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搖人

“陳瑄是怎麼打仗的?”

五軍都督府內,朱棣看着前線傳回來的奏報,直接將其毫不客氣的摔在了地上。

今日朱棣來此,目的正是聽取都督府的將軍們關於征伐安南相關情況的彙報。

征伐安南的事情,之前呼聲就很高了,朱棣一直強行壓着,就是爲了等姜星火那邊完成江南治水,安頓好流民,如此方能進行大規模的棉紡織業生產,手工工場開張了,大明的軍隊自然就可以去找銷路了。

有了這個前提條件,征伐安南也就不會變成虧本買賣,否則光靠從安南國內搶一筆,還是會虧畢竟十幾萬大軍開拔,每天那都是在往無底洞裡扔錢,更別提維持統治的成本了。

但五軍都督府的將軍們可不管這些,他們的眼裡只有開疆擴土與獲得功勳,所以,哪怕是朱棣,也快壓不住他們的呼聲了。

軍隊是朱棣的基本盤,也是他權力來源的核心所在,朱棣不能無視將軍們的意見。

而且,前陣子老撾送過來的安南皇孫陳天平,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在朝見時,於大殿上淚流滿面說什麼“賊臣侵思明府,奪其土地,究其本心,實欲抗衡上國”,明着說安南現在的僞朝是在跟大明作對,然後又說什麼“陛下德配天地,億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弔民,興滅繼絕,此遠夷之望,微臣之大願也”,鼓動着朱棣出兵。

如此一來,徵安南的面子裡子都有了,將軍們就愈發興奮起來。

因此,征伐安南的具體戰略、戰役策劃,也就順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

在姜星火祈雨前後,這個過程就開始了,這些日子以來,經過五軍都督府緊張的準備,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案,今天已經呈現在了朱棣面前。

但朱棣卻不太滿意,倒不是對具體內容不滿意,而是對領軍之人。

在世的三位靖難國公里,丘福、姚廣孝都已垂垂老矣,唯有成國公朱能一意任之,先後數次請戰,本來朱能就是最佳人選,可惜經過姜星火的提醒,朱棣現在心中確實有所顧慮,生怕這位大明軍界中生代的頂樑柱有個三長兩短。

朱棣親自探望過朱能,朱能確實身體無礙,但朱棣卻在日常觀察中,細心地發現,朱能確實比此前在某些細節上顯得虛弱了一些,比如時不時的咳嗽。

可朱能說自己沒事,朱棣雖然有最終決定權,也可以做到乾綱獨斷,但朱棣對於將軍們,還是講公平賞罰的領軍出征的機會,當然是獎賞的一種。

朱棣也不好以這種“國師預測說你會出意外”這種荒謬的理由,強行不讓朱能這位最合適的人選領兵。

否則,會讓衆將覺得皇帝是不是害怕朱能功高震主?那麼接下來是不是就要杯酒釋兵權了?

天下方定,這正是將軍們最擔心的事情。

朱棣也不好說什麼,所以,就隨便挑了幾個小刺。

然而好巧不巧地是,陳瑄的軍報也恰好到了,正觸在了朱棣的黴頭上。

“陳瑄提前到了江南那麼久,就不知道修橋鋪路、建設兵站、儲備糧餉?”

“陛下息怒!”

都督府衆將連忙跪伏在地,甚至有人誠惶誠恐道:“臣等無能,請陛下降罪……”

話雖如此,但語氣中的揶揄卻顯而易見。

江南平亂進度緩慢,又不是他們帶的兵,是平江伯陳瑄在實際指揮,跟他們有什麼關係?無非就是明軍內部派系傾軋的細節體現罷了。

大半年之前,陳瑄作爲非洪武開國勳貴子弟的南軍將領,統領水師佈置江防抵禦燕軍,但卻主動投降燕軍,使得朱棣順利揮師渡江,陳瑄固然以“默相事機”之功,仍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加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但他這個靖難功臣,跟別人能一樣嗎?比之同樣開門投降的李景隆,含金量都略有不足。

所以,在如今大明軍界的鄙視鏈裡,能把非洪武勳貴、降將、水師等幾個鄙視鏈最底端的關鍵詞集齊,又獲得了獨領一軍去平叛露臉的機會,陳瑄讓人嫉妒揶揄幾句,也實屬平常。

朱棣餘怒未消,指着堪輿圖說道:“江南拖了這麼久,難道就不耽誤朕徵安南的大事嗎?”

