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

在張希孟的手裡,捏着一封來自山東的信,是錢用壬送過來的,而寫這封信的人,正是錢家。

錢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唐末的彭城郡王錢鏐,他奉詔平息了越州董昌叛亂,唐昭宗大喜過望,進封錢鏐爲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再加一本金書鐵券,上書錢鏐本人可免九死,子孫可免三死,一般的罪請隨意。

這就是錢家丹書鐵券的由來。

不過很快大唐就滅亡了,錢鏐建立吳越國,雄踞兩浙之地。

丹書鐵券也就失去了價值。

後來隨着北宋建立,錢家納土歸降,變成了趙宋的臣子。

彼時丹書鐵券已經失去了實際價值,但是卻是一件不錯的寶貝。趙二還從錢家手裡要過來,把玩了許久。

後來雖然歷經戰亂,這件寶貝還在錢家保留着。

朝代變更,皇權更替,錢家越發興旺發達,丹書鐵券,依舊熠熠生輝。

錢家有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在手,又有納土歸降之德。家族綿延,子孫繁衍生息,儼然一方豪族。

如今他們家願意站出來,勸說張士誠投降,確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張希孟急忙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朱元璋。

老朱對勸降張士誠興趣不大,反而很喜歡丹書鐵券,好奇詢問:“先生可知道這個東西寫了什麼?”

張希孟只能道:“錢用壬並非錢家嫡系,無福見到這件傳家寶,他只是聽人說過,上面的文字似乎是‘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大約就是大唐皇帝發誓,要免錢鏐九死,子孫三死。”

老朱微微沉吟,突然嘆道:“先生,唐天子以丹書鐵券酬謝功臣,固然有其道理所在。可是這樣一來,豈不是慫恿子孫後代,目無王法,肆意胡來。咱看這不是免死,這是催命符啊!”

張希孟大喜,真不容易,老朱總算意識到了免死金牌的本質。

“主公,臣一直覺得功過不能相抵,正如是非不能混淆,黑白不能顛倒。錢鏐也是在大唐末世,得了一塊免死金牌。我大明正是立國之初,重建法度,規矩森嚴。如何能一邊制定大誥,一邊發放免死金牌,自己抽自己的嘴巴,自己毀自己的信用?”

老朱深以爲然,用力頷首。

“先生所言極是,咱記下了,自此之後,大明不會有什麼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了。”

得到了老朱保證,張希孟竟然長長鬆了口氣,光是這一句話,就不知道挽救了多少淮西勳貴,也不知道那幫混球能不能記着感激自己?

你們幫忙擡轎子,咱一向是知恩圖報,這麼大的好處,你們可要銘刻肺腑纔是!

шшш●t t k a n●CΟ

“免死金牌的事情先放一邊……咱們說說這個張士誠吧,他能學錢家先祖,納土歸降嗎?”朱元璋沉吟問道。

張希孟想了想道:“臣也不好說,如果張士誠真的是豪傑,多半會寧死不降。可若是按照商人秉性,沒準還真能談談。”

老朱氣得笑了,“先生不能兩頭都佔了。”

張希孟無奈道:“臣確實不知,不過想來很快就有結果了。”

朱元璋略沉吟,終於點頭,“那好,就等一等吧。”

不出三日,果然張士誠派出使者,錢用勤赫然身在其中。

他們來到了應天,面見朱元璋。

“草民叩見大明天子。”

朱元璋擺手,讓錢用勤站起來,其他人員也都站起。老朱的心情不錯,又給他們賜座。

“遠親不如近鄰,咱們做了小十年的鄰居了,到了現在,也似乎該有個說法了吧!”朱元璋含笑道。

錢用勤急忙起身,弓着腰道:“陛下聖睿,四方歸心,天下仰德,當初冊封懷王,天心仁慈。到了今天,中原大戰,察罕授首,陛下神威,天下無不拜服。懷王爲了不使蘇州吳地遭逢兵戈之苦,不忍百姓離亂……願意歸降大明,懇請陛下念在蒼生福祉,恩准此事,以作爲千古佳話。”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愧是錢家子弟,說話就是好聽。當初你們家納土歸降,助趙宋一統天下,確實是功德一件,足以百世流芳,恩澤子孫。如果張士誠真能做第二個錢家,咱自然會法外施恩,給他一條明路。”

聽到這話,錢用勤臉上帶着喜色,慌忙再三施禮,“多謝陛下仁慈,草民先行拜謝天子。”

此時在左手邊坐着的張希孟道:“錢用勤,你不妨把張士誠的要求說出來,看看能不能答應。”

錢用勤擡頭,看了眼張希孟,隨即立刻低頭,躬身道:“是……懷王殿下希望,希望能保留王位,保留蘇州王宮,以供張家居住,大明朝廷比照藩王恩遇,每年撥錢糧布匹,供養王府。”

他說完之後,再看張希孟和朱元璋,臉都沉下來了。

張士誠還真敢想,歸降了,還要繼續住在王宮,還要大明出錢養活他們,怎麼不趕快睡覺,夢裡什麼都有!

