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

申府。

當申時行接到天子入宮的詔令時。

申用懋,申用嘉,李鴻,朱國祚,徐泰時都在他的身邊。

申時行接此詔令後對這幾人道:“爾等吩咐夫人收拾行李,以免老夫回鄉之時路上匆忙,拉下東西。”

聞此幾人雖早有預感,都是吃了一驚。

“爹爹,現在許國那老匹夫正好走了,天子召你入宮必是要你主持大局,爲何說是要回鄉呢?”次子申用嘉問道。

衆人之中,唯獨申用嘉如此問,其餘都是默然。

聽申用嘉如此問,申時行道:“朝堂上的事我也少你說。你這一次就隨我回鄉,其餘事不要問了。”

申用嘉道:“孩兒也想與李鴻一樣參加明年會試,孩兒準備了十年了,只待明載金榜題名。”

申用懋欲言又止,申用嘉又因鄉試冒籍之事被輿論一片譴責。若是申用嘉明年再考會試,迫於輿論沒有官員會取他的。這倒不同於李鴻,李鴻畢竟是申時行的女婿,就算上一次順天鄉試被人罵作通關節中舉,但只要申時行不在位,那麼他被人取中倒不會引起輿論爭議。

但他又不願直說,熄了他弟弟的功名之心。

申時行笑着道:“你陪爹回鄉,盡孝於膝前,免得我回鄉寂寞不好嗎?我們申家有你兄長一人在朝爲官就好了。”

看着申時行眼中殷切之意,申用嘉聞言當即道:“孩兒願意回鄉侍奉爹爹。”

申時行對朱國祚道:“我已是吩咐林延潮,讓他放你爲應天鄉試的主考官,以後在朝堂上你有什麼事可以不向他請教,若有的爲難事,可以找他幫忙。”

朱國祚與林延潮一直走得不近,因爲三元光環,人們提及狀元,第一個想到都是萬曆八年的林延潮,倒是他這個萬曆十一年的狀元卻無人記得。

儘管如此朱國祚仕途上倒很順利,現在已是從五品詹事府司經局洗馬,這一次外放應天府爲主考官更是美差,金陵是繁華之地,作爲鄉試的主考官他既能收得不少門生,也有一筆錢財收入。

但朱國祚仍是因爲仕途上不如林延潮得意耿耿於懷。

但朱國祚也是聰明人,他知申時行知道自己不服林延潮,所以他讓自己平日可以不攀附林延潮,但遇事要找他幫忙時倒是可以把申時行的情面用上。

倒是徐泰時申時行沒有吩咐,因爲徐泰時與林延潮是同年二人一直走得很近,當初林延潮修宅子,還是託徐泰時幫得忙。

而申用懋更不用多說了。

申時行等於將自己兒子女婿親信都託付給林延潮了。

這時李鴻道:“老泰山,我聽說蘇州推官袁可立在蘇州官場民間大力奔走,爲那石昆玉翻案,逼得應天巡撫李淶不得不自劾辭官。”

申時行聽後面色一沉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李鴻道:“就在前兩日,但老泰山一直對大宗伯信任有加,所以當時小婿不敢明言。”

申時行聞言撫須不語,面色有些凝重。

申用懋當即道:“爹,宗海的爲人你還信不過嗎?此事他必然不知道。”

申時行笑着道:“這是哪裡話,我就要退了,計較這些作什麼。”

這時候申九上門來道:“老爺,車轎已是備好可以進宮了。”

申時行點點頭當即更衣,換上了他一品朝服,但見他頭戴七樑金冠,腰用玉帶,腰繫玉佩具,黃、綠、赤、紫織成雲鳳四色花錦綬,身着大紅色的朝服,望去自有的一品大員的凝重氣度。

申時行出走屋子時,下人以及前來迎接的中官無不行禮參見。

申時行坐上大轎,申九高喝一聲起轎。

大轎在八人齊擡下望紫禁城而去,沿途之上自有羽騎開道,宰相儀仗簇擁。

申時行在轎裡眯了一會,當即敲了敲轎窗向申九問道:“袁可立在蘇州參倒李淶的事,你聽說了嗎?”

申九知道這一次申時行入宮,等於是最後一次面聖,陛辭天子。但在這時候不知爲何卻問這樣的事。

申九知道申時行這麼問必有深意,但他可是受了林延潮不少好處,在淮北窩本的事還求林延潮幫忙呢,他當即道:“回稟老爺,小人聽說了一些。蘇州的事小人已是派人去處置了。不過一個小小七品推官掀不起什麼浪來。”

“爲何不來報老夫?”

