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

朱元璋在封賞張希孟的時候,用的語氣明顯要客氣很多,而且還說出了堪比呂望的話。這就是拿張希孟比興周八百載的姜子牙,偏偏封的又是齊國公,簡直不能不讓人聯想。

但是在場衆人,不論文武,哪怕是那些嫉妒張希孟的,也不得不承認,實至名歸。朱元璋不好好封賞張希孟,他甚至沒法和老兄弟們交代。

怎麼?

我們張先生不行唄?

“臣拜謝主公大恩。”

張希孟除了接受,還能如何?

不過就在老朱攙扶他的時候,張希孟嚴肅道:“臣是否依舊執掌門下省?”

朱元璋稍微一頓,隨即只能道:“先生爲右相,領門下省,位在李相之下!”

聽到這話,張希孟欣然一笑,隨即轉身,對李善長道:“李相總領中書,身居首揆,下官居門下,以治吏爲第一。還要靠李相鼎力支持,方能順利推行。”

李善長略怔了一下,便笑道:“張相你太客氣了,我二人同爲輔佐之臣,雖位居百官之上,但到底都是上位臣子,大明草創,天子初登大位。尚有諸般要務,需要咱們同心協力,中書門下,分工不同,皆是爲了上位效力,卻是不必這麼客氣。”

老李的這番話,哪怕是那些不太服氣他的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說起來李善長也倒黴,明明是蕭何一般的人物,第一功臣,哪怕是徐達都搶不走……

可他偏偏遇上了張希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老李都沒有半點勝算。

張希孟和朱元璋之間,幾乎都是一家人了,他又建立起一整套的學說體系,取代了程朱理學,輔佐大明立國。

儼然活着的夫子聖賢。

這還不打緊兒,哪怕李善長最熟悉的政務,其實張希孟也不弱的,老李的那點把戲,根本瞞不過張希孟。

老李所以還能第一個得到封賞,直接原因就是他依舊統領中書省,是正宰相。張希孟自然要排到後面去。

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希孟不願意和他搶,屬於施捨了左相給他。

你眼中朝思暮想的女神,卻不如別人眼裡的球。

還有更鬱悶的事情嗎?

有!

那就是連球都沒有!

反正李善長看開了,說到底張希孟務虛爲主,他站得太高了,就不太適合做柴米油鹽的瑣碎事情。

咱老李握着幾乎所有大政的執行權,而且還不怕髒不怕累。只要把這項權力用好,哪怕天子都不在乎,至於張希孟,也不是不能供起來!

你以爲咱認輸了,錯了,咱老李纔是百折不撓,九死不悔。咱只不過需要調整一下策略而已。

封了三位國公,一個西平侯之後,朱元璋加快了進度,一口氣點了三個人。

“常遇春爲左軍大都督,出鎮江州;胡大海爲右軍大都督,出鎮鎮江府;馮國用爲中軍大都督,留守應天!”

三個人聽到這裡,齊齊一振,慌忙叩謝皇恩。

五位大都督,徐達給個國公,朱英給了侯爵,分別代表了上限和下限。

給他們三個,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只要能立功,表現好,立刻就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這仁人還說什麼,拼命就是!

至於其他將領,包括吳禎、吳良、花雲、唐勝宗、陸仲亨等人,也只有強烈的羨慕,

雖然是淮西舊人,但他們的功勞確實不行,能力差點更多,只能算是下一批次了。

朱元璋點了三個人之後,又頓了頓,這才道:“還有一個人,他是咱的好兄弟,雖然這次沒有參加大典,但是他的功勞,人所共見。湯和加封鄂國公,世襲罔替。接下來的滅陳之戰,還要仰賴他的牽制!”

點到了湯和,大傢伙稍微遲疑,立刻心服口服。

湯和不但資歷老,貢獻很大,而且人家不避艱險,直接帶着幾千兵馬,前往苗部,發展出來這麼大的力量,有爲老朱經略西南打開了門戶,甚至日後恢復雲南等地,都要算湯和一份功勞。

這個身份,這個貢獻,給個世襲罔替的國公,足夠了!

所以別不服氣,能被老朱點到的,都是獨到之處的。

提到了湯和之後,朱元璋半晌沒有說話,隨後他站起身,走到了幾位文官的面前。

“賈先生,朱先生,你們二位,隨着張先生,擔任少傅少保,替咱一起教導太子吧!” ωwш•тт kǎn•¢ o

賈魯和朱升聽到這話,急忙躬身,“多謝上位信賴,老臣們一定竭盡全力,教導太子,

不負上位所託。”

張希孟爲少師,賈魯爲少傅,朱升爲少保三人構成了朱標的三大導師,至於小傢伙能學到什麼東西,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老朱重新回到龍椅,又道:“除了五位大都督之外,還有十位都督同知,二十位都督僉事,分隸五軍都督府。其中後軍都督府人員暫定,其他四個都督府,儘快配齊人員。凡是都督僉事以上,皆伯爵起!”

