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出兵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種資源掠奪,對大明來說也是百利而無害,既然如此,又爲何不做呢?

同樣,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呂宋國,也不符合大明的海洋戰略利益。

大明需要的,是一個內部分裂、互相制衡,且無暇顧及海洋的呂宋國。

這也是鄭和艦隊在拿下馬尼拉城後,並未採取任何強硬措施的原因。

只是讓呂宋人有些詫異的是,大明的官員們似乎對他們有些不屑一顧。

在得知呂宋使臣求見後,鄭和並沒有立刻答覆,只是說道:“先晾他一段時間,讓他吃吃苦頭。”

左等右等,在得知大明帝國的官員並不準備召見自己後,呂宋國的使臣也是陷入了深思之中。

這是怎麼回事,按照正常情況下,這些強橫的大國,不該是上演一下羞辱小國罪臣的戲碼嗎?本來都做好了準備的使臣,一時間被整不會了。

大明的反應顯然出乎了他的預料,既沒有出現預想中的情況,也沒有彬彬有禮拿出禮儀之邦的態度接待他,而是就這麼晾着。

而且,他們還不允許窺探任何軍事方面的機密,幾乎是以一種半軟禁的姿態,被控制在了驛館裡。

但即便如此,馬尼拉城城牆的修築,以及明軍那甚至可以用“遮天蔽日”來稱呼的龐大艦隊,還是瞞不過使臣的眼睛。

又被晾了幾日,這時候之前還算沉得住氣的呂宋國使臣,也終於忍不住詢問了身邊的幕僚:“你覺得,大明到底是什麼用意呢?”

“或許是拉不下臉面倚強凌弱?”

“哦?可是之前大明的官員卻說,此番前來,並非是爲了伐滅我國。”

“所以,是等我們犯一些禮節上的錯誤,找個藉口?”

使臣眉頭微皺:“如果大明真的要滅亡我們的話,爲什麼還要找藉口,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兵啊!”

“如果都不是的話。”幕僚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明軍可能只是在等,等後續的增援,現在上岸的明軍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但肯定不會超過萬人,而明軍若是滿萬,怕是就不可敵了。”

“明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使臣扼腕嘆道:“那又該如何是好?難不成,真是天亡我呂宋也?”

幕僚絞盡腦汁,想了想,說道:“大人,還有一種可能,大明,可能真的只是要馬尼拉這一個地方,除此以外,就像他們所說,並非是爲了伐滅我國。”

使臣聞言苦笑道:“咱們那位國王,雖然每日醉生夢死,但卻絕非是真正的庸碌之君,這馬尼拉乃是我呂宋國的重要港口,雖然長期不在王室的控制之下,但卻是屬於可給其實,而不可冠其名要是在名義上割讓出去,真成了這所謂的大明馬尼拉宣撫使司,是萬萬不可接受的,甚至爲此,不惜一戰。”

“而且,馬尼拉是我們呂宋國的海上門戶,失去了馬尼拉的呂宋國,再也不具備向外拓展的能力了。”

幕僚嘆氣道:“大人,現在我們只能靜觀其變,如果大明真的對呂宋國開戰的話,我們只有拼盡全力,和大明決一死戰。”

使臣點點頭,他現在身陷囹圄,除了選擇相信王城那邊的判斷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另一邊,在擱置了呂宋使臣拜見後,鄭和也是在召集文武下屬,討論這次征伐的事宜。

“目前馬尼拉的城牆還在修復,雖然工期還很長,但起碼不是無險可守了,即便是遇到最壞的情況,憑藉着這些之前被強制廢棄的城牆,以及艦隊的主炮火力(普通艦炮射程不夠),也足以據守馬尼拉城。”朱有爋說道。

馬尼拉城是一個以港口區爲核心的小城,總人口只有十萬,之前是有大段的完整城牆的,後來幾經戰亂,坍頹了大半,但依舊留有一些殘垣斷壁,城牆的修復,就是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以前不修復,倒不是沒有人力物力或者意願,而是呂宋國王禁止馬尼拉擁有完整的城牆防禦體系,這顯然也是其防備漢人的一種措施。