獲封榮國公,姚廣孝其實就是以武臣勳貴的身份參與廟堂軍國重事了,所以,此次徵安南的會議,他當然列席。

見皇帝盛怒,其餘將軍跟陳瑄關係也都一般,自然懶得幫陳瑄說話,可陳瑄的指揮權,在理論上是姜星火委託給予的,所以看在姜聖的面子上,姚廣孝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

“陳瑄這幾千水師,之前接到的是疏通航道的命令,非是準備作戰.民亂一起,陳瑄也着實在蘇州府做了些守備事宜,蘇州府內無一城淪陷,陛下倒也不必太過苛責。”

“哼!”

朱棣敲了敲沙盤,道:“其人終歸是思慮不周,罰俸一年以示懲戒,馬上下旨,督促其協助國師速速進剿,平定民亂。”

身後鄭和微微拱手,卻是轉身傳旨去了,幾個翰林侍詔就在外面。

軍議廳內,曹國公李景隆不在,作爲當下洪武勳貴的帶頭人,魏國公徐輝祖默默地在一旁看着不說話。

徐輝祖當然看得出來,皇帝好像也沒有真生氣,反而是找到了某種藉口,明面上開罵,但心底裡還是挺高興的。

而且這番指責與姚廣孝的默契解釋,其實是某種保護,有了皇帝對此事的定性,別人也就不好再多攻擊陳瑄什麼了。

“咳咳.陛下,我們接着議吧。”

成國公朱能捂着嘴巴咳嗽了兩聲,接着說道。

“剛纔說到哪了?”朱棣叉着腰問道。

不知道皇帝是故意的還是怎麼,但旁邊的人趕忙提醒道。

“安南的象兵。”

“喔。”朱棣點了點頭,道:“安南、占城、暹羅等國,素來喜歡驅使大象作戰,大象體型龐大,縱使重甲鐵騎,若是相沖,在結成陣型的大象面前,都會被正面摧垮,他們的象兵確實不可不防,那衆卿可有良策?”

此時,左軍都督府僉事柳升忽然說道:“陛下,臣聽聞黔寧王沐英生前曾以火銃、弩矢、大炮破了麓川象陣,如今輕量化的野戰青銅炮和永樂元年式火繩銃,已經小規模的製造出來,何不用於徵安南?”

“哦。”朱棣眼睛閃過一絲精光:“這倒也是個好主意!只要有把握對付象陣,想來安南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招數,來對抗我大明天軍了。”

“陛下英明。”朱棣身後的武將紛紛附和。

而淇國公丘福卻是皺起眉頭,不悅地勸諫道:“陛下,火器不過是嚇唬野獸有些用處,古來征戰,能取勝者無不靠鐵甲大馬、敢戰悍卒,沒聽說過單靠火器就能取勝的.便是靖難之時,火器提前擺放好,依靠着車陣,不也一樣被衝的稀碎?還請陛下切莫沉溺於此歪門小道。”

同安侯火真作爲騎兵出身的蒙古裔將領,此時也操着北地口音的漢語贊同道:“平江伯在江南進展緩慢,未嘗沒有稅卒衛騎兵太少,多是手持火器與長槍的步兵的原因,天一下雨,火器無用,而安南亦是常年高溫多雨,若是真的用火器,怕是還得看天氣打仗,遠不如兒郎們騎上馬衝一個來回。”

這就是丘福等騎兵將領,在給皇帝明着表態了。

火器這玩意,用來嚇唬嚇唬大象就完了,別真拿來當獨立兵種使用。

事實上,丘福作爲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對於校內的火炮、火銃相關火器科目的教學,也是一貫的鄙視態度。

這裡面也有切西瓜,你切的多了我就會少的顧慮。

傳統的騎兵軍官們,對於維護自己的利益,是非常非常上心的。

而同樣支持使用火器,但在軍中地位極爲尷尬的平安、盛庸,此時已經被派往了北地,訓練塞王們獻還的三護衛,所以柳升環視一圈,竟是有些孤立無援了起來。

不過好在,這時候魏國公徐輝祖,卻是站出來幫他說了話。

“火器能不能單獨成軍,稅卒衛現在的表現還不好說,畢竟他們也沒有裝備新式的火繩銃和青銅炮,陛下不妨把兵仗局製造出來的這一批火器送到前線去試一試。”