老朱一改之前做法,開始批發爵位了。

除掉後軍都督府之外,足有八位都督同知,十六位都督僉事。

最低也是伯爵,機會一下子就多了。

就比如像吳禎吳良兄弟這樣,戰功不低,資歷也足夠,讓他們獨當一面,太難了,但是掛名都督同知,立下戰功,世襲罔替的侯爵,也是唾手可得。

至於花雲,他統御騎兵,戰力非常,當一路軍大都督太難,但是如果編入北伐軍,能擊敗元廷鐵騎,大漲國威,一個侯爵也是跑不掉的。

因此大傢伙都倍感振奮,人生有了盼頭。

唯獨朱英,他眼珠亂轉,心說我這個後軍都督府,乾爹怎麼不派人?難不成讓我自己安排?

要是那樣的話,我手下可是有不少臥龍鳳雛,只要乾爹不怕拉低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的份量,那我可就隨便折騰了啊!

大傢伙自然是不知道朱英的鬼心思,還在繼續聽着。

果然老朱又點了兩個人,“鄭遇春,郭興。”

兩個訓導員站了出來,“拜見上位。”

老朱含笑,“你們很不錯,自從設了訓導員之後,軍紀改善良多。上下同心,士氣高昂,你們輔助治軍,頗有功勞,自然也是自伯爵起。”

兩個人頗爲驚訝,原來不只是直接領兵的將領有機會,連他們都有。

“臣等拜謝上位!”

老朱微笑點頭,隨即又把目光落在了水師將領的身上,老朱道:“就是靠着你們,咱才能順利渡江,攻克金陵,湖口大捷,水師又出力頗多。論功行賞,按理說該有水師一份…但是咱思索了再三,覺得應該單獨把水師列出來,但你們也清楚,歷代王朝在水師這塊,着墨不多,該如何安排,尚需探索…咱只能說水師能出的國公,不止一人!”

好傢伙,直接就好傢伙!

原來老朱不是看不上水師,而是有更重的任務,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所有水師將領,無不感激涕零。

同時一些比較聰明的,就頻頻偷眼看張希孟,心說我們的大都督,一定要幫忙啊!水師的前途全在你的身上了。

老朱說了一圈,不免口乾舌燥,笑道:“咱平素是嚴厲了些,但是該給大家的賞賜,咱也不會馬虎。傍晚還有百姓遊行,又有戲劇演出,普天同慶。大傢伙都先回去,稍作休息,晚上再會。”

衆人一齊告退,只剩寥寥數人,沒有離去,而是等候朱元璋的旨意。

老朱給幾個人賜茶,他自己先灌了一碗,看了看幾位心腹,隨即衝着郭英一笑,“咱讓你管拱衛司,論功行賞,怎麼也不能沒有你的。”

郭英大爲詫異,說實話,自從幹了這麼個倒黴的活兒,他都不指望能入祖墳了,哪裡料想,論功行賞,大封功臣,竟然還有他一份!

郭英都不知道該邁哪條腿了!

老朱忍不住笑道:“咱就是怕你露怯,才把他們都打發走了。你這樣,怎麼監察百官,

又怎麼讓人望而生畏?”

郭英被問得渾身戰慄,難道自己這個情報頭子,乾得很差嗎?

他下意識看向張希孟,而張相公只是淡淡一笑,而這一笑,便是春風化雨,郭英突然福至心靈,立刻道:“回上位的話,臣執掌拱衛司,監察百官。卻不是如古之酷吏一般,靠着殘忍手段,恫嚇百官。臣做事雖然和刑部諸司略有差別,但是臣敢說,我們用的所有手段,都經得起上位檢驗,與國無愧!”

老朱領首,“不錯。咱是一個國家,不是山賊土匪,不能沒有底限…你知道爲什麼嗎?”

郭英立刻道:“臣明白,做人做事,不能只想着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還要看重過程,看重執行命令的人員,看重那些替我們做事的人心。我們拱衛司的人,由於做事特殊,更要讓他們明白,我們做的是對的。否則的話,我的手下盡是惡徒歹人,人人厭煩如賊匪,避之唯恐不及。到時候再想做事,就難上加難,甚至拱衛司的人還會被別人收買,變得千瘡百孔,跟篩子似的。俺場感謝讀者月票和訂閱支持”

朱元璋微微沉吟,隨即扭頭對張希孟道:“先生,這是你教給他的吧?”

張希孟道:“臣只知道,張士誠,還有陳友諒,他們那裡已經是單向透明瞭。”

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
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