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

朱元章宣佈了皇子戍邊之後,就端着酒杯,去往其他桌……除了大明的文武重臣之外,其他人都稍微有些距離。

天子封賞功臣,爵位大派送的時候,他們也跟着一起高呼萬歲,喜氣洋洋,能參加這麼大的場面,見證歷史,自然是與有榮焉。

接下來張希孟談到了屯田戍邊,他們也是知道一些的。

隨後諸將有關具體措施的談論,甚至高一聲低一聲,有些爭執的地方,由於距離遠,加上人聲嘈雜,就沒有聽得太清楚。

但大傢伙都不是傻子,能夠感覺到那種空氣中的凝重。

對於這些人來說,還是頗爲驚訝的。

畢竟身爲大明天子,九五至尊,攜着收復大都之威,君臨天下,什麼事情不是一句話而已,居然還有人敢反駁皇帝陛下?

活膩歪了?

很顯然,一般人還是理解不了朝政的複雜。

天子那麼大權柄,沒什麼事做不到,只要想做,就一定能行!

如果不行,那就是有奸臣阻撓。

至於天子是不是昏庸無能,至少在老朱這裡,大傢伙還是不敢胡亂揣測的。

而身在局中的張希孟,卻是很清楚朱元章的無奈。

真的不是老朱吝惜功名爵位,不願意賞賜大傢伙。而是實在是無可奈何。

就拿當下來說,滅亡大元,光復故土,論功行賞,大封功臣,這是半點問題都沒有的,甚至可以說已經有點晚了,當初登基稱帝的時候,就該做這件事了。

老朱一直拖到了今天,已經有人私下裡議論,說天子吝嗇。

可問題是當真封了爵位,有些弊病也就暴露出來。這二十幾位武將當中,們心自問,不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狠人,能真正名留青史的也就那麼幾位。

當上了世襲罔替的侯爺,這輩子也就到頭了。

辛苦了那麼多年,也該享受享受了!

讓我們繼續吃苦受累,對不起了,我們不想幹了,誰願意幹誰幹。

這些人也都是跟着老朱,出生入死,他們也不貪污,也不謀反,就是單純消極怠工,你能怎麼辦?

最多疏遠他們唄?

可問題是他們不求更多,也不怕疏遠。

還能怎麼辦吧?

像胡大海那種一心爲公的純臣,着實是太罕見了。

這也是他遭到了不少人責難的原因所在。

你高尚,你了不起,但你怎麼不想想大傢伙?

張希孟看在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至少看清楚了兩件事;其一,純臣爲什麼受排擠;其二,天子爲什麼厭惡勳貴!

禍患常積於忽微,風起於青萍之末,大約就是這個道理。

張希孟趁着朱元章去其他桌的時候,來到了胡大海的身邊,拉了把椅子坐下。

“怎麼樣,現在感覺如何?”

胡大海呵呵一笑,“都習慣了,沒什麼。”

張希孟搖頭道:“沒什麼可不行!你還要鼓足幹勁兒才行!這麼重的擔子,落到了你的身上,你要是不幹出一個樣兒,怎麼跟天下人交代啊?”

胡大海打了個激靈,連忙道:“張相,俺知道你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你快給俺說說,要怎麼辦,才能把燕雲之地建好?我,我就是個直人,你讓我出力氣幹活行,但是讓我幹別的,還真有點爲難我了。”

張希孟大笑,“越國公,要的就是踏實肯幹。開荒種地,修建堡壘,耕種戍邊,這都是你們需要做的,我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不過爲了方便你們戍邊,我倒是可以弄點小技巧,錦上添花而已!”

張希孟笑呵呵說着,聲音不高,但是卻吸引了不少目光,以張希孟的身份,不說金口玉言,那也是銀口翡翠言,說出來的話,管用!

徐達,鄭遇春,李文忠等人都圍攏過來。

徐達更是道:“張先生,屯墾戍邊實在是太苦了,完全是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您可要幫着想想辦法纔是。”

張希孟笑着點頭,“還是那句話,辛苦活兒要越國公他們來做。我現在只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長蘆鹽場劃給他們。”

提到了鹽,徐達就打了個激靈。

這東西有多暴利,他是知道的。

張士誠靠着狹小的地域,養兵幾十萬,在老朱的壓力下,維持了十年,靠的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蘇州的絲綢,一個就是兩淮的鹽。

食鹽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一天不吃鹽,就沒有力氣。

販夫走卒,田裡的農夫,要多吃一點,達官顯貴或許少點,但不管怎麼樣,平均一個人十斤,上下差不了太多。

甚至可以用食鹽的銷售量,來預估人口數量。

據說還挺準的。

如今天下最大的鹽場,自然在兩淮兩浙,收入之多,足以供應三分之一的軍需。

這一次北伐,有很大一部分開支,就是靠着鹽稅支撐的。

而在北方,也有這樣的鹽場,甚至比兩淮和兩浙更大!