而這件事之所以被擺在首位,自然是出於未慮勝先慮敗的考慮,大明的登陸部隊即便戰力彪悍,打這些土人綽綽有餘,但一點後路都不給自己留,也不該是統帥這麼多軍隊的軍事指揮官所爲。

除此以外,就是整頓內部和探查情報,所必要的時間的。

王景弘也說道:“馬尼拉這邊的變故,也引起了現在呂宋國國內的形勢緊張,割據一方的各大部族都在蠢蠢欲動,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主動出兵的話,可以一舉掃滅障礙,讓他們以後都沒辦法再威脅到我大明馬尼拉宣撫使司的安全。”

鄭和沉吟道:“此次呂宋之行,一開始的時候,其實諸位也知道,是抱着先取得一個類似於清化港的海外基地進行補給,以及用來完善海外貿易網的目的來的,能跟呂宋國談就儘量談,但如今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

情況有哪些變化,其實在場的諸位倒也都心知肚明。

其一,那便是馬尼拉港拿下來的不費勁,得隴而望蜀嘛,不磕磣。

其二,則是如今瞭解了呂宋國的內部詳細情況後,確實覺得這個小王國有些費拉不堪,估計打起來也不費勁,那便也不客氣了。

其三,卻是鄭和沒有與衆人明言的事情,那就是他收到了姜星火的來信。

信中主要提及的,就是三皇子朱高燧海外就藩的事情。

朱高燧有意主動出局,遠離愈演愈烈的爭儲風暴,而同樣一盤散沙且地形氣候等各方面條件適合殖民天竺,目前是尚未探索的狀態,大明的遠洋艦隊連馬六甲海峽都沒邁出去,顯然距離殖民這個條件還有些遙遠。

所以,呂宋國就成了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但在鄭和看來,呂宋島,或者說呂宋羣島,也不是完美的,因爲地形地貌實在是太特殊了,如果僅僅佔據一個港口倒還好說,可以將這片地區作爲遠洋艦隊的落腳點,有利於艦隊進行快速調遣和機動,甚至連補給、訓練、維護都能一道解決。

但問題就在於,艦隊解決不了一切問題。

呂宋羣島,同時也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島嶼四散分佈,且主島內地形複雜,既有平坦開闊的平原,又有縱橫交錯的山脈的特點。

這對於大明進行整個佔領,就存在極大的隱患,因爲跟安南還不一樣,安南的地形是完整的地理結構,並沒有這麼碎散.就跟一塊芝麻燒餅不僅被撕成了好幾瓣,連上面的芝麻也都掉了一地一樣。

一旦土人普遍不服,那麼深入山區打治安戰的成本,可就沒邊了。

畢竟漢人在這裡纔是少數,又要佔領,又要建設,又要鎮壓,根本沒那麼多人手。

但這畢竟也是三皇子主動要求的,而且還是姜星火的請求,鄭和自然也不好拒絕,否則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所以他原本的意思是,先把馬尼拉城的防禦工事建設好,然後派遣一支水師在這裡駐紮一年半載壓壓場子,最後再考慮下步計劃。

鄭和這麼覺得的原因,其實是因爲他認爲馬尼拉的防禦體系,恐怕比起大明正規的要塞城牆防禦體系來,差別不是一點半點兒。

而馬尼拉的城牆,建造起來耗費巨資、精力不說,還需要大量的勞役,而且還要防禦敵人的偷襲、破城。

而大明遠洋水師的戰艦,一些兩千料的寶船,裝備有強大的艦首主炮,可以承擔很大的防守反擊火力,減輕城防的負擔。

換句話說,鄭和接到信以後,一開始的計劃,還是比較保守的,主要因素是明軍野戰兵力勉強夠用,但想要佔領呂宋國,是根本做不到的。

這個道理在場的文武屬下也都知道,所以聽到這裡,倒也沒什麼反駁,而是靜靜地等待着,鄭和所謂“變化”的後續。

“但如今看來,固守的計劃,還是太過保守了,要做兩手準備。”

鄭和攤牌道:“一手是一旦談不攏,呂宋國不肯放棄馬尼拉,那麼就要打,另一手便是原計劃,繼續修復城牆,如果呂宋國與我們簽訂通商契約,那麼就留下一支艦隊駐守,將馬尼拉建設爲大明的海外基地。”

不過有人問道:“既然如此,那麼若是呂宋國主動出擊且被我軍擊敗,爲什麼不趁勢奪取呂宋王城呢?”

