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

也先再次見到納哈出,這位臉上都是笑,渾身上下,透着喜氣,見面第一句就是,“俺服了!”

真的服了,從裡往外,從頭到腳,從前列腺到扁桃體…徹徹底底服氣了。

從前在戰俘營,學了那麼多,講了那麼多,到底還差着一點意思。

就跟在學校上的課同社會的需要之間,總有不小的落差。

說得再好聽,面對着夜以繼日的抱怨,無處不在的白眼,時不時的言語冒犯,人也會生出別的心思,覺得自己上當被騙,繼而滿腹牢騷,悲憤失望。

但是隨着這份請帖送來,納哈出再也沒有任何憋悶委屈了,儘管種種非議,還是不能消除,他還是會被看做蒙古韃子,無恥叛徒……奈何這些都不重要了,他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了。

你們說這些有什麼用?

吳王認可了我們,登基大典邀請了我們。

國家法令擺在那裡,吳王張相,他們把水端平了,我們服氣了。

姓朱的當皇帝,就是比大都的那位強!

對我們這樣的人,尚且仁至義盡,關懷備至,大都的那位,連脫脫都殺,哪怕是蒙古人嗎,也不得不說一句,朱元璋,真天子也!

“你的婆娘呢?沒動手打人吧?”

納哈出咧嘴大笑,“打什麼打?我是吳王貴客,能跟她一個婦道人家一般見識?你可沒瞧見,我把請帖在她面前一晃,她都傻了,蔫了,老實了……當天晚上就給我準備熱水,給我洗腳。我那個岳父,還有好幾個小舅子都來了,彎着腰,像個學生似的,問我要怎麼討好吳王。”

也先忍不住笑道:“你怎麼說的?”

“還能怎麼說!咱們在戰俘營早就學過了,我把他們訓斥了一頓,告訴他們,不要問如何討好吳王,要捫心自問,能爲國家做什麼!他們全都老實了,還不停點頭,虛心受教”

提到這些,納哈出簡直咧嘴大笑,滿肚子的怨氣全都釋放出來,着實太暢快了。

也先帖木兒倒是眼前一亮,忍不住道:“你說得對啊,咱們是該做點什麼,不然愧對吳王的擡愛!”

“成!”納哈出很痛快答應,“反正我沒有你有錢,你說要怎麼辦,我聽你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個新的國家,也有咱們一份,可不能讓別人比下去……”

也先帖木兒一拍大腿,興奮道:“你說的這句話我最愛聽,這個國家,的確有咱們的一份,該出力氣,該出大力氣啊!”

也先帖木兒整整一夜沒有睡,他先是盤點了一下家底兒,初步估計,能拿出兩萬貫寶鈔,其餘的牛馬車船,也有不少,只要用得着,他願意無償捐出來。

帶着這份清單,也先帖木兒來找張希孟,路上他見到有人規劃御街,準備修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作爲登基大典之用。

也先帖木兒立刻有了想法,見到張希孟之後,他主動道:“張相,我打算把這些家底兒捐出來,另外在應天的還有上萬蒙古人,我們都經過了改造,重新做人。我打算召集大傢伙,得空就過來修路,還望張相能幫忙,成全我們的拳拳之心。”

張希孟略怔了一下,也先帖木兒竟然急了,“張相,我可沒有別的意思,吳王把我們當人看,我們願意給吳王做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

張希孟咧嘴笑笑,許是他想多了。

一張請帖,換人家盡心盡力,只怕也不能說是誰佔便宜,對於這些蒙古人來說,他們需要新生,需要證明自己,需要在新的國家,找到自己的定位…

“好,我答應了,不過你要告訴大傢伙,一定要在空閒時間過來,不能耽誤正經事,你們也要過日子。再有,這次大典之後,還有些節目,你手上不有個商行嗎,做個氣派點的牌子,到時候隨着人羣,舉起來,讓大傢伙都瞧瞧。”

也先愣住了,連忙擺手,“張相,這可不行啊!登基大典,何等重要,我那個商行,哪能出來丟人?使不得,使不得的!”

張希孟一笑,“話不能這麼說,百工百業,擁戴新君,這也符合民本主張…放心,我會放在登基大典後面的百姓巡遊,各界獻藝,吳大頭他們怎麼都要上臺表演,你還有什麼好推辭的?”

“哦!”也先帖木兒瞬間明白過來,隨後忍不住道:“張相啊,這下子可是我佔便宜了,

只怕大典之後,我的生意要興旺十倍不止。”

頓了頓,也先不好意思道:“張相,要不我多捐一點吧!我,我不能佔朝廷的便宜啊!”

張希孟大笑,“你能賺錢,那是你的本事,就算賺一百倍,一千倍,只要你一切按照規矩辦,就沒有說的。”

也先帖木兒低着頭,沉吟一陣,終於咬着牙道:“我懂了…不過張相有件事情我還要請張相答應。”

“什麼事?”