申九道:“老爺,爲了李淶,實不足壞了老爺的師生之情啊。”

申時行道:“話不可這麼說。”

申時行口中雖道話不可這麼說,但已是閉上眼睛。

而申九稱是一句,也不再多言。

不久申時行的轎子到了紫禁城,然後又換乘步攆一直到了乾清宮。

到了宮門前,申時行方纔下轎。

申時行看了乾清宮一眼,瞬間百感交集,張誠,陳矩,田義等司禮監太監此刻都在宮門前候着。

“申老先生,皇上在宮裡等着呢?”

申時行點點頭道:“天子恩重如山,老臣臨別前能賜見一面,老臣實感激涕零。”

說完張誠親自攙扶申時行入宮。

於乾清宮暖閣裡,申時行拜見天子後雙目淚流地道:“老臣之前久病曠官,耽誤國事,連上十餘疏懇請陛下恩放老臣迴歸鄉里,以了餘生之事。蒙陛下荷留連下諭旨,如此君臣恩遇從未見典章所載,老臣即便是捐軀糜骨,也不足以報答。老臣叩謝陛下!”

見申時行如此,天子想起十幾年君臣,不有也是有些感動當即道:“先生快快請起,朕踐祚之初,先生即是朕的講官。先生十幾年輔政,朕自始自終仰仗先生良多。眼下四方多事,朕還需仰仗先生處理國事,先生何必因小人之言而求去呢?”

申時行道:“回稟陛下,老臣只是臥病已久,實難堪大用,至於小臣議論,雖說是無根之謗,但老臣蒙此不白之冤,卻有口不能自辯,何顏能夠就列,不如歸裡回鄉。”

天子念及如此,當即長嘆道:“先生一去,只留下朕在此,倒是真成了孤家寡人一個人了。既是如此,朕就準了先生此請,先生先回鄉養病,待他日疾愈,朕還要召先生回朝輔政的。”

“老臣叩謝陛下。”申時行知道天子雖這麼說,但事實上自己真已無返回朝堂的機會了。

“來,賜坐,朕與申先生有幾句掏心窩的話要說。”

火者當即給申時行搬上連椅,申時行稱謝後入座。

天子對申時行道:“朕記得當年張……張太嶽陛辭之日,曾與朕言過國之積弊在宗室,在吏治,在邊患,在國用,在私家日富,公室日貧……朕這幾年爲政,朕重修宗室條例,平緬甸,徵火落赤……”

“……倒是國用,年年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申時行垂頭道:“陛下親政以來勵精圖治,以民心爲念,造福天下蒼生,天下臣民都是看得見的。至於方纔陛下所言的積弊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不僅是本朝,就算是三代之時,也未必沒有,要革除積弊要徐徐圖之。”

“先生有何高策,還請教朕?”

申時行道:“治國安邦乃一道,從古至今爲政大略都不差,只能肯爲之三年五載必有成效。但最怕就是朝令夕改,一年換一小策,三年改一大策,百官不知方略,百姓不知所從。左右搖擺不定,國事皆毀於此。”

天子想了想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朕擇大臣佐政,用其三五年而觀後效?”

申時行道:“聖明英睿無過於天子,老臣不勝佩服。”

天子點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朕高舉廟堂之上,也知欲察民情如隔窗觀花,但奈何下面的官員最喜歡欺瞞,矯飾民情。朕從奏章之上也看不出到底誰能用,誰不能用。”

‘“若沒有元輔如此忠直之臣輔佐,朕實在是舉步維艱,眼下元輔要離去,朕不知誰可繼之,還請元輔替朕舉之。”

“此老臣之榮幸。”

申時行當即坐直身子,很認真地思考着。

天子坐在一旁也不敢打攪。

過了許久申時行方纔道:“許次輔輔政多年,參預樞務,善於決斷,陛下應當將他請來輔政,如此方爲允妥。”

天子略有所思道:“許次輔爲官耿直,於冊立之事屢違朕意,並非是首臣之選。何況朕已經準了他歸裡,豈有又要他回朝的道理。”

申時行爲許國懇請再三,好似二人從沒有過節一般。天子道:“元輔與許次輔在這冊立之事有所失和,爲何還極力推舉他呢?”

申時行道:“上朝虎爭,下朝和氣此乃古人,老臣與許次輔之爭在於公,卻不在私。若陛下委一臣治理天下,那麼許相國再合適不過。”

天子搖了搖頭道:“許次輔雖佐政多年,但朕不願用他。”

申時行又道:“那三輔王錫爵剛直不阿,不黨不私,老臣以爲他可以勝任。”

天子笑道:“朕也以爲他的首臣之選,但他母親身子不適居鄉不歸,朕一時也難違其志而用之。”

“四輔王家屏……”

申時行還未說完,天子即道:“不是房杜之才。”

申時行當即道:“那麼老臣試舉二人。”

“朕洗耳恭聽。”

“一位是當今吏部左侍郎趙志皋,一位則是禮部右侍郎張新建!”

Ps:明日有更。

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九百七十章 羊報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第二場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四十章 交換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
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九百七十章 羊報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第二場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四十章 交換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