王景弘解釋道:“呂宋國如今明面上安穩,實則內裡四分五裂,即便擊敗了呂宋國王的軍隊,徹底摧毀呂宋國的有效統治,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局面,因爲大明吃不下。”

比較好戰的朱有爋此時也認同道:“呂宋國的軍隊雖然不算精銳,但是島嶼中間的地勢很險峻,我們只有數千士兵,要想攻入並且清掃乾淨,必須要經歷數月的艱苦奮戰,甚至還要付出一定傷亡,可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呂宋吧?一旦撤走,這些空缺的勢力範圍必然會有人填補,那就是爲人做嫁衣了。”

“而且,我們要想徹底掌握這塊地方,光有強大的艦隊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沿途站穩腳跟,進行殖民發展人手,招募新兵,組織部隊,然後逐漸蠶食呂宋,直至最終消滅掉所有勢力,纔算是徹底統治這裡。” “不過,這些事情都急不得,得一步步來。”

衆人聽了之後,均是頻頻點頭,深表贊同。

鄭和又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不管之前的兩手用了哪一手,以後都得把馬尼拉周圍的城鎮拿下來,建立我們的殖民據點,同時這裡也是一個補給港口,所以運輸是不發愁的,等我們慢慢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後,纔會向下一階段進發。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夠將另外兩座臨近的城池控制在手裡,以便我們更好的管控這個地方,畢竟馬尼拉繁榮富饒,但卻極度缺乏防禦縱深。”

而鄭和的想法,也正是想通過對馬尼拉的控制,以及在海上的航運優勢,可以在未來擴充勢力。

鄭和的設想不錯,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明軍能在此立足。

時間在一天一天地流逝着,雙方卻如同兩輛扔掉了繮繩,拼命地揮舞着馬鞭的對衝戰車一樣,馬上就要撞在了一起。

呂宋人的反應,比預想的要大得多,也迅速的多。

使臣遲遲不歸,明軍也始終沒有向北做任何推進,這兩件事情,都不符合呂宋國君臣的預期。

而有一件事情,也很出乎呂宋國君臣的預料,那就是地方各部族對於這件事情的積極性,有些反常的.高漲。

事實上,這就是信息差的緣故了。

呂宋國君臣裡,是有不少人親自去大明朝貢,見識過大明是何等強大的,所以他們決策的時候,顧慮會多很多。

但地方的部族,卻壓根連自己的勢力範圍都很少出,待在山裡,能有什麼見識?

他們對於大明的唯一認知,就是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那裡來的人很勤奮,搶走了他們的生意,並且很有錢,是不折不扣的肥羊。

過去,如果不是呂宋國王攔着,他們早就把馬尼拉的漢人富商洗劫一萬遍了。

而這次馬尼拉的反叛事件,在他們眼裡,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宰肥羊的大好機會。

至於風險?什麼風險?我不道啊。

也不要笑,別說是這個時代,就是再往後,這種由於認知不對等產生的信息差,最後鬧了笑話,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地方部族積極請戰,明軍龜縮在馬尼拉港不出來,此消彼長之下,也給了原本存有幾分畏懼心理的呂宋國君臣一些很有道理的勇氣。

似乎明軍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

不然爲啥直接扣了使臣不敢回話,也不敢出兵。

“這次大明登陸的軍隊,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多。”

“他們也僅僅只是佔據着一座港口而已,在他們的後面,來自安南的戰爭尚未徹底結束,大明帝國還有很多的威脅還沒有徹底解除,所以他們不敢貿然出擊,只能選擇龜縮在這座小小的港口中,期盼我們能夠選擇退讓,但這次,我們偏偏不能退讓,否則就會讓大明覺得我們軟弱可欺!”

