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靖難!靖難!!(三)

正自發愁,一名親衛快馬趕到,於十步外翻身下馬,匆匆跑來。

“將軍,成國公的信。”

聽到是陳雲甫來信,盛庸連忙轉身雙手接過。

展信觀瞧。

這一看,??面色不由得接連變幻,許久後纔將信折回,??頓了下手後將其撕的粉碎,??扔進面前的大海之中,浪潮涌退一番,便完全不見蹤影。

“老石。”

石有裕連忙上前抱拳:“將軍。”

“本帥再撥你數萬精兵,你和登州衛、萊州衛一道,一定要嚴密佈防,確保我山東海域安全,不給倭寇可趁之機。”

剛纔不還說不是倭寇嗎?

石有裕很困惑。

“當兵的,保家衛國,山東都司的兵都是山東人,讓他們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比什麼都強,其他的,不歸咱們管。”

盛庸拍了拍石有裕的肩膀:“去做吧。”

後者雖不懂盛庸之意,但還是抱拳應下轉身離開。

軍人,服從命令即可,其他的和他石有裕有什麼關係。

......

金陵,曹國公府。

從皇宮趕回來的李景隆一臉陰沉,着門房掛了謝客的牌子後便把自己鎖進了祠堂之中。

李家的祠堂不小,擺了大概十幾塊列祖列宗的牌子,??但最顯眼的地方永遠是那一塊。

岐陽王,??李文忠!

“爹,兒子來了。”

李文忠跪在蒲團上磕了三個頭,隨後起身爲靈牌插上三炷香,默默跪回原位喃喃自語。

“太宗駕崩三年,太祖也駕崩兩年了,現在,兒終於看到爲你平冤昭雪的機會,朱棣和兒說,等到他靖難成功,就會爲你翻案,會把伱擡進太廟,同時,國朝興建武廟,您會是十哲之一,位在徐、常二人之上。”

“不過,兒並不相信朱棣,他的野心太大,像極了太祖,他的話能有幾分真假。”

“兒一直想去找陳雲甫,因爲我總覺得他好像在準備着什麼,齊德是個什麼樣的廢物,國朝上下有目共睹,我怎麼也不信,齊德能贏陳雲甫。”

“父王,事關咱們家族生死存亡的時刻到了,請您賜下明示,告訴兒,兒是該選朱棣還是選陳雲甫。”

李景隆一頭砸在地上。

其實他也就是來尋個心安而已,哪裡還能真指望一塊靈牌給自己什麼指示嗎?

默默擦乾臉上的淚水,李景隆站起身離開祠堂,門房來稟,說五軍府送來了一紙訃告。

淮安侯華中死了。

李景隆眼角猛然抽搐數下,遽爾扭回頭看向祠堂。

父王顯靈了?

現在,李景隆知道該怎麼選了!

......

出大寧往西南一百餘里便是山海關,經山海關往南是津口,後改平津,朱棣由此渡船南下,便取天子渡津之意,爲天津。

津口港雖扼住勃海灣之險要,但因爲朝廷多年海禁,因此一直沒有得到什麼發展。

遼東大開發以來,金州、復州接連興建大型港塢,連帶着津口也得到了發展,每日往來河北、遼東的海船絡繹不絕。

物資的輸送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經略使,咱們到了。”

隨着一艘掛着‘遼東經略’大旗的海船進港,遼東經略使俞以豐從此處下了船,不遠處,一個體態發福的青年男子迎了過來。

“經略使辛苦。”

“見過世子殿下。”

來迎接俞以豐的不是外人,恰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

“本官總算是不辱使命,趕在燕王的令期之前,將一百二十萬石糧食、十萬套兵器甲冑全數送來。”

俞以豐讓開身位,指着身後一望無邊的百餘艘大型海船笑道:“請世子殿下覈收。”

“不用不用,經略使辦事,父王是絕對信任的。”

朱高熾連忙擺手,他哪裡能去真的點數,朱棣這次起事,可是全靠着俞以豐這位大管家呢。

沒有遼東,十幾萬大軍餓都餓死了。

“父王和晉王都已在南郊大營,眼下已經備好了宴,我帶您過去。”

