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

費聚是朱重八的老鄉,身手了得,又親自出城,混入元軍大營,探查軍情,堪稱智勇雙全,是個人物。

張希孟很重視他的意見,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詢問道:“戰利品要怎麼處置,你有想法沒有?”

費聚被問住了,他欽佩朱重八,這才投靠到了朱重八麾下,他不是郭子興的人,而是地地道道朱重八的人。

只不過現在朱重八還在郭子興手下,名不正,言不順。

哪怕郭子興給朱重八個名分,能統領一個千戶,這也好辦,繳獲的物資都放在軍營就是了。

可現在他依舊是九夫長,繳獲了這麼多財物,都放在自家的院子嗎?

費聚思前想後,這才仗着膽子道:“小先生,這一次立了大功,大帥一定會有什麼賞賜吧?”

張希孟微微一笑,“若是沒有呢?”

“這個……大帥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費聚黑着臉道:“朱公子出生入死,大傢伙都玩了命!提着腦袋殺敵,試問整個濠州,還有誰比咱們功勞大?大帥敢不提拔朱公子,怕是沒法服衆!”

張希孟笑容不減,又問道:“若大帥一意孤行,又該怎麼辦?”

費聚又被問住了,怎麼辦?

推翻大帥,自己當主人……如果實力不夠,就拉着人馬,單獨發展,自己說了算。

在這個亂世,什麼事情都不奇怪。

只是不知道朱公子什麼態度?

他現在也不敢多嘴,費聚思來想去,只能道:“小先生,你是朱公子的心腹,有什麼安排,只管說吧,我都聽你的。”

張希孟笑道:“我們都是恩公的人,自然是聽恩公的行事……距離濠州城西二十里,有一個鎮子,叫臨淮。你先帶領五十人過去,如果沒有意外,就立刻拿下臨淮,倘若遇到了強敵,就趕快回來送信。”

費聚想了想,不由得眼睛放亮!

朱公子這是要獨自發展了!

這一步棋走得好,走得妙!

費聚之所以選擇投靠朱重八,就是覺得郭子興望之不似人君,難以成事。首先從用人上,郭子興偏愛兒子和小舅子,好容易有個能幹的女婿,也捨不得提拔。

跟同爲大帥的那幾個人,又相處不來。

元兵圍城之前,郭子興就時常在家裡辦公,不愛去軍營……結果孫德崖等人總是在軍營之中,和士兵廝混,打成一片。

遇到了事情,孫德崖幾個湊在一起,拿出了辦法,也不怎麼搭理郭子興,偶爾被郭子興叫到了帥府,也時常爭執。

就比如說,朱重八和馬氏提議修壕溝,加強城防,孫德崖就極力反對……說起來還真不是孫德崖不懂城防的重要,只是跟郭子興擡槓習慣了,一時改不過來。

費聚觀察了些時候,城裡亂糟糟的,他都想去投靠劉福通了。

結果元兵圍城,他沒走成,又發現朱重八守城有法,體恤部下,講話做事,也有章法。就拿李新材要投軍的那件事,朱重八沒有貿然收下他,而是要他先安頓家裡,照顧老母,僅此一事,就比起一味抓壯丁,擴充兵馬的軍頭兒強了萬倍。

如今又跟着朱重八大破元軍,殺得酣暢淋漓,暢快無比。

費聚是從心裡認可了朱重八,奈何老朱的身份着實尷尬,他們這些手下跟着也不舒服。

偏偏這時候老朱就要單獨發展,實在是太好了。

“小先生放心,臨淮是個好地方,我這就去拿下來!”

費聚領着五十人,騎上繳獲的馬匹,一溜煙就下去了。

送走了費聚,張希孟這纔跟着馬氏到了存放戰利品的地方,這是元軍的一個小寨,原本是堆放兵器鎧甲的,此時正是湯和的部下在看守。由於守城期間張希孟經常跟朱重八湯和議論軍情,大傢伙也都認識他,對他十分客氣。

“小先生,快瞧瞧吧!這東西可老多了!”

張希孟含笑點頭,目之所及,全都是好東西,刀劍,鎧甲,兵器,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十幾架回回炮。

張希孟簡單查看,就忍不住點頭,不愧是工部尚書弄出來的東西,就是比城裡的精巧,好,真是好東西!