“但是大明既然吃到了嘴裡,肯定是不會願意放棄馬尼拉港的控制權的,所以我們也必須要給他們施加壓力。”

就在呂宋國分掌兵權的王子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之前被軟禁的使臣,卻帶着大明的條件回來了,很遺憾,大明不僅沒有交還馬尼拉的意思,還提了一些其他的條件。

使臣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被扣押了一段時間,這時候回來,很擔心國王會不會在喝多了的情況下,一怒之下殺掉他。

但使臣卻發現,國王這時候,有着從未有過的清醒。

“這條件斷然不可答應,俱是一些暗藏玄機的東西。”

看着眼前這些建立天使館、平等通商之類的契約條款,呂宋國的國相一眼就看出了熟悉感,因爲他平常也跟安南國、占城國、真臘國這些國家的高官有所來往,這玩意不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嗎?

但朝鮮國是被大明兵威所迫;占城國是快要滅國了不得不同意大明的條件;安南國是直接被滅國了,剩下的國土復辟的陳朝,國君陳天平是大明扶持的傀儡;而日本國則是足利義滿有實力且缺錢,認爲這是基本互惠互利的條件。

呂宋國卻不一樣,呂宋國本身其實沒什麼貿易,更沒有什麼所謂的技術和產業可言,就連移民過來的漢人都能給他們轉移技術,可想而知,呂宋國本身的技術是個什麼水平。

而且,馬尼拉這個港口的貿易繁榮,是因爲這是整個呂宋羣島的天然貿易節點,其實是把一個國家的商品,都濃縮在此地,一個港口反應不出整個國家的整體情況,馬尼拉以貿易爲生,不代表呂宋國是真的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恰恰相反,呂宋國的經濟結構還是以能夠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爲主,採礦業爲輔。

這樣一來,大明的兵威沒有壓迫到他們,而呂宋國也沒有有求於大明的地方,自然就不會同意了。

“大概是大明認爲我們不堪一擊,根本不可能用武力奪回馬尼拉城,所以纔會提出這麼苛刻的條件。”一位王子猜測道。

“哼,想要用武力威脅我呂宋國,那就看看到底鹿死誰手了!”

呂宋國王冷聲說道,但是面容上透出的病態紅潤,卻泄漏了他的真實健康狀況。

事實上,在他登基前夕當時就已經有傷病在身,這幾年來,病治不好,每每疼痛欲死,全靠酒來撐着到了如今,病情更是愈演愈烈,身體成了半廢之軀,其實能挺到現在,完全是靠着一股毅力撐着。

呂宋國王並不想就這麼死在病榻上,而明軍入侵這件事情,在他看來,也是凝聚人心,甚至徹底在實質上統一整個呂宋國,完成幾代先王遺願的絕妙契機。

呂宋國王開口問派出的使臣道:“馬尼拉的明軍有多少人,你應該有個初步的估算吧。”

使臣思忖片刻,回答道:“根據臣的估計,明軍的數量有幾萬人,但其中真正能投入到陸戰裡的,恐怕不會太多,也就幾千人了。”

“但明軍的艦船很多,聽說艦船上的火炮,能打很遠,甚至能打到城外去,遠非我們手中從蒙古人那裡引進的火炮所能媲美,而且明軍的火器,也都很先進。”

實際上,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大明的火器已經走在遠超時代進程的前列了,這些精銳明軍就算遇到成吉思汗那一代的蒙古鐵騎,在戰鬥力和組織能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他們也可以憑藉火器之利擊敗蒙古鐵騎,當然了,若是蒙古鐵騎一心撤退,想要追上那也肯定是不可能的。

