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

伴隨着人犯陸續押解進京,這個案子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中書省諸多官吏一派,御史臺和錦衣衛站在一起,而隨着張希孟的表態,聚集在右相身邊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張希孟沒搞拉幫結派那一套,他主動出面,先是說服了朱升,讓這老爺子接受了他的觀點,隨後張希孟又去見了李貞。

“我說張相啊,你就心疼心疼我這個老人家吧!自從你推給我那麼多事情之後,我這邊忙得腳不沾地,一年到頭,都歇不了幾天,孫子都不認識我了。”李貞一上來就抱怨。

張希孟滿臉含笑,“忙說明您老人家至關重要,而且要讓我說,眼下的事情,確實觸碰到了關鍵。只要闖過這道關,您老人家的擔子也就會輕很多。”

李貞翻了翻眼皮,顯然不是那麼相信。別人看張希孟高高在上,彬彬有禮,是一個赤誠君子。可李貞清楚,這小子肚子裡的壞水比誰都多,他不過是收斂起來罷了,要是誠心害人,沒誰能逃得過。

“張相,你現在找上了門,我也不能說不聽,你就講講吧,我當聽個笑話。”

張希孟不以爲意,笑道:“我極力反對此案以謀反辦,就是因爲這個案子,到不了謀反的程度……謀反需要有人牽頭,有人從中協調,有明確的目的,有周密的計劃……拿一兩百人,突襲功德營,解救故元天子,這能算是謀反嗎?而且就算是,也找不到這兩百人在哪,完全就是紙面上的說辭,豈能當回事?”

李貞想了想,“也有這麼一說,但是按照張相的意思,就要縱放這些犯人了?”

“不!恰恰相反,我是想嚴懲不貸,把他們的事情說清楚,講明白!”

李貞漸漸認真起來,皺着眉頭道:“那張相以爲,他們是爲了什麼?又跟老夫有什麼關係?”

張希孟笑道:“我來找您老人家,就已經很明白了,這些人圖的是財!”

“圖財?”

“對!因爲圖財,所以盜賣軍糧!因爲圖財,所以勾結元軍,泄露軍情!因爲圖財,所以纔有那麼多人懷念大元朝!”張希孟笑道:“一言以蔽之,我們需要認清背後的利益所在!”

“利益?”李貞再度遲疑。

“確實,我們必須承認,大明朝在有些方面,管得嚴格了。讓一些人不舒服。他們還懷念着大元朝時候,爲所欲爲,大發利市的好日子。我們不能簡單將懷念元朝,想成謀反。”

李貞皺着眉頭道:“張相,這還不是替他們開脫嗎?”

“不是!”張希孟正色道:“我們需要做的是趕快補齊短板,建立屬於我們的商業秩序,該管的要管起來,該釋放的利益,也放出去。這也是我請您老出面的意思。陛下投資這幾年,應該賺了不少吧?這麼好的事情,總不能只有他一個人享受吧?能不能推之全國,大家一起分潤?”

聽到這裡,李貞老臉略顯尷尬,“那個張相……賺錢的不只是陛下,我們宗正寺,也比起從前寬裕多了。船廠、外貿、商行、車隊,我們也都有涉及……還,還不錯。”

張希孟微微含笑,“您老隨便發財,我的意思是把生意做大了,吸引更多的人進來。宗正寺就是個龍頭,引領天下風氣,到時候宗正寺就能和中書門下比肩了!”

“是啊!那可太好了,老朽也有當一國宰相的時候,我那祖墳都冒青煙了!”李貞哈哈大笑,可笑到了一半,突然又頓住了,急忙扭頭,盯着張希孟,老頭咬了咬牙!

“行,張相真是厲害,老朽服了!我聽你的!”

張希孟滿臉含笑,總算是爭取了最關鍵的一股力量,說服老朱的把握又大了不少啊!

轉過天,又是御前會議,代表各方主張的,再度聚集奉天殿。

朱元璋面色嚴肅,不苟言笑,坐在那裡,威嚴煞氣,當真有主宰天下的氣魄。

只是老朱氣勢再強,手上的權柄再大,也需要有使用的方法,總不能濫用。說白點,就是誰的道理,能征服老朱,誰纔是真正的王者。

張希孟首先開口,“啓奏陛下,臣在幾天前已經說了,這些人的根本目的,在於圖財。他們的罪行之大,罄竹難書。但是要以謀反論處,就失去了公允。昨天也先帖木兒,並功德營衆人已經進入了應天,陛下現在垂問,就可以驗證臣的說法。”

朱元璋重重吸口氣,“好吧,把他們帶上來。”

很快,也先帖木兒,還有鐵鍋等人,紛紛進了大殿。

朱元璋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給也先帖木兒一個位置,他是清白的。”

只這一句,就讓也先帖木兒渾身顫慄,感激涕零,雖然大明也會抓人,但是大明還有公道,還有王法。

這就是大明和元朝的不同!