“有勞世子殿下。”

俞以豐含笑點頭,同朱高熾上了同一駕馬車,自津口港趕赴豐臺南郊大營。

此刻的豐臺大營,早已匯聚了浩蕩蕩十餘萬兵馬,除了朱棣、朱棡自己的一萬餘核心嫡系外,餘者,都是宋晟的陝甘兵、戴次申的漠南軍和王弼的遼東軍。

說實話,一想到軍隊的成分,姚廣孝就覺得心頭狂跳,濃郁的不安感止不住的升起。

從謀劃到決意起事造反,朱棣這也太順了一點。

真就是虎軀一震,王霸之氣下四方賓服、雲者景從嗎?

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理智告訴姚廣孝,事有蹊蹺,可現實也同樣在告訴姚廣孝。

此時此刻朱棣不造反也不行了。

因爲朱棣不反就要死。

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大勢、有一股浩蕩且不可逆的偉力將朱棣、朱棡、朱楨連着朱允炆乃至整個天下都裹挾住向前走。

每個人都在做着每一個人必須要做的事!

不動,就是死。

一聲急報送進了豐臺大營,驚醒了沉思中的姚廣孝。

那是山東來的急報。

“東海出現倭寇蹤跡,山東都指揮使盛庸調五萬備倭兵去了威海、萊州一帶沿海佈防,自河間府往東昌府方向,門戶大開。”

姚廣孝騰楞一聲就跳了起來。

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

“真是天助孤也!”

朱棣仰首大笑,揮手道:“再探。”

“王爺,小心有詐啊。”姚廣孝急聲勸阻:“就算是光武帝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也沒有像今日這般諸事順遂的。”

前腳想造反,後腳兵糧就準備充足,這勉強自我催眠是王霸之氣的作用,那山東的事怎麼解釋?

‘倭寇’蹤跡顯露,盛庸把幾萬大軍調去守海防線,放開門戶讓朱棣盡情南下?

朱棣皺了一下眉頭,他或許政治屬性不高,但軍事指揮屬性絕對是頂尖那一批,他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這味道太濃郁,哪怕捂着鼻子也能嗅到。

正自猶豫間,又是一名緹騎趕到,送上金陵諜報。

“李景隆發來的,說朝廷已經覺察到咱們的動靜,如今已由五軍府明令,調河南、福建、江西都司大軍十五萬開拔金陵。

另外,京營三十五萬大軍、直隸十萬衛所兵也開始集結。

諸位,時不我待,再耽誤下去,朝廷就要有六十萬裝備精良且身經百戰的精銳王師開拔北上了。”

朱棣知道姚廣孝說的是對的,他也懷疑這事有詐。

但他和姚廣孝一樣,有一種更加強烈的感覺。

那就是,正有一雙無形的推手在背後推着他。

靖難一役,已是不打不行!

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四十章:工時、工資、工休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八十六章:朱元璋對陳雲甫很是上心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三百五十二章:軍事貴族和政治貴族第一百四十五章:你狂?還有更狂的在後面呢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四十三章:君子之風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二百六十二章:養兒方知父母恩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五百二十七章:世間態:商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九十五章:女大不中留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三百三十八章:解密章(上)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五百四十五章:統一十九州的狂想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三百二十章:權傾朝野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百六十章:資本:利潤遠大於生死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五章:真是神人?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四百二十五章:顧家與顧國
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四十章:工時、工資、工休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八十六章:朱元璋對陳雲甫很是上心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三百五十二章:軍事貴族和政治貴族第一百四十五章:你狂?還有更狂的在後面呢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四十三章:君子之風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二百六十二章:養兒方知父母恩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五百二十七章:世間態:商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九十五章:女大不中留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三百三十八章:解密章(上)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五百四十五章:統一十九州的狂想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三百二十章:權傾朝野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百六十章:資本:利潤遠大於生死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五章:真是神人?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四百二十五章:顧家與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