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

“標兒算是要回來了,可又有三個孩子要走了。咱們這個宮裡,什麼時候能團團圓圓啊!”馬皇后低聲嘆息。

朱元章沉吟半晌,嘆道:“你也別念叨了,誰讓咱是九五至尊,坐在這個位置上,沒有別的辦法,你說是不是?”

馬皇后也點點頭,“我就是這麼一說,孩子們多歷練一下,別給老朱家丟人就好。只是標兒回來,也快十六了,該操辦婚事了。回頭還要跟常國公通個氣。”

朱元章想了又想,最終還是點頭了。其實從他的角度來看,娶常家女兒,只是一時興起,算不得絕配。但很可惜,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也沒有別的選擇。

“早點成親,早點立業。趁着咱們身體好,還能帶孫子,把孩子教好了,朱家江山才能千秋萬代啊!”

馬皇后暗暗一笑,心說你想什麼呢?

還千秋萬代,能傳個幾代人,十幾代人,就算是老天卷顧了,自古無盛世三百年,想多了太累。

馬皇后沒有跟老朱廢話,她先後把朱樉,朱棡,叫到了面前。這倆孩子也長開了,他們很像朱元章,身形修長,隨着年紀增大,有了不少英武之氣。

“你們去了關中和山西,知道怎麼辦嗎?”

朱樉連忙道:“孩兒明白,馮都督他們在向西域進軍,我給他們當好輜重隊就是了。再有就是墾荒貿易,妥善練兵。”

馬皇后點了點頭,“你明白就好,你們父皇把長安改成了西安,大明西半壁江山的安穩,就在你的身上了。”

朱樉連忙點頭,“孩兒明白!”

馬皇后再看朱棡,沒等她問話,朱棡就直接道:“母后,孩兒此去山西,必定妥當移民,幫着二哥,穩住關中。”

馬皇后笑道:“你想開了?不琢磨着讓你二哥聽你的?”

朱棡臉紅了,“母后,我那是小時候不懂事,這都過去好幾年了,您怎麼還記着?”

馬皇后笑了,“什麼時候,我都記着!”

說話之間,她從懷裡掏出兩個信封,分別遞給了兩個兒子。

這倆孩子下意識要看,馬皇后擺手。

“等出京再說吧,算是娘給你們的私房錢。”

倆小子心中一動,連忙收好,一起跪倒,磕頭作響。

轉身,兩位皇子下去。終於輪到了朱棣。

由於差了幾歲,老二老三已經有了青年的模樣,朱棣雖然不矮,但還是差了一截,而且他也更加頑劣,進來之後,還望兩邊張望,看看有沒有藏着什麼人……馬皇后看在眼裡,忍不住笑了。

“你這個猴崽子,就那麼着急,非要現在就去北平,等幾年不行嗎?”

朱棣臉上含笑,“母后,早點過去,早點開疆拓土,早點掙錢,好孝敬你和父皇啊!”

馬皇后輕笑,“難爲你一片孝心。可你現在還小,可不能着急領兵,我已經吩咐朱文正和李文忠,讓他們倆看着你!這幾個孩子裡面就你最不讓人省心,可不許再讓母后擔心了!”

朱棣眨了眨眼,朱文正,李文忠,他們倆還在北方哩!

論起打仗的本事,他們可不比徐達、常遇春差多少!如果能想辦法,讓他們替自己衝鋒陷陣,必定無往不利啊!

朱棣眼珠亂轉,馬皇后看在眼裡,不由得沉下了臉,“朱棣,你可給我聽好了,不許鬧事,不許犯險,去了北平,就老老實實待着。”

朱棣愣了下,委屈巴巴道:“母后,孩兒可是藩王啊,要戍邊的!總不能一直待在王府吧?你倒是說說,孩兒什麼時候能領兵?”

馬皇后還真略愣了一下,隨即道:“怎麼也要十五歲之後,你現在去北平,就是熟悉民情,瞭解百姓疾苦,懂了嗎?”

朱棣終於點頭,“孩兒明白了。”

馬皇后點頭,隨即也掏出一個信封,遞給了朱棣。

“收着吧!你還小,不定性。別瞎折騰,遇到了事情,多思多想,也可以給母后寫信。”隨後馬皇后又讓人取來一個箱子,裡面竟然裝着幾件衣服,有單的,有棉的,有毛衣,也有皮裘。

馬皇后拿着一件,在朱棣身上比量了一下,露出滿意笑容。

“小孩子長得快,這些就是一年的,回頭長了多高,告訴娘,讓娘給你做!做到你成家立業,有媳婦疼!”