“這麼說,是不是還要准許他養着兵馬,或者說,乾脆就維持現在的情況,什麼都不改變?”張希孟忍不住嘲諷道。

“不,不是!”錢用勤忙道:“懷王殿下用意交出兵馬,只要留三萬王府護衛即可。”

“不行!”

朱元璋斷然拒絕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張士誠想要繼續當土皇帝,那咱就跟他打到底,看看咱能不能打碎他的迷夢!”

這下子可把錢用勤嚇到了,他忍不住磕頭道:“陛下聖君雄主,蓋世豪傑,遠勝趙宋天子多矣。懷王願意納土歸附,沐浴王化,以大明之德,度量自當遠勝趙宋。懷王想要三萬護衛,不過是心中不安罷了,又豈會真的胡作非爲,繼續割據一方?還望陛下能體諒懷王心思,以寬大仁慈,包容懷王纔是。”

朱元璋只是拿鼻子冷哼一聲,索性不言不語。

張希孟道:“錢用勤,你以錢家人身份,又拿出丹書鐵券作保,換來張士誠信任,前來商談納土歸降之事。我大明自然喜聞樂見,也肯定你的良苦用心,確實很不容易。但是也請你轉告張士誠,必須立刻放下幻想,認清現實。不要繼續做美夢,我大明不是大宋!在國家大義的事情上,我們可不會又半點含糊。”

“這樣吧,也不用你們費口舌了,我們的條件很明白,其一,張士誠出蘇州,前來應天,面見陛下,正式納土歸降。其二,原來張士誠部下兵馬,悉數交給大明,妥善處置。其三,張士誠任命官吏,等候大明考察,合用者留,不合用者去。總而言之,張士誠必須放棄當土皇帝的念頭,這是他唯一的活路。”

雙方的條件差距實在是太大,錢用勤只好暫時回去蘇州,繼續和張士誠商議。

而這邊老朱也懶得見使者了,他把事情交給張希孟處理。

隨後的時間裡,錢用勤不斷往來穿梭,連夜趕路都是常有的事,大腿裡側的皮,磨破了一層又一層,竟然磨出了老繭。

經過了不下五輪的交涉,張士誠終於放棄了大多數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同意歸降,蘇州之地可以交給大明。

但是他希望依舊保留王爵,蘇州之地作爲他的食邑,依舊維持張家的富足生活……再有,他要請朱元璋賜下免死金牌,就仿效錢家的那一塊。

對天發誓,從此之後,朱家子孫不得傷害張氏後人。

朱元璋已經是按捺不住,就在使者往來的這段時間裡,他已經調集了一千三百多艘戰船,把張士誠的地盤圍了個水泄不通。

在陸地上,老朱部署了二十萬大軍,從西南兩個方向,壓了過去。

蘇州城在明軍的壓制之下,一日三驚,已經是一團亂麻。

光是糧食一項,短時間之內,就漲了十倍不止。

沒有辦法,由於大明控制絲綢出口,張士誠爲了多撈取軍餉,下面的大戶也是爲了多賺錢財。

他們大肆侵吞稻田,種植桑棉,張士誠根本攔不住,或者說他要是敢攔,下面人就會推翻他。

畢竟蘇州最大的綢緞作坊,是張士信的產業,而松江的棉紡作坊,是張士誠王妃的,至於另一個兄弟張士德,雖然沒有參與絲綢布匹生意,卻把持了鹽城的產業。

有這麼一幫皇親國戚在,張士誠還能怎麼辦?

擋着他們發財嗎?

就不怕王妃拿枕頭把他悶死?

縱容遷就的結果就是張士誠竟然要向最大的敵人購買糧食。

而且還與日俱增,現在大戰臨頭,糧價又怎麼壓得住?

只怕不用打,蘇州就會崩潰。

強烈的無力感,纏繞着張士誠,就在這時候,一塊丹書鐵券,竟然送到了他的手裡。

確實是老朱所寫,就仿效錢家的模樣,連文字都一般不二。

張士誠大喜過望,看了又看,突然發現在丹書鐵券的背後還有四個字:謀反除外!

一瞬間張士誠就從喜悅的巔峰,跌倒了萬丈深淵。

“姓朱的,你,你欺人太甚!”

這時候一封朱元璋的信,也放在了張士誠的面前,“要投降就老實投降,別耍花招,你的命都捏在咱的手裡,還跟咱要塊破鐵,能保住誰的命?”

張士誠切齒咬牙,終究還是無可奈何,“好啊,好!朱元璋,算你狠!我,我投降!”

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
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