“就是等王師北伐的時候,我的商行願意協助運送輜重糧草,我沒法上戰場北伐逆元,

可我也要幫幫場子!”

這位說得斬釘截鐵,慷慨激昂。

張希孟不由得爲之一振,也斷然答應,“好!你記住我的話,他日北伐中原,伐的是逆元,不是蒙古人!”

“沒錯!就衝這次的請帖,我們就什麼都懂了!”

也先帖木兒滿意而歸。

他走後,劉伯溫竟然也來了。

“張相,你看這登基大典,不能只是請蒙古人,五溪苗部能不能也來參加?”

“能啊!”

張希孟立刻答應,還說道:“不只是苗部,其他的各族百姓,能來的越多越好。咱們講民心即天心,主公登基,能集合的人越多越好,能代表的人羣越充分越好。唯有如此,才能展現出與衆不同的氣象!”

劉伯溫用力領首,一下子打開了思路,他在苗部好幾年,跟其他各部都有所瞭解,光是各部代表,就能湊出幾十股來。

“張相,嶺南之地,也有不少部族,尤其是像黎人,應該讓他們也來參加纔是。”

張希孟笑道:“這是自然,不過咱們也要明白,必須是人家心甘情願,不能是拉人頭湊數。咱們的均田落實到位,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願意擁戴主公,這纔算是水到渠成。切不可爲了湊數,就胡亂拉人頭,自欺欺人可要不得。”

劉伯溫忙道:“這個我曉得,肯定不會給大典抹黑!”

隨着張希孟迴應天,整個登基大典迅速步入正軌…有些東西還真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

比如說這個大典,讓李善長操持,他也能辦,但無非參考歷代登基典禮,領着羣臣勸進,依樣畫葫蘆。

偏偏老朱覺得這麼幹不妥,但是又不知道哪裡不妥,這才亂糟糟的一團,連在宮裡討論此事,都擔心引起麻煩。

張希孟接手之後,立刻就條分縷析,迅速明朗了。

幾個大工程,皇宮,御街,城牆,英烈祠,太廟……迅速佈置下去,工部主持,徵用民夫,調集建材,先把最緊要的做出來。

至於也先帖木兒這種,願意無償勞動的,自然是舉手歡迎,把他們合理分派到各個工地,正好能加快進度,也能體現出萬民擁戴,萬衆一心的立意,很值得推崇。

在工程之外,張希孟敲定了登基的主旨,就是着落在民本上面……然後就從民這個字出發,漢人,蒙古人,苗人,男人,女人,農夫,工匠,商賈,學生,將士…很容易就把思路打開。

雖然歷代皇帝登基,都少不了百姓勸進的這一環,但是毫無疑問,在張希孟手上,發揮到了極致。

場地確定了,基調有了…接下來就是落實了,各個衙門從上到下,瞬間幹勁十足。

連李善長都五體投地了,“李尚書,你說這次大典,還會成爲笑談嗎?”

李習渾身哆嗦,忙不迭道:“下官,下官無知,着實是不知道張相的厲害,下官慚愧。”

李善長冷哼道:“知道慚愧就好!以後多學着點,爲什麼我沒有去找吳王?那是我知道,張相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的!”

好傢伙,幾時李善長都成了張吹了?

李習戰戰兢兢,又道:“李相,你看現在的架勢,是不是要給劉福通,張士誠等人去信,讓他們前來觀禮?”

李善長怔了怔,竟然笑了起來,“對,這個提議好!就該讓他們瞧瞧,什麼是聖君氣象!”

李習沉吟道:“李相,那還剩一件事了,就是未來國號是什麼?”

李善長領首道:“我知道了,這事我去找張相談。”

身爲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中書左丞相,李善長不可能對未來的國號沒有發言權,只是他到底是學問有限,只能湊湊熱鬧。

朱元璋號爲吳王,那未來的國號能不能叫“大吳”?

貌似不怎麼響亮。

陳友諒定國號爲漢,劉福通那邊是宋,張士誠的曾用國號爲周…到了朱元璋了,該用什麼爲號?

“其實我的意思咱們不妨先瞧瞧大元這個國號是怎麼來的。”張希孟斟酌道:“我們以華夏爲天下,就是要囊括宇內,是最上一層的內涵……落到國號上面,我們要取代元朝,當初彭和尚他們號爲天完,雖然有些滑稽,但思路還是對的。”

張希孟說完之後,朱升這時候道:“大元的國號來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這個國號氣魄很大,只可惜天有四德,亨利貞元,奈何元廷一樣不佔,胡虜無百年國運,正是這個道理!”

劉伯溫立刻道:“朱參政解得切,這後面還有半句: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大元沒有做到的事情,咱們大明做到,何如?”

衆人齊齊一振,如此大明,倒也恰如其分!

******

樂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