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

馮國用看着朱文正,心頭涌動再三……毫無疑問,讓這個上位的侄子去襲擊陝州,能鼓舞士氣,但同時一旦失敗,或者朱文正有了折損,後果更加嚴重,幾乎不是他能承受的。到底要如何決斷,確實是很爲難。

“馮大都督,事到如今,瞻前顧後還有必要嗎?”朱文正突然道:“此番決戰中原,百萬兵馬,朱文正不過是大明帳下一小卒,生死無關緊要。若是大都督狐疑不定,以致貽誤戰機,敗壞大局。到時候大都督不但誤了大明,更誤了天下,你又有何面目,面對千秋青史?”

馮國用怔了怔,突然道:“朱指揮使,我不是考慮那些!我只是想問你,憑着你,能去的成陝州嗎?”

朱文正呵呵一笑,“沒有人比我更合適了!”

馮國用再度遲疑,這時候郭興突然站出來,低聲提醒道:“大都督,他帳下盡是蒙古士兵!”

一句話,讓馮國用大吃一驚。他這纔想起來,朱文正所統帥的這一支兵馬,正是當初銅陵血戰倪文俊的蒙古俘虜……那一戰之後,老朱挑選了五千多人,編爲廣武軍,朱文正擔任指揮使。

也就是說,朱文正有着誰也比不上的優勢,他可以利用部下精通蒙古語言習慣,大膽穿插,迅速奪取陝州。

確實,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那奪取了陝州之後,又該怎麼辦?

“陝州城池不大,糧草不多,想要長久駐守,只怕不容易!”

這時候鄧愈站了出來,“大都督,陝州糧食雖然不多,但是渡過黃河,對面就是解州,那裡有鹽池,爲了供應鹽工吃穿花用,必定有屯糧。而且由於黃河阻隔,元軍守衛鬆懈。只要我們能迅速奪下解州,用最快速運輸糧草,返回陝州。固守兩三個月,沒有什麼問題,足以爲上位爭取時間,大破察罕!”

話說到了這裡,馮國用也沒法不動容了。

他沉吟再三,終於一揮拳頭,“好,就這樣吧!朱文正,你爲主將,鄧愈,趙德勝,你們給他當副手,一共點兵一萬二千人,分成十二個千戶,喬裝改扮,給我插進去,用最快速度,攻取陝州,積蓄糧草,應付元軍!”

三位大將聽到這話,竟然一起躬身,大喜之下,卻也是倍感壓力,心潮澎湃。

從嵩州等地出發,最近的也要三百里以上,而且中間山嶺河流橫亙,道路艱難,平時行走都很困難,更何況要急行軍,難度着實不小。

朱文正也只能命令部下,集體商議對策。

令人驚喜的是,在朱文正的麾下,竟然真有不少從陝甘出來的蒙古人,他們當年就在南陽等地,跟北鎖紅巾打過,很熟悉這一片的地形。

另外丁普郎又送來了二百多名北鎖紅巾的老人,其中竟然還有布王三的表弟。

昔日敵對的兩夥人湊在一起,竟然要一起擔任明軍的嚮導。

這事情怎麼看怎麼魔幻。

“朱指揮使,正因爲如此,我才相信,此戰咱們必勝!”鄧愈興沖沖道:“放眼天下,只有上位有此等心胸,能包容天下,總攬英雄!不論何人,都爲我所用。試問當年要是盡誅蒙古俘虜,何來今天的盛況?若非祭祀彭瑩玉,又何來丁普郎等人歸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纔是咱們必勝的本錢!”

朱文正深以爲然,用力頷首,卻又道:“其實提起了陝州,我還想到了另一位英雄,他堅守陝州一年多的時間,咱們打個折扣,至少要守半年。”

鄧愈稍微沉吟,卻也想到了朱文正所說,他突然一聲長嘆,“我,我想到了張相和湯國公的那番對話啊!”

這時候趙德勝也跟了過來,略微思忖,就喃喃道:“是啊,老祖宗何以蔭庇子孫?又能給我們留下什麼,無非是大好河山,還有面對危局時候的勇氣和方法……千秋史冊,就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

朱文正目視着前方,突然回望手下將士,猛地抽出佩刀,“出發!”

麾下將士,立刻行動,這一支特殊的明軍,化爲十幾個小隊,在各自嚮導的引領下,果斷穿插,直撲目的地!