“糧食都運不上去,火器怎麼運上去?”朱能也看了陳瑄的戰報,自然曉得如今江南的運輸條件是何等的拉胯。

徐輝祖解釋道:“糧食袋子是因爲怕水所以沒法人擡手提,而且糧食所需數量太多,運的少了就是杯水車薪。可這些火器數量不算多,且放在箱子裡蓋上雨布,總是能運輸的一個箱子估計就能放幾十支火繩銃,組織一隊人馬,怎麼都能走過蘇州府不好走的路運到前線去,最多運的慢一點嘛。”

朱棣若有所思道:“國師在常州府雷厲風行,倒是給江南的行動立下了穩固的大後方,這時候不好走的,不過是蘇州府內京杭大運河的中段罷了.”

“你們的顧慮,朕能理解。”

思考了片刻,朱棣下了決定。

“可新型火器總該是要實戰的,就依着魏國公的意思吧,組織人手送一批到前線,幾十個、一百個多個大箱子的事情。”

“柳僉事。”

被點名的柳升連忙應道:“臣在。”

朱棣囑咐道:“伱帶着朕的旨意,從兵仗局調撥這段時間製作出來的全部火銃和幾門小炮,先給江南平亂前線運過去,到了滸墅關看具體情況,若是雨小了或者停了,那麼能運就運;若是依舊大雨連綿,就幫着運糧食也可以。”

“臣遵旨!”

就在這時,鄭和忽然帶着一份奏摺回來了。

“陛下,國師有奏。”

朱棣匆匆展開,旋即有些費解。

“要兵仗局的大批工匠,走長江水道再從海路到松江府?除此之外,還要攜帶一批火藥?”

“國師要幹什麼?”

不過雖然心頭疑惑,但朱棣依舊保持了對姜星火的信任,更改了他的命令。

“柳僉事,你帶着火繩銃和青銅火炮跟着兵仗局的工匠一道去松江吧,國師說他有辦法打通大黃浦和吳淞江,繼而走水路把物資運到前線。”

柳升躬身請求道:“不過臣想請陛下允許,帶上一些精研炮術的軍校生一同前往。”

“自然可以。”

於是,柳升與兵仗局的大批工匠,以及徐景昌、朱勇、張安世等軍校生,帶着好幾船火藥,在鄭和的護送下,就這麼踏上了新的征程。

姜星火卻是不知道,自己在宴請松江府本地士紳前抽空寫的奏摺,本來只是爲了搖點人來幫忙,卻一下子搖來這麼多的援軍。

事實上,這也是火藥與火器,第一次將要具體事件中發揮出足以令朝野感到觸動的威力。

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448章 噁心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85章 歸京第391章 光明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518章 中場第506章 棱堡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517章 心性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461章 誤會第234章 你將成爲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求月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334章 豪情第499章 舊港第59章 先生第437章 會審第332章 登樓第329章 刺殺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517章 心性第470章 出兵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301章 科學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17章 黃浦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56章 僞鈔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八月更新及求票第485章 反省第22章 恐怖王朝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433章 回報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323章 審判第369章 時代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393章 空戰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540章 鎮海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535章 捐田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20章 何謂王朝?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382章 景隆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466章 呂宋第452章 立法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553章 脫困第65章 不顧身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37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49章 調研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337章 代賑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545章 建文第433章 回報第460章 吃蟹第286章 妙錦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
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448章 噁心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85章 歸京第391章 光明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518章 中場第506章 棱堡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517章 心性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461章 誤會第234章 你將成爲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求月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334章 豪情第499章 舊港第59章 先生第437章 會審第332章 登樓第329章 刺殺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517章 心性第470章 出兵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301章 科學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17章 黃浦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56章 僞鈔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八月更新及求票第485章 反省第22章 恐怖王朝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433章 回報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323章 審判第369章 時代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393章 空戰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540章 鎮海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535章 捐田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20章 何謂王朝?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382章 景隆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466章 呂宋第452章 立法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367章 風暴【萬字大章】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553章 脫困第65章 不顧身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37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49章 調研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337章 代賑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545章 建文第433章 回報第460章 吃蟹第286章 妙錦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