徐達思量道:“張相,我們北上的時候,確實路過了長蘆鎮,那裡還有個鹽山,我們繳獲了一百萬斤海鹽。只是這裡雖然有鹽,怕是也不多吧?能供應軍需?”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長蘆鎮這邊,在南北朝時候,就開始產鹽了,北宋年間,出產的食鹽也很多,只是在元朝衰敗的厲害。”

徐達微皺眉頭,立刻道:“張相,你是說長蘆鹽場有鹽,是元廷經營不得法,所以糟蹋了鹽場?”

張希孟含笑點頭,“這也跟蒙古鐵騎南下,殺戮過重,又跑馬圈地有關係,北方就算有鹽場,也開發不出來。元廷缺什麼,都從南方索取,壓榨百姓,以至於引起民變。”

張希孟他輕嘆口氣,伸手拍了拍胡大海的肩頭,“你也先別忙活別的,我抽空跟你去海邊,咱們先把食鹽弄出來。有了鹽,也就不愁了。”

胡大海確實說有些耿直,他憨笑道:“張相,弟兄們確實能吃鹽,就近能找到,的確很有幫助,張相費心了!”

聽到說完這句話,頓時所有人都笑了。

徐達忍不住,只能把頭扭到一邊……李文忠前仰後合,藍玉直接拍桌子了。

“我,我說錯了?你們都不吃鹽啊?”

藍玉爆笑道:“吃,都吃!不吃鹽怎麼讓你賺錢?”

胡大海怔了下,這才意識到問題,“你是說,讓我賣鹽賺錢啊!這好像是個路子啊!”

張希孟聽不下去了,這傻子太不開竅了!

“越國公,鹽給你了,你還不知道怎麼玩?你只要列個清單,缺什麼東西,向所有商人公開買撲,把東西送過來,驗收之後,你給一張鹽引。然後商人拿着鹽引,去長蘆鎮,領相應數量的鹽,然後再去販賣獲利。”

張希孟道:“整個過程,用不着你操心,甚至產鹽,你也只要招募百姓,安排給商人就是。”

胡大海越發遲疑,他費解道:“這麼說,這麼說,我什麼都不幹,就能坐享其成?這,這我總覺得不踏實!”

胡大海看了看徐達,又看了看張希孟,“讓我全都靠着商人,我怕出差錯……要不,要不把鹽場給朝廷管算了。”

張希孟是忍不住大笑,“越國公啊越國公!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你這人到底是憨直,還是機靈?你這是要把主公給綁在馬車上啊?”

胡大海連忙擺手,“怎麼能這麼說!張相,我可不敢,不敢的!”

張希孟索性不再多說什麼。

還是那句話,屯田戍邊,絕對不輕鬆,那是要既流血又流汗的。

可要說光是吃苦,那也太低估張希孟的手段了。

其實前面張希孟提到雙倍軍餉,他就是在打長蘆鹽場的主意。

開中法是公認的良法,屬於利國利民的那種,奈何最後毀於了鹽商的貪婪和官吏的無恥,不過在執行的那些年,成果斐然。

張希孟打算玩個更大的。

首先自然是在長蘆大量生產食鹽,數量一定要夠大。

有了食鹽之後,就向天下商人招標。

糧食、布匹、農具、木料、磚瓦……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反正吧東西送來,就去長蘆鹽場領鹽,拿到了食鹽之後,再去指定地區出售。

當下大明朝的鹽法,還延續了不少元朝的舊制,鹽價半點不便宜。

沒有辦法,畢竟長期以來,淮東在張士誠手裡,方國珍投降之前,兩浙的食鹽都不完全屬於大明,一直都是糧食換食鹽的路數。

現在情況終於改觀了,所有沿海鹽場都在大明的手裡。

從長蘆發力,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食鹽,減輕百姓負擔。

而食鹽的收入滋養了屯墾軍團,可以儘快發展北方,守住燕雲之地。

順帶着,大明的鹽稅還能提高一些,徵收也方便許多。

如果說誰會受損……估計那就只有從大元一直延續下來的鹽商了,他們躺着賺錢的好日子,終於結束了。

從屯墾到開中法,其實明初制度的設計,還真有許多精妙之處。

而此時朱元章已經轉了一圈,在他身後,跟着兩個人,一個是也先帖木兒,一個是沉如蘭。

老朱很是感慨,“也先聽說朝廷想要屯墾戍邊,他打算將這一次帶來的牛馬悉數獻上。沉老闆也願意捐贈一批絲綢布匹,給將士們製作衣服。雖然是商人,他們也都是有心之人啊!沒有推三阻四,當賞!”

朱元章話音剛落,胡大海就道:“確實該賞,就賞些食鹽吧!”

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
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