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

朱標已經完全明白了陳雲甫的意思。

那就是朝廷制定法律只能面向絕大多數人,而非只面向小部分人。

更重要一點,不能寄希望於靠百姓自覺、自制。

黃老學說、無爲而治等思想已經嚴重跟不上時代的進程,更不可能跟上大明朝此刻的時代。

“每一個朝代在剛剛開國立朝的時候,都往往會犯三種常見性錯誤,包括我大明朝。”

陳雲甫指出三點:“第一點,承前朝制,爲什麼要承前朝制,因爲改朝換代打了幾十年仗,千百里土地上什麼都不多就屍體多,朝廷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生產,所以沒心思再去將制度來個改頭換面的大革新,往往以前朝制先行過渡。

漢承秦制、晉承魏制、唐承隋制、我大明承元制。

承前制有其必然性,臣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沒資格對此朝制大事指手畫腳,不敢多言。

第二個常見錯誤就是禮法的制定,比如臣和禮部尚書任部堂談過一次,任部堂說禮部在當年制定我大明禮法的時候,除皇室禮法是陛下欽諭之外,其他的超過九成的禮法都是照貓畫虎,按着唐宋時期留下的典籍來模仿,當然,這種偷懶的行爲被他們稱之爲不能忘記祖宗,移風易俗要不得。

第三個常見錯誤就是臣作爲都察院左都御史必須要提的,律法的錯誤。

臣上任至今,爲了重修此《大明律》,順道去看了《唐律疏議》、《律呂成疏》、《名公書判清明集》、《宋刑統》等歷代律法典籍,發現了一點,那就是極高的相仿度。”

當然,陳雲甫還有一本古代律法書沒說。

《大清律集及其附例》。

歷朝歷代的這些個律法書真個對比一下,大同小異四個字就能概括完全。

相似程度八成。

爲啥,不用多麼高深莫測的去扯什麼政治、經制考量,說難聽點就是懶。

“爲什麼歷朝歷代的律法相似度如此之高,因爲法律要貼合人情實際,但哪一個九卿尚書會跑到民間,真個親身去感受呢。

所以直接照搬前朝的法律略作修改,加上一點吾皇萬歲的指示就可以成文了,然後全國頒行,老百姓就按照這個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即可。”

“你這還叫不敢多言,你就差把咱大明朝批的一無是處了。”

朱標笑罵一句,自己隨後也陷入了沉思。

他不明白,以往三法司不能說是國朝最閒散的部門吧,但也沒那麼多幺蛾子,現在可好,陳雲甫一上任,鬧出的動靜那麼大。

爲啥,因爲說難聽點,三法司以前就是皇室的打手、皇室的刀。

皇帝要辦誰,怎麼辦,他們就聽話照辦,口供拿到,開刀問斬最是省心。

其他的啥也不操心。

國家大事和三法司有什麼關係?

這種爲官的思想就是懶政,本質上就和陳雲甫有着天然衝突。

老陳二十出頭,正是血氣方剛的歲數,就算不是穿越者,也不可能靜下心待在三法司養老。

“好了,咱也看完了,你覺得能行那就讓通政使司立項成書。”

朱標撒手不管:“律法咱也不懂,若是你們三法司聯席會議表決過的新律都不專業,那咱這個監國太子就更不能隨意指摘了。”

還得是老大哥。

陳雲甫心裡踏實下來,謝過就欲告辭,被朱標喊住。

“別急着走,也忙半個多月了,晚上留下來,咱倆喝點。”

“誒。”

陳雲甫那是一點都不打算跟朱標客氣,聞言立馬停下腳步,屁股重新坐了回去。

“你啊你,一聽有飯蹭就開心的跟什麼樣。

朱標無奈的拍了拍額頭,而後言道:“咱監國也三個多月了,說實話,以前真不覺得什麼,現在突然發現這個國是真難監,父皇累啊。

雲甫,要不咱商量一下,你再順手兼一個文淵閣大學士?”

“別!”

陳雲甫騰的一下就跳了起來,連連擺手:“殿下,臣現在就已經忙的連家都沒工夫回了,您再讓我兼一份差事,我就這一百多斤肉,您拿去給尚膳局,看看下鍋能榨出幾斤油吧。”

“嘿,你還跟咱耍起無賴來了。”朱標氣樂了,說道:“別的人那都是生怕自己的官當的不夠大,兼領的差事不夠多,恨不得權力越大越好,到你這你還躲了。”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嗯,有道理。”

朱標點了點頭,贊同一嘆:“確實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父皇就是靠着這兩個血肉肩膀扛起整個大明朝,不容易啊。”

君臣二人又閒白一陣,等到尚膳局備好了膳,這才離開文淵閣。

可是這頓飯吃着也不安生,朱標幾杯酒下肚後,就同陳雲甫小聲言道。

“前段時間父皇給咱寫了封手諭,垂問咱是否籌備禪讓大典的事,咱就把明年冬至郊天換成禪讓大典的事給說了,父皇表示很贊同。”

那不挺好嗎。

陳雲甫眨了幾下眼, 看向朱標等待後者的下文。

“齊德和咱說,明年藉着禪讓大典諸王回京詣賀,就順勢把諸藩給撤了,你什麼意見。”

陳雲甫往嘴裡扒拉兩口飯,沒急着開口。

這可把朱標給急壞了。

“給個意見啊。”

“其實不撤也挺好的。”

朱標驚詫不已:“你以前不還挺支持撤藩的嗎?怎麼現在又說不撤挺好。”

“其實現在咱們大明朝也沒有幾個藩王,只要後面的皇子不再離京就藩,那滿打滿算封出去的也就那麼幾個。

晉王、燕王、楚王這幾位呢不僅是藩王也是國朝重將,他們打仗更是一把好手。

晉王和燕王能拱衛北疆,楚王呢又能鎮住湖廣和貴州的土司,他們三位可以替中央爭取多少寶貴時間,倉促撤換,也沒合適的人去頂。”

“藍玉、馮勝、常茂、王弼、宋晟,這哪一個拿出來不都行,西南還有個沐英,東南還有個胡海,國朝可用之名將多着呢。”

這一串名單確實是將星璀璨,要不是藍玉案,哪還有靖難之役。

“臣也就是隨口一說,短視之言,殿下不用在意。”

朱標和陳雲甫碰了下杯子,飲罷後自己也嘬起了牙花子。

“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咱那些弟弟都那麼年輕,撤了藩留在京也太荒度歲月了,那就只保留晉、燕、楚三系,其他的全撤掉,你看如何。”

“殿下英明。”

(6/12)

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四百九十章:遼州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二十三章:明俸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六十章:殺!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五十一章:朱元璋訓子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二百四十六章:汝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一百八十一章:經略湖廣、貴州土司事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請假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二百七十七章:朱樉死了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二百七十五章: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一百八十三章:標哥越來越像老朱了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
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四百九十章:遼州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二十三章:明俸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六十章:殺!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五十一章:朱元璋訓子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二百四十六章:汝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一百八十一章:經略湖廣、貴州土司事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請假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二百七十七章:朱樉死了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二百七十五章: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一百八十三章:標哥越來越像老朱了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