希孟轉身,從馬車上請下來一個人,一個老人,他們往寨子裡走,來見朱元璋。

李善長眉頭緊皺,突然覺得在哪看過?好像是修黃河的時候,自己負責運送一批民夫……這,這不是高高在上的賈尚書嗎?

李善長徹底懵了,我的老天啊!

見了鬼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