朱棣小臉紅紅的,連忙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磕頭,格外用力氣,鼕鼕作響。

交代了三個兒子之後,馬氏只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兒大不由爺,尤其是皇家,更是如此,孩子們都不算大,就藩一方,到底是能造福百姓,還是爲禍一方,馬皇后也說不準。

這幾個藩王,尤其是被安排到邊疆的,手上的權柄,還真是不小。

以朱棣爲例,他直屬三個王府千戶,這個千戶編制比普通千戶大,人數是一千七百人。

也就是說,朱棣的護衛就有五千一百人。

另外還有軍醫,工匠,輜重,斥候等等,算起來是六百人,加起來就是五千七。

在此之外,朱棣還握有都指揮使的兵馬。

幾年前,張希孟主持劃分省份。

其中河北省拿了出來,北平隸屬河北省,有都指揮使統軍,由於是邊疆重地,編制有四萬八千兵馬。

凡是有藩王鎮守的區域,都指揮使司,也接受王府號令。

朱棣能控制的兵馬超過了五萬人。

這還不算完,在北平等地,有李文忠,朱文正等人統領的禁軍,還包括相當數量的駐防長城的兵馬,再有長蘆鹽場的兵。

全都計算起來,沒有二十萬人,也差不多了。

當然了,朱文正和李文忠不是朱棣能號令的,越國公胡大海更不會聽朱棣的擺弄。

可即便如此,朱棣的權柄也是很嚇人的。

畢竟除了統兵之外,地方的財稅,人事,刑名,只要朱棣願意,他都能干涉。

除了沒法兼併田畝,朱老四簡直可以爲所欲爲了。

他很希望張庶寧能跟自己去北平,就是打量着可以逍遙自在,一手遮天。

但是很可惜,朱棣的想法落空了。

原來,即便當上了藩王,依舊沒法和張先生抗衡。

不行……必須立更大的功勞,掌握更多的權柄,儘快說了算才行。

可問題是母后已經下了嚴令,不許他領兵,這事情太麻煩了!

到底要怎麼辦纔好?

朱棣想了很久,在傍晚之前,他換成了小兵的衣服,偷偷跑去見了朱標。

沒錯,朱標也從北平回來,即將進京。

他替朱棣駐守北平數年,坦白講,這段日子對他也是個磨礪,朱標比起從前成熟多了。

朱標品格清秀,神氣溫良,不慌不慢,又溫潤如玉的勁兒。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朱標努力模彷一個人,那個人不是他爹朱元章,而是魯王右相張希孟。

朱標覺得張希孟那種,舉重若輕,從容不迫,纔是真正的治國風範,相比之下,父皇還是太過粗魯了一些。

但不管怎麼樣,能夠返回應天,和爹媽團聚,朱標還是很喜悅的。

朱標也沒有太多的排場,就是由重臣迎入京城,就迫不及待進宮。

朱元章和馬皇后早就等着了,順便又把張希孟叫來,湊在一起,吃個家宴就很好了。

“標兒,你在北平治理不錯,父皇很欣慰。”

朱標忙笑道:“父皇謬讚了,其實孩兒都是延續先生留下的規矩,留守司人才濟濟,只要不添亂就好了。”

頓了頓,朱標又道:“父皇,其實也不用擔心四弟,有那麼多人輔左着,他的日子能很不錯的。”

朱元章哼道:“老四要是個安分守己的,咱倒是不怕,可他偏偏不是那樣的人。又能有什麼辦法!只求他別鬧得太過纔是。”

朱標訕笑道:“不會的,老四年紀小,秉性純良。昨天晚上的時候,他還特意去孩兒那裡,跟我說了很多感謝的話,我看他還知書懂禮,比頭幾年長大許多,果然不一樣了。”

老朱眉頭挑動,突然冷笑,“標兒,也就是你這麼說他吧!你問問別人,誰不說他是個混世魔王!”

這父子倆聊着,張希孟突然想起一件事,“殿下,北平留守司的大印,你帶回來了吧?”

朱標一愣,就說道:“這,這不應該是鎮守北平的燕王府所有嗎?”

沒等張希孟說話,朱元章立刻就道:“荒唐!先前是張希孟坐鎮北平,接着你是儲君,所以纔有北平留守司!尋常藩王,豈能掛留守司銜?不然是不是還要西安留守司,太原留守司,簡直荒唐!”

老朱說完之後,臉色微微一變,忍不住道:“朱標,你,你把留守司大印給了朱棣?”

朱標臉也垮了,“父皇,昨天晚上四弟見我,說了好多治理不容易,向我請教的話,他又問了許多,我都一一告知。爲了方便他治理地方,孩兒,孩兒也沒多想啊!”

老朱的臉瞬間黑了,“朱標啊朱標!你歷練了好幾年,就這點本事?竟然讓一個孩子給騙了!你,你氣死咱了!”

朱元章也不理朱標,就要下旨,把朱棣的大印追回來,順便廢了北平留守司!

“等等!”

張希孟攔住了朱元章,“陛下,我看還是給越國公去一道密旨吧!如果確實胡作非爲,就讓越國公把他拿下!”

馬皇后想了想,勸道:“陛下,我看老四也八成是好奇,沒有別的意思。”

老朱忍不住冷哼,把頭扭到一邊,“你們啊,放心吧!這個老四,不把天捅破了,他就不是朱元章的兒子!”

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十二章 示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章 書與畫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
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十二章 示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章 書與畫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