除了兵器之外,張希孟又發現了許多糧食,一包一包,堆得和小山似的,看樣子至少上萬石。

在糧食的旁邊,又有不下三百架馬車,還有趕車的牲口,一應俱全。

張希孟繞了一圈,在角落裡竟然發現了一堆書籍文稿。

旁邊的士兵嘿嘿笑道:“小先生,這是俺們千戶吩咐的,他說了,是朱公子交代的,小先生喜歡看書,軍營當中,凡是帶字的,都給搶來,留給小先生……其實朱公子也說錯了,這些玩意除了咱們,沒人看得上的。有些王八羔子拿來點火,讓俺罵了幾句,都給拿回來了。”

“小先生,你看這玩意有用不?”

士兵俯身詢問,卻發現張希孟手裡捧着一卷文稿,呆呆看着,竟然失神了。

大傢伙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好東西,值得這麼在意?

他們不明白,也不敢問,只能悄然退到了一旁,去幹別的事情了。

話說張希孟爲什麼如此注意呢?

原來這竟然是賈魯的一份手稿……上面記載着賈魯勘察黃河,治理水患的心得。

每一條河流,每一段河堤,全都有詳細的數據,哪一段河道淤塞嚴重,哪一段河道需要開掘……用多少民夫,花費多少錢糧,一應俱全。甚至在一些關鍵的地方,還繪製了圖畫,鉅細靡遺。

針對黃河水患嚴重,賈魯提出“一是修築北堤,以制橫潰;一是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以復故道。”的修河方法。

在得到元廷支持之後,賈魯親自部署指揮,調集十五萬民夫,治理黃河。

治黃工地綿延三百餘里,賈魯秉持“宜疏則疏,宜塞則塞,需防則防,需泄則泄”的原則,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了治水纔乾。

尤其是在堵截山東曹縣黃菱崗大堤決口時,因決口水勢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迴旋急,難以堵截。

賈魯就調集了27艘大船,在船艙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築起石船大堤,阻擋滔天洪水,終於完成堵截……當看到這裡的時候,張希孟都目瞪口呆,石船截流,這法子後世一樣在用,只是換成了裝滿砂石泥土的卡車,依次投入洪流。

“這個老匹夫,還真是天才啊!”

張希孟合上了手稿,忍不住感嘆,自從北宋後期,黃河就不斷氾濫改道……著名的三易回河就不用說了。

金兵南下,杜充決斷黃河大堤,淹死了二十多萬百姓,卻沒有阻擋金兵,論起操作,快趕上花園口戰神了。

自此之後,黃河從金朝禍害到了元朝,綿延兩百多年,一直沒有個結果。

坦白講,賈魯的這一次治水,是有效果的,此後幾百年間,黃河都大體按照賈魯治理之後的河道入海。

不過衆所周知,許多大工程都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比如秦始皇的長城,直道,比如隋煬帝的大運河,也包括這一次治河!

張希孟怔了怔,眼下老百姓都罵開河變鈔,以爲這是元朝亡國之兆,但是平心而論,以後大明也需要治河的。

這些寶貴的資料絕對不能隨便毀了,張希孟立刻將書稿收好,又下令士兵,盡力蒐集,千萬別毀於亂軍之中。

他這邊吩咐完,朱重八和湯和就返回來了,張希孟一看他們的隊伍,忍不住大吃一驚,他明明記得老朱殺出城的時候,只有兩百匹戰馬,怎麼這麼看人人騎馬,有的人還有兩匹馬,三匹馬!

這是發了大財啊!

誰知朱重八還不滿意,湯和更是罵罵咧咧,“讓老匹夫賈魯跑了,要是落到我的手裡,非捏碎了他不可!”

朱重八深深吸口氣,暫時把賈魯的事情扔在一邊,“小先生,大帥那邊如何?”

這一次張希孟沒說話,而是讓馬氏過來,跟老朱說吧!

馬氏到了朱重八面前,將張天佑要抓她的事情說了一遍,朱重八半晌無語。

原本朱重八隻是希望保留一些自己的戰利品,不至於完全受制於人,說白了,就是一個小金庫罷了。

可得知郭家父子準備借夫人挾持自己,朱重八再也沒有猶豫了,獨立發展,勢在必行!

正在這時候,費聚竟然飛馬趕來,他的神色怪異,彷彿有什麼天大的喜事。

他下了馬,急匆匆到了朱重八耳邊,壓低聲音道:“老匹夫跑到了臨淮,讓小人抓了個正着!”

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
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