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

“北伐作戰,朝廷前前後後動用四十五萬大軍、後勤民夫一百八十萬人次,輸送糧食、輜重、軍備五千六百餘車......”

“新的蒙州,將包括原屬朝廷的漠南諸衛及河套西至居延海等地區,這些地方,都將一併劃歸蒙州......”

“祭完九州社稷壇,藍帥當爲蒙州王,世襲罔替。”

“蒙州一應國家制度、諸政、軍務皆由蒙王自行定奪。”

“蒙州此番賒欠中州戰爭軍費兩千五百五十萬兩,並用於購買漠南諸衛、河套、居延海等地的三千一百八十萬兩,合併賒欠五千七百三十萬兩,每年年息百分之五。”

關於蒙州建制的事項在九州會和軍政院兩級會議後很快立項,有關的行政官員也開始陸續收拾行囊,準備北上。

九州四年正月初九,藍玉在九州社稷壇祭天法祖,跪在九州鼎前,由陳雲甫親自爲其加冕。

隨後藍玉誦讀受封詔書,並將其扔入蒙州鼎內完成整個加冕儀,啓程離開南京。

正如當年隨同常茂離開南京一樣,這一次隨藍玉去往蒙州的人一樣很多。

無數渴望建功立業的文武英才競相追逐而去。

“蒙州是九州最大的一個州,眼下看來,也是實力最強的一個州,但實際上,幾十年後,蒙州將會是九州中最弱的一個州。”

“苦寒之地留不下多少人才,發展潛力,連遼州都追不上。”

“將近六千萬兩的國債,蒙州要還很多年了。”

南京城中還是有很多明眼人的,而這些聰明人,沒有一個歲數超過三十歲!

就比如,此刻也在南京工學的原大明燕王世子的朱高熾。

他就在南京的中央行政學院工學,除了每日上學外,其餘的時間帶着兩個弟弟在南京替人做勞力,賺的錢,安頓家眷。

朱允熞曾多次提出想把朱高熾一家接進皇宮裡住,都被朱高熾給拒絕。

倒不是有什麼隔閡,相反,如今南京所有的朱明宗親,都開始放下父一輩時的歷史矛盾,和朱允熞這位大明皇帝走的非常近。

說到底,人家根上是一支,都是太祖的孩子,能有多大仇。

真正的仇人,是竊奪他們朱家江山的陳雲甫。

朱高熾就是想不明白,陳雲甫怎麼就能那麼大膽的放任他們在南京學習和成長,放任他們和朱允熞走近,就不怕將來養虎爲患嗎。

只可惜,學習歸學習、成長歸成長,朱高熾、朱高煦三兄弟,當官和從軍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他爹朱棣是坐謀逆罪死的,後面三代子孫永遠沒法從政和從軍。

即使無法從政和從軍,但朱高熾這位原朱棣一支的現任家主並沒有擺爛,也督促着兩個弟弟不能擺爛。

“中州不能從政從軍,咱們將來可以去別的地方,五叔說過,咱們朱家日後也能分到一個州。”

“是哪裡?”

“聽允熞說,現在遼、蒙、越、靈都有了主,剩下的無非還有瓊、瀛、金、藏四個州,這四個地方咱們朱家都有機會爭取。”

“陳雲甫自己親口說過,中州一定留給允熞,那就意味着咱們朱家手裡握着兩個州,將來在九州會的話語權,咱們朱家還是最重的。”

雖然現在南京沒有了宗人府,不過老朱家這些宗族子孫,各支的家主沒事還會湊在一起聊聊,就比如這一次上元節,一羣人籍着拜賀的名義就進了皇宮,跑到朱允熞這位皇帝的寢宮裡聊了起來。

沒有內侍、沒有宮娥和太監,也沒有錦衣衛,他們可以大膽的暢所欲言。

朱允熞被請到了上首位坐下,如今咱們這位大明的皇帝,也已經十九歲了。

早幾年同樣流放廣西如今恩赦回京的朱楨一頭霧水道。

“你說咱們頭上這位禹王都在想什麼,他這麼大方的讓給咱們兩個州,就不怕咱們將來等他一死之後反攻倒算?”

“其實,或許咱們對禹王他有誤會吧。”

十幾名朱家宗親此刻也分成了兩派,有堅持認爲陳雲甫就是逆臣賊子的,也有轉變看法,覺得陳雲甫對他朱家不錯的。

總之是衆說紛紜。

朱允熞開了口。

“各位叔父兄弟,其實陳叔父他,對朕、對咱們家真的很好,陳叔父一直都念着父皇生前予他的恩。”

衆人對望,也都看出了朱允熞的態度。

後者現在看來也是無條件的信任陳雲甫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真要摸着良心說,人家陳雲甫確實沒虧待他們老朱家。

你說他篡權吧,那不也是朱允炆當年逼的嗎。

“要不是二哥當年想害叔父的命,叔父也不會走這一步,即使叔父掌了權,也沒殺二哥,這麼多年,二哥一直都在皇宮裡,雖然沒法離開皇宮,可也不算軟禁,一家三口也過的其樂融融。”

朱允熞替陳雲甫說着好話:“初一的時候,叔父還進了宮,和朕說等朕明年自學校畢業之後,就讓朕開始列席每三年一次的九州會。”

九州會開的註定不會頻繁,畢竟受制於時代束縛下的交通力,常茂在遼陽,來一趟南京倒是容易,走海路轉陸路半個多月的光景而已。

蒙州的藍玉可就不容易了,他打算在狼居胥山一帶築城,如此來一次南京就要兩個多月。

後面再往外分封,還不知道各自都把都城設在哪,因此,九州王們聚一次的時間,被陳雲甫定爲三年。

朱高熾沒有去動面前已經好久沒品嚐過的山珍海味,而是望着朱允熞問道。

“陛下,禹王他真是這麼說的?”

“千真萬確。 ”

朱允熞言辭鑿鑿的說道:“不僅如此,叔父還說了,以後包括軍政院的會議,朕也能列會旁聽,甚至可以發表一些自己的意見,叔父他說,希望朕早些學會如何治理天下,他才能放心的把江山還給朕。”

“天下那些說叔父是董卓、司馬懿的風言風語都是謠傳,叔父他是我大明的周公,是朕的武侯、亞父。”

好嘛,周公和亞父都出來了。

聽到朱允熞把陳雲甫比作諸葛亮,所有人都不再多言。

嗤之以鼻者有之,陷入深思者有之。

朱高熾同樣望着酒水發呆。

良久苦笑一聲。

陳雲甫可是連太祖都捉摸不透的主,自己等人又憑什麼能看懂呢。

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四十六章:大明行刑官胡師傅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請假說明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五百一十二章:能不能救?第九十三章:田士恭所求,無非拜入門下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二百八十二章:能談,都是好同志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三百九十四章:阿拉伯人想來搶食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四百二十二章:他日,頂峰相見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在,朱標心裡就踏實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五百四十四章:何以平民憤?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二十七章:朱標要來視察工作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三十五章:幕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
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四十六章:大明行刑官胡師傅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三百零六章:事在人爲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請假說明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五百一十二章:能不能救?第九十三章:田士恭所求,無非拜入門下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二百八十二章:能談,都是好同志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三百九十四章:阿拉伯人想來搶食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四百二十二章:他日,頂峰相見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在,朱標心裡就踏實第一百四十章:熊孩子是真能惹禍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五百四十四章:何以平民憤?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二十七章:朱標要來視察工作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三十五章:幕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