就在他們走後,馮國用立刻點了兩萬兵馬,押解着阿魯溫,大搖大擺,聲勢浩大,向着汝州而來。

這正是一明一暗的兩手。

藉着阿魯溫,吸引察罕的目光,讓他放鬆警惕,給朱文正爭取時間……這一場百萬人的大決戰,也就要徹底拉開序幕。

朱文正成功拿下陝州之後,馮國用就會揮軍攻擊汝州,並且威脅洛陽,給元軍制造壓力。

而這邊一旦爆發大戰,山東明軍也會在數日之內,以雷霆萬鈞之勢,前出濟寧,直取歸德府。

徐達統帥的八萬精銳已經向曹州集結,大戰一起,徐達就會領兵通過黃河故道,果斷攻擊儀封。

常遇春則是統御舟師,強攻歸德府,兩軍從黃河兩岸,併力西向,計劃在汴梁會師,同察罕決戰開封。

幾乎與此同時,毛貴率領一支整頓之後的山東紅巾,向北進發,阻止元廷的援軍,保護明軍側翼安全。

胡大海統領總預備隊,隨同朱元璋聖駕,作爲支援兵力,隨時出動,補充消耗,彌補疏漏……並且作爲最後的機動力量,決定此戰的勝負。

二十多萬的山東明軍,五六萬的南陽明軍,還有多達一百多萬的山東,江淮民夫,乃至兩三千萬人的大明百姓,從上到下,全都運轉起來。

龐大的戰爭機器,以最高效的方式,運轉起來。南陽,濟寧,應天,江州,武昌……乃至嶺南,無不如此。

贛江航道上,商船密集,從嶺南送來的精鐵,糧食,甚至是紅糖,一船一船,送往金陵,然後從金陵繼續轉運北上。

朱英在廣州已經站穩腳跟,並且開始發力。

在應天城,馬皇后也離開了皇宮,她親自前往各個作坊,檢查軍需鎧甲的生產,查驗糧食,去被服廠,查看軍裝。

尤其是去生藥鋪,去查看給將士用的金瘡藥。

一向溫和善良的馬皇后,在七天之內,連續砍了五個商人的腦袋,血淋淋的人頭,就掛在應天城牆上。

再有敢以次充好,貽誤軍機的,直接滅九族!

這位皇后的霹靂手段,讓所有人心驚肉跳。

包括刑部、大理寺,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李善長都戰戰兢兢,整天在中書省,從早到晚,處理政務,有時候還要連軸轉。

誰都明白一個理兒,如果張相覺得你該死,那麼你未必會死,但一定會遺臭萬年,生不如死。

如果陛下覺得你該死,大概率或許會死,但是還有那麼一丟丟兒的可能,能夠活下來。

但假如皇后覺得你該死,你不但必死無疑,而且大概率還會遺臭萬年!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馬皇后的威懾力,約等於張希孟加上朱元璋的總和。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女人,也表現十分突出,一個是度支局的江楠,她奉命清查各地倉庫,覈實軍糧數額,在她手上倒下去的官吏,也超過了二十人。

另外就是韓秀娘,這個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工,靠着自學通過商科考試的女官,由於在大庾嶺商關表現突出,調任應天稅務部,負責動員民間作坊,調集運力,支持後勤運輸。

韓秀娘短時間就籌集了三千艘大小船隻,徵調了二十萬頭牛馬,工作效率之高,簡直令人咋舌。

事到如今,中書省之下,再也沒誰敢小覷女官……別看她們數量不多,但是能殺出重圍,執掌權柄,都有點過人之處。

連帶着那些老官僚,也不得不賣力氣了。

如果只是單純一個衙門,一個官吏,他們做事,多少會有那麼一些驚掉下巴的操作,讓你感嘆人類的參差,物種的豐富。

但是當整個國家都運轉起來,兩千萬人,同心同德的時候,迸發出來的力量,卻是沛然如黃河之水,誰也無法阻擋。

後方的支持,如同滾滾巨浪,把一股股力量,送到了軍前。

察罕帖木兒很強,他手下的兵馬也不弱。但是他的勝算,真的不是那麼多了……

“阿魯溫,你看啊,察罕選了王保保當他的義子,日後繼承他的地位。你又是察罕帖木兒的親爹……你到底是不是親的啊?”丁普郎笑嘻嘻道:“我聽說察罕給自己取的漢名叫李察罕……你想想啊,你們家原來,有沒有姓李的?你會不會那什麼了?”

阿魯溫乾脆閉上眼,懶得多說一句。

無恥紅賊!

下作!

丁普郎卻是不願意放過他,繼續道:“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琢磨着,如果你能說實話,證明察罕是漢人,又或者,證明王保保也是漢人,那他們父子一起歸降就是了,根本不用打了,那多好啊!”

丁普郎頓了頓,又道:“只不過那麼對你有點不公平,兒子女兒,都不是你親生的,真是有點慘!不過沖着你的功勞,我們必定請求上位給你封個侯!”

“你,你無恥!”

阿魯溫氣得破口大罵,多少年的低血壓,算是讓丁普郎給治好了。

就在他們愉快交談的時候,察罕的使者到了,要求馮國用立刻放人。

“我們已經開拔渡河,撤去開封包圍,你們趕快放人吧!”

馮國用呵呵一笑,“你們是好幾十萬人,我們只有一個。你們撤走幾千人,就讓我們放人,這不公平!不如這樣,讓我們好好照顧老先生,把他養得白白胖胖的,每天讓他高高興興,身強體健。然後等你們撤走大半,我們這邊再找個吉日,齋戒沐浴,祭告天地,纔好把老爺子送回去!”

馮國用的話還沒說話,阿魯溫就突然大叫起來,“快,快接我回去!讓我回去吧!再多待一刻,我就要死了!告訴察罕,他要是不想要親爹了,就拖着下去,等着給我收屍吧!”

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十八章 不屈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
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十八章 不屈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