呂宋國王看着他的兒子們,跟大明國情不同,這些王子都手握兵權,而這次,國王也打算從中挑選出最適合繼承他王位的人。

“這次,希望你們都打起精神,不要辜負本王的期待。”

國王說到這,眼睛環視四周的將領:“另外,這次出征,伱們的任務便是徹底踏平馬尼拉,明軍有優勢艦隊,所以只需要將他們趕到海上即可,不求徹底擊敗,本王承諾,會保留五分之四的戰利品供你們自由分配。”

聽到國王的話,大殿下方的將領們都是興奮不已,因爲一般來說,他們平時是沒什麼額外油水可撈的,畢竟呂宋國內的財富基本全靠農業產出,他們又都是地主,稅賦都是自己收,屬於靠天吃飯,而且麾下的士兵也不需要他們提供裝備,都是自帶的,這種領主模式,倒是跟同時期的日本有些相似。

而馬尼拉的富庶,則是所有人垂涎欲滴的。

不僅僅是金銀珠寶,更有來自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蘇祿國的蔗糖,渤泥國那些羣島上的丁香、豆蔻等等香料,滿者伯夷帝國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羅州的樟腦,帝汶的檀香,以及蘇門答臘西部所盛產的錫。

在座的都是統治階層,不缺吃穿,但這些東西,也都是他們所需要的,所以,聽到國王的許諾後,他們立即就激動了起來。

“王上請放心。”

“末將定然不辱使命!”

“孩兒一定率軍殺光他們!”

這些王子貴胄、將領們紛紛拍胸脯表示了自己的決心。

在王子將領和大臣們的議論紛紛聲中,呂宋國王繼續說道:“諸卿可還有什麼異議?若是沒有的話,那本王就下令出兵了。”

聽到國王的話,衆人都是齊刷刷的頷首表示贊同,畢竟現在這個時候,既然不打算談了,那麼趁着明軍立足未穩出兵纔是最穩妥的選擇。

呂宋國王點點頭,隨即下旨:“四位王子兵分四路,分進合擊於馬尼拉城下,同時詔令各部族協同出兵,此番出征,務必三個月內,將明軍趕下海!”

第295章 磊落第365章 上課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512章 思潮第307章 實驗第472章 留學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249章 畫餅大師朱棣【求月票!】第290章 孤憤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525章 略懂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345章 誅邪第454章 遇刺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516章 細胞【求保底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154章 第101枚銀幣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517章 心性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424章 破關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370章 張輔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482章 六經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98章 新始第298章 懾服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312章 風起第403章 拍賣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529章 補藥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345章 誅邪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292章 投奔第428章 戰象第439章 算賬第5章 黑衣宰相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287章 輿戰第330章 罪證第249章 畫餅大師朱棣【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480章 弟子第419章 射戟第388章 預熱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127章 《國運論》第217章 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331章 起火第514章 破窗第531章 夏稅第520章 良知第462章 瀕死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463章 伏法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461章 誤會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503章 京營第487章 攝政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7章 臣有辦法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第298章 懾服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9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553章 脫困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505章 裝備
第295章 磊落第365章 上課第31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512章 思潮第307章 實驗第472章 留學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249章 畫餅大師朱棣【求月票!】第290章 孤憤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525章 略懂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345章 誅邪第454章 遇刺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516章 細胞【求保底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154章 第101枚銀幣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517章 心性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424章 破關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370章 張輔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482章 六經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98章 新始第298章 懾服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312章 風起第403章 拍賣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529章 補藥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49章 夜亂【74K二合一求月票!】第345章 誅邪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292章 投奔第428章 戰象第439章 算賬第5章 黑衣宰相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287章 輿戰第330章 罪證第249章 畫餅大師朱棣【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480章 弟子第419章 射戟第388章 預熱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127章 《國運論》第217章 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331章 起火第514章 破窗第531章 夏稅第520章 良知第462章 瀕死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463章 伏法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461章 誤會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503章 京營第487章 攝政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7章 臣有辦法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第298章 懾服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67章 白銀寶鈔!第19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553章 脫困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505章 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