也先帖木兒比起以往,是更加堅定坦然。

謝恩之後,當真端坐一旁。

朱元璋又把目光落在了鐵鍋身上。

“座位咱不給你了,也不用你跪着。咱現在問你,有人想解救你出去,重新當皇帝,你怎麼看?”

鐵鍋頓了頓,低聲道:“草,草民絕無謀反之意,更沒有同那些人勾結,大元朝亡國多時,如何還能恢復?這不是白日做夢嗎?”

他剛說完,楊憲突然向前邁了一步,朱元璋微微頷首。

楊憲就問道:“你是不敢想,我大明聖君在朝,猛將在邊,自然無所畏懼。只是有些人總是賊心不死,想用你號令天下,如之奈何?”

鐵鍋瞪大了眼睛,傻傻看着楊憲,這問題他怎麼回答?

歷代的亡國之君,所在多有,能善終的寥寥無幾……無非是枕頭悶死,下藥毒死,鬱郁病死……斬草除根,消除後患罷了。

你問我如之奈何?

莫非是要讓我殺了我自己嗎?

鐵鍋臉色慘白,雙手哆嗦。

誰也沒有料到,向來厭惡鐵鍋的也先竟然開口了。

“總憲大人,他在大都的時候,手下臣子離心離德,文官武將,皆不聽從號令。就連兒子都想謀朝篡位,幾次拉攏外人,要弒父奪權。還有皇后奇氏,雖然是枕邊人,卻也是內外勾結,無所不爲!你說這樣的窩囊廢,還能號令天下,掀起風浪,你是高擡他啊,還是蔑視大明?”

鐵鍋快哭了,也先帖木兒,我的好兄弟,至愛親朋,我他孃的想掐死你!

不得不說,這番話還是很有威力的,直接把能言善辯的楊憲弄不會了,所謂只要我足夠廢物,陰謀詭計便傷害不了我。

這哪是鐵鍋天子,簡直是劉禪附體了。

“此人固然不足慮,可總有野心勃勃之輩,想要恢復大元朝,當一個從龍功臣。這些人始終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不可不除!”楊憲再次重申他的觀點,即便面對張希孟,他也覺得理直氣壯。

歷代皆是如此,這個理兒誰也沒法駁倒啊!

張希孟輕笑道:“陛下,還有諸公,我想請大傢伙設想一個情況。假如大元朝的殘餘勢力悉數被消滅。那些念着大元朝的人,也都被殺了。過了好些時候,甚至連大元朝都忘了。到了那時候,在我們的邊疆重地,還會不會有人盜賣糧食?還會不會有人出賣軍情?還會不會有人勾結草原諸部,給他們出謀劃策?”

衆人忍不住一怔,這是什麼意思?

就在大傢伙不解的時候,朱升突然緩緩開口,“我不知道張相所言若干年後,會不會如此……但老夫知道,我們起兵的時候,可是從元廷手裡走私了不少糧食,軍械,探查軍情,更是輕而易舉!”

朱升這話不光讓羣臣尷尬了,就連那些功德營的人也都無地自容了,當面揭短,你們不厚道啊!

張希孟笑道:“以史爲鑑,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固然能把這次的事情按照謀反辦,多少年以後,我們也能按照謀反辦!但利之所在,卻是我們不能迴避的。”

“有沒有那些腦子壞了,非要推翻大明朝的,我想是有的,但絕對不多。更多的是想要大發利市,賺取好處,就比如這一次盜賣軍糧,出賣軍情的那些人。”

“我這麼說,不是要給他們脫罪。恰恰相反,盜賣軍糧,出賣軍情,就是誅九族的大罪!和謀反沒什麼區別!我想講的是,如果我們只是以謀反罪名,大開殺戒,固然能有一時的效果,但卻忽視了存在邊疆地區的經濟利益,不把這個源頭堵上,以後還會有無窮後患!”

朱元璋眉頭緊皺,“先生以爲,該當如何?”

這一次沒用張希孟說話,李貞站了出來,“陛下,所有邊疆商賈,都要在朝廷登記,經過覈准,才能經營。他們的賬目往來,交易對象,都要由朝廷掌管。他們需要的錢款,也可以向朝廷借貸。”

“歸結起來,就是一件事情。朝廷應該把工商這一些事情,統統管起來,從根子上,約束住商人的行爲。把貪財好利之徒,同野心勃勃之輩區分開。”

李貞道:“臣在宗正寺,替陛下理財,對工商一道,略有心得,臣以爲現在大明朝百廢俱興,正是超越歷代王朝,給商賈立規矩的最好時機啊!”

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
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